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汴河怀古二首》

发布时间:2023-02-02 11:59:02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汴河懷古二首 - 皮日休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注釋】:
盡道隋亡爲此河, 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亦即通濟渠。隋炀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衆,開掘了名爲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爲汴河。隋炀帝開大運河的動機,不外乎滿足一己的淫樂,大量耗費民脂民膏,成爲他最著的暴行。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詠這個曆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于大運河雲雲。

  此詩第一句就從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設難,予以辯駁。詩中說:很多追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于運河,視爲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系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曆史作用深遠。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裏”,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廣;“賴”字則表明其爲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贊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衆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奇,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容易的。

  大運河固然有利于後世,但隋炀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炀帝率衆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爲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裏,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耀,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爲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對隋炀帝的憎惡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并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來強調:論起功績來,炀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于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爲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确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雲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炀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了翻案法,實際上隻爲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實了。這種把曆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并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炀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徹底的褫奪。“共禹論功”一擡,“不較多”再擡,高高擡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面,對炀帝的批判就更爲嚴正,斥責更爲強烈。這種手法的運用,比一般正面抒發效果更好。

  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于曆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有意重提這一教訓,是寓有深意的。此詩以議論爲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面較李商隐《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穎、議論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爲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周嘯天)【作品評述汴河懷古二首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怀古二首 - 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释】: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咏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此诗第一句就从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辩驳。诗中说:很多追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广;“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奇,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容易的。

  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耀,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憎恶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只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褫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运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是寓有深意的。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颖、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周啸天)【作品评述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汴河怀古二首》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25161.html

上一篇:《竞渡歌》

下一篇: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八 赠陈商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