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宝臣即元韵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和张宝臣即元韵

发布时间:2019-02-18 09:27:47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魔法城堡

始餘倦遊念還家,一身泛然寄天涯。頭上白發日益加,朱顔不駐爐中砂。

飄飄逸氣淩紫霞,猶著黃绶趨泥沙。烈日漫憑烏帽遮,窮巷歸來夕煙斜。

閉門正欲謝喧嘩,何憚屋室多庳窊。楊柳欲落鳴饑鴉,八月秋風想乘槎。

市中有金誰攫挐,自欲歸耕老菑畬。嗜好已背梨與楂,那複開口增呶呶。

眼昏白晝生黑花,老悲獨向兒女誇。枯轍不能活鲿鲨,骐骥垂耳伏鹽車。

一官欣得飽魚蝦,頓首緻谒辭當衙。愚拙不遇何複嗟,川陸舊遊殊不遐。

才渡揚子已聞蛙,吳女蓬鬓多髦髿。西湖信美謝若耶,松竹夾道繁根芽。

勢利屈曲如盤蝸,衛青變化乃龍蛇。深閨召客舞雙髽,撫手相勸競呀呀。

西崦老師自煮茶,太守陳樂奏渝巴。湖水洗面去塵痂,故山白浪留文沙。

田裏小兒放豬猳,爲樂往往鳴箫笳。亦有狐兔堪施罝,令人指手徒爲挪。

賤職馳使告及瓜,聿來甬東絕紛華。鉗口不複露頰牙,聯曹相系瓊與葭。

上官庇覆不汝瑕,優遊重見林中葩。四時風露換物華,新詩叠緻思無邪。

吾子俊拔誠可嘉,豈獨鄙言數矜誇。高吟大字耀紙麻,時雖未亨道不污。

屢出珠玉能愧奢,麻姑手爪幸見爬。長篇垂況理不差,正如矛戟相鏖叉。

作者簡介

沈遼(1032—1085),字睿達,宋錢塘(今餘杭)人。沈遘的弟弟,《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讀《左傳》、《

《漢書》,曾鞏、蘇轼、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本無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風流謝安石,潇灑陶淵明”之稱。後由三司使吳充舉薦,負責監内藏庫。

始余倦游念还家,一身泛然寄天涯。头上白发日益加,朱颜不驻炉中砂。

飘飘逸气凌紫霞,犹著黄绶趋泥沙。烈日漫凭乌帽遮,穷巷归来夕烟斜。

闭门正欲谢喧哗,何惮屋室多庳窊。杨柳欲落鸣饥鸦,八月秋风想乘槎。

市中有金谁攫挐,自欲归耕老菑畬。嗜好已背梨与楂,那复开口增呶呶。

眼昏白昼生黑花,老悲独向儿女夸。枯辙不能活鲿鲨,骐骥垂耳伏盐车。

一官欣得饱鱼虾,顿首致谒辞当衙。愚拙不遇何复嗟,川陆旧游殊不遐。

才渡扬子已闻蛙,吴女蓬鬓多髦髿。西湖信美谢若耶,松竹夹道繁根芽。

势利屈曲如盘蜗,卫青变化乃龙蛇。深闺召客舞双髽,抚手相劝竞呀呀。

西崦老师自煮茶,太守陈乐奏渝巴。湖水洗面去尘痂,故山白浪留文沙。

田里小儿放猪猳,为乐往往鸣箫笳。亦有狐兔堪施罝,令人指手徒为挪。

贱职驰使告及瓜,聿来甬东绝纷华。钳口不复露颊牙,联曹相系琼与葭。

上官庇覆不汝瑕,优游重见林中葩。四时风露换物华,新诗迭致思无邪。

吾子俊拔诚可嘉,岂独鄙言数矜誇。高吟大字耀纸麻,时虽未亨道不污。

屡出珠玉能愧奢,麻姑手爪幸见爬。长篇垂况理不差,正如矛戟相鏖叉。

作者简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

《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和张宝臣即元韵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322033.html

上一篇:赠卢楠 其一

下一篇:次韵环谷即事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