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4 21:22:46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複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jiā zhù mèng jīn hé ,mén duì mèng jīn kǒu 。
cháng yǒu jiāng nán chuán ,jì shū jiā zhōng fǒu 。
jun1 zì gù xiāng lái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hán méi zhe huā wèi 。
yǐ jiàn hán méi fā ,fù wén tí niǎo shēng 。
xīn xīn shì chūn cǎo ,wèi xiàng jiē qián shēng 。
這三首詩寫兩夫婦别後相思。詩從男女兩個方面寫,由于着筆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夠維妙維肖地傳達出雙方由心理、處境的不同決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異,所謂一種相思,兩樣别情。這三首詩既獨立成章,又語語相關。詩的風格特點是微婉蘊藉。
夫婦分居異地,自然無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沒有出口的話語。于是詩人代他們說出各自的心裏話。不難理解,雙方的心理活動自有内在的關聯呼應。因此,詩人采取這種寫法既新穎别緻,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從觸發、聯想展開情感活動。女主人公因爲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隻打門前經過;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許有江南來的船吧!爲什麽她要關心江南來的船呢?因爲她長久不歸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門望幾次。每當看到渡頭有船隻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問,可結果總是失望而歸。詩中說江南船“常有”,就是說書信“總無”。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來,她想:大概書信已經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詩的結句“寄書家中否”便是這位少婦不斷幻滅又不斷複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爲特殊情感的符號。男主人公向來自故鄉的客人詢問“故鄉事”,卻隻問“寒梅”是否已經開花,表層意思是關心故鄉早春的情況,實則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層的情感信息。因爲第三首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說“已見寒梅發”。聯系起來,似乎寒梅花發是一個暗示某種特殊涵義的時間。這個特殊涵義,隻有男女主人公雙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無從确切探知。你可以解釋爲夫婦臨别叮咛的歸期,你也可以說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紀念的緊緊萦系兩顆心的往事。但無論怎樣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個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绮窗前”一株梅樹的環境下發生的。時節正是梅花在雪中綻開的早春。這一細節極大地加深了詩的内蘊。這種寫法,在王維之前也有,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難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寒梅著花的呼應。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爲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爲幻滅之色。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征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莺飛草長的暮春了。随着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這三首詩寫兩夫婦别後相思。詩從男女兩個方面寫,由于着筆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夠維妙維肖地傳達出雙方由心理、處境的不同決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異,所謂一種相思,兩樣别情。這三首詩既獨立成章,又語語相關。詩的風格特點是微婉蘊藉。
夫婦分居異地,自然無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沒有出口的話語。于是詩人代他們說出各自的心裏話。不難理解,雙方的心理活動自有内在的關聯呼應。因此,詩人采取這種寫法既新穎别緻,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從觸發、聯想展開情感活動。女主人公因爲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隻打門前經過;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許有江南來的船吧!爲什麽她要關心江南來的船呢?因爲她長久不歸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門望幾次。每當看到渡頭有船隻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問,可結果總是失望而歸。詩中說江南船“常有”,就是說書信“總無”。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來,她想:大概書信已經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詩的結句“寄書家中否”便是這位少婦不斷幻滅又不斷複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爲特殊情感的符號。男主人公向來自故鄉的客人詢問“故鄉事”,卻隻問“寒梅”是否已經開花,表層意思是關心故鄉早春的情況,實則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層的情感信息。因爲第三首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說“已見寒梅發”。聯系起來,似乎寒梅花發是一個暗示某種特殊涵義的時間。這個特殊涵義,隻有男女主人公雙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無從确切探知。你可以解釋爲夫婦臨别叮咛的歸期,你也可以說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紀念的緊緊萦系兩顆心的往事。但無論怎樣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個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绮窗前”一株梅樹的環境下發生的。時節正是梅花在雪中綻開的早春。這一細節極大地加深了詩的内蘊。這種寫法,在王維之前也有,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難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寒梅著花的呼應。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爲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爲幻滅之色。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征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莺飛草長的暮春了。随着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jiā zhù mèng jīn hé ,mén duì mèng jīn kǒu 。
cháng yǒu jiāng nán chuán ,jì shū jiā zhōng fǒu 。
jun1 zì gù xiāng lái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hán méi zhe huā wèi 。
yǐ jiàn hán méi fā ,fù wén tí niǎo shēng 。
xīn xīn shì chūn cǎo ,wèi xiàng jiē qián shēng 。
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联系起来,似乎寒梅花发是一个暗示某种特殊涵义的时间。这个特殊涵义,只有男女主人公双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无从确切探知。你可以解释为夫妇临别叮咛的归期,你也可以说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纪念的紧紧萦系两颗心的往事。但无论怎样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个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绮窗前”一株梅树的环境下发生的。时节正是梅花在雪中绽开的早春。这一细节极大地加深了诗的内蕴。这种写法,在王维之前也有,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难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联系起来,似乎寒梅花发是一个暗示某种特殊涵义的时间。这个特殊涵义,只有男女主人公双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无从确切探知。你可以解释为夫妇临别叮咛的归期,你也可以说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纪念的紧紧萦系两颗心的往事。但无论怎样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个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绮窗前”一株梅树的环境下发生的。时节正是梅花在雪中绽开的早春。这一细节极大地加深了诗的内蕴。这种写法,在王维之前也有,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难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上一篇: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下一篇:你知道“一枝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