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8 08:49:15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歎國家興亡的内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緻,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爲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冰輪”,指月。“斜輾”,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輾”字而不用“照”字?蓋“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裏,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随着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鏡天長”,極言波明如鏡,把整個長空都映現出來。“江練”從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句而來,謂江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帶。“隐寒光”,則謂月光和水色渾然一體。“隐”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緻。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啓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即高樓上的欄杆,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台。“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态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内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鳴木桹”也作“鳴榔”,漁人捕魚時用長木板敲打船舷,發出桹桹的聲音,使魚驚而入網,故雲。但詞人隻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着煙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雲“何處鳴桹”。“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着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于栖息,魚龍(複詞偏義,實際就是指魚)驚而躍起,隻有北鬥星默默地挂在垂楊梢頭。至于烏鵲何以“倦栖”,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爲月光明亮,還是因爲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雲雲,本來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爲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爲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着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雲“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爲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覺。
下片“樓台”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伫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濱,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傳是女神宓妃出沒的地方,張衡《思玄賦》曾有“載太華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詩句,後來曹植還專門寫過一篇《洛神賦》,描寫了一個人神戀愛的故事。潇湘,這裏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關,寫的是湘水之神的戀歌。這裏“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爲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禦。“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雲“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爲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随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着,而不僅僅局限于“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象。這兩句全爲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後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但詞人何以會有“今古照凄涼”之感呢?這種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複,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遊《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雲“今古照凄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後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爲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歎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範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内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并非單一,于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内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隻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歎國家興亡的内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緻,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爲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冰輪”,指月。“斜輾”,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輾”字而不用“照”字?蓋“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裏,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随着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鏡天長”,極言波明如鏡,把整個長空都映現出來。“江練”從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句而來,謂江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帶。“隐寒光”,則謂月光和水色渾然一體。“隐”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緻。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啓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即高樓上的欄杆,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台。“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态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内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鳴木桹”也作“鳴榔”,漁人捕魚時用長木板敲打船舷,發出桹桹的聲音,使魚驚而入網,故雲。但詞人隻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着煙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雲“何處鳴桹”。“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着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于栖息,魚龍(複詞偏義,實際就是指魚)驚而躍起,隻有北鬥星默默地挂在垂楊梢頭。至于烏鵲何以“倦栖”,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爲月光明亮,還是因爲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雲雲,本來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爲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爲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着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雲“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爲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覺。
下片“樓台”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伫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濱,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傳是女神宓妃出沒的地方,張衡《思玄賦》曾有“載太華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詩句,後來曹植還專門寫過一篇《洛神賦》,描寫了一個人神戀愛的故事。潇湘,這裏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關,寫的是湘水之神的戀歌。這裏“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爲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禦。“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雲“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爲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随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着,而不僅僅局限于“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象。這兩句全爲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後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但詞人何以會有“今古照凄涼”之感呢?這種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複,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遊《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雲“今古照凄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後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爲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歎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範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内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并非單一,于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内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隻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上一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下一篇: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