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21:31:37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tiáo zhī huá ,yún qí huáng yǐ 。xīn zhī yōu yǐ ,wéi qí shāng yǐ !
tiáo zhī huá ,qí yè qīng qīng 。zhī wǒ rú cǐ ,bú rú wú shēng !
zāng yáng fén shǒu ,sān xīng zài liǔ 。rén kě yǐ shí ,xiān kě yǐ bǎo !
譯文淩霄花開放,望去一片黃呀。心裏正憂愁呀,更有多悲傷呀!淩霄花缤紛,枝上葉青青。知道我這樣,不如不降生。母羊身瘦頭特大,星光靜靜照罶下。若說人也可以吃,太少還不夠塞牙。
注釋⑴苕(tiáo):植物名,又叫淩霄或紫葳,夏季開花。華:同“花”。⑵芸(yún)其:芸然,一片黃色的樣子。⑶維其:何其。⑷牂(zāng)羊:母羊。墳:大。⑸罶(lǐu):捕魚的竹器。⑹鮮(xiǎn):少。
從詩本身看,所寫隻是災年人民無食,難以存活,詩人面對如此現實,痛感逢此饑荒,不如不出生爲好。《易林·中孚之訟》曰:“牂羊羵首,君子不飽。年饑孔荒,士民危殆。”這是齊詩的理解,較毛說直捷了當,符合本義,沒有毛序附加的臆測(即所謂“闵時”、“闵周室之将亡”雲雲)。至于作者,也很難說是“大夫”,從詩“歌其食”的内容推測,有可能是饑民,或是一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層士人。
全詩三章,前兩章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說苕華盛開,一片黃色,葉子青青,沃若蔥茏。這兩句詩人以所見苕的花、葉起興,苕葉青花黃,充滿生機,而荒年的人民呢,卻難以爲生。詩人由聯想導入感慨,兩章詩的結尾兩句即是所感。詩人痛心身處荒年,人們在饑餓中掙紮,九死一生,難有活路,反不如苕一類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爲此,他心裏憂傷不已,竟至于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天地之下,本以人爲貴,今反而羨慕無知覺的植物,乃至說出“不如無生”的話,實在悲哉痛哉,憤極恨極。
前兩章盡管詩人感情激切,難以壓抑的憂憤,幾如烈火噴射而出,但是這一憂憤産生的原因,還是隐含在比興之中,到第三章才加以揭示。“牂羊”兩句确如清方玉潤所說“造語甚奇”(《詩經原始》)。正因爲“奇”,所以舊說紛纭,多不得要領,唯朱熹解釋最洽詩義,他說:“羊瘠則首大也,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言饑馑之餘,百物凋耗如此。”(《詩集傳》)這是詩人訴說憂憤的原因,意思是說:荒年無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隻剩下一個大頭;打魚吧,水中捕魚的竹器中隻有星光不見魚。對于這裏舉此二物的原因,清王照圓分析說:“舉一羊而陸物之蕭索可知,舉一魚而水物之凋耗可想。”(《詩說》)最後兩句“人可以食,鮮可以飽”是最沉痛的呼號,人吃人,同類相殘,本已慘絕人寰,可是此詩卻說,即使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還可以想見,吃草的羊都已瘦得無肉可吃,何況饑餓已久的人呢。不消說個個枯瘦如柴,就是把這爲數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難以飽肚子的。說得何等毛骨悚然,把慘景更推進了一步,較之唐人所寫的“足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輕肥》)的詩句更加怵目驚心,不忍卒讀。對于這兩句話王照圓還特地記下她聞見的一段事實,加以印證,其文說:“東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數百裏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賣女者,廉其價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親睹,讀此詩爲之太息彌日。”并自注雲:“巳、午間,山左人相食。默人與其兄鶴岚先生談詩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鮮可以飽’,人瘦也。此言絕痛,附記于此。”可見,此詩所反映的周代殘酷的社會現實與人民苦難,在長期封建社會裏是具有普遍性的,這充分顯示了《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力量。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tiáo zhī huá ,yún qí huáng yǐ 。xīn zhī yōu yǐ ,wéi qí shāng yǐ !
tiáo zhī huá ,qí yè qīng qīng 。zhī wǒ rú cǐ ,bú rú wú shēng !
zāng yáng fén shǒu ,sān xīng zài liǔ 。rén kě yǐ shí ,xiān kě yǐ bǎo !
译文凌霄花开放,望去一片黄呀。心里正忧愁呀,更有多悲伤呀!凌霄花缤纷,枝上叶青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母羊身瘦头特大,星光静静照罶下。若说人也可以吃,太少还不够塞牙。
注释⑴苕(tiáo):植物名,又叫凌霄或紫葳,夏季开花。华:同“花”。⑵芸(yún)其:芸然,一片黄色的样子。⑶维其:何其。⑷牂(zāng)羊:母羊。坟:大。⑸罶(lǐu):捕鱼的竹器。⑹鲜(xiǎn):少。
从诗本身看,所写只是灾年人民无食,难以存活,诗人面对如此现实,痛感逢此饥荒,不如不出生为好。《易林·中孚之讼》曰:“牂羊羵首,君子不饱。年饥孔荒,士民危殆。”这是齐诗的理解,较毛说直捷了当,符合本义,没有毛序附加的臆测(即所谓“闵时”、“闵周室之将亡”云云)。至于作者,也很难说是“大夫”,从诗“歌其食”的内容推测,有可能是饥民,或是一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层士人。
全诗三章,前两章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说苕华盛开,一片黄色,叶子青青,沃若葱茏。这两句诗人以所见苕的花、叶起兴,苕叶青花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诗人由联想导入感慨,两章诗的结尾两句即是所感。诗人痛心身处荒年,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不如苕一类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为此,他心里忧伤不已,竟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以人为贵,今反而羡慕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无生”的话,实在悲哉痛哉,愤极恨极。
前两章尽管诗人感情激切,难以压抑的忧愤,几如烈火喷射而出,但是这一忧愤产生的原因,还是隐含在比兴之中,到第三章才加以揭示。“牂羊”两句确如清方玉润所说“造语甚奇”(《诗经原始》)。正因为“奇”,所以旧说纷纭,多不得要领,唯朱熹解释最洽诗义,他说:“羊瘠则首大也,罶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言饥馑之余,百物凋耗如此。”(《诗集传》)这是诗人诉说忧愤的原因,意思是说:荒年无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个大头;打鱼吧,水中捕鱼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见鱼。对于这里举此二物的原因,清王照圆分析说:“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诗说》)最后两句“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是最沉痛的呼号,人吃人,同类相残,本已惨绝人寰,可是此诗却说,即使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还可以想见,吃草的羊都已瘦得无肉可吃,何况饥饿已久的人呢。不消说个个枯瘦如柴,就是把这为数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难以饱肚子的。说得何等毛骨悚然,把惨景更推进了一步,较之唐人所写的“足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的诗句更加怵目惊心,不忍卒读。对于这两句话王照圆还特地记下她闻见的一段事实,加以印证,其文说:“东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数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卖女者,廉其价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亲睹,读此诗为之太息弥日。”并自注云:“巳、午间,山左人相食。默人与其兄鹤岚先生谈诗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鲜可以饱’,人瘦也。此言绝痛,附记于此。”可见,此诗所反映的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充分显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力量。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拼音解读:shuòfēngchuīsànsāngèngxuě,qiành...[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苕之华,其叶青青
上一篇: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