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写大象的牙齿,小说创作时,人称视角是否可以、如何能够随意切换?_赞美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赞美诗歌

如何描写大象的牙齿,小说创作时,人称视角是否可以、如何能够随意切换?

发布时间:2022-05-09 21:05:58

分类:赞美诗歌发布者:陌颜
2019年12月份,我參加了豆瓣征文的讀者評委活動。那段時間一天要讀兩到三部中篇小說,頭昏腦漲的同時也見證了許多優秀作品的誕生。當然也發現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很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關于“視角”。
最近有幸得到一本《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書中有一部分就是關于“視角”的讨論,具體詳實的論述結合大量的正例反例,讓人茅塞頓開,頗有感觸。
《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查德·科恩,曾任職英國知名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後來他創建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經過理查德·科恩編輯的書,有超過20本常年位居英美各大暢銷書的榜單之首,更有許多書頻繁榮獲普利策等大獎。可以說,理查德·科恩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金牌編輯。
在《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理查德·科恩就寫作中常見的困惑和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全書分爲十一個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具體的問題。包括:開頭、創造人物、三種剽竊形式、視角、對話、諷刺的力量、叙事、節奏、描寫性愛、審閱和修改以及結尾。
在本文中将對視角這部分和諸位分享一下自己的認知,希望能對這個問題有困惑的作者提供些許幫助。
一,視角在寫作中的重要地位。
初學寫作的人可能不會太重視視角,認爲隻要寫好故事就行了,殊不知寫好一個故事的前提是需要選擇一個講故事的視角。
那麽視角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首先我們要區分“這是關于誰的故事”和“誰來講述這個故事”。
我們都知道故事是有主人公的,即使這個主人公是一塊山石、一棵樹,也是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石頭或者樹。也就是說,一個故事總是屬于某個人的,即“這是誰的故事”。
而視角則是——由誰來講述這個故事。
美國報紙寫作的金牌教練唐·默裏曾經說過,“每個故事都可以從許多視角來講述,作者的任務就是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主題的視角。”。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摸到了大象牙齒的盲人,會說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的蘿蔔;摸到象耳朵的盲人會說大象是一把大蒲扇;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則會說大象是根大柱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盲人,片面地觀察着這個世界,我們所思所想都是立足于自己的觀點。同樣,每個人的立足點不一樣,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樣,觀點和立場也都不同。
這就決定了相同的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人講述就會産生不同的效果,呈現不同的主題。所以在構思好一個故事以後、下筆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一個合适的視角——由誰來講述這個故事。
舉個例子:公婆吵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麽你是站在公公的立場來和其他人叙述這個過程還是站在婆婆的立場?亦或者僅僅以媳婦的角度來叙述?。
故事的講述者确定以後,我們還需要做一件事:叙述人稱的選擇。
二,寫作中的人稱選擇。
通常寫作中人稱叙述有三種:第三人稱“他(她)”、第一人稱“我”和第二人稱“你”。這其中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叙述比較常見,也是用得最多的。第二人稱叙述因爲很難把控,所以很少有作品運用。
首先說一下第三人稱叙述,常見的有三種表現方式:第三人稱全知叙述、第三人稱限制叙述和第三人稱客觀叙述。
第三人稱全知叙述。
全知叙事也可以稱爲上帝視角,這種視角下的叙述者不會以具體的形态出現在故事中,不擔任任何角色,但他全知全能,無孔不入。
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對它來講都沒有秘密,他什麽都知道,不管是密室裏的殺人案還是某個人腦子裏正在琢磨的壞主意。
全知視角比較适合時間地域跨度大,場面恢宏的史詩級故事。戰争、曆史等題材多運用這種視角,舉個老少皆知的例子《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中,各個主要人物都有不同的行動軌迹和心理活動,這就是以上帝視角進行的描述。比如:“玄德自思無路可退”;“曹操歎想雲長不已”;“周瑜癢醉大笑”;“蔣幹心中疑惑”等等。
第三人稱限制叙述。
這個叙述者是故事裏的某一個角色,也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一個配角,他隻能看他看到的,聽他聽到的,感受他所能感受的。所有的叙述都來自他片面的觀察,帶有他主觀的意識。
如果大家看過吉田修一的《橫道世之介》就會明白第三人稱限制叙述的表現方式,這本小說就是以主人公橫道世之介的視角去看世界,他人的想法隻能以“似乎”、“假如”、“看起來像”、“以爲”等猜測性詞語表示。
第三人稱客觀叙述。
這個叙述方式有點類似全知視角,但是不同的是:如果把全知視角比作上帝,津津有味地看着人間的故事,并且帶點好奇去窺視他人的想法,那麽第三人稱客觀叙述就是一台冷冰冰的攝像機,隐身跟随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從吃喝拉撒睡的隐私到大庭廣衆之下的談話。
這台攝像機浮在雲端高高在上,不以角色的形式參與故事的發展,也沒有欲望去探知别人心裏想什麽,隻是忠實地記錄他拍攝到的景象。
至于故事中角色們内心在想什麽,就請讀者根據他拍攝的那些動作、表情、語言等外在形式自己去猜吧。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路内的《慈悲》,小說分别叙述了水生、根生等人物的命運變遷,但是全書沒有任何描述這些角色心理活動的句子,隻是客觀地叙述、描寫、刻畫。但是所有的情感都蘊含在看似冰冷的文字當中,筆者認爲可以作爲第三人稱客觀叙述的例子。
第一人稱叙述。
這個叙述方式如果細分也有兩種:主要人物作爲叙述者和次要人物作爲叙述者。
主要人物作爲叙述者很多小說都會用,作爲故事情節的親曆者來講述,會給讀者帶來極爲強烈的代入感。而次要人物作爲講述者同樣會給讀者一種拉開距離的奇妙感。
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蓋茨比的故事,但是叙述者卻是他的鄰居尼克·卡拉維。他并不曾過多地參與情節的發展,但是卻見證整個過程——洞悉蓋茨比的過去,并親眼見證他的毀滅。
同限制第三人稱叙述一樣,第一人稱叙述者所見所聞都是具有限制性的,隻能局限于“我”。在叙述者親曆之外的任何人或者事件隻能通過其他渠道知道。
第二人稱叙述。
這個叙述方式很少見,也很難把控。這種形式大概隻有寫信的時候會常用吧!早期流行的書信體小說多爲第二人稱,如唐納德·巴塞爾姆的《沉睡精靈》、洛麗·摩爾的《自救》等等。不過,以現在的小說環境,不建議作者使用這個叙述方式。
現在已經選好了視角和叙述人稱,故事開始寫了,但是在寫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件事:視角和人稱轉換。
三,視角和人稱轉換常見的錯誤。
在參加豆瓣讀者評委活動時,我見過幾種常見的轉換錯誤,在此拿出來和諸位探讨一下。
第一種是叙事人稱前後不一緻。
在非全知視角的情況下,頻繁轉換叙述人稱,比如從第一人稱“我”突兀轉到第三人稱“他”,讓讀者不知所雲,滿頭霧水。
給大家舉個例子。
我在街上看到了小美,她看上去氣色很好。他想,她比上次見到時更漂亮了。
再有一種比較多見到的情況是,叙述人稱不變,但是人稱背後的視角人物卻變了。這種轉換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求講究方法。
比如村上春樹的《1Q84》就是多線叙事,視角人物在青豆、天吾和牛河三人之間轉換,但是讀者并不會感到無措,因爲他是以章節爲單位進行的轉換,非常自然。
視角的轉換自然與否,是非常考驗作者功力的,建議初學者還是踏踏實實地運用好單一視角,慢慢過渡。
結語。
理查德·科恩的這本《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涵蓋的内容非常多,視角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每個部分中,理查德·科恩都列舉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正例也有反例。
這本書并不是太厚,去掉書末尾英文注釋的部分,全書隻有330頁。但是請想要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做好心理準備,因爲你可能會讀出3300頁的厚度。
這麽說不是因爲文字有多晦澀,而是因爲語境和文化的差異,書中舉的例子都是外國文學,如果想弄清楚就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來印證作者的觀點。
當然,與付出成正比的是,當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收獲頗豐,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9年12月份,我参加了豆瓣征文的读者评委活动。那段时间一天要读两到三部中篇小说,头昏脑涨的同时也见证了许多优秀作品的诞生。当然也发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视角”。
最近有幸得到一本《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书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视角”的讨论,具体详实的论述结合大量的正例反例,让人茅塞顿开,颇有感触。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的作者理查德·科恩,曾任职英国知名出版社的出版发行总监,后来他创建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经过理查德·科恩编辑的书,有超过20本常年位居英美各大畅销书的榜单之首,更有许多书频繁荣获普利策等大奖。可以说,理查德·科恩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金牌编辑。
在《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中,理查德·科恩就写作中常见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书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具体的问题。包括:开头、创造人物、三种剽窃形式、视角、对话、讽刺的力量、叙事、节奏、描写性爱、审阅和修改以及结尾
在本文中将对视角这部分和诸位分享一下自己的认知,希望能对这个问题有困惑的作者提供些许帮助
一,视角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初学写作的人可能不会太重视视角,认为只要写好故事就行了,殊不知写好一个故事的前提是需要选择一个讲故事的视角。
那么视角究竟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要区分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和“谁来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故事是有主人公的,即使这个主人公是一块山石、一棵树,也是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石头或者树。也就是说,一个故事总是属于某个人的,即“这是谁的故事”。
而视角则是——由谁来讲述这个故事。
美国报纸写作的金牌教练唐·默里曾经说过,“每个故事都可以从许多视角来讲述,作者的任务就是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主题的视角。”。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摸到了大象牙齿的盲人,会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的萝卜;摸到象耳朵的盲人会说大象是一把大蒲扇;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则会说大象是根大柱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盲人,片面地观察着这个世界,我们所思所想都是立足于自己的观点。同样,每个人的立足点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观点和立场也都不同。
这就决定了相同的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讲述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呈现不同的主题。所以在构思好一个故事以后、下笔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由谁来讲述这个故事。
举个例子:公婆吵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你是站在公公的立场来和其他人叙述这个过程还是站在婆婆的立场?亦或者仅仅以媳妇的角度来叙述?。
故事的讲述者确定以后,我们还需要做一件事:叙述人称的选择。
二,写作中的人称选择。
通常写作中人称叙述有三种:第三人称“他(她)”、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这其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比较常见,也是用得最多的。第二人称叙述因为很难把控,所以很少有作品运用。
首先说一下第三人称叙述,常见的有三种表现方式: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第三人称限制叙述和第三人称客观叙述。
第三人称全知叙述。
全知叙事也可以称为上帝视角,这种视角下的叙述者不会以具体的形态出现在故事中,不担任任何角色,但他全知全能,无孔不入。
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对它来讲都没有秘密,他什么都知道,不管是密室里的杀人案还是某个人脑子里正在琢磨的坏主意。
全知视角比较适合时间地域跨度大,场面恢宏的史诗级故事。战争、历史等题材多运用这种视角,举个老少皆知的例子《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各个主要人物都有不同的行动轨迹心理活动,这就是以上帝视角进行的描述。比如:“玄德自思无路可退”;“曹操叹想云长不已”;“周瑜痒醉大笑”;“蒋干心中疑惑”等等。
第三人称限制叙述。
这个叙述者是故事里的某一个角色,也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一个配角,他只能看他看到的,听他听到的,感受他所能感受的。所有的叙述都来自他片面的观察,带有他主观的意识。
如果大家看过吉田修一的《横道世之介》就会明白第三人称限制叙述的表现方式,这本小说就是以主人公横道世之介的视角去看世界,他人的想法只能以“似乎”、“假如”、“看起来像”、“以为”等猜测性词语表示。
第三人称客观叙述。
这个叙述方式有点类似全知视角,但是不同的是:如果把全知视角比作上帝,津津有味地看着人间的故事,并且带点好奇去窥视他人的想法,那么第三人称客观叙述就是一台冷冰冰的摄像机,隐身跟随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从吃喝拉撒睡的隐私到大庭广众之下的谈话。
这台摄像机浮在云端高高在上,不以角色的形式参与故事的发展,也没有欲望去探知别人心里想什么,只是忠实地记录他拍摄到的景象。
至于故事中角色们内心在想什么,就请读者根据他拍摄的那些动作、表情、语言等外在形式自己去猜吧。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路内的《慈悲》,小说分别叙述了水生、根生等人物的命运变迁,但是全书没有任何描述这些角色心理活动的句子,只是客观地叙述、描写、刻画。但是所有的情感都蕴含在看似冰冷的文字当中,笔者认为可以作为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的例子。
第一人称叙述。
这个叙述方式如果细分也有两种:主要人物作为叙述者和次要人物作为叙述者。
主要人物作为叙述者很多小说都会用,作为故事情节的亲历者来讲述,会给读者带来极为强烈的代入感。而次要人物作为讲述者同样会给读者一种拉开距离的奇妙感。
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是盖茨比的故事,但是叙述者却是他的邻居尼克·卡拉维。他并不曾过多地参与情节的发展,但是却见证整个过程——洞悉盖茨比的过去,并亲眼见证他的毁灭。
同限制第三人称叙述一样,第一人称叙述者所见所闻都是具有限制性的,只能局限于“我”。在叙述者亲历之外的任何人或者事件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知道。
第二人称叙述。
这个叙述方式很少见,也很难把控。这种形式大概只有写信的时候会常用吧!早期流行的书信体小说多为第二人称,如唐纳德·巴塞尔姆的《沉睡精灵》、洛丽·摩尔的《自救》等等。不过,以现在的小说环境,不建议作者使用这个叙述方式。
现在已经选好了视角和叙述人称,故事开始写了,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件事:视角和人称转换。
三,视角和人称转换常见的错误。
在参加豆瓣读者评委活动时,我见过几种常见的转换错误,在此拿出来和诸位探讨一下。
第一种是叙事人称前后不一致
在非全知视角的情况下,频繁转换叙述人称,比如从第一人称“我”突兀转到第三人称“他”,让读者不知所云,满头雾水。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在街上看到了小美,她看上去气色很好。他想,她比上次见到时更漂亮了。
再有一种比较多见到的情况是,叙述人称不变,但是人称背后的视角人物却变了。这种转换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讲究方法
比如村上春树的《1Q84》就是多线叙事,视角人物在青豆、天吾和牛河三人之间转换,但是读者并不会感到无措,因为他是以章节为单位进行的转换,非常自然。
视角的转换自然与否,是非常考验作者功力的,建议初学者还是踏踏实实地运用好单一视角,慢慢过渡。
结语。
理查德·科恩的这本《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视角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每个部分中,理查德·科恩都列举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正例也有反例。
这本书并不是太厚,去掉书末尾英文注释的部分,全书只有330页。但是请想要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可能会读出3300页的厚度。
这么说不是因为文字有多晦涩,而是因为语境和文化的差异,书中举的例子都是外国文学,如果想弄清楚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当然,与付出成正比的是,当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收获颇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雨后新晴

日角初露,薄雾渐去,昨夜风雨飒叶。倚楼听,枝打声。;窗儿明,有鸟声,声声沁人意。意在此,心在彼,不曾相宜,却总相宜。尽在雨后新晴里。...[全文阅读]

咏鄱阳湖

李文旺1990年桂林山水万人睹,娉婷西湖更楚楚,君若江西走一回,留恋鄱湖忘西湖。...[全文阅读]

党旗颂

七月的朝霞,染红东边的天际;七月的彩虹,连起远方的天地;七月的党旗,颜色格外的艳丽;七月的党旗,飘扬了九十三年,七月的党旗,举手向你敬个礼!党旗啊,党旗!你是团...[全文阅读]

赞美春天

赞美春天赞美春天春天的花儿,娇艳美丽。春天的气息,沁人心脾。春天的大地,生气勃勃。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啊!我爱和煦的春风;我爱牛毛似的春雨;我爱春天的芬芳;我...[全文阅读]

描写夏天的现代诗10首

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雨如万条银丝从天...[全文阅读]

古塔

斜杵在黄土高原的皱纹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你的本质都是一疙瘩黄土以巍然拔节的姿势以跂足瞭望的神情横空出世 像一柱冲天的土漏斗像一棵根深柢固的大树像一位顶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如何描写大象的牙齿,小说创作时,人称视角是否可以、如何能够随意切换?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05140.html

上一篇:作文描写书法的,语文题中表达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式~等等都包括什么?有什么样的答题技巧?

下一篇:一年级描写季节古诗,1年级到5年级描写夏天的古诗有那些?

赞美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赞美诗歌文章

精选赞美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赞美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