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发布时间:2022-03-18 22:58:29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拼音解讀
yī zhòng shān ,liǎng zhòng shān 。shān yuǎn tiān gāo yān shuǐ hán ,xiàng sī fēng yè dān 。
jú huā kāi ,jú huā cán 。sāi yàn gāo fēi rén wèi hái ,yī lián fēng yuè xiá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重:量詞。層,道。②煙水:霧氣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嶺南尋弟》中有“蒼梧白雲遠,煙水洞庭深。”詩句。③楓葉:楓樹葉。楓,落葉喬木,春季開花,葉子掌狀三裂。其葉經秋季而變爲紅色,因此稱“丹楓”。古代詩文中常用楓葉形容秋色。丹;紅色。④塞雁:塞外的鴻雁,也作“塞鴻”。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來,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故鄉的親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贈江客》中有詩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鴻聲急欲霜天。”⑤簾:帷帳,簾幕。風月:風聲月色。

相關賞析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餘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确實最爲簡潔、準确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裏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上片寫她望中所見之景。那遠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處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鄉的路上呢?懷着這種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時地企足遙望,希望能夠有所發現。可是,進入視野的除了重重疊疊的山嶺峰巒外,還有的就是遼闊高遠的青冥和天際處的迷離煙水了。第三句描寫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圖,層次極爲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遠天高煙水寒”,是遠景。這一切都是跟着思婦眺望目光的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的。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的名作《長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寫主人公越山過水,漸去漸遠,很可能是受了該詞的啓發。需注意的是,“煙水寒”的“寒”,并非僅僅用來形容“煙水”,而且還曲折傳出了思婦的心理感覺。正因爲久望不見,更添哀傷,心頭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則目中所見,自然皆帶寒意了。上片結句說她“望盡天涯路”而無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經意地掃視周遭景物,瞥見不遠處有楓葉如火,灼人眼目。這使她猛然想起:時令又到了丹楓滿山的秋天,自己經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結啊?“相思”一詞的出現,使得詞旨豁然顯現。

  下片便順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畫她的心理活動,寫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開,菊花殘”,用短促、相同的句式,點出時間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緊連着的“塞雁高飛人未還”,可視爲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觸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歸,那飄泊在外的遊子爲什麽還見不到他的蹤影呢?用雁知“歸”來反襯人不知“還”,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盡可以怨恨,但它畢竟是産生于“相思”基礎上的,如今良人未還,說不定他碰上了什麽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風疾。這些想法湧上心頭,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餘,又深深地爲他擔憂起來了。“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于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緻無意賞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别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于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李煜詞的語言錘煉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單純明淨、簡潔準确的語言生動地再現物象,展示意境。這個特點在該詞裏也有鮮明的體現,象“山遠天高煙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豐富,立體感強,境界闊遠,并且景中蘊情,耐人尋味。對這首詞,前人評價頗多,其中以俞陛雲之說爲精當:“此詞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葭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五代詞之本色也。”(《南唐二主詞輯述評》)

作者介紹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将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绮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隻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爲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爲詞史上承前啓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

以上就是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拼音解读
yī zhòng shān ,liǎng zhòng shān 。shān yuǎn tiān gāo yān shuǐ hán ,xiàng sī fēng yè dān 。
jú huā kāi ,jú huā cán 。sāi yàn gāo fēi rén wèi hái ,yī lián fēng yuè x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重:量词。层,道。②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③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④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⑤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相关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作者介绍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

以上就是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94920.html

上一篇: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下一篇: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