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3 22:17:25
詩的開頭四句寫曹操身後寂寞,雄風已逝,給人以悲涼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閣”,猶言金阙,宮觀樓台之美稱,此指銅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餘間。”(《水經注》卷十)樓台之頂置大銅雀,舒翼若飛。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窗皆銅籠,疏雲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藝文類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記》)。浮光躍金之樓觀,以“金”狀之,确也非常貼切。但是,如今人去樓空,已無複當年的英風雄威、歌舞升平,留給後人的,隻是一片凄涼寂寞。開頭兩句就這樣強烈地渲染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氣氛。“雄劍”,本指春秋時吳國人幹将、莫邪所鑄之劍,其劍有二,一雌一雄,雄劍進獻于吳王,此處是以“雄劍”代指魏武所佩之劍。這劍當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戰,削平群雄,而今卻已埋沒于塵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雜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飾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劍佩對舉,如《說苑》雲:“經侯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處劍佩連類而及。“銷爍”,猶言銷镕,在此即是蕩然無存之意。這二句,由曹操的遺物引出,再申前意,補足文氣。
接下去“秋至”四句,則從《遺令》中的“月朝十五”生發而出。三五之夜,皓月當空,正是曹操要求諸妓向帷帳歌舞作樂之時。試想活生生的人幽閉于荒台孤館,且要侍奉空床虛帳,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悲劇!這些歌妓無異是奉獻于帝王祭壇上的活的犧牲,因而對她們說來,皎潔的秋夜隻會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涼。這四句寫景恰似“主觀鏡頭”,展現出她們眼中特有的悲涼的夜景:風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獨搖曳的燭光,将她們的身影分明地投于蘭幕之上。全詩悲劇的氣氛,至此越加濃重了。
此後六句,轉入直抒怨憤,比之上面的托物訴情,感情更爲強烈。“撫影”承上“孤燭”句,轉接極爲自然。衆妓顧影自憐,悲從中來,無所适從,但覺心中的憂思,綿綿不絕,難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辭·九章·哀郢》雲:“忽翺翔之焉薄。”“瑤色”,猶言玉顔,“紅芳”即紅花,此亦指美人的紅顔。“行應罷”,行将衰頹老朽;“幾爲樂”,爲樂能有幾時。這二句互文見義,渲染強烈。詩人感歎着妓人的青春難駐、紅顔易老,不禁要爲她們的不幸生涯灑一掬同情之淚,發一曲不平之歌。最後兩句應《遺令》中“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憤,達于高潮。這裏着一“徒”字,實蘊含無窮的悲思與怨憤。登台歌舞,遙望西陵,對銅雀妓來說,隻是侍奉幽靈、虛擲青春的徒勞之舉,而對死去的帝王來說,也同樣是毫無意義了,因爲他最終也成了一堆“蝼蟻郭”,亦即“蟻垤”,蝼蟻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雲。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對舉,以顯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孫醜》雲:“泰山之于丘垤。”趙岐注:“垤,蟻封也。”又郭璞《遊仙詩》雲:“東海猶蹄涔,昆侖蝼蟻堆。”此處用“蝼蟻郭”,一方面說明皇陵雖高,無異于蟻垤一堆,藐視之意可見;另一方面也表示,貴爲天子者最終也要與平民百姓同歸丘墓,而魏武卻要作威福于死後,其自私冥頑雖到了荒謬絕倫的地步,但到頭來還不是黃土一抔,又複何益!這二句和第一層詩意恰好遙相呼應,使同情歌妓與批判帝王的兩個方面渾然統一于詩歌的主題之中。
江淹此詩流麗中有悲壯之氣。李調元《雨村詩話》雲:“詩之绮麗,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則以江淹文通爲第一,悲壯激昂。”而這種悲壯又是通過強烈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在寫魏武時,将其生時的威武雄壯與死後的寂寞蕭條作對比;而在寫歌妓時,則以青春、自然之美與其生活、命運之悲作對比。帝王的淫威自私與歌妓的痛苦犧牲則是此詩最根本的一個對比。绮麗的辭藻與悲劇的氣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詩凄豔的風格,沈博絕麗之中回蕩着幽怨之氣,這正是楚辭的傳統。
詩的開頭四句寫曹操身後寂寞,雄風已逝,給人以悲涼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閣”,猶言金阙,宮觀樓台之美稱,此指銅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餘間。”(《水經注》卷十)樓台之頂置大銅雀,舒翼若飛。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窗皆銅籠,疏雲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藝文類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記》)。浮光躍金之樓觀,以“金”狀之,确也非常貼切。但是,如今人去樓空,已無複當年的英風雄威、歌舞升平,留給後人的,隻是一片凄涼寂寞。開頭兩句就這樣強烈地渲染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氣氛。“雄劍”,本指春秋時吳國人幹将、莫邪所鑄之劍,其劍有二,一雌一雄,雄劍進獻于吳王,此處是以“雄劍”代指魏武所佩之劍。這劍當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戰,削平群雄,而今卻已埋沒于塵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雜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飾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劍佩對舉,如《說苑》雲:“經侯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處劍佩連類而及。“銷爍”,猶言銷镕,在此即是蕩然無存之意。這二句,由曹操的遺物引出,再申前意,補足文氣。
接下去“秋至”四句,則從《遺令》中的“月朝十五”生發而出。三五之夜,皓月當空,正是曹操要求諸妓向帷帳歌舞作樂之時。試想活生生的人幽閉于荒台孤館,且要侍奉空床虛帳,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悲劇!這些歌妓無異是奉獻于帝王祭壇上的活的犧牲,因而對她們說來,皎潔的秋夜隻會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涼。這四句寫景恰似“主觀鏡頭”,展現出她們眼中特有的悲涼的夜景:風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獨搖曳的燭光,将她們的身影分明地投于蘭幕之上。全詩悲劇的氣氛,至此越加濃重了。
此後六句,轉入直抒怨憤,比之上面的托物訴情,感情更爲強烈。“撫影”承上“孤燭”句,轉接極爲自然。衆妓顧影自憐,悲從中來,無所适從,但覺心中的憂思,綿綿不絕,難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辭·九章·哀郢》雲:“忽翺翔之焉薄。”“瑤色”,猶言玉顔,“紅芳”即紅花,此亦指美人的紅顔。“行應罷”,行将衰頹老朽;“幾爲樂”,爲樂能有幾時。這二句互文見義,渲染強烈。詩人感歎着妓人的青春難駐、紅顔易老,不禁要爲她們的不幸生涯灑一掬同情之淚,發一曲不平之歌。最後兩句應《遺令》中“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憤,達于高潮。這裏着一“徒”字,實蘊含無窮的悲思與怨憤。登台歌舞,遙望西陵,對銅雀妓來說,隻是侍奉幽靈、虛擲青春的徒勞之舉,而對死去的帝王來說,也同樣是毫無意義了,因爲他最終也成了一堆“蝼蟻郭”,亦即“蟻垤”,蝼蟻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雲。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對舉,以顯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孫醜》雲:“泰山之于丘垤。”趙岐注:“垤,蟻封也。”又郭璞《遊仙詩》雲:“東海猶蹄涔,昆侖蝼蟻堆。”此處用“蝼蟻郭”,一方面說明皇陵雖高,無異于蟻垤一堆,藐視之意可見;另一方面也表示,貴爲天子者最終也要與平民百姓同歸丘墓,而魏武卻要作威福于死後,其自私冥頑雖到了荒謬絕倫的地步,但到頭來還不是黃土一抔,又複何益!這二句和第一層詩意恰好遙相呼應,使同情歌妓與批判帝王的兩個方面渾然統一于詩歌的主題之中。
江淹此詩流麗中有悲壯之氣。李調元《雨村詩話》雲:“詩之绮麗,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則以江淹文通爲第一,悲壯激昂。”而這種悲壯又是通過強烈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在寫魏武時,将其生時的威武雄壯與死後的寂寞蕭條作對比;而在寫歌妓時,則以青春、自然之美與其生活、命運之悲作對比。帝王的淫威自私與歌妓的痛苦犧牲則是此詩最根本的一個對比。绮麗的辭藻與悲劇的氣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詩凄豔的風格,沈博絕麗之中回蕩着幽怨之氣,這正是楚辭的傳統。
诗的开头四句写曹操身后寂寞,雄风已逝,给人以悲凉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阁”,犹言金阙,宫观楼台之美称,此指铜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余间。”(《水经注》卷十)楼台之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记》)。浮光跃金之楼观,以“金”状之,确也非常贴切。但是,如今人去楼空,已无复当年的英风雄威、歌舞升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凄凉寂寞。开头两句就这样强烈地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气氛。“雄剑”,本指春秋时吴国人干将、莫邪所铸之剑,其剑有二,一雌一雄,雄剑进献于吴王,此处是以“雄剑”代指魏武所佩之剑。这剑当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战,削平群雄,而今却已埋没于尘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杂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饰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剑佩对举,如《说苑》云:“经侯过魏太子,左带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处剑佩连类而及。“销烁”,犹言销镕,在此即是荡然无存之意。这二句,由曹操的遗物引出,再申前意,补足文气。
接下去“秋至”四句,则从《遗令》中的“月朝十五”生发而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正是曹操要求诸妓向帷帐歌舞作乐之时。试想活生生的人幽闭于荒台孤馆,且要侍奉空床虚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剧!这些歌妓无异是奉献于帝王祭坛上的活的牺牲,因而对她们说来,皎洁的秋夜只会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凉。这四句写景恰似“主观镜头”,展现出她们眼中特有的悲凉的夜景:风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独摇曳的烛光,将她们的身影分明地投于兰幕之上。全诗悲剧的气氛,至此越加浓重了。
此后六句,转入直抒怨愤,比之上面的托物诉情,感情更为强烈。“抚影”承上“孤烛”句,转接极为自然。众妓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无所适从,但觉心中的忧思,绵绵不绝,难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辞·九章·哀郢》云:“忽翱翔之焉薄。”“瑶色”,犹言玉颜,“红芳”即红花,此亦指美人的红颜。“行应罢”,行将衰颓老朽;“几为乐”,为乐能有几时。这二句互文见义,渲染强烈。诗人感叹着妓人的青春难驻、红颜易老,不禁要为她们的不幸生涯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曲不平之歌。最后两句应《遗令》中“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愤,达于高潮。这里着一“徒”字,实蕴含无穷的悲思与怨愤。登台歌舞,遥望西陵,对铜雀妓来说,只是侍奉幽灵、虚掷青春的徒劳之举,而对死去的帝王来说,也同样是毫无意义了,因为他最终也成了一堆“蝼蚁郭”,亦即“蚁垤”,蝼蚁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云。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对举,以显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孙丑》云:“泰山之于丘垤。”赵岐注:“垤,蚁封也。”又郭璞《游仙诗》云:“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此处用“蝼蚁郭”,一方面说明皇陵虽高,无异于蚁垤一堆,藐视之意可见;另一方面也表示,贵为天子者最终也要与平民百姓同归丘墓,而魏武却要作威福于死后,其自私冥顽虽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到头来还不是黄土一抔,又复何益!这二句和第一层诗意恰好遥相呼应,使同情歌妓与批判帝王的两个方面浑然统一于诗歌的主题之中。
江淹此诗流丽中有悲壮之气。李调元《雨村诗话》云:“诗之绮丽,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则以江淹文通为第一,悲壮激昂。”而这种悲壮又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在写魏武时,将其生时的威武雄壮与死后的寂寞萧条作对比;而在写歌妓时,则以青春、自然之美与其生活、命运之悲作对比。帝王的淫威自私与歌妓的痛苦牺牲则是此诗最根本的一个对比。绮丽的辞藻与悲剧的气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诗凄艳的风格,沈博绝丽之中回荡着幽怨之气,这正是楚辞的传统。
诗的开头四句写曹操身后寂寞,雄风已逝,给人以悲凉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阁”,犹言金阙,宫观楼台之美称,此指铜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余间。”(《水经注》卷十)楼台之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记》)。浮光跃金之楼观,以“金”状之,确也非常贴切。但是,如今人去楼空,已无复当年的英风雄威、歌舞升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凄凉寂寞。开头两句就这样强烈地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气氛。“雄剑”,本指春秋时吴国人干将、莫邪所铸之剑,其剑有二,一雌一雄,雄剑进献于吴王,此处是以“雄剑”代指魏武所佩之剑。这剑当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战,削平群雄,而今却已埋没于尘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杂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饰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剑佩对举,如《说苑》云:“经侯过魏太子,左带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处剑佩连类而及。“销烁”,犹言销镕,在此即是荡然无存之意。这二句,由曹操的遗物引出,再申前意,补足文气。
接下去“秋至”四句,则从《遗令》中的“月朝十五”生发而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正是曹操要求诸妓向帷帐歌舞作乐之时。试想活生生的人幽闭于荒台孤馆,且要侍奉空床虚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剧!这些歌妓无异是奉献于帝王祭坛上的活的牺牲,因而对她们说来,皎洁的秋夜只会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凉。这四句写景恰似“主观镜头”,展现出她们眼中特有的悲凉的夜景:风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独摇曳的烛光,将她们的身影分明地投于兰幕之上。全诗悲剧的气氛,至此越加浓重了。
此后六句,转入直抒怨愤,比之上面的托物诉情,感情更为强烈。“抚影”承上“孤烛”句,转接极为自然。众妓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无所适从,但觉心中的忧思,绵绵不绝,难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辞·九章·哀郢》云:“忽翱翔之焉薄。”“瑶色”,犹言玉颜,“红芳”即红花,此亦指美人的红颜。“行应罢”,行将衰颓老朽;“几为乐”,为乐能有几时。这二句互文见义,渲染强烈。诗人感叹着妓人的青春难驻、红颜易老,不禁要为她们的不幸生涯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曲不平之歌。最后两句应《遗令》中“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愤,达于高潮。这里着一“徒”字,实蕴含无穷的悲思与怨愤。登台歌舞,遥望西陵,对铜雀妓来说,只是侍奉幽灵、虚掷青春的徒劳之举,而对死去的帝王来说,也同样是毫无意义了,因为他最终也成了一堆“蝼蚁郭”,亦即“蚁垤”,蝼蚁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云。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对举,以显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孙丑》云:“泰山之于丘垤。”赵岐注:“垤,蚁封也。”又郭璞《游仙诗》云:“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此处用“蝼蚁郭”,一方面说明皇陵虽高,无异于蚁垤一堆,藐视之意可见;另一方面也表示,贵为天子者最终也要与平民百姓同归丘墓,而魏武却要作威福于死后,其自私冥顽虽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到头来还不是黄土一抔,又复何益!这二句和第一层诗意恰好遥相呼应,使同情歌妓与批判帝王的两个方面浑然统一于诗歌的主题之中。
江淹此诗流丽中有悲壮之气。李调元《雨村诗话》云:“诗之绮丽,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则以江淹文通为第一,悲壮激昂。”而这种悲壮又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在写魏武时,将其生时的威武雄壮与死后的寂寞萧条作对比;而在写歌妓时,则以青春、自然之美与其生活、命运之悲作对比。帝王的淫威自私与歌妓的痛苦牺牲则是此诗最根本的一个对比。绮丽的辞藻与悲剧的气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诗凄艳的风格,沈博绝丽之中回荡着幽怨之气,这正是楚辞的传统。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上一篇: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下一篇: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