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04:30:44
摘要:本文主要圍繞不同譯者在翻譯《錦瑟》一詩時對典故的處理方式,探讨譯者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及目的語的優勢,以及譯者創造性發揮“度”的問題。
關鍵詞:《錦瑟》詩歌翻譯創造性
一、譯者在詩歌翻譯中的創造性發揮概論
關于詩歌能不能進行創造性翻譯的問題,曆來衆說紛纭,難有統一的見解。呂叔湘在談到賓納翻譯唐詩三百首時說:“Bynner譯唐詩三百乃好出奇以制勝,雖盡可依循原來詞語,亦往往不甘墨守。”許淵沖提出了另一種創造性的翻譯理論:“文學翻譯是兩種語言,甚至兩種文化之間的競賽,看那種文字能更好地表達出原作的内容。”他主張譯者應該充分發揮“創作精神”,譯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好詩。
譯者作爲翻譯的主體,在翻譯過程中盡量忠實于原作的同時,又具有極大的自主性。作品中留有許多空白與不定點等待着讀者去補充,而讀者的思想中又存在不同的先行結構與前理解,所以讀者不同,補充的圖景也各異。譯者不僅是原作的讀者,還是譯作的創造者。他們以理解的主動性,闡釋的能動性以及重構的創造性,把一個全新的譯作呈現在譯語讀者面前。但同時譯者不能完全脫離原文文本随意發揮,因爲原作作爲一個獨立的審美客體,具有相對固定的審美意蘊,寄寓了
了原作者的某種情感。譯者的責任應該是把他們盡量完美地再現出來,在譯語讀者面前呈現一個忠實的譯語文本。
李商隐的詩歌含蓄蘊藉,抒情表意都相當晦澀。他的詩歌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具有無窮魅力。詩歌中的空彼岸與不定點也給譯者提供了巨大的創造空間,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再現李詩的魅力。下面就結合一些名家在翻譯李詩時對出現的典故與諧音雙關等修辭手法的處理方式,具體探讨一下譯者應該如何充分發揮創造性。
二、譯者的創造性在典故處理上的體現
李商隐的詩歌至今留存有大約六百多首,他的詩歌大都晦澀難懂,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李商隐喜歡大量使用典故,在典故中寄寓自己的真實情感。這種表意的模糊性及情感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詩歌的内涵,令讀者回味無窮。但又給詩歌的翻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錦瑟》被稱作中國古典詩歌斯芬克司之謎,關于它表現的主題及抒發的情感曆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在這首短短的八句詩中,李商隐一下子就用了五個典故,每個典故都讓人回味無窮。因此後人根據對這些典故不同的理解,對這首詩也作出了不同的闡釋。有人說它是悼亡詩,首先借錦瑟起興,感歎年華易逝,接着爲妻子身化異物而悲不自勝。也有人認爲這是首政治詩,
[!--empirenews.page--]還有人認爲這首詩被放在他的詩集之首,起充當詩集序言的作用。
對于這首詩歌還有其他多種解讀,譯詩本來就難,原詩的情緻意蘊往往在譯文中受到很大的損傷,譯這樣的朦胧詩就更難了。如何譯好這首詩,把握詩中運用的典故是關鍵。下面讓我們看看中外譯家是如何處理這首詩歌中出現的典故的。
1.對錦瑟的處理
詩歌一開頭,詩人就感歎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關于瑟有多少跟弦,據《史記封禅書》記載,古瑟爲五十弦,後世雖然一般爲二十五弦,但唐代仍有其制。詩人這裏的瑟應該是采用古制的瑟,他爲什麽要以古瑟起興,其中的深意就包涵在後一句中,表達了對往昔美好歲月的懷念之情。具體翻譯時,譯者又是如何處理呢:
(1)Vainarethejeweledzither’sfiftystrings:Eachstring,eachstop,bearsthoughtofvanishedthings.(trByJohnA.Turner)
(2)TheRichlypaintedzithersomehowhasfiftystrings,Eachofwhichrecallsavanishedyear.(trByZhangTingchen&BruceM.Wilson)
(3)Therichlypaintedzither,fornoreason,hasfiftystrings,Eachstring,eachbridge,recallsaburgeoningyear.(trByJamesJ.Y.Liu)
(4)Whyshouldthezithersadhavefiftystrings?Eachstring,eachstrainevokesbutvanishedsprings.(tr.ByX.Y.Z)
這四個譯本中除了許淵沖把錦瑟譯爲sadzither外,其餘幾位都着力把瑟的“華麗”這個特征給譯出來了,但還是有一些區别。等納用了“jeweled”來修飾瑟,給人一種珠光寶氣的感覺,并且後面的華年也隻是輕輕帶過,僅譯爲“vanishedthings”,詩人爲了美好年華的逝去而沉痛不已的蒼涼基本上沒有傳達。而張廷琛、魏博思兩人合譯的與劉若愚的均把它譯爲“richlypaintedzither”,突出了錦瑟豔麗的特征,更加契合原詩“物依舊,人已非”的凄涼感。四個人四種
[!--empirenews.page--]譯法,各自依據自己的審美判斷,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他們對“華年”的處理在保留原義的基礎上,也存在着細微的差别,張廷琛、魏博思把它譯爲“vanishedyear”,處理得過于簡單,隻傳達了原詩逝去的歲月的意思,不如劉若愚把它譯爲“burgeoningyear”更能強化歲月一去不複返的哀痛。許淵沖的“vanishedspring”也能曲達此意,不過他把錦瑟譯爲“sadzither”對原詩含蓄的風格有所損傷,因爲本詩雖然給人一種沉郁之感,但并沒有一字一句的直白表露。
2.對莊周夢蝶與望帝啼鵑兩個典故的處理
詩人在颔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中一連用了兩個典故,詩人用夢蝶這個典故要表現的是一種迷茫的心态,莊子在夢境種迷失了自己,詩人則在對往事的思憶中迷失了自己,給全詩制造了一種迷離恍惚的氛圍;用望帝啼鵑這個典故表現了自己悲苦的心靈。錦瑟彈奏的樂曲在詩人聽來猶如杜鵑的哀鳴,惹起了詩人無限的感傷。
(1)Thesageofthislovedbutterfliesday-dreaming:Thekingthatsighedhissoulintoabird.(tr.ByJohnA.Turner)
(2)DawndreamingZhuangzigotmixedwithabutterfly;KingWanglenttenderfeelingtothecuckoo’scall.(tr.ByZhangTingchen&BruceM.Wilson)
(3)MasterChuang,dreamingatdawn,wasconfusedwithabutterfly;EmperorWangconsignedhisamorousheartinspringtothecuckoo.(tr.ByJamesJ.Y.Liu)(1.ThephilosopherChuangTzudreamtofbeingabutterfly,andonwakingcouldnottellwhetheriswashethatdreamtofbeingabutterflyorviceversa.2.Accordingtolegend,EmperorWanghadaloveaffairwithhisprimminister’swifeanddiedofshame.Afterhisdeathhewasmetamorphosedintothecuckoo.)
(4)Dimmorningdreamtobeabutterfly;Amorousheartpouredoutincuckoo’scry.(tr.ByX.Y.Z)
在這裏,各位譯者處理典故最大的不同就是加注與不加注,但不加注的占絕大多數,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注的方法普遍受到翻譯家的抵制。但是加注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原詩的文化内涵,把這些文化内涵介紹給譯者讀者,使他們能夠真正通過不用看注釋也能
看懂譯詩打好基礎。當然如果不加注能使譯詩簡潔,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譬如在等納對望帝啼鵑這個典故的翻譯中,他别具匠心,把這首詩譯爲:Thekingthatsignedhissoulintoabird,言簡而意豐。但前面的那句翻譯如果沒有對相關典故的了解,那麽原詩迷茫的情态在譯詩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張廷琛與魏博思的合譯用了“gotmixedupwith”這個詞組,倒是還能傳達出原詩夢幻與現實交錯難分的意蘊。不過對于那些不知道莊子、望帝爲何人的讀者來說,它們在譯詩中得到的也還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感覺。而在許淵沖的翻譯中,這兩個典故已經被做了最大的簡化,同時莊子典故中的迷茫情态與望帝典故中的悲傷氣氛也在譯詩中流失不少。杜鵑在西方是惹人喜愛的,東西對動物所持有的這種完全不同的心理,在翻譯時是應該進行一番認真處理的。
3.關于滄海明珠與藍田良玉兩個典故的處理
《博物志》卷九記載:“南海外有鲛人,……其眼能泣珠。”凄冷的月光下鲛人落下了點點淚珠,此情此景怎麽能讓人悲不自勝呢?藍田,今山西省藍田縣,産良玉。《困學紀聞》中記載了晚唐詩人司空圖轉引戴叔倫的一句話:“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這裏蘊含了作者對美好東西的慕而不得的失落,與首聯的“華年”遙相呼應,使
[!--empirenews.page--]悲苦之情彌漫全詩。下面我們看看各位譯者是如何處理這兩個典故的。
(1)Tearsthatarepearls,inoceanmoonlightstreaming:JademiststhesundistilsfromSapphireSward.(tr.ByJohnA.Turner)
(2)Inbrightmoonlitseasofblue,tearschangetopearls;TheairaboveLantianshimmersfromthejadehiddenwithinitshill.(tr.ByZhangTingchen&BruceM.Wilson)
(3)Bythevastsea,themoonbrightenspearls’tears;Atindigofield,thesunwarmsjadethatengenderssmoke.(tr.ByJamesJ.Y.Liu)
(4)Inmoonlitpearlsseetearsinmermaid’seyes;FromsunburnjadeinBlueFieldletsmokerise!(tr.ByX.Y.Z)
從以上的各種譯法可以看出,譯者根據自身對原詩的理解,以各種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譯詩中再現了珠與淚、與月的關系,顯得渾然一體,情景交融。對于藍田,大多數都采取了意譯的手法,把它譯做“SapphireSward”、“indigofield”或者“BlueField”。譯者由于在前隻是結構與審美傾向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對原詩的解讀與在闡述必然也是千差萬别的,而譯者的創造性正集中體現在譯詩的這些差異性中。
上面我們結合譯者對《錦瑟》中出現的典故的不同處理方式,探讨了譯者主體如何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詩歌翻譯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把它們完整地介紹給另一國的讀者,“保存原作的風姿”。譯者的創造性發揮對消除隔閡具有決定性作用,在處理典故的翻譯時尤其如此。
三、關于譯者主體創造性發揮的限度
如果把譯者看作改寫者,就改變了譯者對原作亦步亦趨的被動局面,釋放了譯者作爲譯語文本創造這所具有的能量,使他們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許淵沖先生提出了充分發揮譯語有的觀點,他嘗試完全抛開《錦瑟》原詩的形式,依照雪萊“Music,whensoftvoicesdie”韻律格式來翻譯。
Music,whentheamorouskingdies,
Vibratesinthecuckoo’scry.
Odours,whenthebutterfly’saway,
Liveinthepoet’sdreambyday.
Impearledtears,whenthemermaid’sdies
Forthebelovedareshed.
Mythoughtsofyou,whenthouaregone,
[!--empirenews.page--]
嚴格來說,這隻是一種仿譯而已。但是它也有可貴的創新之處,那就是把原詩的情感與主題用一種全新的形式表達出來,雖然在這首譯詩中的内涵的豐富性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應該說《錦瑟》營造的迷離恍惚,纏綿悱恻的意境在這一仿詩中得到了相當完美的再現。
譯者作爲譯詩的創造者,與詩人一樣,要采用各種手法将詩的意境、神韻、美感巧妙地自然地表現出來。不過,譯者終究不是原作者,他不能毫無限度地發揮自我主體性,而是在随心所欲的同時必須“不逾矩”,否則翻譯就完全成了自我展現,變爲徹底的創作了。譯者應該在發揮自己創造思維的同時,把握好創造性發揮的度,使譯作切合原作,盡量讓譯語讀者能夠像原語讀者閱讀原作一樣,獲得相似的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呂叔湘.中詩英譯筆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15.
[2]許淵沖,陸佩弦,吳均陶.唐詩三百首新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3.
[3][東晉]張華.博物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236.
[4][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M],沈陽,遼甯人民出版社,1996:85.
[5]封一函.再創作的僞翻譯屬性[J].中國翻譯,2005.
[6]許淵沖.文學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Wu-ChiLiu&IrvingyuchengLo.SunflowerSplendor:ThreeThousandYearsofChinesePoetry[C].AnchorPress,1975.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不同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译者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及目的语的优势,以及译者创造性发挥“度”的问题。
一、译者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发挥概论
关于诗歌能不能进行创造性翻译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难有统一的见解。吕叔湘在谈到宾纳翻译唐诗三百首时说:“Bynner译唐诗三百乃好出奇以制胜,虽尽可依循原来词语,亦往往不甘墨守。”许渊冲提出了另一种创造性的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看那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出原作的内容。”他主张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创作精神”,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诗。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自主性。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与不定点等待着读者去补充,而读者的思想中又存在不同的先行结构与前理解,所以读者不同,补充的图景也各异。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还是译作的创造者。他们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以及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全新的译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但同时译者不能完全脱离原文文本随意发挥,因为原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意蕴,寄寓了
了原作者的某种情感。译者的责任应该是把他们尽量完美地再现出来,在译语读者面前呈现一个忠实的译语文本。
李商隐的诗歌含蓄蕴藉,抒情表意都相当晦涩。他的诗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无穷魅力。诗歌中的空彼岸与不定点也给译者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再现李诗的魅力。下面就结合一些名家在翻译李诗时对出现的典故与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处理方式,具体探讨一下译者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创造性。
二、译者的创造性在典故处理上的体现
李商隐的诗歌至今留存有大约六百多首,他的诗歌大都晦涩难懂,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李商隐喜欢大量使用典故,在典故中寄寓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表意的模糊性及情感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诗歌的内涵,令读者回味无穷。但又给诗歌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锦瑟》被称作中国古典诗歌斯芬克司之谜,关于它表现的主题及抒发的情感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首短短的八句诗中,李商隐一下子就用了五个典故,每个典故都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后人根据对这些典故不同的理解,对这首诗也作出了不同的阐释。有人说它是悼亡诗,首先借锦瑟起兴,感叹年华易逝,接着为妻子身化异物而悲不自胜。也有人认为这是首政治诗,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小议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发挥论文
上一篇:浅谈文微明诗歌的归隐情怀论文
下一篇:我生来是一块铁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