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发布时间:2022-06-23 16:56:26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

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缵戎祖考,無廢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

韓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

玄衮齒舄,鈎膺镂钖,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其肴維何,炰鼈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韓侯迎止,于蹶之裏。

百兩彭彭,八鸾镪镪,不顯其光。

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爲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韓樂韓土,川澤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其貔皮,赤豹黃罴。

拼音解讀

yì yì liáng shān ,wéi yǔ diàn zhī ,yǒu zhuō qí dào 。

hán hóu shòu mìng ,wáng qīn mìng zhī ,zuǎn róng zǔ kǎo ,wú fèi zhèn mìng 。

sù yè fěi jiě ,qián gòng ěr wèi ,zhèn mìng bú yì 。

hán bú tíng fāng ,yǐ zuǒ róng pì 。

sì mǔ yì yì ,kǒng xiū qiě zhāng 。

hán hóu rù jìn ,yǐ qí jiè guī ,rù jìn yú wáng 。

wáng xī hán hóu ,shū qí suí zhāng ,diàn bó cuò héng 。

xuán gǔn chǐ xì ,gōu yīng lòu yáng ,kuò hóng qiǎn miè ,tiáo gé jīn è 。

hán hóu chū zǔ ,chū xiǔ yú tú ,xiǎn fù jiàn zhī ,qīng jiǔ bǎi hú 。

qí yáo wéi hé ,páo biē xiān yú ,qí sù wéi hé ,wéi sǔn jí pú 。

qí zèng wéi hé ,chéng mǎ lù chē ,biān dòu yǒu qiě ,hóu shì yàn xū 。

hán hóu qǔ qī ,fén wáng zhī shēng ,juě fù zhī zǐ 。

hán hóu yíng zhǐ ,yú juě zhī lǐ 。

bǎi liǎng péng péng ,bā luán qiāng qiāng ,bú xiǎn qí guāng 。

zhū dì cóng zhī ,qí qí rú yún ,hán hóu gù zhī ,làn qí yíng mén 。

juě fù kǒng wǔ ,mí guó bú dào ,wéi hán jí xiàng yōu ,mò rú hán lè 。

hán lè hán tǔ ,chuān zé xǔ xǔ ,fáng yú fǔ fǔ ,yōu lù yǔ yǔ 。

yǒu xióng yǒu pí ,yǒu māo yǒu hǔ ,qìng jì lìng jū ,hán jí yàn yù

pǔ bǐ hán chéng ,yàn shī suǒ wán ,yǐ xiān zǔ shòu mìng ,yīn shí bǎi mán 。

wáng xī hán hóu ,qí zhuī qí mò ,yǎn shòu běi guó ,yīn yǐ qí bó 。

shí yōng shí hè ,shí mǔ shí jí ,xiàn qí pí pí ,chì bào huáng pí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  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經治理它,交通大道開辟成。韓侯來京受冊命,周王親自來宣布:繼承你的先祖業,切莫辜負委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職恭虔又謹慎,冊命自然不變更。整治不朝諸方國,輔佐君王顯才能。  四匹公馬高又壯,體态雄壯又修長。韓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觐禮拜周王。周王賞賜給韓侯,交龍日月旗漂亮;竹篷車子雕紋章,黑色龍袍紅色鞋,馬飾繁纓金鈴裝;車轼蒙皮是虎皮,辔頭挽具閃金光。  韓侯祖祭出發行,首先住宿在杜陵。顯父設宴來餞行,備酒百壺甜又清。用的酒肴是什麽?炖鼈蒸魚味鮮新。用的蔬菜是什麽?嫩筍嫩蒲香噴噴。贈的禮物是什麽?四馬大車好威風。盤盤碗碗擺滿桌,侯爺吃得喜盈盈。  韓侯娶妻辦喜事,大王外甥作新娘,蹶父長女嫁新郎。韓侯出發去迎親,來到蹶地的裏巷。百輛車隊鬧攘攘,串串銮鈴響叮當,婚禮顯耀好榮光。衆多姑娘作陪嫁,猶如雲霞鋪天上。韓侯行過曲顧禮,滿門光彩真輝煌。  蹶父強健很勇武,足迹踏遍萬方土。他爲女兒找婆家,找到韓國最心舒。身在韓地很快樂,川澤遍布水源足。鳊魚鲢魚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處。有熊有罴在山林,還有山貓與猛虎。喜慶有個好地方,韓姞心裏好歡愉。  擴建韓城高又大,燕國征役來築成。依循先祖所受命,管轄所有蠻夷人。王對韓侯加賞賜,追族貊族聽號令。北方各國都管轄,作爲諸侯的首領。築起城牆挖壕溝,劃分田畝稅章定;珍貴貔皮作貢獻,赤豹黃罴也送京。

注釋(1)奕奕:高大貌。梁山:宣王時韓國境内山名。所在地諸說不一。鄭箋據《漢書·地理志》謂“粱山在夏陽西北”;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潛夫論》謂:“昔周宣王亦有韓城,其國也近燕,故《詩》曰‘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又引王肅雲:“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又引《水經注》雲:“方城今爲順天府固安縣,在府西南百二十裏。”按《大清一統志》:“韓城在固安縣西南;《縣志》今名韓侯營,在縣東南十八裏。”細審詩義,今人多從此說。據現行政區劃,當在北京市通縣之西,固安縣之東北。(2)維:發語助詞。甸:治。傳說大禹治水開辟九州。(3)倬(zhuó):長遠。(4)韓侯:姬姓,周王近宗貴族,諸侯國韓國國君。曆史上周朝封建的韓國有兩個,始封國君都是周武王的兒子。一在今陝西韓城縣南,世襲到春秋時并入晉國。一在今河北固安縣東北,與燕國接近,即此詩中的燕國。受命:接受冊命。周制,封建諸侯爵位有等,其國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别。周宣王爲加強北方防務,增強韓國作爲屏障的作用,提高其爵位,以便重修韓城,增加常備軍,發揮政治和軍事作用。(5)王:周宣王,西周一個比較有作爲的國王,力圖振興趨于沒落的周王朝。(6)缵:繼承。戎:你。祖考:先祖。(7)朕:周王自稱。(8)夙夜:早晚。匪解:非懈。(9)虔共(gōng):敬誠恭謹。共,通“恭”。(10)榦:同“幹”,安定。一說,同“幹”,糾正。均通。不庭方:不來朝觐的方國諸侯。周制,方國諸侯應定期朝觐天于納貢,不來朝庭朝觐,稱爲不庭,被作爲對周王不忠順的罪狀,應予讨伐。(11)辟:君位。(12)牡:公馬。(13)孔脩:很長。(14)入觐(jìn):入朝朝見天子。(15)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禮,王冊封諸侯賜予介圭作爲鎮國寶器,諾侯入觐時須手執介圭作觐禮之贽信。這是觐禮禮儀之一。(16)錫:同“賜”,賞賜。(17)淑旂:色彩鮮豔繪有交龍、日月圖案的旗子。綏章:指旗上圖案花紋優美。(18)簟茀:竹編車篷。錯衡:飾有交錯花紋的車前橫木。(19)玄衮:黑色龍袍,周朝王公貴族的禮服。赤舄(xì):紅鞋。(20)鈎膺:又稱繁纓,束在馬腰部的革制裝飾品。镂鍚(yáng):馬額上的金屬制裝飾品。(21)鞹鞃(kuò hóng):包皮革的車轼橫木。淺:淺毛虎皮。幭(miè):覆蓋。(22)鞗(tiáo)革:馬辔頭。厄:通“轭”。(23)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24)屠:地名,可能是岐山東北的杜陵。(25)顯父:周宣王的卿士。父,是對男子的美稱。(26)炰(páo)鼈:烹煮鼈肉。(27)蔌:蔬。(28)筍:筍。(29)乘(shèng)馬:一乘車四匹馬。路車:辂車,貴族用大車。(30)笾(biān)豆:飲食用具,笾是盛果脯的高腳竹器,豆是盛食物的高腳、盤狀陶器。(31)燕胥:燕樂,燕通“宴”。(32)取妻:同“娶妻”。(33)汾王:鄭箋:“厲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時人因以號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以爲“汾者墳之假借,故傳訓爲大,傳泛言大王,但以爲美稱耳,未嘗專指厲王”。俞樾《群經平議》以爲“此汾王疑即西戎之王……西戎之君稱王者多矣。汾即《考工記》之妢胡,汾王者,妢胡之王也。韓侯娶汾王之甥,……當時借此爲服西戎之策,後世和親之議,此其濫觞也。詩人張大其事而歌詠之,蓋亦如此”。此說史無明據,故未取,仍依毛傳但雲大王。(34)蹶父:周的卿士,姞姓,以封地蹶爲氏。(35)迎止:迎親。止,同“之”。周時婚禮新郎去女家親迎新娘。(36)百兩:百輛。彭彭:盛多貌。(37)鸾:通“銮”,挂在馬镳上的鈴,每車四馬八銮。(38)不(pī)顯:不,通“丕”,大;丕顯,非常顯耀。(39)諸娣從之:娣,女弟,即妹。周代婚制,諸侯嫡長女出嫁,諸妹諸侄随從出嫁爲妾媵。(40)祁祁:盛多貌。(41)顧:回頭看;或謂“顧”爲“曲顧”之禮。(42)爛:光采明耀。(43)孔武:很勇武。孔,甚。(44)靡:沒有。(45)韓姞:即蹶父之女,姞姓,嫁韓侯爲妻,故稱韓姞。相攸:觀察合适的地方。相,視;攸,所。(46)訏(xū)訏:廣大貌。(47)鲂鱮:兩種魚名,今名鳊、鲢。甫甫:大貌。(48)麀(yōu):母鹿。噳(yǔ)噳:鹿多群聚貌。(49)令居:美好居所。(50)燕譽:安樂高興。(51)溥(pǔ):廣大。韓城:韓國都城。(52)燕師:燕國的人衆。周制,各諸侯國都城建築面積、城垣高度等規格及其常備軍人數,據爵位高低而定。韓侯受命爲北地方伯,故擴建韓城。韓城與燕國相近,故從燕國征發人衆前來築城。當時工程都向各地征役。燕國,姬姓諸侯,召公長子始封,在今北京市大興縣北。(53)時:猶“司”,掌管、統轄。百蠻:古時對異族土著部落統稱蠻、夷,百是概數,言其多。(54)追(duī)、貊(mò):北方兩個少數民族。(55)奄:完全。(56)伯:諸侯之長。(57)實:是,乃。墉:城牆,此作動詞。壑:壕溝,此作動詞。(58)畝:田畝,此作動詞,指劃分田畝。籍:征收賦稅,正稅法。(59)貔(pí):一種猛獸名。

相關賞析

  《韓奕》是曆代重視的《大雅》名篇之一。《毛詩序》雲:“《韓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但按驗文本,可知詩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年輕的韓侯入朝受封、觐見、迎親、歸國和歸國後的活動,全詩的主人公是韓侯,贊美周宣王“能錫命諸侯”并非詩的主旨。至于說詩的創作年代在周宣王時,則是可信的,與史實相合。是否尹吉甫所作,尚難斷定。

  西周王朝後期内憂外患,漸趨衰落,經過厲王時代的社會和政治大動亂,宣王力圖振興,調整統治集團内部關系,實行某些開明政策;東伐淮夷、北伐玁狁以禦外侮;遷申侯于謝邑鎮守南方要沖,派仲山甫督修齊城捍衛東方,封韓侯擴建韓城加強北方防務,一時號稱“中興”。此詩所記述的韓侯受封入觐,是宣王時代重要的政治活動。

  全詩六章,章十二句,爲整齊的四言體,每章内容各有重點,按人物的活動依次叙述,脈絡連貫,層次清楚。

  首章從大禹開通九州,韓城有大道直通京師起筆,表明北方本屬王朝疆域。通過周王親自宣布冊命和冊命的内容,說明受封的韓侯應擔負的重要政治任務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務和期望的根本之點,是作爲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叙述韓侯觐見和周王給予賞賜,而這一切都依據禮法進行。呈介圭爲贽表明韓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賞賜表示韓侯受到的優寵。周代以“禮”治國,“禮”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貴族服飾車乘的質料、顔色、圖案、式樣、大小規格都有規定,不能僭越。周王賞賜的交龍日月圖案的黑龍袍、紅色木底高靴、特定規格的精美車輛,都是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賞賜,類似後世的“授銜”和公布享受何種等級的待遇,它表明受賜者地位、權利的提高:年輕的韓侯一躍而爲蒙受周王優寵、肩負重任的榮顯人物。

  第三章叙述韓侯離京時由朝廷卿士餞行的盛況。出行祖祭是禮制,大臣銜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餞行,這也是禮制。祖祭後出行,祭禮用清酒,所以餞行也“清酒百壺”,這仍是禮制。一切依禮制進行,又極盡宴席之豐盛。這些描寫繼續反映韓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榮。

  第四章叙述韓侯迎親。這一章鋪陳女方高貴的出身家世和富貴繁華的迎親場面,烘托出熱烈的喜慶氣氛,再現了貴族婚禮的鋪張場景和風習,也表現了主人公的榮貴顯耀。

  第五章重點叙述韓國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産水産品和珍貴毛皮。這些叙述從蹶父選婿引起,以韓姞滿意作結,雖然叙述重點轉移,卻與上章緊緊鈎連,不顯突兀,收過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叙述韓侯歸國,成爲北方諸侯方伯,建韓城,施行政,統治百國,作王朝屏障,并貢獻朝廷,與首章冊命遙相呼應。

  全詩的主題是頌揚韓侯,頌揚他接受王國重要政治使命,肩負作爲王國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現周王的優寵和倚重,公卿對他的尊慕和禮敬,詩中渲染的他的富貴榮華以及他的權威,都與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聯系。沒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這是一篇歌頌接受國家重任的大臣的頌歌。其中,餞宴、迎親的場景描寫,是詩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貴榮顯,并使全詩波瀾叠興,有張有弛,有明有暗,有莊有雅。相映成趣。

  此詩頌美一個榮顯的諸侯,卻沒有溢美之辭,而隻是叙述事實,鋪陳事物,或正面描述,或側面烘托,落筆莊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議論,這在頌詩中是特出的。

  全詩六章,各章重點突出,但前後鈎連,結成一體;内容相對集中,而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無割裂枝蔓之累,其結構亦可資借鑒。

  此詩的語言風格也變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冊命,其語言如《尚書》用語般典重古奧;第二章叙述周王賞賜,鋪陳華麗,以見恩寵之隆;第三章以下間用疊詞、口語,描寫有聲有色,寫得生動活潑。一詩之中,語言風格三易,即俗謂“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所以吳闿生《詩義會通》評論說:“雄峻奇偉,高華典麗,兼而有之,在三百篇中,亦爲傑出之作。”

作者介紹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編集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305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緻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産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彜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态度。《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爲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爲删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爲《詩》正過樂。隻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隻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爲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體例分類《詩經》所錄,均爲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爲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桧、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爲《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内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爲《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産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思想内容《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曆史叙事詩。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鸨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争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争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叙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谑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将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幹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藝術成就及其影響《周禮·春官·大師》雲:「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确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叙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後者倒叙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台》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後者把淫亂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鸠的「關關」叫聲起興,聯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後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想到奴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在《詩經》中,賦、比、興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賦而比也」,有「比而興也」,還有「興而比也」。如《衛風·氓》是賦體,但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籲嗟鸠兮,無食桑葚」又顯然是「興而比也」。另如《衛風·碩人》,用鋪陳的手法描寫莊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傳神地表現出莊姜的天生麗質,這顯然又是「賦而比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以四言爲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隻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拟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内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譯本。(引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以上就是有熊有罴,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

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

玄衮齿舄,钩膺镂钖,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

百两彭彭,八鸾镪镪,不显其光。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

韩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拼音解读

yì yì liáng shān ,wéi yǔ diàn zhī ,yǒu zhuō qí dào 。

hán hóu shòu mìng ,wáng qīn mìng zhī ,zuǎn róng zǔ kǎo ,wú fèi zhèn mìng 。

sù yè fěi jiě ,qián gòng ěr wèi ,zhèn mìng bú yì 。

hán bú tíng fāng ,yǐ zuǒ róng pì 。

sì mǔ yì yì ,kǒng xiū qiě zhāng 。

hán hóu rù jìn ,yǐ qí jiè guī ,rù jìn yú wáng 。

wáng xī hán hóu ,shū qí suí zhāng ,diàn bó cuò héng 。

xuán gǔn chǐ xì ,gōu yīng lòu yáng ,kuò hóng qiǎn miè ,tiáo gé jīn è 。

hán hóu chū zǔ ,chū xiǔ yú tú ,xiǎn fù jiàn zhī ,qīng jiǔ bǎi hú 。

qí yáo wéi hé ,páo biē xiān yú ,qí sù wéi hé ,wéi sǔn jí pú 。

qí zèng wéi hé ,chéng mǎ lù chē ,biān dòu yǒu qiě ,hóu shì yàn xū 。

hán hóu qǔ qī ,fén wáng zhī shēng ,juě fù zhī zǐ 。

hán hóu yíng zhǐ ,yú juě zhī lǐ 。

bǎi liǎng péng péng ,bā luán qiāng qiāng ,bú xiǎn qí guāng 。

zhū dì cóng zhī ,qí qí rú yún ,hán hóu gù zhī ,làn qí yíng mén 。

juě fù kǒng wǔ ,mí guó bú dào ,wéi hán jí xiàng yōu ,mò rú hán lè 。

hán lè hán tǔ ,chuān zé xǔ xǔ ,fáng yú fǔ fǔ ,yōu lù yǔ yǔ 。

yǒu xióng yǒu pí ,yǒu māo yǒu hǔ ,qìng jì lìng jū ,hán jí yàn yù

pǔ bǐ hán chéng ,yàn shī suǒ wán ,yǐ xiān zǔ shòu mìng ,yīn shí bǎi mán 。

wáng xī hán hóu ,qí zhuī qí mò ,yǎn shòu běi guó ,yīn yǐ qí bó 。

shí yōng shí hè ,shí mǔ shí jí ,xiàn qí pí pí ,chì bào huáng p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  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经治理它,交通大道开辟成。韩侯来京受册命,周王亲自来宣布:继承你的先祖业,切莫辜负委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职恭虔又谨慎,册命自然不变更。整治不朝诸方国,辅佐君王显才能。  四匹公马高又壮,体态雄壮又修长。韩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觐礼拜周王。周王赏赐给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  韩侯祖祭出发行,首先住宿在杜陵。显父设宴来饯行,备酒百壶甜又清。用的酒肴是什么?炖鳖蒸鱼味鲜新。用的蔬菜是什么?嫩笋嫩蒲香喷喷。赠的礼物是什么?四马大车好威风。盘盘碗碗摆满桌,侯爷吃得喜盈盈。  韩侯娶妻办喜事,大王外甥作新娘,蹶父长女嫁新郎。韩侯出发去迎亲,来到蹶地的里巷。百辆车队闹攘攘,串串銮铃响叮当,婚礼显耀好荣光。众多姑娘作陪嫁,犹如云霞铺天上。韩侯行过曲顾礼,满门光彩真辉煌。  蹶父强健很勇武,足迹踏遍万方土。他为女儿找婆家找到韩国最心舒。身在韩地很快乐,川泽遍布水源足。鳊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处。有熊有罴在山林,还有山猫与猛虎。喜庆有个好地方,韩姞心里好欢愉。  扩建韩城高又大,燕国征役来筑成。依循先祖所受命,管辖所有蛮夷人。王对韩侯加赏赐,追族貊族听号令。北方各国都管辖,作为诸侯的首领。筑起城墙挖壕沟,划分田亩税章定;珍贵貔皮作贡献,赤豹黄罴也送京。

注释(1)奕奕:高大貌。梁山:宣王时韩国境内山名。所在地诸说不一。郑笺据《汉书·地理志》谓“粱山在夏阳西北”;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潜夫论》谓:“昔周宣王亦有韩城,其国也近燕,故《诗》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又引王肃云:“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又引《水经注》云:“方城今为顺天府固安县,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按《大清一统志》:“韩城在固安县西南;《县志》今名韩侯营,在县东南十八里。”细审诗义,今人多从此说。据现行政区划,当在北京市通县之西,固安县之东北。(2)维:发语助词。甸:治。传说大禹治水开辟九州。(3)倬(zhuó):长远。(4)韩侯:姬姓,周王近宗贵族,诸侯国韩国国君。历史上周朝封建的韩国有两个,始封国君都是周武王的儿子。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世袭到春秋时并入晋国。一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北,与燕国接近,即此诗中的燕国。受命:接受册命。周制,封建诸侯爵位有等,其国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别。周宣王为加强北方防务,增强韩国作为屏障的作用,提高其爵位,以便重修韩城,增加常备军,发挥政治和军事作用。(5)王:周宣王,西周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国王,力图振兴趋于没落的周王朝。(6)缵:继承。戎:你。祖考:先祖。(7)朕:周王自称。(8)夙夜:早晚。匪解:非懈。(9)虔共(gōng):敬诚恭谨。共,通“恭”。(10)榦:同“干”,安定。一说,同“干”,纠正。均通。不庭方:不来朝觐的方国诸侯。周制,方国诸侯应定期朝觐天于纳贡,不来朝庭朝觐,称为不庭,被作为对周王不忠顺的罪状,应予讨伐。(11)辟:君位。(12)牡:公马。(13)孔脩:很长。(14)入觐(jìn):入朝朝见天子。(15)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礼,王册封诸侯赐予介圭作为镇国宝器,诺侯入觐时须手执介圭作觐礼之贽信。这是觐礼礼仪之一。(16)锡:同“赐”,赏赐。(17)淑旂:色彩鲜艳绘有交龙、日月图案的旗子。绥章:指旗上图案花纹优美。(18)簟茀:竹编车篷。错衡:饰有交错花纹的车前横木。(19)玄衮:黑色龙袍,周朝王公贵族的礼服。赤舄(xì):红鞋。(20)钩膺:又称繁缨,束在马腰部的革制装饰品。镂鍚(yáng):马额上的金属制装饰品。(21)鞹鞃(kuò hóng):包皮革的车轼横木。浅:浅毛虎皮。幭(miè):覆盖。(22)鞗(tiáo)革:马辔头。厄:通“轭”。(23)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24)屠:地名,可能是岐山东北的杜陵。(25)显父:周宣王的卿士。父,是对男子的美称。(26)炰(páo)鳖:烹煮鳖肉。(27)蔌:蔬。(28)笋:笋。(29)乘(shèng)马:一乘车四匹马。路车:辂车,贵族用大车。(30)笾(biān)豆:饮食用具,笾是盛果脯的高脚竹器,豆是盛食物的高脚、盘状陶器。(31)燕胥:燕乐,燕通“宴”。(32)取妻:同“娶妻”。(33)汾王:郑笺:“厉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汾者坟之假借,故传训为大,传泛言大王,但以为美称耳,未尝专指厉王”。俞樾《群经平议》以为“此汾王疑即西戎之王……西戎之君称王者多矣。汾即《考工记》之妢胡,汾王者,妢胡之王也。韩侯娶汾王之甥,……当时借此为服西戎之策,后世和亲之议,此其滥觞也。诗人张大其事而歌咏之,盖亦如此”。此说史无明据,故未取,仍依毛传但云大王。(34)蹶父:周的卿士,姞姓,以封地蹶为氏。(35)迎止:迎亲。止,同“之”。周时婚礼新郎去女家亲迎新娘。(36)百两:百辆。彭彭:盛多貌。(37)鸾:通“銮”,挂在马镳上的铃,每车四马八銮。(38)不(pī)显:不,通“丕”,大;丕显,非常显耀。(39)诸娣从之:娣,女弟,即妹。周代婚制,诸侯嫡长女出嫁,诸妹诸侄随从出嫁为妾媵。(40)祁祁:盛多貌。(41)顾:回头看;或谓“顾”为“曲顾”之礼。(42)烂:光采明耀。(43)孔武:很勇武。孔,甚。(44)靡:没有。(45)韩姞:即蹶父之女,姞姓,嫁韩侯为妻,故称韩姞。相攸:观察合适的地方。相,视;攸,所。(46)訏(xū)訏:广大貌。(47)鲂鱮:两种鱼名,今名鳊、鲢。甫甫:大貌。(48)麀(yōu):母鹿。噳(yǔ)噳:鹿多群聚貌。(49)令居:美好居所。(50)燕誉:安乐高兴。(51)溥(pǔ):广大。韩城:韩国都城。(52)燕师:燕国的人众。周制,各诸侯国都城建筑面积、城垣高度等规格及其常备军人数,据爵位高低而定。韩侯受命为北地方伯,故扩建韩城。韩城与燕国相近,故从燕国征发人众前来筑城。当时工程都向各地征役。燕国,姬姓诸侯,召公长子始封,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北。(53)时:犹“司”,掌管、统辖。百蛮:古时对异族土著部落统称蛮、夷,百是概数,言其多。(54)追(duī)、貊(mò):北方两个少数民族。(55)奄:完全。(56)伯:诸侯之长。(57)实:是,乃。墉:城墙,此作动词。壑:壕沟,此作动词。(58)亩:田亩,此作动词,指划分田亩。籍:征收赋税,正税法。(59)貔(pí):一种猛兽名。

相关赏析

  《韩奕》是历代重视的《大雅》名篇之一。《毛诗序》云:“《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但按验文本,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全诗的主人公是韩侯,赞美周宣王“能锡命诸侯”并非诗的主旨。至于说诗的创作年代在周宣王时,则是可信的,与史实相合。是否尹吉甫所作,尚难断定。

  西周王朝后期内忧外患,渐趋衰落,经过厉王时代社会和政治大动乱,宣王力图振兴,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某些开明政策;东伐淮夷、北伐玁狁以御外侮;迁申侯于谢邑镇守南方要冲,派仲山甫督修齐城捍卫东方,封韩侯扩建韩城加强北方防务,一时号称“中兴”。此诗所记述的韩侯受封入觐,是宣王时代重要的政治活动。

  全诗六章,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每章内容各有重点,按人物的活动依次叙述,脉络连贯,层次清楚

  首章从大禹开通九州,韩城有大道直通京师起笔,表明北方本属王朝疆域。通过周王亲自宣布册命和册命的内容,说明受封的韩侯应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务和期望的根本之点,是作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叙述韩侯觐见和周王给予赏赐,而这一切都依据礼法进行。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周代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贵族服饰车乘的质料、颜色、图案、式样、大小规格都有规定,不能僭越。周王赏赐的交龙日月图案的黑龙袍、红色木底高靴、特定规格的精美车辆,都是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赏赐,类似后世的“授衔”和公布享受何种等级的待遇,它表明受赐者地位、权利的提高:年轻的韩侯一跃而为蒙受周王优宠、肩负重任的荣显人物。

  第三章叙述韩侯离京时由朝廷卿士饯行的盛况。出行祖祭是礼制,大臣衔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饯行,这也是礼制。祖祭后出行,祭礼用清酒,所以饯行也“清酒百壶”,这仍是礼制。一切依礼制进行,又极尽宴席之丰盛。这些描写继续反映韩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荣。

  第四章叙述韩侯迎亲。这一章铺陈女方高贵的出身家世和富贵繁华的迎亲场面,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再现了贵族婚礼的铺张场景和风习,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

  第五章重点叙述韩国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产水产品和珍贵毛皮。这些叙述从蹶父选婿引起,以韩姞满意作结,虽然叙述重点转移,却与上章紧紧钩连,不显突兀,收过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叙述韩侯归国,成为北方诸侯方伯,建韩城,施行政,统治百国,作王朝屏障,并贡献朝廷,与首章册命遥相呼应。

  全诗的主题是颂扬韩侯,颂扬他接受王国重要政治使命,肩负作为王国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现周王的优宠和倚重,公卿对他的尊慕和礼敬,诗中渲染的他的富贵荣华以及他的权威,都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没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一篇歌颂接受国家重任的大臣的颂歌。其中,饯宴、迎亲的场景描写,是诗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贵荣显,并使全诗波澜迭兴,有张有弛,有明有暗,有庄有雅。相映成趣。

  此诗颂美一个荣显的诸侯,却没有溢美之辞,而只是叙述事实,铺陈事物,或正面描述,或侧面烘托,落笔庄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议论,这在颂诗中是特出的。

  全诗六章,各章重点突出,但前后钩连,结成一体;内容相对集中,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无割裂枝蔓之累,其结构亦可资借鉴。

  此诗的语言风格变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册命,其语言如《尚书》用语般典重古奥;第二章叙述周王赏赐,铺陈华丽,以见恩宠之隆;第三章以下间用叠词、口语,描写有声有色,写得生动活泼。一诗之中,语言风格三易,即俗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说:“雄峻奇伟,高华典丽,兼而有之,在三百篇中,亦为杰出之作。”

作者介绍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以上就是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原文赏析: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4622.html

上一篇: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