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8篇)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1-08-20 20:38:01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漢高祖時曾改爲新城,漢武帝時更名渭城。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這裏送别,詩前兩句寫景。請晨微雨,塵土不揚,柳色初綠,景色中已見離别之情。後兩句寫餞行告别,表達出朋友之間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誼。全詩“信手拈出,乃爲送别絕唱”(《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洵語)。

  蘇轼曾評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诘藍田煙雨圖》)詩的這後兩句,确是一幅餞行圖,隻是詩人略去了餞别前後及餞行宴席上的種種情狀,隻剪取了宴終席散之際的一個細節,但正是這一最具表現力的細節。既表達出渾長的情緻,又顯出其删繁就簡的高妙。更,再。更盡一懷酒,再幹了這杯酒。陽關,漢代所置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因在玉門關之南,故稱,爲古代出塞之要道,當然也是詩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爲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的必經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向西出了陽關,就見不到老朋友了。《唐詩别裁》:“陽關在中國外,安西更在陽關外,言陽關已無故人矣,況安西乎?”詩句看是沖口道出,不作深語,卻聲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離愁滿杯,往往會出現相對無言的場面。在這種情況下,“功君更盡一杯酒”,也就打破了這一讓人難以忍受的難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難舍,但要說的話早已說過。在這種情況下,“勸君更盡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遲了離别的時刻。第三,西出陽關,瀚海戈壁,荒漠絕域,長途跋涉,其艱難困苦與孤單無助之情景可以想見,“勸君更盡一杯酒”的話,不僅蘊含着詩人殷重的憂慮,也蘊含對“故人”的誠摯期盼與良好祝願:前路珍重!

  《唐詩摘鈔》評此詩雲:“先點别景,次寫别情,唐人絕句多如此,畢竟以此首爲第一,惟其氣度從容,風味隽永,諸作無出其右故也。”《瓯北詩話》雲:“人人意中所有,卻未有人道過,一經說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傳當時而名後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王摩诘‘勸君更盡上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至今猶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詩後被譜入樂府,作爲送别歌曲,傳唱不衰。如劉禹錫《贈歌者何戡》:“歸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最憶《陽關》唱,珍珠一串歌。”《對酒》:“相逢且莫推辭醉,所唱《陽關》第四聲,”(自注:“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李商隐《飲席喜贈同舍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引自http://www.eicsj.sheisnet.sh.cn/magazine/N-9901/149.htm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爲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别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驿道,客舍周圍、驿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裏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裏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爲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别的象征。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别。它們通常總是和羁愁别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着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爲這場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别,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别,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别,以及啓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舍去,隻剪取餞行宴席即将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别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别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别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内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曆萬裏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裏面,不僅有依依惜别的情誼,而且包含着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隻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隻屬于行者呢?臨别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隻是一刹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刹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别。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别之情,這就使它适合于絕大多數離筵别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爲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劉學锴)【作品評述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以上就是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精選8篇)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瓯北诗话》云:“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诗后被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传唱不衰。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引自http://www.eicsj.sheisnet.sh.cn/magazine/N-9901/149.htm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刘学锴)【作品评述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上就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8篇)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3381.html

上一篇:《长相思二首》

下一篇: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古诗译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