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发布时间:2022-02-23 11:24:29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纡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裏餘。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迹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拼音解讀
ruò líng jì shì wài ,wěi huái zài qín shū 。
bèi hè xīn zì dé ,lǚ kōng cháng yàn rú 。
shí lái gǒu míng huì ,wǎn pèi qì tōng qú 。
tóu cè mìng chén zhuāng ,zàn yǔ yuán tián shū 。
miǎo miǎo gū zhōu shì ,mián mián guī sī yū
wǒ háng qǐ bú yáo ,dēng jiàng qiān lǐ yú 。
mù juàn chuān tú yì ,xīn niàn shān zé jū 。
wàng yún cán gāo niǎo ,lín shuǐ kuì yóu yú 。
zhēn xiǎng chū zài jīn ,shuí wèi xíng jì jū 。
liáo qiě píng huà qiān ,zhōng fǎn bān shēng lú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弱:二十歲。弱齡:指年輕時。寄事外:托身于世事之外,指不做官。委:托。委懷:托心于、置心于。 ②被:穿。褐:粗布衣,貧賤者所穿。屢空:指貧窮。晏如:安然,歡樂自得的樣子。這兩句是說自己雖然貧困,穿着粗布衣服,但卻欣然自得。 ③時:時運、時機。苟:如果。冥會:猶默契。宛:屈。辔:馬缰繩,這裏借指車馬。宛辔:枉道。愁:止息。通衢:大道,這裏借喻仕途。這兩句是說如果遇上做官的機會,也隻好委屈就任。 ④策:簡策,古代連編竹簡成冊以紀事叫簡策,即今天的書籍。命晨裝:令人備置清晨出發的行裝。疏:遠。這兩句是說棄置筆墨整備晨裝,要暫且離開田園去做官。 ⑤眇眇:遙遠的樣子。綿綿:不絕的樣子。纖:纏繞。這兩句是說孤舟遠逝而歸思難絕。 ⑥登:指登山。降:指臨水。這句和上句是說我這次旅程難道不遠嗎?跋山涉水也有一千餘裏。 ⑦目倦:眼睛疲倦。山澤居:園田舊居。這兩句是說眼睛看膩了異鄉的山川,心中仍懷念故鄉的山澤。 ⑧慚高鳥、愧遊魚:對鳥和魚而慚愧。是感歎自己不如鳥魚的自由。 ⑨真想:淳真的思想,指愛好自然。初:原。襟:胸懷。形迹拘:被形迹所拘,指做官。這兩句是說自己本來懷着一種淳真的思想,誰說能受仕途的拘束呢? ⑩化遷:指時運自然。憑化遷:任憑時運自然的變化,即與時推移的意思。班生廬:漢班固在《幽通賦》中說,我父親能保持一輩子潔身自好,而又留給我以崇高的典範,要我擇仁者之裏而居。這裏指仁者、隐者居住的地方。這兩句是說且任憑時運的變化吧,最後總要返回園田。

相關賞析

  公元404年(晉安帝元興三年),陶淵明已四十歲了,爲生活所迫,出任鎮軍将軍劉裕的參軍,赴京口(今江蘇鎮江)上任。往昔的生活經曆使他對官場的黑暗已經有了十分深切的了解,口腹自役,這與作者的本性又格格不入,行經曲阿(今江蘇丹陽)時,他寫下了這首詩,訴說内心的矛盾和苦悶。

  陶詩總的特點是親切、平易。其述志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話語便從肺腑間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經意,細讀卻深有文理。這首詩便正是如此。

  全詩可分四段。首四句爲第一段,自叙年輕時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談到自己從小就對世俗事務毫無興趣,隻在彈琴讀書中消磨時間。雖然生活窮苦,卻也怡然自得。此話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說過自己“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顔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說他“弱不好弄,長實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因爲作者在《雜詩》之五中說過“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遠翥”這樣的話,可見他本來曾經有過大濟天下蒼生的宏偉抱負。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個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的污濁而黑暗的現實之所迫。那麽,作者這裏開宗明義,先講自己年青時的生活志趣是什麽意思呢?應該說,一個人對往日美好事物的追憶,常常就是對現實處境不滿的一種曲折反映。作者強調自己年青時寄身事外、委懷琴書的生活,實際就表達了他對今天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譴責,對即将到來的周旋磬折、案牍勞形的仕宦生涯的厭惡。

  雖然作者厭惡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運順化的态度來對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種命運的安排。既然如此,那就無須與命運抗争,盡可以安心從政,把它當作人生長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第二段“時來苟冥會,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對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這樣的解釋。但是,通衢大道畢竟不能久停車馬,因此這休息就隻能是小憩而已,與園田的分别也就隻能是暫時的。作者正是抱着這樣的态度和打算,坦然應征出仕了。

  從“眇眇孤舟逝”至“臨水愧遊魚”八句爲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抱着随順自然,不與時忤的宗旨和暫仕即歸的打算登上小舟,從悠閑、甯靜、和平的山村駛向充滿了險惡風波的仕途,剛出發心情也許還比較平靜,但随着行程漸遠,歸思也就漸濃。行至曲阿,計程已千裏有餘,這時詩人的思歸之情達到了極點。初出發時的豁達态度已爲濃重的後悔情緒所替代。他甚至看見飛鳥、遊魚亦心存愧怍,覺得它們能各任其意,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翺翔、在長河中遊泳,自己卻有違本性,踏上仕途,使自己的心靈和行動都受到了無形的束縛。“目倦川途異”四句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内心對此行的厭倦和自責情緒。

  最後四句爲第四段,叙作者今後立身行事的打算:随運順化,終返田園。這一段可看作全詩的總結。“真想初在襟”之“真想”,就是第一段中寄懷琴書,不與世事之想;“誰謂形迹拘”之“形迹”,就是如今爲宦之形,出仕之迹。作者從旅途的愧悔心情中悟出仕宦實非自己本性所願,也悟出自己願過隐居淡泊生活的本性并未喪失,既然如此,按道家“養志者忘形”(《莊子·讓王》)的理論,那麽形迹就可以不拘。在宦在田,都無所謂。這與作者在《乙巳歲三月爲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中所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意思大體相近。但是,作者的後悔和自責,就是說明他已經覺得自己“心爲形役”了,爲什麽還要說“誰謂形迹拘”呢?作者這裏是安慰自己:我沒有爲形迹所拘;是鼓勵自己:我不會爲形迹所拘!從表面上看來理直氣壯的反诘,其實是作者爲了求得心理平衡、爲了從後悔情緒中掙脫出來而對自我的重新肯定。“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二句,前一句是作者對目前處境的對策,後一句是作者對今後出處的打算:姑且順着自然的變化,随遇而安吧,但是,我最終肯定要返回田園的。(“班生廬”典出班固《幽通賦》“裏上仁之所廬”,指仁者、隐者所居之處)後二句出于本性,是作者的真實思想和決心,也是全詩的中心意旨所在;前一句則出于理智,是作者根據道家思想所制定的處世原則,在表面豁達的自我安慰中隐約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悲哀。這短短四句話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實是十分豐富,耐人尋味的。

  由以上粗淺的分析,讀者不難看出這首詩層次非常清晰,吐露自己赴任途中的内心感受和心理變化,既坦率,又細膩含蓄,确是作者精心結撰的佳作。這可算是此詩的一個重要特點。

  陶詩的遣詞造句,常于平淡中見精采。粗讀一過,不見新奇;細細品味,則頗有深意。如“時來苟冥會”一句,寫作者在應征入仕這樣一種“時運”到來之際,既不趨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會。一個“會”字,十分傳神地表現了作者委運乘化,不喜不懼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異”一句,一本“異”作“永”,依筆者拙見,“異”字遠勝于“永”字。從浔陽至曲阿,沿途既有長江大川,亦有清溪小流,既有飛峙江邊的匡廬,亦有婉蜒盤曲的鍾山,可謂美不勝收。一個“異”字便涵蓋了江南的山水之勝。然而面對如此美景,酷愛大自然的詩人卻感到“目倦”,使人奇怪。對景物之“目倦”,實際正反映了作者對出仕之“心倦”。“倦”、“異”二字,含義何等豐富。其他如“宛辔憩通衢”之“憩”字,“暫與園田疏”之“暫”字等,也都是傳神阿堵。

作者介紹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纡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浔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詩人。他出身于一個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過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外祖孟嘉做過征西大将軍。不過到了他的時代,家境已經衰落,所以他一生過着窮困的生活。他處在一個晉、宋易代的時期,政治的黑暗,階級鬥争的尖銳,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響着他。他青年時期懷有大志,但是後來和黑暗現實一接觸,便使這種思想發生了變化。中年時期爲饑寒所迫,曾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時期完全過着躬耕的生活。陶淵明的作品,現存的有詩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辭賦兩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即所謂「田園詩」。這些詩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對污濁現實的憎惡和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的熱愛。正象魯迅所說:「可見他于世事也并沒有遺忘和冷淡」(《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他不但有「悠然見南山」的一面,還有「金剛怒目」式的一面。他歌詠了那些曆史上和神話傳說中失敗而不屈的英雄,贊揚了那些壯烈犧牲的人物。當然,他的作品也明顯流露了消極的樂天知命和人生無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頹廢沒落情緒。他的詩的風格平淡、自然,語言簡潔、含蓄,渾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獨具特色。陶淵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另外,有比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

以上就是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纡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拼音解读
ruò líng jì shì wài ,wěi huái zài qín shū 。
bèi hè xīn zì dé ,lǚ kōng cháng yàn rú 。
shí lái gǒu míng huì ,wǎn pèi qì tōng qú 。
tóu cè mìng chén zhuāng ,zàn yǔ yuán tián shū 。
miǎo miǎo gū zhōu shì ,mián mián guī sī yū
wǒ háng qǐ bú yáo ,dēng jiàng qiān lǐ yú 。
mù juàn chuān tú yì ,xīn niàn shān zé jū 。
wàng yún cán gāo niǎo ,lín shuǐ kuì yóu yú 。
zhēn xiǎng chū zài jīn ,shuí wèi xíng jì jū 。
liáo qiě píng huà qiān ,zhōng fǎn bān shēng l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弱:二十岁。弱龄:指年轻时。寄事外:托身于世事之外,指不做官。委:托。委怀:托心于、置心于。 ②被:穿。褐:粗布衣,贫贱者所穿。屡空:指贫穷。晏如:安然,欢乐自得的样子。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贫困,穿着粗布衣服,但却欣然自得。 ③时:时运、时机。苟:如果。冥会:犹默契。宛:屈。辔:马缰绳,这里借指车马。宛辔:枉道。愁:止息。通衢:大道,这里借喻仕途。这两句是说如果遇上做官的机会,也只好委屈就任。 ④策:简策,古代连编竹简成册以纪事叫简策,即今天的书籍。命晨装:令人备置清晨出发的行装。疏:远。这两句是说弃置笔墨整备晨装,要暂且离开田园去做官。 ⑤眇眇:遥远的样子。绵绵:不绝的样子。纤:缠绕。这两句是说孤舟远逝而归思难绝。 ⑥登:指登山。降:指临水。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难道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⑦目倦:眼睛疲倦。山泽居:园田旧居。这两句是说眼睛看腻了异乡的山川,心中仍怀念故乡的山泽。 ⑧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 ⑨真想:淳真的思想,指爱好自然。初:原。襟:胸怀。形迹拘:被形迹所拘,指做官。这两句是说自己本来怀着一种淳真的思想,谁说能受仕途的拘束呢? ⑩化迁:指时运自然。凭化迁:任凭时运自然的变化,即与时推移的意思。班生庐:汉班固在《幽通赋》中说,我父亲能保持一辈子洁身自好,而又留给我以崇高的典范,要我择仁者之里而居。这里指仁者、隐者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说且任凭时运的变化吧,最后总要返回园田。

相关赏析

  公元404年(晋安帝元兴三年),陶渊明已四十岁了,为生活所迫,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任。往昔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已经有了十分深切的了解,口腹自役,这与作者的本性又格格不入,行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诉说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只在弹琴读书中消磨时间。虽然生活穷苦,却也怡然自得。此话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因为作者在《杂诗》之五中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话,可见他本来曾经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个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污浊而黑暗的现实之所迫。那么,作者这里开宗明义,先讲自己年青时的生活志趣是什么意思呢?应该说,一个人对往日美好事物的追忆,常常就是对现实处境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作者强调自己年青时寄身事外、委怀琴书的生活,实际就表达了他对今天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谴责,对即将到来的周旋磬折、案牍劳形的仕宦生涯的厌恶。

  虽然作者厌恶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运顺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种命运安排。既然如此,那就无须与命运抗争,尽可以安心从政,把它当作人生长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第二段“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是,通衢大道毕竟不能久停车马,因此这休息就只能是小憩而已,与园田的分别也就只能是暂时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打算,坦然应征出仕了。

  从“眇眇孤舟逝”至“临水愧游鱼”八句为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抱着随顺自然,不与时忤的宗旨和暂仕即归的打算登上小舟,从悠闲、宁静、和平的山村驶向充满了险恶风波的仕途,刚出发心情也许还比较平静,但随着行程渐远,归思也就渐浓。行至曲阿,计程已千里有余,这时诗人的思归之情达到了极点。初出发时的豁达态度已为浓重的后悔情绪所替代。他甚至看见飞鸟、游鱼亦心存愧怍,觉得它们能各任其意,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在长河中游泳,自己却有违本性,踏上仕途,使自己的心灵和行动都受到了无形的束缚。“目倦川途异”四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此行的厌倦和自责情绪。

  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随运顺化,终返田园。这一段可看作全诗的总结。“真想初在襟”之“真想”,就是第一段中寄怀琴书,不与世事之想;“谁谓形迹拘”之“形迹”,就是如今为宦之形,出仕之迹。作者从旅途的愧悔心情中悟出仕宦实非自己本性所愿,也悟出自己愿过隐居淡泊生活的本性并未丧失,既然如此,按道家“养志者忘形”(《庄子·让王》)的理论,那么形迹就可以不拘。在宦在田,都无所谓。这与作者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中所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意思大体相近。但是,作者的后悔和自责,就是说明他已经觉得自己“心为形役”了,为什么还要说“谁谓形迹拘”呢?作者这里是安慰自己:我没有为形迹所拘;是鼓励自己:我不会为形迹所拘!从表面上看来理直气壮的反诘,其实是作者为了求得心理平衡、为了从后悔情绪中挣脱出来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句,前一句是作者对目前处境的对策,后一句是作者对今后出处的打算: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随遇而安吧,但是,我最终肯定要返回田园的。(“班生庐”典出班固《幽通赋》“里上仁之所庐”,指仁者、隐者所居之处)后二句出于本性,是作者的真实思想和决心,也是全诗的中心意旨所在;前一句则出于理智,是作者根据道家思想所制定的处世原则,在表面豁达的自我安慰中隐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短短四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实是十分丰富,耐人寻味的。

  由以上粗浅的分析,读者不难看出这首诗层次非常清晰,吐露自己赴任途中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既坦率,又细腻含蓄,确是作者精心结撰的佳作。这可算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陶诗的遣词造句,常于平淡中见精采。粗读一过,不见新奇;细细品味,则颇有深意。如“时来苟冥会”一句,写作者在应征入仕这样一种“时运”到来之际,既不趋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会。一个“会”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委运乘化,不喜不惧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异”一句,一本“异”作“永”,依笔者拙见,“异”字远胜于“永”字。从浔阳至曲阿,沿途既有长江大川,亦有清溪小流,既有飞峙江边的匡庐,亦有婉蜒盘曲的钟山,可谓美不胜收。一个“异”字便涵盖了江南的山水之胜。然而面对如此美景,酷爱大自然的诗人却感到“目倦”,使人奇怪。对景物之“目倦”,实际正反映了作者对出仕之“心倦”。“倦”、“异”二字,含义何等丰富。其他如“宛辔憩通衢”之“憩”字,“暂与园田疏”之“暂”字等,也都是传神阿堵。

作者介绍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

以上就是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6637.html

上一篇: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下一篇: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