《咸阳城东楼》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咸阳城东楼》

发布时间:2021-09-19 07:05:13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鹹陽城東樓 - 許渾
一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注釋】:
  這首詩題目有兩種不同文字,今采此題,而棄“鹹陽城東樓”的題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來“西”字更近乎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詩一大關目。

  同爲晚唐詩人的李義山,有一首《安定城樓》,與許丁卯這篇,不但題似,而且體同(七律),韻同(尤部),這還不算,再看李詩頭兩句:“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這實在是巧極了,都用“高城”,都用楊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們的筆調,他們的情懷,就不一樣了。義山一個“迢遞”,一個“百尺”,全在神超;而丁卯一個“一上”,一個“萬裏”,端推意遠。神超多見風流,意遠兼懷氣勢。

  “一”上高城,就有“萬”裏之愁懷,這正是巧用了兩個不同意義的“數字”而取得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萬裏之愁,其意何在呢?詩人筆下分明逗露──“蒹葭楊柳似汀洲”。一個“似”字,早已道破,此處并無什麽真的汀洲,不過是想象之間,似焉而已。然而爲何又非要拟之爲汀洲不可?須知詩人家在潤州丹陽,他此刻登上鹹陽城樓,舉目一望,見秦中河湄風物,居然略類江南。于是筆鋒一點,微微唱歎。萬裏之愁,正以鄉思爲始。蓋蒹葭秋水,楊柳河橋,本皆與懷人傷别有連。愁懷無際,有由來矣。

  以上單說句意。若從詩的韻調豐采而言,如彼一個起句之下,著此“蒹葭楊柳似汀洲”七個字,正是“無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再從筆法看,他起句将筆一縱,出口萬裏,随後立即将筆一收,回到目前。萬裏之遙,從何寫起?一筆挽回,且寫眼中所見,潇潇灑灑,全不呆滞,而筆中又自有萬裏在。仿批點家一句:此開合擒縱之法也。

  話說詩人正在憑欄送目,遠想慨然,──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見一片雲生,暮色頓至;那一輪平西的紅日,已然漸薄溪山,──不一時,已經隐隐挨近西邊的寺閣了,──據詩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形勢了然。卻說雲生日落,片刻之間,“天地異色”,那境界已然變了,誰知緊接一陣涼風,吹來城上,頓時吹得那城樓越發空空落落,蕭然凜然。詩人憑着“生活經驗”,知道這風是雨的先導,風已飒然,雨勢迫在眉睫了。

  景色遷動,心情變改,捕捉在那一聯兩句中。使後來的讀者,都如身在樓城之上,風雨之間,遂爲不朽之名作。何必崇高巨麗,要在寫境傳神。令人心折的是,他把“雲”“日”“雨”“風”四個同性同類的“俗”字,連用在一處,而四者的關系是如此地清晰,如此地自然,如此地流動,卻又頗極錯綜輝映之妙,令人并無一絲一毫的“合掌”之感,──也并無組織經營、舉鼎絕膑之态。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在“事實經過”上是一層推進一層,井然不紊;然而在“藝術感覺”上,則又分明象是錯錯落落,“參差”有緻。“起”之與“沉”,當句自爲對比,而“滿”之一字本身亦兼虛實之趣──曰“風滿”,而實空無一物也;曰空空落落,而益顯其愁之“滿樓”也。“日”“風”兩處,音調小拗,取其峭拔,此爲詩人喜用之句格。

  那麽,風雨将至,“形勢逼人”,詩人是“此境凜乎不可久留”,趕緊下樓匆匆回府了呢?還是怎麽?看來,他未被天時之變“吓跑”,依然登臨縱目,獨倚危欄。

  何以知之?你隻看它兩點自明:前一聯,雖然寫得聲色如新,氣勢兼備,卻要體味那個箭已在弦,“引而不發,躍如也”的意趣。詩人隻說“欲”來,筆下精神,全在虛處。而下一聯,鳥不平蕪,蟬吟高樹,其神情意态,何等自在悠閑,哪裏是什麽“暴風雨”的問題?

  講到此處,不禁想起,那不知名氏的一首千古絕唱《憶秦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阙。”詩人許渾,也正是在西風殘照裏,因見漢阙秦陵之類而引起了感懷。

  鹹陽本是秦漢兩代的故都,舊時禁苑,當日深宮,而今隻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蟲鳥,不識興亡,翻如憑吊。“萬裏”之愁乎?“萬古”之愁乎?

  行人者誰?過客也。可泛指古往今來是處征人遊子,當然也可包括自家在内。其曰莫問,其意卻正是欲問,要問,而且“問”了多時了,正是說他所感者深矣!

  “故國東來渭水流”,大意是說,我聞鹹陽古地名城者久矣,今日東來,至此一覽──而所見無幾,唯“西風吹渭水”,系人感慨矣。

  結句可謂神完氣足。氣足,不是氣盡,當然也不是語盡意盡。此一句,正使全篇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好處,确有悠悠不盡之味。渭水之流,自西而東也,空間也,其間則有城、樓、草、木、汀洲……;其所流者,自古及今也,時間也,其間則有起、沉、下、鳴、夕、秋……。三字實結萬裏之愁,千載之思,而使後人讀之不禁同起無窮之感。如此想來,那麽詩人所說的“行人”,也正是空間的過客和時間的過客的統一體了。

  (周汝昌)【作品評述鹹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 -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释】:
  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有一首《安定城楼》,与许丁卯这篇,不但题似,而且体同(七律),韵同(尤部),这还不算,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这实在是巧极了,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不一样了。义山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端推意远。神超多见风流,意远兼怀气势。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想象之间,似焉而已。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类江南。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盖蒹葭秋水,杨柳河桥,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愁怀无际,有由来矣。

  以上单说句意。若从诗的韵调丰采而言,如彼一个起句之下,著此“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正是“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再从笔法看,他起句将笔一纵,出口万里,随后立即将笔一收,回到目前。万里之遥,从何写起?一笔挽回,且写眼中所见,潇潇洒洒,全不呆滞,而笔中又自有万里在。仿批点家一句:此开合擒纵之法也。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远想慨然,──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那一轮平西的红日,已然渐薄溪山,──不一时,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据诗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形势了然。却说云生日落,片刻之间,“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

  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使后来的读者,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为不朽之名作。何必崇高巨丽,要在写境传神。令人心折的是,他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连用在一处,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此地清晰,如此地自然,如此地流动,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令人并无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也并无组织经营、举鼎绝膑之态。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井然不紊;然而在“艺术感觉”上,则又分明象是错错落落,“参差”有致。“起”之与“沉”,当句自为对比,而“满”之一字本身亦兼虚实之趣──曰“风满”,而实空无一物也;曰空空落落,而益显其愁之“满楼”也。“日”“风”两处,音调小拗,取其峭拔,此为诗人喜用之句格。

  那么,风雨将至,“形势逼人”,诗人是“此境凛乎不可久留”,赶紧下楼匆匆回府了呢?还是怎么?看来,他未被天时之变“吓跑”,依然登临纵目,独倚危栏。

  何以知之?你只看它两点自明:前一联,虽然写得声色如新,气势兼备,却要体味那个箭已在弦,“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意趣。诗人只说“欲”来,笔下精神,全在虚处。而下一联,鸟不平芜,蝉吟高树,其神情意态,何等自在悠闲,哪里是什么“暴风雨”的问题?

  讲到此处,不禁想起,那不知名氏的一首千古绝唱《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诗人许浑,也正是在西风残照里,因见汉阙秦陵之类而引起了感怀。

  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旧时禁苑,当日深宫,而今只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翻如凭吊。“万里”之愁乎?“万古”之愁乎?

  行人者谁?过客也。可泛指古往今来是处征人游子,当然也可包括自家在内。其曰莫问,其意却正是欲问,要问,而且“问”了多时了,正是说他所感者深矣!

  “故国东来渭水流”,大意是说,我闻咸阳古地名城者久矣,今日东来,至此一览──而所见无几,唯“西风吹渭水”,系人感慨矣。

  结句可谓神完气足。气足,不是气尽,当然也不是语尽意尽。此一句,正使全篇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好处,确有悠悠不尽之味。渭水之流,自西而东也,空间也,其间则有城、楼、草、木、汀洲……;其所流者,自古及今也,时间也,其间则有起、沉、下、鸣、夕、秋……。三字实结万里之愁,千载之思,而使后人读之不禁同起无穷之感。如此想来,那么诗人所说的“行人”,也正是空间的过客和时间的过客的统一体了。

  (周汝昌)【作品评述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咸阳城东楼》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4198.html

上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下一篇:秋日湖上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