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1 07:20:07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jiāng sòng bā nán shuǐ ,shān héng sāi běi yún 。
jīn tíng qiū yuè yè ,shuí jiàn qì lí qún ?
luàn yān lóng bì qì ,fēi yuè xiàng nán duān 。
jì mò lí tíng yǎn ,jiāng shān cǐ yè hán 。
譯文長江遠遠地送走了從巴南來的流水,大山橫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雲層。秋天明月夜,在這渡口亭子裏,誰見過在離别時哭哭啼啼的呢?
亂糟糟的煙霧籠罩着青綠的台階,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門。離亭的門關閉着,周圍寂靜無聲;今夜裏大江與高山都顯得那麽凄涼。
注釋⑴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⑵碧砌:青石台階。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别詩,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兩詩合看,大緻可知寫詩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話别之所是津亭,啓行之時是秋夜,分手之處是江邊,而行人所去之地則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選錄了兩首中的第一首,但就兩詩比較而言,其實以第二首爲勝。第一首詩最後用“誰見泣離群”一句來表達離情,寫得比較平實淺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歎的韻味,沈德潛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寫景方面,“山橫塞北雲”一句寫的是千裏外的虛拟景,沒有做到與上下兩句所寫的當前實景水乳交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與詩篇所要表達的離情互爲表裏,收到景與情會的藝術效果。而在藝術上達到了這一要求的,應當推第二首。在這詩中,詩人的離情不是用“泣離群”之類的話來直接表達的,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間接表達。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就身邊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一幅畫面優美、富有情味的江邊月夜圖。通首詩看來都是寫景,而詩人送别後的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見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
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還稱贊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這個“寒”字的确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句内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别之夜獨有的内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第二首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曰“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伫立凝望時産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内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别後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于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迹;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jiāng sòng bā nán shuǐ ,shān héng sāi běi yún 。
jīn tíng qiū yuè yè ,shuí jiàn qì lí qún ?
luàn yān lóng bì qì ,fēi yuè xiàng nán duān 。
jì mò lí tíng yǎn ,jiāng shān cǐ yè hán 。
译文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⑴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⑵碧砌:青石台阶。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