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0 07:07:57
讀唐宋詩詞,常常會遇到“秋風鲈脍”、“莼羹鲈脍”(莼(純)羹:即莼菜湯。莼,一種水生植物,葉橢圓,柔滑味美。鲈魚脍(快):即鲈魚片)的典故,這典故就是出自張翰。張翰,字季鷹,西晉吳郡吳人,家住吳江(即吳淞江)、太湖間。其爲人縱任不拘,時人比爲阮籍,稱之爲“江東步兵”。他本無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陽做了幾年官,自然覺着很不适應。其時“八王之亂”初起,齊王對他有籠絡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志,何能羁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本傳)這首詩當是思歸時即興吟成(此詩各本文字有異,此從最早著錄本《歲華紀麗》)。
“秋風起兮木葉飛”,出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最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遠之情。從時間上說,秋往往意味着歲暮的到來,使人覺着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自覺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歎。《楚辭·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過,作爲張翰來說,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實在是一種語言定勢、心理定勢。秋風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陽羁留時間太久了;秋風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鄉居生活、家鄉風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吳江水兮鲈正肥”。鲈魚,是作者家鄉的特産,味極鮮美,秋天又正是魚肥的季節。“鲈正肥”着一“正”字,便與“秋風起”連上了,同時還流露了一種“正”當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下兩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晉書》本傳謂“數千裏”,此言“三千裏”,自是文句與詩句修辭的不同。“三”比“數”來得明确、爽口,同時它既可表确數,又可表虛數,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這“三千裏”比“數千裏”更能給人以距離遙遠之感。下句的“恨”是思歸不得之恨,這種恨想壓也壓不住,于是仰天悲歎。這裏把他的思歸之情表現得異常強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張翰的歸鄉既有放達情性的一面,又有懼禍避亂的一面,他“恨難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還是出于後一方面考慮,時人謂其“知幾”,到宋初王贽過吳江還寫詩道:“吳江秋水灌平湖,水闊煙深恨有餘。因想季鷹當日事,歸來未必爲莼鲈。”(《中吳紀聞》)但是,唐代以後更多的人還是從敝屣功名的角度來理解、贊揚張翰的行爲,“秋風鲈脍”成了厭棄仕途、向往家園、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詞,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鷹吳江鲈莼與淵明故園松菊,同斯意緻。”(《古詩評注讀本》)宋代在張翰家鄉吳江垂虹橋旁還建有“三高祠”(紀念範蠡、張翰、陸龜蒙這三位“高人”)、鲈鄉亭,往來題詠甚多,張翰的《思吳江歌》也廣爲人們傳誦。古代知識分子中不得意者總是居多,其中不乏潔身自好、不願蠅營狗苟之士,張翰其事、其詩正好表達了他們的心聲。
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聲韻的作品,雖然句句用韻,句句有“兮”,未脫楚歌格調,但畢竟是向後來的七絕體式前進了一步。
讀唐宋詩詞,常常會遇到“秋風鲈脍”、“莼羹鲈脍”(莼(純)羹:即莼菜湯。莼,一種水生植物,葉橢圓,柔滑味美。鲈魚脍(快):即鲈魚片)的典故,這典故就是出自張翰。張翰,字季鷹,西晉吳郡吳人,家住吳江(即吳淞江)、太湖間。其爲人縱任不拘,時人比爲阮籍,稱之爲“江東步兵”。他本無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陽做了幾年官,自然覺着很不适應。其時“八王之亂”初起,齊王對他有籠絡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志,何能羁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本傳)這首詩當是思歸時即興吟成(此詩各本文字有異,此從最早著錄本《歲華紀麗》)。
“秋風起兮木葉飛”,出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最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遠之情。從時間上說,秋往往意味着歲暮的到來,使人覺着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自覺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歎。《楚辭·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過,作爲張翰來說,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實在是一種語言定勢、心理定勢。秋風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陽羁留時間太久了;秋風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鄉居生活、家鄉風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吳江水兮鲈正肥”。鲈魚,是作者家鄉的特産,味極鮮美,秋天又正是魚肥的季節。“鲈正肥”着一“正”字,便與“秋風起”連上了,同時還流露了一種“正”當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下兩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晉書》本傳謂“數千裏”,此言“三千裏”,自是文句與詩句修辭的不同。“三”比“數”來得明确、爽口,同時它既可表确數,又可表虛數,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這“三千裏”比“數千裏”更能給人以距離遙遠之感。下句的“恨”是思歸不得之恨,這種恨想壓也壓不住,于是仰天悲歎。這裏把他的思歸之情表現得異常強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張翰的歸鄉既有放達情性的一面,又有懼禍避亂的一面,他“恨難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還是出于後一方面考慮,時人謂其“知幾”,到宋初王贽過吳江還寫詩道:“吳江秋水灌平湖,水闊煙深恨有餘。因想季鷹當日事,歸來未必爲莼鲈。”(《中吳紀聞》)但是,唐代以後更多的人還是從敝屣功名的角度來理解、贊揚張翰的行爲,“秋風鲈脍”成了厭棄仕途、向往家園、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詞,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鷹吳江鲈莼與淵明故園松菊,同斯意緻。”(《古詩評注讀本》)宋代在張翰家鄉吳江垂虹橋旁還建有“三高祠”(紀念範蠡、張翰、陸龜蒙這三位“高人”)、鲈鄉亭,往來題詠甚多,張翰的《思吳江歌》也廣爲人們傳誦。古代知識分子中不得意者總是居多,其中不乏潔身自好、不願蠅營狗苟之士,張翰其事、其詩正好表達了他們的心聲。
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聲韻的作品,雖然句句用韻,句句有“兮”,未脫楚歌格調,但畢竟是向後來的七絕體式前進了一步。
以上就是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鲈正肥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着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著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着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著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以上就是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上一篇: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