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0 20:56:46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别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複欲追路。至鹭鸶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怅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爲賦《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裏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chén tóng fù zì dōng yáng lái guò yú ,liú shí rì 。yǔ zhī tóng yóu é hú ,qiě huì zhū huì ān yú zǐ xī ,bú zhì ,piāo rán dōng guī 。jì bié zhī míng rì ,yú yì zhōng shū liàn liàn ,fù yù zhuī lù 。zhì lù sī lín ,zé xuě shēn ní huá ,bú dé qián yǐ 。dú yǐn fāng cūn ,chàng rán jiǔ zhī ,pō hèn wǎn liú zhī zhèng shì suí yě 。yè bàn tóu xiǔ wú shì quán hú sì wàng lóu ,wén lín dí bēi shèn ,wéi fù 《hè xīn láng 》yǐ jiàn yì 。yòu wǔ rì ,tóng fù shū lái suǒ cí ,xīn suǒ tóng rán zhě rú cǐ ,kě fā qiān lǐ yī xiào 。
bǎ jiǔ zhǎng tíng shuō 。kàn yuān míng 、fēng liú kù sì ,wò lóng zhū gě 。hé chù fēi lái lín jiān què ,cù tà sōng shāo wēi xuě 。yào pò mào duō tiān huá fā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wú tài dù ,bèi shū méi liào lǐ chéng fēng yuè 。liǎng sān yàn ,yě xiāo sè 。
jiā rén zhòng yuē hái qīng bié 。chàng qīng jiāng 、tiān hán bú dù ,shuǐ shēn bīng hé 。lù duàn chē lún shēng sì jiǎo ,cǐ dì háng rén xiāo gǔ 。wèn shuí shǐ 、jun1 lái chóu jué ?zhù jiù ér jīn xiàng sī cuò ,liào dāng chū 、fèi jìn rén jiān tiě 。zhǎng yè dí ,mò chuī liè 。
背景
作者與陳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始終主張抗金,恢複中原,并爲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和朱熹(字元晦,又號晦庵)在哲學觀點上雖然不同,但彼此間的友誼卻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陳亮自浙江東陽來江西上饒訪問作者與他共商恢複大計;并寄信約朱熹到紫溪(江西鉛山南)會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與陳亮同遊鵝湖寺(在鉛山東北);後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沒有來,陳亮遂東歸。作者于别後次日欲追趕陳亮回來,挽留他多住幾天。到鹭鸶林(在上饒東)因雪深泥滑不能再進,隻好怅然返回。那天夜裏,作者在投宿處寫了這首詞。
詞句解析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上阕開頭回叙在驿亭飲酒話别的場面。顯然,當時雙方都說了許多相互推許的話。作者在這裏隻舉了自己對陳亮的稱贊,說陳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潛,又象諸葛亮。因爲陳亮長期住在家鄉,沒有作官,故以陶淵明、諸葛亮作此。這個評價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陳亮一生言談、行事和學問的實際,并非誇大溢美。作者不僅理解自己的好友陳亮,而且把曆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陶潛和諸葛亮(表面看,他們是多麽不同!)聯系在一起,一并談論,這是極有見解的。寫朱熹對陶潛的看法也是一緻的。朱熹《清邃閣論詩》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來得不覺耳。”後來,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浔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兩人的見解。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這三句驟看起來像橫空飛來,與上文毫不相幹;細思便能理解:此乃詞人挪開話題,把主題轉到寫個人和國家的命運。鵲踏松梢,雪落破帽(自東晉孟嘉龍山落帽傳爲美談後,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發了對滿頭白發的聯想。這時,這時與陳亮都近五十歲了。歲月蹉跎,報國無門怎能不觸起他們無盡的感喟呢?
“剩水殘山無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這幾句表面寫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涼;僅憑幾枝稀疏的梅花妝點風光。暗裏寫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銳意恢複中原,因此隻能落水剩山殘。“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們猶如掠過長空的兩三隻雁兒,不成陣隊,力量過于單薄,隻能使人感到“蕭瑟”。詞中語意雙關,景中藏情,以比興見意,抒發出無窮感慨,蘊涵着深遠的憂國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約還輕别”;佳人,指陳亮作者既推許他“重約”來晤,又微怨他急于告歸(“輕别”)。這是全詞主題,但點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鋪陳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群來愁絕?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遊;時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無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艱阻,車輪像長了角似地轉動不了,語本于陸龜蒙《古意》“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的詩句。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指出:“這是寫别後的景況,又是對眼前局勢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詞人目謂。“銷骨”,用孟郊《答韓愈李觀因獻張徐州》“富别愁在顔,貧别愁銷骨”詩意,極言離愁的銷魂蝕骨。接着又以“問誰使”的設問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陳亮(兼指自己)的極度愁怨。他們的愁怨,當然不僅是因朋友離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國家的危亡形勢和他們在南宋朝廷裏的不幸遭遇所促成。這樣,最後幾句“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就不緻使讀者覺得詞人在小題大做了。
最後幾句,暗用了好幾個典故。前兩句用《資治通鑒》卷二六五載羅紹威的故事。羅紹威聯合朱溫擊敗田承嗣後,爲供應朱溫的需求,把積蓄都花光了。他後悔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爲此錯也。”後兩句用《太平廣記》卷二○四所記獨孤生的故事。唐代獨孤生善吹笛,“聲發入雲,……及入破,笛遂敗裂”。又承接小序“聞鄰笛悲甚”,用向秀《思舊賦》的典故。錯,本指錯刀,這裏借指錯誤。料,作豈料解。詩人感歎說:哪裏料到當初費盡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鑄成而今的“相思錯”呢?這“相思錯”,當然不僅限于指朋友間的思念;實際上也暗寓着爲國家統一奮鬥的想法。“長夜”一詞顯然是針對時局而發,非泛指冬夜之長而言。在那樣一個“長夜難明”的年代裏,如龍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棄疾,陳亮等,哪能不“聲噴霜竹”似地發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小結
全詞感情濃郁,憂憤深廣。典故雖略嫌過多且僻,此辛詞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寫景,因此形象鮮明。王國維在談到辛棄疾詞的妙處時說:“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幹青雲’之概”(《人間詞話》卷上),這首詞就是這樣。詞前小序。記述辛、陳二人相會、同遊和别後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詞倡始,詞人和陳亮一連唱和了五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稱得上是一樁盛事。
背景
作者與陳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始終主張抗金,恢複中原,并爲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和朱熹(字元晦,又號晦庵)在哲學觀點上雖然不同,但彼此間的友誼卻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陳亮自浙江東陽來江西上饒訪問作者與他共商恢複大計;并寄信約朱熹到紫溪(江西鉛山南)會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與陳亮同遊鵝湖寺(在鉛山東北);後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沒有來,陳亮遂東歸。作者于别後次日欲追趕陳亮回來,挽留他多住幾天。到鹭鸶林(在上饒東)因雪深泥滑不能再進,隻好怅然返回。那天夜裏,作者在投宿處寫了這首詞。
詞句解析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上阕開頭回叙在驿亭飲酒話别的場面。顯然,當時雙方都說了許多相互推許的話。作者在這裏隻舉了自己對陳亮的稱贊,說陳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潛,又象諸葛亮。因爲陳亮長期住在家鄉,沒有作官,故以陶淵明、諸葛亮作此。這個評價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陳亮一生言談、行事和學問的實際,并非誇大溢美。作者不僅理解自己的好友陳亮,而且把曆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陶潛和諸葛亮(表面看,他們是多麽不同!)聯系在一起,一并談論,這是極有見解的。寫朱熹對陶潛的看法也是一緻的。朱熹《清邃閣論詩》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來得不覺耳。”後來,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浔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兩人的見解。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這三句驟看起來像橫空飛來,與上文毫不相幹;細思便能理解:此乃詞人挪開話題,把主題轉到寫個人和國家的命運。鵲踏松梢,雪落破帽(自東晉孟嘉龍山落帽傳爲美談後,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發了對滿頭白發的聯想。這時,這時與陳亮都近五十歲了。歲月蹉跎,報國無門怎能不觸起他們無盡的感喟呢?
“剩水殘山無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這幾句表面寫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涼;僅憑幾枝稀疏的梅花妝點風光。暗裏寫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銳意恢複中原,因此隻能落水剩山殘。“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們猶如掠過長空的兩三隻雁兒,不成陣隊,力量過于單薄,隻能使人感到“蕭瑟”。詞中語意雙關,景中藏情,以比興見意,抒發出無窮感慨,蘊涵着深遠的憂國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約還輕别”;佳人,指陳亮作者既推許他“重約”來晤,又微怨他急于告歸(“輕别”)。這是全詞主題,但點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鋪陳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群來愁絕?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遊;時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無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艱阻,車輪像長了角似地轉動不了,語本于陸龜蒙《古意》“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的詩句。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指出:“這是寫别後的景況,又是對眼前局勢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詞人目謂。“銷骨”,用孟郊《答韓愈李觀因獻張徐州》“富别愁在顔,貧别愁銷骨”詩意,極言離愁的銷魂蝕骨。接着又以“問誰使”的設問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陳亮(兼指自己)的極度愁怨。他們的愁怨,當然不僅是因朋友離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國家的危亡形勢和他們在南宋朝廷裏的不幸遭遇所促成。這樣,最後幾句“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就不緻使讀者覺得詞人在小題大做了。
最後幾句,暗用了好幾個典故。前兩句用《資治通鑒》卷二六五載羅紹威的故事。羅紹威聯合朱溫擊敗田承嗣後,爲供應朱溫的需求,把積蓄都花光了。他後悔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爲此錯也。”後兩句用《太平廣記》卷二○四所記獨孤生的故事。唐代獨孤生善吹笛,“聲發入雲,……及入破,笛遂敗裂”。又承接小序“聞鄰笛悲甚”,用向秀《思舊賦》的典故。錯,本指錯刀,這裏借指錯誤。料,作豈料解。詩人感歎說:哪裏料到當初費盡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鑄成而今的“相思錯”呢?這“相思錯”,當然不僅限于指朋友間的思念;實際上也暗寓着爲國家統一奮鬥的想法。“長夜”一詞顯然是針對時局而發,非泛指冬夜之長而言。在那樣一個“長夜難明”的年代裏,如龍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棄疾,陳亮等,哪能不“聲噴霜竹”似地發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小結
全詞感情濃郁,憂憤深廣。典故雖略嫌過多且僻,此辛詞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寫景,因此形象鮮明。王國維在談到辛棄疾詞的妙處時說:“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幹青雲’之概”(《人間詞話》卷上),這首詞就是這樣。詞前小序。記述辛、陳二人相會、同遊和别後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詞倡始,詞人和陳亮一連唱和了五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稱得上是一樁盛事。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曆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爲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衆二千,隸耿京爲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複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遷倉部郎官,出爲江西提點刑獄,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五年(1178),召爲大理少卿,出爲湖北轉運副使,改湖南轉運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爲江上諸軍之冠,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淳熙八年(1181)冬,台臣王蔺劾棄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落職,蔔居上饒城北之帶湖,築室百楹,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居士,自是投閑置散凡十年。紹熙三年(1192),起爲提點福建刑獄,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以谏官黃艾、謝深甫論列,丐祠歸。所居帶湖雪樓毀于火,徙鉛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長達八年。嘉泰三年(1203),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于會稽創建秋風亭。四年,改知鎮江府。開禧元年(1205),複以言者論列,奉祠歸鉛山。開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鉛山南十五裏陽原山中。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謀猷略遠,然讒擯銷沮,南歸四十馀年間,大半皆廢棄不用,故陳亮《辛稼軒畫像贊》歎爲「真鼠枉用,真虎不用」。其胸中古今,用資爲詞,激昂排宕,别開生面,不可一世。《宋史》有傳。有《稼軒集》,又有《稼軒奏議》一卷,均佚。今人輯有《稼軒詩文鈔存》。詞有四卷本《稼軒詞》及十二卷本《稼軒長短句》兩種。《四庫總目提要》雲:「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爲變調,而異軍特起,能于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廢。」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轼并稱爲「蘇辛」。《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産生的消極情緒。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chén tóng fù zì dōng yáng lái guò yú ,liú shí rì 。yǔ zhī tóng yóu é hú ,qiě huì zhū huì ān yú zǐ xī ,bú zhì ,piāo rán dōng guī 。jì bié zhī míng rì ,yú yì zhōng shū liàn liàn ,fù yù zhuī lù 。zhì lù sī lín ,zé xuě shēn ní huá ,bú dé qián yǐ 。dú yǐn fāng cūn ,chàng rán jiǔ zhī ,pō hèn wǎn liú zhī zhèng shì suí yě 。yè bàn tóu xiǔ wú shì quán hú sì wàng lóu ,wén lín dí bēi shèn ,wéi fù 《hè xīn láng 》yǐ jiàn yì 。yòu wǔ rì ,tóng fù shū lái suǒ cí ,xīn suǒ tóng rán zhě rú cǐ ,kě fā qiān lǐ yī xiào 。
bǎ jiǔ zhǎng tíng shuō 。kàn yuān míng 、fēng liú kù sì ,wò lóng zhū gě 。hé chù fēi lái lín jiān què ,cù tà sōng shāo wēi xuě 。yào pò mào duō tiān huá fā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wú tài dù ,bèi shū méi liào lǐ chéng fēng yuè 。liǎng sān yàn ,yě xiāo sè 。
jiā rén zhòng yuē hái qīng bié 。chàng qīng jiāng 、tiān hán bú dù ,shuǐ shēn bīng hé 。lù duàn chē lún shēng sì jiǎo ,cǐ dì háng rén xiāo gǔ 。wèn shuí shǐ 、jun1 lái chóu jué ?zhù jiù ér jīn xiàng sī cuò ,liào dāng chū 、fèi jìn rén jiān tiě 。zhǎng yè dí ,mò chuī liè 。
背景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词句解析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平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小结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背景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词句解析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平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小结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五年(1178),召为大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淳熙八年(1181)冬,台臣王蔺劾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自是投闲置散凡十年。绍熙三年(1192),起为提点福建刑狱,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以谏官黄艾、谢深甫论列,丐祠归。所居带湖雪楼毁于火,徙铅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长达八年。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于会稽创建秋风亭。四年,改知镇江府。开禧元年(1205),复以言者论列,奉祠归铅山。开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废弃不用,故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其胸中古今,用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生面,不可一世。《宋史》有传。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上一篇: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