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发布时间:2022-05-23 21:17:34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拼音解讀
huā tuì cán hóng qīng xìng xiǎo 。yàn zǐ fēi shí ,lǜ shuǐ rén jiā rào 。zhī shàng liǔ mián chuī yòu shǎo 。tiān yá hé chù wú fāng cǎo 。
qiáng lǐ qiū qiān qiáng wài dào 。qiáng wài háng rén ,qiáng lǐ jiā rén xiào 。xiào jiàn bú wén shēng jiàn qiāo 。duō qíng què bèi wú qíng nǎo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春日将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裏的清澈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眼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牆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着秋千,她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牆裏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注釋“蝶戀花·春景”,元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春景”:這是一首寫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寫傷春:觸目紅花紛謝,柳綿日少,青杏初結,普天芳草,充滿了繁華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寫傷情: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意象,寓有對朝廷一片癡心卻被貶官遠谪的惆怅,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詞作于何時已不可考。曹樹銘《蘇東坡詞》以爲作于蘇轼密州時期:“細玩此詞上片之意境,與本集《滿江紅》(東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詞下片之意 境,複與本集《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詞,具作于熙甯九年丙辰密州任内。宋人筆記載此本事,均是蘇轼貶官惠州事,如《冷齋夜話》雲:‘東坡《蝶戀花》詞雲:‘花褪殘紅青杏小……’東坡渡海(案,此處有誤。朝雲死于惠州,東坡渡海時已不在人世。‘海’應爲‘嶺’之訛)惟朝雲王氏随行,日誦‘枝上柳棉’二句,爲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東坡作《西江月》悼之。’(《叢書集成》本《冷齋夜話》無此條,見《曆代詩餘》卷一一五引)《林下詞談》亦雲:‘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雲歌喉将啭,淚滿衣襟。子瞻诘其故,答雲:‘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複聽此詞。’(見《琅嬛記》卷中、《青泥蓮花記》卷一下、《詞林紀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記載,則此詞當作于貶官惠州期間。又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之‘天涯’,是蘇轼貶官嶺南時詩文中慣用詞語。另如紹聖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詩雲:‘隻知吳楚爲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紹聖四年惠州所作《次韻惠循二守相會》詩雲:‘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萬裏心。’故本詞中之‘天涯’,亦非泛言,當指地處偏遠的惠州。基于上訴分析,姑将此詞編于紹聖二年春,以俟詳考。”“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繞”,元本注“一作曉。”“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莺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牆裏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五:“惱,猶撩也。……,言牆裏佳人之笑,本出于無心情,而牆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将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爲和戎。”

相關賞析

  這首詞将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贊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绮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轼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于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轉向不遠處更加開闊的地方。隻見燕子掠着水面低飛,綠水環繞着人家的牆院。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春意未盡的鄉村圖景。飛動的燕子爲畫面增添了動态之美;“綠水人家”則帶來了生活的氣息,并爲後文“牆裏佳人”的出現作好了鋪墊。“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爲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着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着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爲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随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裏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将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轼的曠達于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蔔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轼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緻。最後竟被遠谪到萬裏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随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牆裏有人蕩秋千,牆外有條小道。牆外小道上走着行人,牆裏飄來佳人清脆的歡笑。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裏,他隻寫露出牆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隐藏起來,讓“行人”與讀者去想象,在想象中産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裏”、“牆外”分别重複,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緻,耐人尋味。牆内是家,牆外是路;牆内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我們已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也許是行人伫立良久,牆内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麽也平靜不下來。

  這裏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确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爲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

  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麽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

作者介紹

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蘇轼(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0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00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以上就是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拼音解读
huā tuì cán hóng qīng xìng xiǎo 。yàn zǐ fēi shí ,lǜ shuǐ rén jiā rào 。zhī shàng liǔ mián chuī yòu shǎo 。tiān yá hé chù wú fāng cǎo 。
qiáng lǐ qiū qiān qiáng wài dào 。qiáng wài háng rén ,qiáng lǐ jiā rén xiào 。xiào jiàn bú wén shēng jiàn qiāo 。duō qíng què bèi wú qíng n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的青涩果实。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注释“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春景”: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词下片之意 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见《琅嬛记》卷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词林纪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记载,则此词当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又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天涯’,是苏轼贬官岭南时诗文中惯用词语。另如绍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云:‘只知吴楚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绍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韵惠循二守相会》诗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万里心。’故本词中之‘天涯’,亦非泛言,当指地处偏远的惠州。基于上诉分析,姑将此词编于绍圣二年春,以俟详考。”“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绕”,元本注“一作晓。”“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相关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作者介绍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以上就是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3270.html

上一篇:关于夜晚星空的诗句63句

下一篇: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