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观潮的佳句,细读「观潮」诗文(四则)_儿童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儿童诗歌

描写观潮的佳句,细读「观潮」诗文(四则)

发布时间:2023-12-14 23:20:41

分类:儿童诗歌发布者:陌颜
1.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迹,僅有敵船爲火所焚,随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鲸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而豪民貴宦,争賞銀彩。
江幹上下十餘裏間,珠翠羅绮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禁中例觀潮于天開圖畫,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遙瞻黃傘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島也。浙江之潮,是天下間的偉觀之一。從農曆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最爲壯觀。當潮水遠遠地從海邊奔來時,似如一根銀色白線。漸漸逼近,則似玉城、雪山連天湧來。聲如雷霆,波浪滔天,激蕩四射;吞天沃日,勢若雄豪。故楊萬裏作詩雲: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系腰。
每年京官都會來到浙江亭校閱訓練水軍,戰船數百,分列兩岸;其後極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期間亦有乘騎、舞旗、标槍、舞刀等水上表演,他們就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物互不相見。接着水爆轟鳴,聲如山崩。等到煙消霧散風平浪靜時,一條船的蹤影也不能發現了,隻剩下被火燒毀的敵方之船,随着波浪流水遠去。
接着幾百個善于遊泳的吳中健兒悉數登場,他們均披頭散發,身上畫着某種花紋,手裏拿着使用十幅布縫制的大彩旗,跳入江中,迎潮而上,鼓勇争勝。他們出沒于驚濤駭浪中,變換着各種姿勢,可是旗尾卻一點也沒有被水沾濕,憑借着這種表演來展示他們的特殊本領。而在岸邊觀賞的富豪與官員,則争着給表現優異的人各種獎勵。
在江岸兩邊十餘裏之間,滿眼都是穿戴着華麗飾物與衣裳的遊客,摩肩接踵,車水馬龍,道路爲之阻塞。雖然街邊店鋪裏賣的飲食、百貨,都比平常高出幾倍,但是租用觀潮帳幕的人仍然非常多,以緻觀潮路旁沒有留下一點空地。
皇親國戚則照例在臨安「天開圖畫」高台上觀潮,往下俯瞰,盡收眼底。都民遙望九霄之上的黃傘、雉扇,真若箫台、蓬島也。
2.辛棄疾《摸魚兒·望飛來半空鷗鹭》觀潮上葉丞相。
望飛來半空鷗鹭,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裏長鲸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屬镂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0頁全詞出彩處:「比」的運用。化用前人成句,熔曆史典故與神話傳說爲一爐。
「望飛來半空鷗鹭」比喻潮水來臨時打前鋒的白色浪花(鷗、鹭)。
「須臾動地鼙鼓」形容潮水來臨時的聲響。
「截江組練驅山去」形容潮水臨近時的整體氣勢。像穿着白色衣甲正在驅趕大山的軍隊。
「鏖戰未收貔虎」(潮水)又像是正在與猛獸(士兵)激烈地戰鬥着。
「萬裏長鲸吞吐」形容潮水氣勢規模之大。
「白馬素車東去」借用枚乘《七發》,用「白馬素車東去」形容潮水退去。
下片引用吳越王錢镠、伍子胥、範蠡、西施事例,發其感慨。
3.張岱《陶庵夢憶·白洋潮》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嶽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餘遄(chuán)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甯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隐隐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bò)翼驚飛。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镞镞(cù),無敢後先。再近,則飓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qi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顔始定。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龛(kān)、赭(zhě)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按照往年的情況,在三江看潮,其實并沒有潮水可看。午後有人喧鬧着傳言道:「今年是暗漲潮!」但是年年如此(并沒出現可看的大潮)。
崇祯十三年(1640)八月,(我)到白洋去憑吊朱恒嶽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同席。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呼「大潮來了」、「大潮來了」……我迅速前去,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隻見,遠方水天相接,潮頭像一條線,從海甯奔騰而來,直到塘上。
稍微靠近一點,隐隐約約可以看見一片雪白,如同驅趕千百群小鵝,它們正張開翅膀拍水驚飛。
潮水漸漸逼近,噴出水沫,濺起水花,湧起的潮水像百萬頭雄獅直奔而來,遮蔽了大江,好像身後有怒雷在鞭打它們一樣,百萬頭雪獅簇擁在一起,競相朝前奔湧,沒有敢故意落後的。
再近些,聲勢越來越大,仿佛飓風逼近一樣。這些潮水似乎想要拍岸而上。觀看的人紛紛後退,退避塘下。莫敢與之争鋒。
等到潮水擊打到塘上,全力一撞,水花沖擊四射,濺起數丈高,地面都被打濕了。潮水翻卷着向右奔去,被龜山正面擋住,(潮水)發出轟隆隆的響聲,十分憤怒,直接震碎了淵深甯靜的龍潭。隻剩下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飛舞。使人頭驚目眩,仿佛觀看了一場大戰,過了一會兒,臉色才逐漸緩和鎮定下來。
先輩們曾說:浙江的潮頭,從龛、赭兩山沖激而起,白洋在這兩座山之外,潮頭卻更大,這是爲什麽呢?。
【注釋】庚辰:一作「戊寅」。庚辰:崇祯十三年(1640)。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
遄(chuán):急、快、迅速。
擘(bò)翼:張開翅膀。
镞镞:簇擁貌。镞(zú),通「簇」。
4.枚乘《七發》客曰:不記也。然聞于師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裏;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nà)雲,日夜不止。
衍溢漂疾,波湧而濤起。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進也,浩浩溰溰(ái),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
其波湧而雲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龍,附從太白。純馳浩蜺(ní),前後駱驿。
顒顒卬卬(yóngáng),椐椐彊彊(jūjiāng),莘莘(shēn)将将。壁壘重堅,沓雜似軍行(háng)。
訇(hōng)隐匈磕(kē),軋盤湧裔,原不可當。觀其兩傍,則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擊下律(lù)。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
蹈壁沖津,窮曲随隈,逾岸出追(duī)。遇者死,當者壞。
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gāi)轸谷分。回翔青篾,銜枚檀桓。弭節伍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淩赤岸,篲(huì)扶桑,橫奔似雷行。
誠奮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渾渾,狀如奔馬。混混庉庉(dùn),聲如雷鼓。發怒庢(zhì)沓,清升逾跇(yì),侯波奮振,合戰于藉藉之口。
鳥不及飛,魚不及回,獸不及走。紛紛翼翼,波湧雲亂。
蕩取南山,背擊北岸。覆虧丘陵,平夷西畔。險險戲戲(xī),崩壞陂池(pōtuó),決勝乃罷。
瀄汩潺湲(zhìgǔchányuán),披揚流灑。橫暴之極,魚鼈失勢,颠倒偃側,沋沋(yóu)湲湲,蒲伏連延。
神物怪疑,不可勝言。直使人踣(bó)焉,洄闇凄怆焉。此天下怪異詭觀也,太子能強起觀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吳客回答道:(江濤)不見于書面記載,但我曾聽我老師說過,江濤有三種似神而非神的特征:其一,聲似百裏之外的響雷;其二,江水倒流,海水上潮;其三,勢若高山吞雲吐氣,日夜不止。
(在大潮來臨之前)江水又平又滿,疾流而過。漸漸波湧而濤起。
大潮剛開始的時候,隻見遠方洪流奔騰而來,就像往下疾飛的白鹭。稍過一會兒,浩浩湯湯,一片深廣而潔白,宛若白車白馬張開車蓋與帷幔。
接着波濤如亂雲般洶湧而來,紛亂似束裝沖鋒前進的大兵;那些橫出上揚的波濤,迅疾似将軍指揮集散軍隊。其勢又像駕着六龍跟在河神後面。白虹在天,絡繹不絕。
奔馳在前面的潮頭,高高昂昂,潮水相随,相互激蕩,莘莘然不可計數。像壁壘重疊而堅固的軍營,又像行進的千軍萬馬。
發出轟隆的巨響,廣闊無邊,勢不可當。觀望大潮的兩旁,潮水怒發沖冠,沖天四射,向上欲與天搏鬥,下落時似巨石滾滾而來。又似勇壯之士兵,盛怒沖鋒無畏無懼。
(大潮)沖激壁岸與渡口,無所不在,甚至跨越堤岸,越過沙堆。遇者死,當者壞。
(大潮)初到或圍的岸邊,如山隴之相隐,川谷之區分。到了青篾回旋盤桓,行至檀桓銜枚無聲疾進。其後緩緩行進于伍子山間,直到遠行至胥母戰場。大潮跨淩赤岸,橫掃扶桑,橫沖直撞似雷行。
這真的表現了它的武力,如威如怒,渾渾沌沌,狀如奔馬。濤聲混混庉庉,如雷如鼓。當它遇到阻礙時,怒波四撞,清波相擊而起,大波奔騰奮起,會戰于藉藉之江口。
此時此刻,群鳥來不及起飛,遊魚來不及回返,猛獸來不及逃走。它們即使衆多壯健,也隻能像波湧雲亂般四散。
江濤繼續沖蕩南山,反過來又撞擊北岸。颠覆撞壞丘陵,掃平西岸。多麽危險可怕!崩壞江岸,直到摧毀一切敵人才罷兵凱旋。
潮水激蕩,潺湲不斷,浪起波揚,潮水四濺。橫暴之極,魚鼈失勢,東沖西撞,匍匐難行,橫七豎八,連綿不斷。
此間神奇怪狀,不可盡言。吓得人手腳發軟,昏聩不明,悲怆凄慘。這是天下最怪異奇特之景觀,太子能勉強起來前去觀賞一番嗎?。
楚太子回答道:我還在病中,不能前去。
遠觀漸近拍岸5.描寫「觀潮」的套路内(大潮本身):外形、聲音、氣勢……。
外:接觸之物、觀者反應……。
(1)距離:由遠及近。
(2)「比」的運用。
白鹭、白鷗、車、馬、鲸、虎(猛獸)、雷、鼓、龍、虹、士兵、玉城、雪山、銀線……。
以上「喻體」或用其色(白)、或用其勢,用來比喻形容潮水的顔色、聲音、外形、氣勢……。
(3)誇張的運用。
增強表達效果(潮水與心情感受)。
(4)典故:曆史神話傳說。
或借以抒發己志,賦予文章神話色彩增強觀潮的強烈心情。
(5)旁觀者的襯托。
用觀者之反應烘托大潮及作者心情。

以上就是描寫觀潮的佳句,細讀「觀潮」詩文(四則)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1.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浙江之潮,是天下间的伟观之一。从农历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最为壮观。当潮水远远地从海边奔来时,似如一根银色白线。渐渐逼近,则似玉城、雪山连天涌来。声如雷霆,波浪滔天,激荡四射;吞天沃日,势若雄豪。故杨万里作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每年京官都会来到浙江亭校阅训练水军,战船数百,分列两岸;其后极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期间亦有乘骑、舞旗、标枪、舞刀等水上表演,他们就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物互不相见。接着水爆轰鸣,声如山崩。等到烟消雾散风平浪静时,一条船的踪影也不能发现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方之船,随着波浪流水远去。
接着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悉数登场,他们均披头散发,身上画着某种花纹,手里拿着使用十幅布缝制的大彩旗,跳入江中,迎潮而上,鼓勇争胜。他们出没于惊涛骇浪中,变换着各种姿势,可是旗尾却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着这种表演来展示他们的特殊本领。而在岸边观赏的富豪与官员,则争着给表现优异的人各种奖励
在江岸两边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饰物与衣裳的游客,摩肩接踵,车水马龙,道路为之阻塞。虽然街边店铺里卖的饮食、百货,都比平常高出几倍,但是租用观潮帐幕的人仍然非常多,以致观潮路旁没有留下一点空地。
皇亲国戚则照例在临安「天开图画」高台上观潮,往下俯瞰,尽收眼底。都民遥望九霄之上的黄伞、雉扇,真若箫台、蓬岛也。
2.辛弃疾《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0页全词出彩处:「比」的运用。化用前人成句,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为一炉。
「望飞来半空鸥鹭」比喻潮水来临时打前锋的白色浪花(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形容潮水来临时的声响。
「截江组练驱山去」形容潮水临近时的整体气势。像穿着白色衣甲正在驱赶大山的军队。
「鏖战未收貔虎」(潮水)又像是正在与猛兽(士兵)激烈地战斗着。
「万里长鲸吞吐」形容潮水气势规模之大。
「白马素车东去」借用枚乘《七发》,用「白马素车东去」形容潮水退去。
下片引用吴越王钱镠、伍子胥、范蠡、西施事例,发其感慨。
3.张岱《陶庵梦忆·白洋潮》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chuán)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bò)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cù),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qi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kān)、赭(zhě)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按照往年的情况,在三江看潮,其实并没有潮水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言道:「今年是暗涨潮!」但是年年如此(并没出现可看的大潮)。
崇祯十三年(1640)八月,(我)到白洋去凭吊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同席。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呼「大潮来了」、「大潮来了」……我迅速前去,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只见,远方水天相接,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直到塘上。
稍微靠近一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片雪白,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它们正张开翅膀拍水惊飞。
潮水渐渐逼近,喷出水沫,溅起水花,涌起的潮水像百万头雄狮直奔而来,遮蔽了大江,好像身后有怒雷在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簇拥在一起,竞相朝前奔涌,没有敢故意落后的。
再近些,声势越来越大,仿佛飓风逼近一样。这些潮水似乎想要拍岸而上。观看的人纷纷后退,退避塘下。莫敢与之争锋。
等到潮水击打到塘上,全力一撞,水花冲击四射,溅起数丈高,地面都被打湿了。潮水翻卷着向右奔去,被龟山正面挡住,(潮水)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十分愤怒,直接震碎了渊深宁静的龙潭。只剩下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飞舞。使人头惊目眩,仿佛观看了一场大战,过了一会儿,脸色才逐渐缓和镇定下来。
先辈们曾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山冲激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庚辰:一作「戊寅」。庚辰:崇祯十三年(1640)。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
遄(chuán):急、快、迅速。
擘(bò)翼:张开翅膀。
镞镞:簇拥貌。镞(zú),通「簇」。
4.枚乘《七发》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nà)云,日夜不止。
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进也,浩浩溰溰(ái),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ní),前后骆驿。
顒顒卬卬(yóngáng),椐椐彊彊(jūjiāng),莘莘(shēn)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háng)。
訇(hōng)隐匈磕(kē),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傍,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lù)。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
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duī)。遇者死,当者坏。
初发乎或围之津涯,荄(gāi)轸谷分。回翔青篾,衔枚檀桓。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凌赤岸,篲(huì)扶桑,横奔似雷行。
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dùn),声如雷鼓。发怒庢(zhì)沓,清升逾跇(yì),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
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险险戲戲(xī),崩坏陂池(pōtuó),决胜乃罢。
瀄汩潺湲(zhìgǔchányuán),披扬流洒。横暴之极,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yóu)湲湲,蒲伏连延。
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bó)焉,洄闇凄怆焉。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吴客回答道:(江涛)不见于书面记载,但我曾听我老师说过,江涛有三种似神而非神的特征:其一,声似百里之外的响雷;其二,江水倒流,海水上潮;其三,势若高山吞云吐气,日夜不止。
(在大潮来临之前)江水又平又满,疾流而过。渐渐波涌而涛起。
大潮刚开始的时候,只见远方洪流奔腾而来,就像往下疾飞的白鹭。稍过一会儿,浩浩汤汤,一片深广而洁白,宛若白车白马张开车盖与帷幔。
接着波涛如乱云般汹涌而来,纷乱似束装冲锋前进的大兵;那些横出上扬的波涛,迅疾似将军指挥集散军队。其势又像驾着六龙跟在河神后面。白虹在天,络绎不绝。
奔驰在前面的潮头,高高昂昂,潮水相随,相互激荡,莘莘然不可计数。像壁垒重叠而坚固的军营,又像行进的千军万马。
发出轰隆的巨响,广阔无边,势不可当。观望大潮的两旁,潮水怒发冲冠,冲天四射,向上欲与天搏斗,下落时似巨石滚滚而来。又似勇壮之士兵,盛怒冲锋无畏无惧。
(大潮)冲激壁岸与渡口,无所不在,甚至跨越堤岸,越过沙堆。遇者死,当者坏。
(大潮)初到或围的岸边,如山陇之相隐,川谷之区分。到了青篾回旋盘桓,行至檀桓衔枚无声疾进。其后缓缓行进于伍子山间,直到远行至胥母战场。大潮跨凌赤岸,横扫扶桑,横冲直撞似雷行。
这真的表现了它的武力,如威如怒,浑浑沌沌,状如奔马。涛声混混庉庉,如雷如鼓。当它遇到阻碍时,怒波四撞,清波相击而起,大波奔腾奋起,会战于藉藉之江口。
此时此刻,群鸟来不及起飞,游鱼来不及回返,猛兽来不及逃走。它们即使众多壮健,也只能像波涌云乱般四散。
江涛继续冲荡南山,反过来撞击北岸。颠覆撞坏丘陵,扫平西岸。多么危险可怕!崩坏江岸,直到摧毁一切敌人才罢兵凯旋。
潮水激荡,潺湲不断,浪起波扬,潮水四溅。横暴之极,鱼鳖失势,东冲西撞,匍匐难行,横七竖八,连绵不断。
此间神奇怪状,不可尽言。吓得人手脚发软,昏聩不明,悲怆凄惨。这是天下最怪异奇特之景观,太子能勉强起来前去观赏一番吗?。
楚太子回答道:我还在病中,不能前去。
远观渐近拍岸5.描写「观潮」的套路内(大潮本身):外形、声音、气势……。
外:接触之物、观者反应……。
(1)距离:由远及近。
(2)「比」的运用。
白鹭、白鸥、车、马、鲸、虎(猛兽)、雷、鼓、龙、虹、士兵、玉城、雪山、银线……。
以上「喻体」或用其色(白)、或用其势,用来比喻形容潮水的颜色、声音、外形、气势……。
(3)夸张的运用。
增强表达效果(潮水与心情感受)。
(4)典故:历史神话传说。
或借以抒发己志,赋予文章神话色彩增强观潮的强烈心情。
(5)旁观者的衬托。
用观者之反应烘托大潮及作者心情。

以上就是描写观潮的佳句,细读「观潮」诗文(四则)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林中的鸟儿在歌唱,梨花开、桃花红,农家田头忙播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农家的孩子多欢畅,小小的书包背肩上,骑着马儿上学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全文阅读]

关于描写岛屿的中文诗歌或者有岛屿这个意像的诗歌?

以前看过一首来着:。《岛》。北岛。1。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漂泊。没有锚。路从这里消失。夜从这里消失。2。没有标志。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有浪花祝...[全文阅读]

对杨二嫂人物描写,关于鲁迅杨二嫂这篇课文的不解之处?

周作人有过相关的解说:那年月,农民一有机会就顺财主家一点东西很正常。所以杨二嫂借故明里拿,闰土可能暗里拿,都不必追究,周氏兄弟原肯照顾穷苦人的,也不在乎这点东西。...[全文阅读]

名家描写日出,有没有描写日出的段落或文章比较美的写的?

几处东升庹舒婷。日出从不属于奔忙的都市。曾连夜雾霾遮掩了它应有的光辉。我置身于穹顶之下,只是心念远方。曾连夜登上海拔二一千米的牛背山山巅,只为一睹旭日东升...[全文阅读]

对农家乐的描写,《诗经》中的《七月》写的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

艺术都是生活的提炼。如果没有切实的体验是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字的。但是艺术并不是苦的,艺术是一种享受,精神共鸣,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体验。具体到七月这首诗歌,我想说...[全文阅读]

描写雷雨片段二年级,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知识点+图文讲解

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雷léi(雷雨)(雷声)(电闪雷鸣)。乌wū(乌云)(乌黑)(乌龟)。黑hēi(黑色)(黑夜)(黑板)。压y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观潮的佳句,细读「观潮」诗文(四则)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34657.html

上一篇:描写郑秀妍的日记,如何评价郑秀妍新书《shine》?

下一篇:更多儿童诗歌

儿童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儿童诗歌文章

精选儿童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儿童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