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发布时间:2022-03-01 12:42:32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青楓飒飒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
拼音解讀
qīng fēng sà sà yǔ qī qī ,qiū sè yáo kàn rù chǔ mí 。
shuí xiàng gū zhōu lián zhú kè ?bái yún xiàng sòng dà jiāng xī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青楓飒飒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陣陣寒風,綿綿細雨,将江邊青楓吹打得飒飒作響。遙看水天相接處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首句從時節、送别地點及風聲雨景,層層渲染一種愁情,烘托出一個特定的場景。秋天本來就是令人傷感的季節,“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離别的地點、環境也令人消魂。《楚辭·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風。”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也寫道:“江楓漁火對愁眠。”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句雲:“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除了暗示分别、在江邊外,還透露出一股飄泊的愁情,而此時之秋風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由此可見,第一句“青楓飒飒雨凄凄”,隻七個字,實融進了古人不少意境,有豐富含蘊,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襯出一對好友離别時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遙看入楚迷”,寫得更有味了。此句循着上句意脈,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縱深推進一層。這裏的“楚”,指友人貶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極妙,既是當時現場景色的真實描寫,點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離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風雨常使人聯想到政治風雨,詩人對好友今後的命運怎能不擔憂呢?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當然,作爲一個“逐客”,比一般浪迹天涯的遊子有更多的寂寞感和孤獨感。世态炎涼,人情冷暖,平日接近的親友都疏遠了。現在獨自乘着西行的船,漂泊異地他鄉,成了天地一孤舟了。詩人對此怎不感歎,于是發問道:如今有誰同情他,又有誰來送行呢?詩人站在江邊,望着友人的“孤舟”漸行遠。忽然好像發現了什麽,啊,原來那孤帆遠影上空,飄浮着一朵白雲!多情的白雲啊,您代我相送明卿兄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吧!“白雲相送大江西”這句詩,堪稱神來之筆。它是飽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筆法,又使人想象到當時詩人目送孤舟遠去之景。筆意灑脫,與上句“孤舟逐客”聯系起來,又傳出一種凄涼之感。

相關賞析

  “青楓飒飒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陣陣寒風,綿綿細雨,将江邊青楓吹打得飒飒作響。遙看水天相接處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首句從時節、送别地點及風聲雨景,層層渲染一種愁情,烘托出一個特定的場景。秋天本來就是令人傷感的季節,“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離别的地點、環境也令人消魂。《楚辭·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風。”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也寫道:“江楓漁火對愁眠。”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句雲:“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除了暗示分别、在江邊外,還透露出一股飄泊的愁情,而此時之秋風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由此可見,第一句“青楓飒飒雨凄凄”,隻七個字,實融進了古人不少意境,有豐富含蘊,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襯出一對好友離别時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遙看入楚迷”,寫得更有味了。此句循着上句意脈,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縱深推進一層。這裏的“楚”,指友人貶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極妙,既是當時現場景色的真實描寫,點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離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風雨常使人聯想到政治風雨,詩人對好友今後的命運怎能不擔憂呢?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當然,作爲一個“逐客”,比一般浪迹天涯的遊子有更多的寂寞感和孤獨感。世态炎涼,人情冷暖,平日接近的親友都疏遠了。現在獨自乘着西行的船,漂泊異地他鄉,成了天地一孤舟了。詩人對此怎不感歎,于是發問道:如今有誰同情他,又有誰來送行呢?詩人站在江邊,望着友人的“孤舟”漸行遠。忽然好像發現了什麽,啊,原來那孤帆遠影上空,飄浮着一朵白雲!多情的白雲啊,您代我相送明卿兄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吧!“白雲相送大江西”這句詩,堪稱神來之筆。它是飽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筆法,又使人想象到當時詩人目送孤舟遠去之景。筆意灑脫,與上句“孤舟逐客”聯系起來,又傳出一種凄涼之感。

作者介紹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李攀龍(1514~157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于鱗,號滄溟。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曆官刑部主事、陝西提學副使、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等。在京期間,先後與謝榛 、王世貞、宗臣、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結詩社,後七子之名播于天下。李攀龍是後七子的首領之一,他持論褊狹,認爲文自漢代、詩自盛唐以下,俱無足觀,本朝也隻推崇李夢陽一人。他認爲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創作隻需模拟即可。他推崇漢魏古詩和盛唐的近體詩,往後的都加以鄙視。由于他的文學主張過于片面,限制了他本人的詩文創作,作品的摹拟痕迹太重,佳作不多。《廣陽山道中》、《和餘德甫江上雜詠》等詩或面對現實,感世傷時;或抒發個人哀怨,向往歸隐,能寫出内心的真情實感,卻還可讀。在李攀龍的各體詩中,以七律和七絕較優。其七律聲調清亮、詞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絕也還寫得自然,能注意頓挫變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詩,也構思雷同、用詞重複者多。其散文成就又在詩歌之下。著有《滄溟集》30卷。
原文赏析: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拼音解读
qīng fēng sà sà yǔ qī qī ,qiū sè yáo kàn rù chǔ mí 。
shuí xiàng gū zhōu lián zhú kè ?bái yún xiàng sòng dà jiāng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消魂。《楚辞·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风。”唐人张继《枫桥夜泊》也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句云:“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由此可见,第一句“青枫飒飒雨凄凄”,只七个字,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写得更有味了。此句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这里的“楚”,指友人贬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诗人对好友今后的命运怎能不担忧呢?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当然,作为一个“逐客”,比一般浪迹天涯的游子有更多的寂寞感和孤独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平日接近的亲友都疏远了。现在独自乘着西行的船,漂泊异地他乡,成了天地一孤舟了。诗人对此怎不感叹,于是发问道:如今有谁同情他,又有谁来送行呢?诗人站在江边,望着友人的“孤舟”渐行远。忽然好像发现了什么,啊,原来那孤帆远影上空,飘浮着一朵白云!多情的白云啊,您代我相送明卿兄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吧!“白云相送大江西”这句诗,堪称神来之笔。它是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

相关赏析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消魂。《楚辞·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风。”唐人张继《枫桥夜泊》也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句云:“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由此可见,第一句“青枫飒飒雨凄凄”,只七个字,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写得更有味了。此句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这里的“楚”,指友人贬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诗人对好友今后的命运怎能不担忧呢?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当然,作为一个“逐客”,比一般浪迹天涯的游子有更多的寂寞感和孤独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平日接近的亲友都疏远了。现在独自乘着西行的船,漂泊异地他乡,成了天地一孤舟了。诗人对此怎不感叹,于是发问道:如今有谁同情他,又有谁来送行呢?诗人站在江边,望着友人的“孤舟”渐行远。忽然好像发现了什么,啊,原来那孤帆远影上空,飘浮着一朵白云!多情的白云啊,您代我相送明卿兄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吧!“白云相送大江西”这句诗,堪称神来之笔。它是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

作者介绍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1514~157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陕西提学副使、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等。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 、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后七子之名播于天下。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褊狭,认为文自汉代、诗自盛唐以下,俱无足观,本朝也只推崇李梦阳一人。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创作只需模拟即可。他推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往后的都加以鄙视。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限制了他本人的诗文创作,作品的摹拟痕迹太重,佳作不多。《广阳山道中》、《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诗或面对现实,感世伤时;或抒发个人哀怨,向往归隐,能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却还可读。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其散文成就又在诗歌之下。著有《沧溟集》30卷。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6966.html

上一篇: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下一篇:青枫飒飒雨凄凄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