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5 17:07:13
出自宋代周密的《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迹,僅有“敵船”爲火所焚,随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鲸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裏間,珠翠羅绮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譯文及注釋譯文 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潮水遠遠地從錢塘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看)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 ,吞沒天空,沖蕩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裏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
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列兩岸;不久水軍的戰船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安穩。忽然黃色的煙霧從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隻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山崩塌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波平靜,就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隻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随波而去。
幾百個善于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着頭發,身上畫着文彩,手裏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後,鼓足勇氣,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現,翻騰着身子變換各種姿态,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遊十多裏的地方,滿眼都是穿着華麗的服飾的觀衆,車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種物品(的價錢)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釋浙江:就是錢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裏兩邊的山對峙
着。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将近。玉城雪嶺: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着天。沃日(wò rì):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沖蕩。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系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裏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爲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着,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驿名,在城南錢塘江岸。艨艟(méng chōng):戰船。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乘騎(chéng jì)弄旗标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标,樹立、舉。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一舸無迹(yì gě wú jì):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逝:去,往。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擅于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爲吳國之地,
故稱。善,善于。泅,遊泳、浮水(可不翻譯)。披發文(wén)身:披散着頭發,身上畫着花紋。文,動詞,畫着文彩。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鲸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所以稱巨浪爲鲸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騰身百變:翻騰着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态。江幹(gān):江岸。珠翠羅绮(qǐ)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绮,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倍穹(qióng):(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而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爲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雖席地不容間也: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許,使。間(jiān)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鑒賞錢塘江資料 錢塘江(又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裏,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爲“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爲古今盛事,天下奇觀。
主題分析 本文隻有兩百餘字,卻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水
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歎爲觀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遊泳技術和觀潮的盛況,本文作者寫此文時已是南宋滅亡,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
分段賞析 第1段寫海潮之雄。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湧到眼前的形狀、顔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裏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衆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娴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爲下文别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
。這時潮水已經來到,衆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麽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爲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衆多,觀潮者人數衆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爲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寫作特點 1.結構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2.描寫生動。 本文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
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幹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補充注釋 潘阆宋人,生年不詳,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制《憶餘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畔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年輕力壯,善于泅水或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問題解答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⑴潮來之狀。作者由遠到近寫“潮來之狀”,當它遠遠的從海口那兒漲起來時,僅僅像一條銀白色的橫線。後來,越湧越近,像玉雕的城牆,雪堆的山嶺,潮頭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觀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自然美、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使人
受到美的陶冶贊美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
作者簡介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爲義烏縣(今年内屬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并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出自宋代周密的《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浙江:就是钱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
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wò rì):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年。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艨艟(méng chōng):战船。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乘骑(chéng 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略不相睹: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睹,看。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一舸无迹(yì gě wú jì):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逝:去,往。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
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译)。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画着文彩。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饰。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江干(gān):江岸。珠翠罗绮(qǐ)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倍穹(qióng):(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而僦(jiù)赁(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许,使。间(jiān)空间。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鉴赏钱塘江资料 钱塘江(又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天下奇观。
主题分析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水
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
。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
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或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问题解答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⑴潮来之状。作者由远到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的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观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
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作者简介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