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06:51:50
詩歌的讀後感篇一:席慕容詩集讀後感
《席慕蓉詩集》由席慕蓉編著,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着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一棵開花的樹》讀後感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席慕容的詩和散文,尤其是詩,字裏行間都散發着淡淡的羅蘭香,清新朦胧,如夢似幻。她的詩總是帶着淡淡的苦澀,可卻能很好地表現她對生命的熱愛,對青春的追憶。她書寫的,不隻是那種她夢想的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的愛情,更是爲了紀念難忘的青春裏的愛的印記。這個寫出優美詩句的女子曾說寫詩隻是作爲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爲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隻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她的詩裏,有愛情、鄉情,每一種感情都豐富細膩,讓人沉醉。
很喜歡她是那首《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爲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看似淡淡的語氣,卻包含了濃濃的情感,如果那棵樹有自己的意識的話,我想那應該是它心底最美好的願望了吧。當青春嬌豔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紅顔的時候,總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時看見,最好那個人是自己心中所
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沒有誰會喜歡紅顔空逝,在宿命中獨自徘徊,一覺醒來伴随着你的隻有那雨後零落了的花,無限孤單,卻又苦于無人欣賞。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多麽震撼人心的決心,多少人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來了又還,我們是否想過要努力留下誰?多少事在我們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記憶,爲此我們是否曾想過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遺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後蓦然回首卻發現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可供留念,徒留一句歎息和四個字—不過如此!
一直在想,那個讓席慕容反複書寫的他究竟會是怎麽樣子。後來我終于明白了,那個所謂的他不是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許早已淡去,席慕容書寫的,是對逝去的青春的追憶和對那些飄渺不定的愛的感覺的捕捉,她将難以直接表達的愛都賦予給了一個個記憶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樣的邂逅,那樣的暮色,那樣一棵會開花的樹,無疑都是對青春的愛的見證,哪怕一切終如雲煙,她也要問一句: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
席慕容的詩的世界裏,鄉愁是一支永遠回旋着的曲調。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歲以前,從未見到過故鄉,深遠而遼闊的内蒙大草原永遠隻在詩人心中魂牽夢繞。離别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不會老去。濃郁的
鄉愁,貫穿在席慕蓉的字裏行間:像那草原千裏閃着金光,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像那黃河岸、陰山旁。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内疚和悔恨,總要深植在離别後的心裏……在暮霭裏向你深深俯首,請爲我珍重,盡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
後終必,終必成空。這句詩出自她的另一首詩《送别》。作者錯過了某些東西,首先感到的是後悔和遺憾,但作者善于調節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後說道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還是看透,總歸是很有效的調節了自己的心态。可現在的我們總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種情緒,一個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從中抽身,還是不想,不願,以至于生活總是渾渾噩噩,然後繼續着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我們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樣的心态,珍惜現在。回憶過去,是爲了現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詩總是給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不止是《一棵開花的樹》或《離别》……
《七裏香》讀後感
幾年前,當第一次聽到周傑倫的專輯《七裏香》這個名字的時候,便想那真是一個極好聽的名字,和歌曲那輕柔的調子正好珠聯璧合。後來偶爾在書店裏看到席慕容的一本詩集,第一篇便是《七裏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在綠樹白花
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别,而滄桑的二十年後,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讀席慕容的詩,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怎麽全是情詩?而待到細細品味罷那盛滿憂傷的一本詩集,我才明了,她書寫的,不隻是那種她夢想的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的愛情,更是爲了紀念難忘的青春裏的愛的印記。
青春裏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一定是一段憂傷、溫馨也有諸多遺憾的愛。那些所謂愛情也許不算真正的愛情,但是她們卻實實在在存在過,并且讓我們爲她們心動、憧憬、落淚、心碎。曾經滄海難爲水,無論生命中還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轟轟烈裂的愛情,青春時的愛一定是永生難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憶被優于世界上任何一種保鮮技術的一種叫做 愛的東西保存着,無論何時想起,都像剛剛發生過,心依舊在悸動。
然而事實上一切都那麽模糊。她也隻是記得,年輕的他們在那個路口揮手告别;在她心中,對他的印象也隻是那青青的衣據;那些曾經讓她那樣流淚的愛情,再回首時也不過,恍然一夢……
我一直在想,那個讓席慕容反複書寫的他究竟會是怎麽樣子。可後來我終于明白,那個所謂的他不是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許早已淡去,席慕容書寫的,是對逝
去的青春的追憶和對那些飄渺不定的愛的感覺的捕捉,她将難以直接用于樣表達的愛都賦予給了一個個記憶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樣的邂逅,那樣的暮色,那樣一棵會開花的樹,無疑都是對青春的愛的見證,哪怕一切終如雲煙,她也要問一句: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
成長中,難免爲那些不成熟的愛憂傷,每當那時,我都會捧起那本盛滿重重思念的書,靠近哪一顆柔軟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愛,在掙紮之後蓦然回首,發現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熱淚。
長大了之後你才會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晚月。
席慕容散文詩歌集讀後感
假如能給我一個任性而不羞愧的機會,我想我就是這時候的席慕容。我也能這樣大膽地坦露我的渴望。我羨慕自由的人,我害怕被人懷疑,我的心裏有個柔美樸實的夢想,我難過的時候大罵讓我難過的家夥,我要抱怨。可也知道這是任性的人才會這樣,隻在乎自己的感受,難免覺得羞愧了。就像作者所說回到現實就知道這些不可行。
當自己不再表現出渴望和軟弱的時候,也是在以另一種勇敢的方式過活,擔當責任,回以一笑。這不是麻木,不是冷漠。這是我與作者不同的想法。嘗試就算最愛的事不能如願以償,也可以活的坦
然,不覺的違背了自己。
這樣,最後終結沒人能說出哪個是鏡裏的CD,哪個是境外的CD,那都是真實的啊。虔誠的希望你會理解以前軟弱膽小的CD,喜歡後來勇敢堅強的CD。少年時候的我是前者,慢慢希望在長大過程中的我能成爲後者。不是被迫這麽做,隻是因爲身上有了責任,不能不顧一切的做事。還有倪婕眼裏所謂殘酷的現實。我會希望成爲後者,就算過程會很痛。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我體會到了,很不好受。不能一直懶下去,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講話不考慮後果,不能糾纏一件事不放,必須放棄有時候。那種成熟的成
就感都狗屁的,留到我50歲回望的時候再說吧。但很清楚接受責任的人會成功,就算不圓滿。而那些任性到底,不顧一切的人最後傷害了自己還有親人。
我想我不會逼迫自己去做距離夢想太遠的事業。又或者就讓自己愛上後來的事業。說不定那些所謂的羁絆和放棄會讓我更加去珍惜我曾留戀的人和事。手和心還是CD的,我想我會選擇的。讓自己不會太累。
至少我還喜歡看書,寫文哪。這裏我是會說心裏話的。文字就是CD休息的小島,永遠不會變。
祝她有一天真正的勇敢了,成爲知性的好女人,O(∩_∩)O哈哈~
席慕容詩歌讀後感
讀席慕容的詩,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怎麽全是情詩?而待到細細品味罷那盛滿憂傷的一本詩集,我才明了,
她書寫的,不隻是那種她夢想的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的愛情,更是爲了紀念難忘的青春裏的愛的印記。
青春裏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一定是一段憂傷、溫馨也有諸多遺憾的愛。那些所謂愛情也許不算真正的愛情,但是她們卻實實在在存在過,并且讓我們爲她們心動、憧憬、落淚、心碎。曾經滄海難爲水,無論生命中還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轟轟烈裂的愛情,青春時的愛一定是永生難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憶被優于世界上任何一種保鮮技術的一
種叫做 愛的東西保存着,無論何時想起,都像剛剛發生過,心依舊在悸動。
然而事實上一切都那麽模糊。她也隻是記得,年輕的他們在那個路口揮手告别;在她心中,對他的印象也隻是那青青的衣據;那些曾經讓她那樣流淚的愛情,再回首時也不過,恍然一夢……
我一直在想,那個讓席慕容反複書寫的他究竟會是怎麽樣子。可後來我終于明白,那個所謂的他不是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許早已淡去,席慕容書寫的,是對逝去的青春的追憶和對那些飄渺不定的愛的感覺的捕捉,她将難以直接用于樣表達的愛都賦予給了一個個記憶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樣的邂逅,那樣的暮色,那樣一棵會開花的樹,無疑都是對青春的愛的見證,哪怕一切
終如雲煙,她也要問一句: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
成長中,難免爲那些不成熟的愛憂傷,每當那時,我都會捧起那本盛滿重重思念的書,靠近哪一顆柔軟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愛,在掙紮之後蓦然回首,發現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熱淚。
長大了之後你才會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晚月
讀席慕容詩集有感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邊雲卷雲舒。這句話是陳眉公輯錄《幽窗小記》中記錄明人洪應明的對聯,亦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越是長大越是向往那種淡泊自然的生活。爲此我還曾自己作詩一首,詩名《一夢》
心向山水雲深處,
弄詩品茗仙也妒。
笑看紅塵多瑣事。
一杯清酒引爲賦。
因此我比較偏愛那種遠離塵世煙火的文章詩歌,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候,總喜歡一卷在手,細細品讀作者書中的意境和情感,那時候總是有種獨立于世的悠然之感。
我很喜歡讀席慕容的詩集和散文,尤其是她的詩作,字裏行間總是如紫羅蘭般的清新朦胧,似遠還近,如夢似幻,着實讓人着迷。那個總是寫出那麽溫柔美麗的詩句的女子曾說過:寫詩隻是作爲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爲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
個隻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她的詩一個真字熔鑄于詩中而又個性鮮明情感豐富,很容易讓人沉醉其中。她的詩中,充滿着一種對人情、愛情、鄉情的悟性和理解。
席慕容的文章和詩歌總會讓人心情甯靜或是帶上少女蓮花般淡淡的輕愁,就如她的那首《一棵開花的樹》中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爲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看似淡淡的語氣,卻包含了濃濃的情感,如果那棵樹有自己的意識的話,我想那應該是它心底最美好的願望了吧。一本書,一首詩,讀的人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關于這首詩席慕容自己的說法卻和大多數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裏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猶疑。但她同時聲明,詩人的解讀隻是其中的一種,因爲讀者的解釋也有權威性。
當青春嬌豔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紅顔的時候,總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時看見,最好那個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沒有誰會喜歡紅顔空逝,在宿命中獨自徘徊,一覺醒來伴随着你的隻有那雨後零落了的花,無限孤單,卻又苦于無人欣賞。我已在佛
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多麽震撼人心的決心,多少人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來了又還,我們是否想過要努力留下誰?多少事在我們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記憶,爲此我們是否曾想過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遺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後蓦然回首卻發現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可供留念,徒留一句歎息和四個字—不過如此!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内疚和悔恨,總要深植在離别後的心裏……在暮霭裏向你深深俯首,請爲我珍重,盡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這句詩出自她的另一首詩《送别》,猶記得那時看完後不由得端起手邊早已涼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那茶來的比以往要苦澀,離别總是會讓人遺憾和傷感,
詩歌的讀後感篇二:《顧城詩集》讀後感
初次接觸顧城的詩是因爲他的那首《一代人》,當中的句子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打那以後我便知道有這樣一位朦胧詩人。浏覽過顧城先生的許多照片時,我略感驚訝,他總是戴着一頂用褲腳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釋,是爲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爲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一頂帽子,讓
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正是這樣一位如荷花一般詩人,讓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有着自己非比尋常的靈魂。《顧城詩集》中當我閱讀《顧城詩集》之時,我依舊十分鍾愛《一代人》,并非因爲我聽到的最多,也并非因爲它最有名,短短的兩句詩将黑暗與光明對立統一在了一起,十分潇灑地跨越了這之中棘手的樊籬,黑不是色彩,沒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帶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正是一種叛逆,一種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從中我也看到了顧城澄澈的内心,這是他的自我闡釋,經曆了“十年浩劫”他用詩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堅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夠寫出如此詩句的詩人定會擁有一顆無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發認爲,他的高潔,與生俱來,由内而外。
而當我讀到《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的時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話:“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雖然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詩中這句“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執地編制自己的夢,這是顧城的執着,也是顧城的魅力。在紛繁、肮髒的成人世界裏,詩人情願“閉上眼,世界就與我無關了”。他甘願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雲
英和蝈蝈的隊伍,向着沒有污染的遠方出發”。這讓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執地這樣想過。現在也會偶爾想一想,但大多數,也隻是偶爾。沒有辦法,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辦法去守住自我編織的小世界。
我可以從他詩中感受到他豐富而溫柔的内心。很多時候,他的詩讓我感到他就像是一個孤單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這樣一顆心讓他寫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詩句。不論是《野草》中略帶寂寞的“無名小花”,又或是《遠和近》中因爲愛情而蒼涼的心思,還是《結束》中悲壯的“被上帝藏進濃霧的砍殘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斷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書本,也扣不上和詩句一同律動着的我的心。
有關顧城資料的感想
我曾經寫過篇名爲《麻雀》的作文,老師在評語中寫到“頗有些顧城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好奇顧城是誰。後來讀到了《一代人》、《遠和近》才算真的與顧城的詩有了接觸。但大多都是朦胧詩。
通過查閱資料,我發現顧城并不單單創作朦胧詩。所以在這裏我更想說說朦胧詩外的顧城與顧城本身。
在《走了一萬一千裏路》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存在于我記憶之外的顧城。
這是一本用來紀念的書。每首詩旁都影印着顧城手抄的詩稿,上面還會有些他随性畫下的圖案,許多詩
後都附上了顧城姐姐的注解,或是校正詞句,亦或是描述弟弟寫作時的心情、背景,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記憶的味道。
這本新的詩集帶給我的是另一個顧城,一個寫着古體詩和寓言叙事詩的顧城。他的不少古體詩會讓人驚訝,“才高淩天庭,狂歌萬世行。自嫌天地小,卻到山海空。”“詞若清泉酒,命如黃花消。塵世葬千回,詩魂總輕飄。”。字裏行間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飄逸與灑脫。仔細看來,發現寫作時間大多在他少年時,開始大量寫朦胧詩後,古體詩變得少了,也依然斷斷續續地寫着,味道卻和他晚期的現代詩一樣,有一種澄清的悟性。
書後半部的寓言詩,詩寫得非常生動,想象豐富又鞭辟入裏。在手抄詩集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諷刺多有點荒誕,于一時一事,及至真荒誕,便成大諷刺,已不是對某些不存在的事,而是對存在本身了。”有人說“這話說得很透徹,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詩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而我到現在依舊是似懂非懂。
顧城認爲“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啓天國的門”,去表現“純淨的美”。這種詩觀,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現實世界的不可彌合的分裂,不和諧的痛苦将在詩觀中得到解決,以實現人的心靈的“絕對自由”。他在用稚
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悲涼又崇高,崇高又聖潔。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說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北島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時,顧城卻在執著的畫着“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詩中,就像一場暴風雨後,一切都非常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半點的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變得幹淨,心也不染風塵。在物欲橫流的人寰世界裏,會出現一個非常無辜的小孩,便是顧城。
我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理解顧城最終殺妻後又自盡的行爲,我父親說正是顧城到末了也沒有看透人情與世故,才沒有舒婷一樣的超然與恬淡。現在想來顧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終也無法接受,妥協。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爲與生俱來的高潔才更加憎惡醜惡吧,終究是無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結局。這樣的顧城變,脆弱的内心一觸即發,而做出了最後令人詫異的行爲,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
對于顧城最後的做法,雖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對不對,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認同。這樣的高潔過于極端,過于偏執,而導緻最後精
神上的分裂。雖然是因爲心中所向往的,編織的世界過于幹淨純潔,而面對世俗的心裏落差也就越大。顧城的結局就像海子的卧軌自殺一樣,讓人萬分遺憾。
詩歌的讀後感篇三:《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捧一本《泰戈爾詩集》,在陽光下細細研讀,體會泰戈爾所表達的愛和自由。對自然的贊美,對美好的向往,對醜惡的抨擊,對人性的昭著,如在青天白日下将一個人的一切暴露無遺。美的,醜的,善的,惡的,犀利的言辭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在陽光下分析解剖。泰戈爾的詩充滿陽光,他用陽光來洗刷一切。
在鄉間整整十年的生活經曆中,讓他在自然中堅定了對愛,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把“愛”作爲人類的理想,用陽光般的語言把愛灑向世界各個角落。
我喜歡泰戈爾記憶式的口吻。記憶也是泰戈爾追求的一部分。忘記過去等于背叛。泰戈爾沒有背叛自己,他用自己孩童般的記憶美化成全了世界。
他用那樣宏大的筆觸将星光比作戀人的足镯,然後在夜晚合起開放的花瓣,用金色的詩歌把憂傷鑄成自己孤單的形象放在心裏。當村莊在午熱中入睡的時候,他凝望天空,把愛和自由編織在蔚藍裏。
當他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他隻能拭去眼淚,變動他歌曲的腔調。他的腳步在生命的旅途中疲乏了,但他在白日過盡的時候依然
走自己的路。他像石頭雕成的“美”,在生命奔騰怒吼的水流中冷靜無言、獨自超然地站立着,舉起燈照亮别人的歸途,而他依然在夢境的朦胧小路上尋找愛和自由。
惡勢力像風暴一樣把他卷走,把他的一切都拿去,把他的精神變成可憐的空想。但他仍然高傲地說:“唱完最後一支歌就讓我們踏上歸程吧!夢是永遠不會被捉住的。”當印度發生英國殖民統治者血腥鎮壓反英民衆的阿姆利慘案,他憤然辭去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爵士頭銜。他沒有把夢想丢下來奔赴榮譽的召喚。他是一個單獨的詩人,不必去唱一支舊歌,他還有一雙翅翼和一個無路的天空,他依然在贊美着愛與自由。
他不願老是附在腐爛的靜止之中,他要去尋找永駐的青春,一切與他生命無關的、所有不似他笑聲輕盈的,他都要完全抛卻。他奔馳着穿越時間,在炮火聲中,他以詩人的形象背負着愛與自由在舞蹈。他抛開一切煩惱和疑慮,去追逐那無家可歸的海浪,因爲戰争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對他發出聲聲呼喚。他不顧一切地迎風揚帆,在洶湧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愛和自由。
他的一生都用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熱愛自由,就連哲理詩也表現了愛所有人,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人們在他的召喚下驚跳起來。隻見太陽已經升起,潮水傳來了大
海的呼聲。愛的小船已經揚起風帆,準備在波濤上颠簸;黑夜的鐐铐已經打碎,幻夢已消逝,愛與自由的諾言扯去遮蓋的面紗,蓓蕾迎着清晨綻放,愛和自由的曙光向他緻敬問好,一切壓迫與被壓迫的斷壁殘垣間響起愛和自由的贊歌。
《席慕蓉诗集》由席慕蓉编著,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
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
乡愁,贯穿在席慕蓉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
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
《七里香》读后感
几年前,当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专辑《七里香》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想那真是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和歌曲那轻柔的调子正好珠联璧合。后来偶尔在书店里看到席慕容的一本诗集,第一篇便是《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
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种叫做 爱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
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席慕容散文诗歌集读后感
假如能给我一个任性而不羞愧的机会,我想我就是这时候的席慕容。我也能这样大胆地坦露我的渴望。我羡慕自由的人,我害怕被人怀疑,我的心里有个柔美朴实的梦想,我难过的时候大骂让我难过的家伙,我要抱怨。可也知道这是任性的人才会这样,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难免觉得羞愧了。就像作者所说回到现实就知道这些不可行。
当自己不再表现出渴望和软弱的时候,也是在以另一种勇敢的方式过活,担当责任,回以一笑。这不是麻木,不是冷漠。这是我与作者不同的想法。尝试就算最爱的事不能如愿以偿,也可以活的坦
然,不觉的违背了自己。
这样,最后终结没人能说出哪个是镜里的CD,哪个是境外的CD,那都是真实的啊。虔诚的希望你会理解以前软弱胆小的CD,喜欢后来勇敢坚强的CD。少年时候的我是前者,慢慢希望在长大过程中的我能成为后者。不是被迫这么做,只是因为身上有了责任,不能不顾一切的做事。还有倪婕眼里所谓残酷的现实。我会希望成为后者,就算过程会很痛。
成长需要付出代价,我体会到了,很不好受。不能一直懒下去,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讲话不考虑后果,不能纠缠一件事不放,必须放弃有时候。那种成熟的成
就感都狗屁的,留到我50岁回望的时候再说吧。但很清楚接受责任的人会成功,就算不圆满。而那些任性到底,不顾一切的人最后伤害了自己还有亲人。
我想我不会逼迫自己去做距离梦想太远的事业。又或者就让自己爱上后来的事业。说不定那些所谓的羁绊和放弃会让我更加去珍惜我曾留恋的人和事。手和心还是CD的,我想我会选择的。让自己不会太累。
至少我还喜欢看书,写文哪。这里我是会说心里话的。文字就是CD休息的小岛,永远不会变。
祝她有一天真正的勇敢了,成为知性的好女人,O(∩_∩)O哈哈~
席慕容诗歌读后感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
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
种叫做 爱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
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读席慕容诗集有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句话是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亦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越是长大越是向往那种淡泊自然的生活。为此我还曾自己作诗一首,诗名《一梦》
心向山水云深处,
弄诗品茗仙也妒。
笑看红尘多琐事。
一杯清酒引为赋。
因此我比较偏爱那种远离尘世烟火的文章诗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总喜欢一卷在手,细细品读作者书中的意境和情感,那时候总是有种独立于世的悠然之感。
我很喜欢读席慕容的诗集和散文,尤其是她的诗作,字里行间总是如紫罗兰般的清新朦胧,似远还近,如梦似幻,着实让人着迷。那个总是写出那么温柔美丽的诗句的女子曾说过: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
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席慕容的文章和诗歌总会让人心情宁静或是带上少女莲花般淡淡的轻愁,就如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一本书,一首诗,读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关于这首诗席慕容自己的说法却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
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犹记得那时看完后不由得端起手边早已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那茶来的比以往要苦涩,离别总是会让人遗憾和伤感,
诗歌的读后感篇二:《顾城诗集》读后感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他的那首《一代人》,当中的句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那以后我便知道有这样一位朦胧诗人。浏览过顾城先生的许多照片时,我略感惊讶,他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脚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一顶帽子,让
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正是这样一位如荷花一般诗人,让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着自己非比寻常的灵魂。《顾城诗集》中当我阅读《顾城诗集》之时,我依旧十分钟爱《一代人》,并非因为我听到的最多,也并非因为它最有名,短短的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了一起,十分潇洒地跨越了这之中棘手的樊篱,黑不是色彩,没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从中我也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发认为,他的高洁,与生俱来,由内而外。
而当我读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时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诗中这句“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
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这让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现在也会偶尔想一想,但大多数,也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守住自我编织的小世界。
我可以从他诗中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书本,也扣不上和诗句一同律动着的我的心。
有关顾城资料的感想
我曾经写过篇名为《麻雀》的作文,老师在评语中写到“颇有些顾城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好奇顾城是谁。后来读到了《一代人》、《远和近》才算真的与顾城的诗有了接触。但大多都是朦胧诗。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顾城并不单单创作朦胧诗。所以在这里我更想说说朦胧诗外的顾城与顾城本身。
在《走了一万一千里路》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存在于我记忆之外的顾城。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
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注解,或是校正词句,亦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仔细看来,发现写作时间大多在他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后半部的寓言诗,诗写得非常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有人说“这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我到现在依旧是似懂非懂。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他在用稚
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
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现在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接受,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这样的顾城变,脆弱的内心一触即发,而做出了最后令人诧异的行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对于顾城最后的做法,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认同。这样的高洁过于极端,过于偏执,而导致最后精
神上的分裂。虽然是因为心中所向往的,编织的世界过于干净纯洁,而面对世俗的心里落差也就越大。顾城的结局就像海子的卧轨自杀一样,让人万分遗憾。
诗歌的读后感篇三:《泰戈尔诗集》读后感
捧一本《泰戈尔诗集》,在阳光下细细研读,体会泰戈尔所表达的爱和自由。对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的向往,对丑恶的抨击,对人性的昭著,如在青天白日下将一个人的一切暴露无遗。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犀利的言辞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阳光下分析解剖。泰戈尔的诗充满阳光,他用阳光来洗刷一切。
在乡间整整十年的生活经历中,让他在自然中坚定了对爱,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把“爱”作为人类的理想,用阳光般的语言把爱洒向世界各个角落。
我喜欢泰戈尔记忆式的口吻。记忆也是泰戈尔追求的一部分。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泰戈尔没有背叛自己,他用自己孩童般的记忆美化成全了世界。
他用那样宏大的笔触将星光比作恋人的足镯,然后在夜晚合起开放的花瓣,用金色的诗歌把忧伤铸成自己孤单的形象放在心里。当村庄在午热中入睡的时候,他凝望天空,把爱和自由编织在蔚蓝里。
当他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他只能拭去眼泪,变动他歌曲的腔调。他的脚步在生命的旅途中疲乏了,但他在白日过尽的时候依然
走自己的路。他像石头雕成的“美”,在生命奔腾怒吼的水流中冷静无言、独自超然地站立着,举起灯照亮别人的归途,而他依然在梦境的朦胧小路上寻找爱和自由。
恶势力像风暴一样把他卷走,把他的一切都拿去,把他的精神变成可怜的空想。但他仍然高傲地说:“唱完最后一支歌就让我们踏上归程吧!梦是永远不会被捉住的。”当印度发生英国殖民统治者血腥镇压反英民众的阿姆利惨案,他愤然辞去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头衔。他没有把梦想丢下来奔赴荣誉的召唤。他是一个单独的诗人,不必去唱一支旧歌,他还有一双翅翼和一个无路的天空,他依然在赞美着爱与自由。
他不愿老是附在腐烂的静止之中,他要去寻找永驻的青春,一切与他生命无关的、所有不似他笑声轻盈的,他都要完全抛却。他奔驰着穿越时间,在炮火声中,他以诗人的形象背负着爱与自由在舞蹈。他抛开一切烦恼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可归的海浪,因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对他发出声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迎风扬帆,在汹涌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爱和自由。
他的一生都用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自由,就连哲理诗也表现了爱所有人,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人们在他的召唤下惊跳起来。只见太阳已经升起,潮水传来了大
海的呼声。爱的小船已经扬起风帆,准备在波涛上颠簸;黑夜的镣铐已经打碎,幻梦已消逝,爱与自由的诺言扯去遮盖的面纱,蓓蕾迎着清晨绽放,爱和自由的曙光向他致敬问好,一切压迫与被压迫的断壁残垣间响起爱和自由的赞歌。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诗歌读后感大全
上一篇:关于《秋天到了我在收获》的诗歌
下一篇:以心灵驿站为题目的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