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21:32:21
此爲懷古傷今之作,寫于公元1133年(紹興三年)前後,是作者被排擠出朝後複雜心态的反映。
壽陽,古稱壽春,公元前241年楚國國都郢城爲秦兵攻陷,曾東逃遷都于此,故詞人懷古,稱之爲故都;東晉改名壽陽,即今安徽壽縣。八公山,在壽陽城北,淮河的支脈淝水流經其下。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就在這裏進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氐族)親領步騎80餘萬“南征”,企圖一舉滅亡東晉。謝安命其弟謝石、侄子謝玄率兵與苻堅決戰于淝水,擊潰前秦號稱百萬之衆的軍隊。
葉夢得随宋高宗南渡,系主戰派人物之一。紹興初,起爲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壽春等六州宣撫使。離朝出任地方長官,對朝廷内的主和派頗爲不滿,但卻無力改變,内心感到壓抑。至壽陽登臨八公山吊古,一方面仰慕當年謝石、謝玄在前線指揮作戰,得到朝廷謝安等人的有力支持;另一面又想到曆史上的英雄人物,爲國事勞心勞力,也不過“空成今古”,更何況謝安晚年就已經受到國君的冷落,自己又何必爲往事而悲怆,以此來排遣心頭的煩惱。但煩惱是排遣不掉的,所以結末又有“可堪歲晚,獨聽桓筝”的凄涼寂寞和不滿之情的傾吐。
詞的上片是對淝水之戰的回想,下片寫作者的感慨。全詞抒發了對時局的感慨以及深沉的愛國情懷。宋人關注稱贊葉詞“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中出雄傑,合處不減靖節、東坡之妙。”(《題材詞》)此詞即是一首“簡淡中出雄傑的作品。”上片追憶淝水之戰。開頭三句從眼前的城和水寫起下一“迷”字,給全篇營造出深沉、蒼涼的曆史縱深感,并且預示了“物是人非”的主題。以下七句,集中寫淝水之役。這幾句,先用渲染法,塑造出謝家子弟的英武形象,然後用對比和反襯法表現東晉軍隊以少勝多、大勝異族的輝煌戰績。“烏衣”,巷名,故址今南京市東南,晉代曾是王、謝等名門貴族居住的地方。淝水之戰中,謝安的弟弟謝石,侄兒謝玄,兒子謝琰等年輕将領顯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所以詞中說“烏衣年少”。“芝蘭秀發”用《世說新語》中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比喻年輕有爲的子弟。“戈戟雲橫”,字面的意思是:戈戟等武器象陣雲一樣橫列開去,這裏有雙關作用,一是借指東晉部隊的軍容、軍威,一是暗用《世說新語》中“見鍾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的典故,贊譽謝安等人滿腹韬略、足智多謀。“驕兵”指苻堅的軍隊。“奔鲸”,謝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長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文選》李善注說:“奔鲸,喻堅也。”下片用曲筆、逆筆抒寫詞人面對陳迹、回首往事而生發的深深感慨。“千載”三句仍從眼前落墨,上下兩阕之間起着過渡作用:把這三句同“望長淮、依然繞孤城”對看,那麽詞人分明是喟歎“山河依舊,古人不再”;把這幾句同“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對看,則一說草木皆兵,一說朝中無人,作者懷古的用意差不多全其中了。“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正面寫對英雄的仰慕:“信勞生、空成今古”卻從反面說謝氏子侄勞碌爲國,也不過空成過去。“笑我來何事怆遺情”從反面說“我”不必爲往事悲傷,好像是作者的自我否定;結拍三句,卻又明明訴說豪情受到冷落後的強烈不滿(句中那個“獨”字,反映了比與孝武帝“共”聽桓筝的謝安更加寂寞的處境)。
詞之下片,正說、反說、直筆、曲筆交替使用,将詞意層層推進。這種寫法,使詞人的浩蕩心事表達得回旋往複,委婉曲折。換頭三句說,往事近千年,那時敗逃的異族侵略軍,驚恐萬狀,以爲“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而今同樣一個八公山,還有同樣的斷崖和草木,遙遙地簇擁,顯得峥嵘可怖。這是呼應上片開頭三句,說山河依舊,爲下文抒寫“英雄不再,朝中無人”作反襯,且從對曆史的描寫,引向對現實的感喟。“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雲濤吞吐,氣壯山河,也徒然無補,因爲已經沒有地方能夠找到謝家子弟那樣的英雄豪傑來詢問抗敵作戰的對策了。這分明是說“朝中無人”了,也是詞人吊古感懷的“情結”所在。“信勞生”四句說,曆史上的英豪,爲國事勞心勞力,到頭來空成今古之談;可笑我啊,又何必爲往事而思念、悲怆?這是爲排遣苦惱而退一步着想,也是爲下文進一步抒寫詞人的孤獨感和寂寞感作鋪墊。“東山老”,指謝安,因爲謝氏曾隐居東山,出山後支持和指揮淝水之戰,堅決抗擊前秦的進攻;但同時也暗喻作者自己,夢得詞多以謝安自況。據《晉書·桓伊傳》載,謝安晚年被晉孝武帝疏遠。謝安陪孝武帝飲酒,桓伊彈筝助興,唱《怨歌行》:“爲君既不易,爲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孝武帝聞之甚有愧色。說的是謝安與孝武帝同聽桓伊彈筝,可是這首詞結尾卻寫作:“可堪歲晚,獨聽桓筝?”受到國君疏遠冷落的孤獨寂寞心情,遠遠超出謝安當年的遭遇,可見這裏說的“東山老”,既指謝安,又是作者自喻,活用典故,抒己之情。愛國者的熱情往往受到執政者的冷落和扼殺,這是曆史的悲劇,更是當時的政治悲劇,作者的感慨是很深的。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紹聖四年(1097)進士,授丹徒尉。崇甯初授婺州教授,召爲議禮武選編修官,累遷翰林學士。建炎二年(1128)除戶部尚書,三年遷尚書左丞。紹興間,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全力抗金。後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號石林居士。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宋史》有傳。精熟掌故,于《禮記》、《春秋》、《老子》諸書,均有考釋。著有《石林燕語》十卷,《避暑錄話》二卷,《石林詩話》二卷,《建康集》八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一百零二首。
此为怀古伤今之作,写于公元1133年(绍兴三年)前后,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后复杂心态的反映。
寿阳,古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郢城为秦兵攻陷,曾东逃迁都于此,故词人怀古,称之为故都;东晋改名寿阳,即今安徽寿县。八公山,在寿阳城北,淮河的支脉淝水流经其下。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在这里进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氐族)亲领步骑80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灭亡东晋。谢安命其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兵与苻坚决战于淝水,击溃前秦号称百万之众的军队。
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系主战派人物之一。绍兴初,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寿春等六州宣抚使。离朝出任地方长官,对朝廷内的主和派颇为不满,但却无力改变,内心感到压抑。至寿阳登临八公山吊古,一方面仰慕当年谢石、谢玄在前线指挥作战,得到朝廷谢安等人的有力支持;另一面又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国事劳心劳力,也不过“空成今古”,更何况谢安晚年就已经受到国君的冷落,自己又何必为往事而悲怆,以此来排遣心头的烦恼。但烦恼是排遣不掉的,所以结末又有“可堪岁晚,独听桓筝”的凄凉寂寞和不满之情的倾吐。
词的上片是对淝水之战的回想,下片写作者的感慨。全词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宋人关注称赞叶词“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中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材词》)此词即是一首“简淡中出雄杰的作品。”上片追忆淝水之战。开头三句从眼前的城和水写起下一“迷”字,给全篇营造出深沉、苍凉的历史纵深感,并且预示了“物是人非”的主题。以下七句,集中写淝水之役。这几句,先用渲染法,塑造出谢家子弟的英武形象,然后用对比和反衬法表现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大胜异族的辉煌战绩。“乌衣”,巷名,故址今南京市东南,晋代曾是王、谢等名门贵族居住的地方。淝水之战中,谢安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儿子谢琰等年轻将领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所以词中说“乌衣年少”。“芝兰秀发”用《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戈戟云横”,字面的意思是:戈戟等武器象阵云一样横列开去,这里有双关作用,一是借指东晋部队的军容、军威,一是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人满腹韬略、足智多谋。“骄兵”指苻坚的军队。“奔鲸”,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文选》李善注说:“奔鲸,喻坚也。”下片用曲笔、逆笔抒写词人面对陈迹、回首往事而生发的深深感慨。“千载”三句仍从眼前落墨,上下两阕之间起着过渡作用:把这三句同“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对看,那么词人分明是喟叹“山河依旧,古人不再”;把这几句同“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对看,则一说草木皆兵,一说朝中无人,作者怀古的用意差不多全其中了。“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正面写对英雄的仰慕:“信劳生、空成今古”却从反面说谢氏子侄劳碌为国,也不过空成过去。“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从反面说“我”不必为往事悲伤,好像是作者的自我否定;结拍三句,却又明明诉说豪情受到冷落后的强烈不满(句中那个“独”字,反映了比与孝武帝“共”听桓筝的谢安更加寂寞的处境)。
词之下片,正说、反说、直笔、曲笔交替使用,将词意层层推进。这种写法,使词人的浩荡心事表达得回旋往复,委婉曲折。换头三句说,往事近千年,那时败逃的异族侵略军,惊恐万状,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而今同样一个八公山,还有同样的断崖和草木,遥遥地簇拥,显得峥嵘可怖。这是呼应上片开头三句,说山河依旧,为下文抒写“英雄不再,朝中无人”作反衬,且从对历史的描写,引向对现实的感喟。“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云涛吞吐,气壮山河,也徒然无补,因为已经没有地方能够找到谢家子弟那样的英雄豪杰来询问抗敌作战的对策了。这分明是说“朝中无人”了,也是词人吊古感怀的“情结”所在。“信劳生”四句说,历史上的英豪,为国事劳心劳力,到头来空成今古之谈;可笑我啊,又何必为往事而思念、悲怆?这是为排遣苦恼而退一步着想,也是为下文进一步抒写词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作铺垫。“东山老”,指谢安,因为谢氏曾隐居东山,出山后支持和指挥淝水之战,坚决抗击前秦的进攻;但同时也暗喻作者自己,梦得词多以谢安自况。据《晋书·桓伊传》载,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谢安陪孝武帝饮酒,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孝武帝闻之甚有愧色。说的是谢安与孝武帝同听桓伊弹筝,可是这首词结尾却写作:“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受到国君疏远冷落的孤独寂寞心情,远远超出谢安当年的遭遇,可见这里说的“东山老”,既指谢安,又是作者自喻,活用典故,抒己之情。爱国者的热情往往受到执政者的冷落和扼杀,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当时的政治悲剧,作者的感慨是很深的。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全力抗金。后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宋史》有传。精熟掌故,于《礼记》、《春秋》、《老子》诸书,均有考释。著有《石林燕语》十卷,《避暑录话》二卷,《石林诗话》二卷,《建康集》八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零二首。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上一篇: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下一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