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23:20:0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半仙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減字木蘭花·燭花搖影》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賞析

  這首《減字木蘭花》仿佛是以“七夕”爲背景的懷人之作。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開篇即是燭影搖曳、似夢還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燭花搖影”是一個很典型的詩詞意象。宋代詞人方千裏《還京樂》中有句“怅畫燭搖影,易積銀盤紅淚”,這是繁麗绮豔的花間風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 “燭搖斜吹淚空煎。”在納蘭詞中,“燈”的意象多次出現。這大概是因爲“燈”在凄冷孤獨之夜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光明,有一種安恬的家的氛圍。而孤獨的人對青燈,則别有懷抱,心中有說不盡的萬千思緒。事實上,納蘭容若在前面的許多悼亡詞中,都寫到了一個生活細節:“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釭。”妻子去世前半個月,還扶病剪燈花,以緻那剪刀聲在納蘭耳畔久久萦回。這個剪燭花的細節或許可以成爲“燭花搖影”的解讀契機。“冷透疏衾”, “疏衾”是指因一個人孤身而眠而顯得寬松疏闊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觀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個“透”字則說明心中悲涼至極。

  “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燭花搖影,香消被冷。此時豈不思量,可曾相忘。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蘇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許孤眠不斷腸”也似從這首詞中“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而來。隻是這裏納蘭容若用的反語,其時正是思緒紛纭,孤眠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這一句納蘭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意境甚是闊大,筆下也甚見骨力。接着,納蘭卻以“天上人間情一諾”,極言對愛情的忠貞守信。這一句可以引起讀者許多聯想。這裏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從正面表達了納蘭容若對于愛情諾言的态度,就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一生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這結句顯然是一個堅韌的承諾。“銀漢難通”說嗎了茫茫銀河難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會的典故。“穩耐風波願始從”,銀河茫茫難渡,隻有忍耐着那些風波、磨難才會如願以償。

  湯顯祖在《牡丹亭》序中說: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縱使銀河有重重阻隔,縱使銀漢遙迢,歲月浩瀚,而生命卻

如此短暫,納蘭的這首詞也恰好告訴人們愛情隻有堅忍承受一切患難與波折,才會終生相随,不離不棄。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宋代词人方千里《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 “烛摇斜吹泪空煎。”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冷透疏衾”, “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烛花摇影,香消被冷。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

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78283.html

上一篇: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