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发布时间:2022-06-01 07:09:0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飕飕。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爲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拼音解讀
shuāng jiàng shuǐ hén shōu 。qiǎn bì lín lín lù yuǎn zhōu 。jiǔ lì jiàn xiāo fēng lì ruǎn ,sōu sōu 。pò mào duō qíng què liàn tóu 。
jiā jiē ruò wéi chóu 。dàn bǎ qīng zūn duàn sòng qiū 。wàn shì dào tóu dōu shì mèng ,xiū xiū 。míng rì huáng huā dié yě chóu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此詞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在黃州作。涵輝樓:在黃岡縣西南。宋韓琦《涵輝樓》詩:“臨江三四樓,次第壓城首。山光遍軒楹,波影撼窗牖。”爲當地名勝。蘇轼《醉蓬萊》序雲:“餘谪居黃州,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于西霞樓。”徐君猷:名大受,當時黃州知州。②破帽句:《晉書·孟嘉傳》載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龍山時帽子爲風吹落而不覺,後成重陽登高典故。此詞翻用其事。③若爲酬:怎樣應付過去。④尊:同“樽”,酒杯。⑤明日句:唐鄭谷《十日菊詞》:“節去蜂蝶不知,曉庭還繞折空枝。”此詞更進一層,謂重陽節後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蘇轼《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故其《與王定國》中提到此句。

相關賞析

  這首詞是蘇轼貶谪黃州期間,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重陽日郡中涵輝樓宴席上爲黃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詞中抒發了作者以順處逆、曠達樂觀而又略帶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詩的意境、語言和題材、内容入詞,緊扣重九樓頭飲宴,情景交融地抒寫了自己的胸襟懷抱。

  詞的上片寫樓中遠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描繪大江兩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淺,是深秋霜降季節現象,以“水痕收”表之。“淺碧”承上句江水,“鱗鱗”是水泛微波,似魚鱗狀:“露遠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遠”字體現的是登樓遙望所見。兩句是此時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氣清、明麗雄闊的秋景。

  “酒力漸消風力軟,飕飕,破帽多情卻戀頭”,此三句寫酒後感受。“酒力漸消”,皮膚敏感,故覺有“風力”。而風本甚微,故覺其“力軟”。風力雖“軟”,仍覺有“飕飕”涼意。但風力再軟,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風力”爲軸心,圍繞它來發揮。晉時孟嘉落帽于龍山,是唐宋詩詞常用的典故。蘇轼對這一典故加以反用,說破帽對他的頭很有感情,不管風怎樣吹,抵死不肯離開。“破帽”這裏具有象征隐喻意義,指的是世事的紛紛擾擾、官場的勾心鬥角。作者說破帽“多情戀頭”,不僅不厭惡,反而深表喜悅,這其實是用戲谑的手法,表達自己渴望超脫而又無法真正超脫的無可奈何。

  下片就涵輝樓上宴席,抒發感慨。“佳節若爲酬,但把清樽斷送秋”兩句,化用杜牧《重九齊山登高》詩“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晖”句意。“斷送”,此即打發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擊,使他對待世事的态度有所變化,由憂懼轉爲達觀,這乃是他黃州時期所領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說爲何要以美酒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是化用宋初潘阆“萬事到頭都是夢,休嗟百計不如人”句意。“明日黃花蝶也愁”反用唐鄭谷詠《十日菊》中“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句意,意謂明日之菊,色香均會大減,已非今日之菊,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爲之歎惋傷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難久,正因爲如此,此時對此盛開之菊,更應開懷暢飲,盡情賞玩。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這與蘇轼别的詞中所發出的“人間如夢”、“世事一場大夢”、“未轉頭時皆夢”、“古今如夢,何曾夢覺”,“君臣一夢,古今虛名”等慨歎異曲同工,表現了蘇轼後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來,世間萬事,皆是夢境,轉眼成空;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雲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于懷。如果命運不允許自己有爲,就飲酒作樂,終老餘生;如有機會一展抱負,就努力爲之。這種進取與退隐、積極與消極的矛盾雙重心理,在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作者介紹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轼(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0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00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原文赏析: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拼音解读
shuāng jiàng shuǐ hén shōu 。qiǎn bì lín lín lù yuǎn zhōu 。jiǔ lì jiàn xiāo fēng lì ruǎn ,sōu sōu 。pò mào duō qíng què liàn tóu 。
jiā jiē ruò wéi chóu 。dàn bǎ qīng zūn duàn sòng qiū 。wàn shì dào tóu dōu shì mèng ,xiū xiū 。míng rì huáng huā dié yě ch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②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③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④尊:同“樽”,酒杯。⑤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相关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作者介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3700.html

上一篇: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下一篇: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