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18:44:5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酒太甜你太苦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歲夜詠懷》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以閑爲自在,将壽補蹉跎。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鑒賞

  一般說來,守歲之夜(即除夕)人們常常盼望來年的諸事如意,大運亨通。而此詩卻一反常情,首聯便說:“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意思是說:多年來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一年又當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會有新的希望了。

  颔聯說:“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同遊者”在這裏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韓泰、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晔、陳谏、淩準、程異、房啓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們有的被殺,有的病死,有的渺無音信。這裏應特别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條件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劉禹錫派往條件極差的“惡處”(《因話錄》)播州(即今遵義地區)。柳宗元考慮劉禹錫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遠之地,便主動要求與劉對調。而今比詩人年輕二十三歲的柳宗元卻在“惡處”困病而亡,這不能不使詩人倍加傷懷。因此,這“有幾多”固然是傷悼衆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對摯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現的是“一人突逝,舉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頸聯表面是寫自己的頹傷,表現的是無所作爲之情,實際是牢騷之

之語,抒發的是憤激之情。詩人早年苦讀,不慕榮華,注重品格修養;中年積極參加政治革新,極力革新政治,成爲永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時稱“二王劉柳”;革新失敗,流徒邊州,在極端的困境中,不但寫了大量的政治諷刺詩,痛斥宦官權臣和趨炎附勢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惡蚊蟲(《聚蚊謠》),并寫下不少相當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還,仍痛罵靠鎮壓永貞革新而上台的人物爲“桃李顔”之徒。他戰鬥不息,從來沒有以“安閑爲自在”過。這種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絕不能說是“将壽補蹉跎”。因而可以說,此聯抒發的是一種極端痛苦的憤慨和牢騷,是正意以反語出之。

  尾聯:“春色無新故,幽居亦見過。”表面是說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貶谪幽居時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義卻是:自然界的春天是無所謂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臨人間,看不到國家興旺景象的來臨。劉禹錫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并不甘心當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爲,以利國計民生。他奮鬥一生,壯志未酬,這是十分苦悶的。此詩表面似乎是表現詩人的平靜、閑适、甚至有些頹傷;但字裏行間,卻隐透出詩人極端的苦悶。這種隐真意實情于字背的方法,是這首詩的主要特色之一。特點之二是“對仗”。本來

,律詩隻要求中間兩聯對偶,首尾兩聯是無所謂的。但此詩卻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話的語言,寫得聯聯對仗,句句通俗,這是不易做到的。

創作背景

  “永貞革新”。劉禹錫被貶,元和十四年(819年),劉禹錫老母病逝,在護送尋柩過衡陽時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詩人聞訊異常悲痛,寫下許多悼友之作。此後兩年在洛陽守喪,《歲夜詠懷》約寫于居喪時期。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曆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鉴赏

  一般说来,守岁之夜(即除夕)人们常常盼望来年的诸事如意,大运亨通。而此诗却一反常情,首联便说:“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意思是说: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颔联说:“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同游者”在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韩泰、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陈谏、凌准、程异、房启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们有的被杀,有的病死,有的渺无音信。这里应特别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条件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刘禹锡派往条件极差的“恶处”(《因话录》)播州(即今遵义地区)。柳宗元考虑刘禹锡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远之地,便主动要求与刘对调。而今比诗人年轻二十三岁的柳宗元却在“恶处”困病而亡,这不能不使诗人倍加伤怀。因此,这“有几多”固然是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现的是“一人突逝,举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颈联表面是写自己的颓伤,表现的是无所作为之情,实际是牢骚之

之语,抒发的是愤激之情。诗人早年苦读,不慕荣华,注重品格修养;中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极力革新政治,成为永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时称“二王刘柳”;革新失败,流徒边州,在极端的困境中,不但写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痛斥宦官权臣和趋炎附势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恶蚊虫(《聚蚊谣》),并写下不少相当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还,仍痛骂靠镇压永贞革新而上台的人物为“桃李颜”之徒。他战斗不息,从来没有以“安闲为自在”过。这种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绝不能说是“将寿补蹉跎”。因而可以说,此联抒发的是一种极端痛苦的愤慨和牢骚,是正意以反语出之。

  尾联:“春色无新故,幽居亦见过。”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他并不甘心当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利国计民生。他奋斗一生,壮志未酬,这是十分苦闷的。此诗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这种隐真意实情于字背的方法,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之一。特点之二是“对仗”。本来

,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偶,首尾两联是无所谓的。但此诗却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得联联对仗,句句通俗,这是不易做到的。

创作背景

  “永贞革新”。刘禹锡被贬,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寻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时期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0870.html

上一篇:凡与敌战,若敌人势实,我当严兵以备之,则敌人必不轻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