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发布时间:2022-01-29 09:27:49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爲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绡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拟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縷新蟾,随人天角。
拼音解讀
pán sī xì wàn ,qiǎo zhuàn chuí zān ,yù yǐn gàn shā shuì jiào 。yín píng lù jǐng ,cǎi zhá yún chuāng ,wǎng shì shǎo nián yī yuē 。wéi dāng shí céng xiě liú qún ,shāng xīn hóng xiāo tuì è 。shǔ mèng guāng yīn ,jiàn lǎo tīng zhōu yān ruò 。
mò chàng jiāng nán gǔ diào ,yuàn yì nán zhāo ,chǔ jiāng chén pò 。xūn fēng yàn rǔ ,àn yǔ méi huáng ,wǔ jìng zǎo lán lián mù 。niàn qín lóu yě nǐ rén guī ,yīng jiǎn chāng pú zì zhuó 。dàn chàng wàng 、yī lǚ xīn chán ,suí rén tiān jiǎo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絲線,篆文書寫的咒語符篆戴在頭上,以避邪驅疫。在天青色紗帳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樹下擺好酒宴,在窗前輕搖彩扇,當歌對飲,往日的美景曆曆在目。當時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題詩寫詞,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經凋殘,曾經的歡樂已逝,光陰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風中搖曳,茫茫如一片青煙,請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風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連綿細雨中梅子已漸漸黃圓。正午的驕陽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簾中沐浴香蘭?想她一定會回到繡樓,剪下菖蒲浸酒,自飲自憐。怅望中我仰望蒼空,看那一彎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來到這海角天邊。

注釋⑴淮安:今江蘇淮安縣。重午:端午節。⑵盤絲:腕上系五色絲線。⑶巧篆:精巧剪紙,妝飾于頭發簪上。⑷玉隐绀紗睡覺:玉人隐在天青色紗帳中睡覺。⑸銀瓶:汲水器。⑹采箑(sha四聲):彩扇。⑺寫榴裙:是指在紅色裙上寫字。⑻紅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後留下花萼。⑼煙蒻(ruò):柔弱蒲草。⑽沉魄:指屈原。⑾午鏡:盆水如鏡。澡蘭:五月五日,煮蘭水沐浴。⑿秦樓:秦穆公女弄玉,與蕭史吹箫引鳳,穆公爲之築鳳台,後遂傳爲秦樓。⒀菖蒲:端午一寸九節菖蒲浸酒,以辟瘟氣。

相關賞析

  這首詞,從内容來看是懷念作者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此時他客居淮安(今屬江蘇),正值端午佳節,不免思念家中的親人,于是寫了這首詞。

  詞寫于端午節,所以詞中以端午的天氣、習俗作爲線索貫穿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紗睡覺。”“盤絲”指盤旋的五色絲。端午節古人有以五色絲繞臂的風俗,認爲如此可以驅鬼祛邪。夢窗詞愛寫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端午節系着五色絲的玉腕的意象更是經常在夢窗詞中出現。“巧篆”指書寫了咒語或符篆的小箋,将它戴在自己的發簪上,古人認爲端午佩帶符篆可以避兵氣。“绀紗”指天青色的紗帳,此物也正當時令。三句均爲倒裝句,從追憶往昔寫起:過去每逢端午佳節這位冰肌玉膚的人兒總要早早推帳攬衣而起,準備好應節的飾物,打扮停當,歡度佳節。這裏颠倒叙述次序,意在強調題面之“重午”。

  “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銀瓶”本指酒皿,這裏借代宴飲,“露井”本指沒有覆蓋的井,這裏泛指花前樹下。“彩箑”,彩扇,歌兒舞女所持,這裏指代歌舞。“雲窗”指镂刻精美的花窗。“銀瓶”三句連用四個有色彩感的美麗事物,極精當地描繪出昔日的歡會,或在花前樹下,或在華堂之中,環境固然美好,人亦年輕風流。“爲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绡褪萼。”“寫裙”用《宋書·羊欣傳》典。書法家王獻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絹裙午睡,獻之在裙上書寫數幅而去。這故事反映出南朝士人灑脫的性格,詞人用來表現他和姬人的愛情生活。詞人見窗外榴花将謝,由榴花想到石榴裙,于是自然憶起在姬人裙上書寫的韻事。石榴花謝,人分兩地,樂事難再,不由得讓人傷感。“黍夢光陰,漸老汀州煙”。“黍夢”指黃粱夢,典出唐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這裏形容光陰似箭,“煙”形容嫩蒲的細弱,蒲草也是時令植物。

  此二句言時光易逝,盛衰無常,連煙都要變老,何況石榴花呢?因此,從景物的衰敗中以見人事的變遷,但上片結句占明的“漸老汀洲煙”卻是當令景象,風景不殊,更使人感慨人事全非。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這句自然聯想到了和端午節有關的典故。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後逢此節日便唱爲他招魂的歌曲。上片作者已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傷中,所以不忍再聽招魂之曲。

  “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前兩句以景物烘托時令。燕子春末夏初生雛,五月梅子黃,梅熟時雨曰黃梅雨。此非必當時實見。“午鏡”也是當令物品。在端午日按習俗要高懸石煉鏡。說是有驅鬼避邪的作用。“澡蘭”,古代風俗,端午節人們要用蘭湯洗浴。

  作者看到家家簾幕低垂而引起午鏡澡蘭的聯想,他想自己所思念的人這時也正在洗浴吧。此句又轉回到端午,引出下兩句:“念秦樓也拟人歸,應剪菖蒲自酌。”這二句寫思念之深,不禁設想姬人也在思念自己,她一邊獨酌,一邊盤算着,詞人何時才能歸來,這真是一幅逼真的思婦圖。“但怅望一縷新蟾,随人天角。”“新蟾”指新月,照應端午,“天角”,天涯海角,指淮安,當時已是南宋北部邊界。這二句說她的等待也是徒然。她隻能同詞人一樣望着天邊的新月,苦苦相思吧!結句用共望新月表達了詞人無窮無盡的思念之情。

  這首詞在鋪寫展開過程中打亂了時間、空間的順序,正是因爲這種時空交錯,使人眼花缭亂,張炎評吳詞“碎拆下來,不成片斷”,有一定道理。但細細吟思,就會發現這些片斷仍然有迹可尋。

  畫面圍繞着端午節的風物、景色、風俗組合在一起,似斷實續。在風格上也體現了吳詞綿密缜麗的特點,詞中多意象而少動作,好像它們中間缺少必要的鈎連。并愛用麗字和典故,顯得意深而詞奧。但當讀者抓住了詞人感情的脈絡和吳詞在結構上的特點的話,還是可以讀懂的。

作者介紹

爲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绡褪萼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甯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隐”。而後世品評卻甚有争論。
原文赏析: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拼音解读
pán sī xì wàn ,qiǎo zhuàn chuí zān ,yù yǐn gàn shā shuì jiào 。yín píng lù jǐng ,cǎi zhá yún chuāng ,wǎng shì shǎo nián yī yuē 。wéi dāng shí céng xiě liú qún ,shāng xīn hóng xiāo tuì è 。shǔ mèng guāng yīn ,jiàn lǎo tīng zhōu yān ruò 。
mò chàng jiāng nán gǔ diào ,yuàn yì nán zhāo ,chǔ jiāng chén pò 。xūn fēng yàn rǔ ,àn yǔ méi huáng ,wǔ jìng zǎo lán lián mù 。niàn qín lóu yě nǐ rén guī ,yīng jiǎn chāng pú zì zhuó 。dàn chàng wàng 、yī lǚ xīn chán ,suí rén tiān ji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注释⑴淮安:今江苏淮安县。重午:端午节。⑵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⑶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⑷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⑸银瓶:汲水器。⑹采箑(sha四声):彩扇。⑺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⑻红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⑼烟蒻(ruò):柔弱蒲草。⑽沉魄:指屈原。⑾午镜:盆水如镜。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⑿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⒀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

相关赏析

  这首词,从内容来看是怀念作者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此时他客居淮安(今属江苏),正值端午佳节,不免思念家中的亲人,于是写了这首词。

  词写于端午节,所以词中以端午的天气、习俗作为线索贯穿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盘丝”指盘旋的五色丝。端午节古人有以五色丝绕臂的风俗认为如此可以驱鬼祛邪。梦窗词爱写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端午节系着五色丝的玉腕的意象更是经常在梦窗词中出现。“巧篆”指书写了咒语或符篆的小笺,将它戴在自己的发簪上,古人认为端午佩带符篆可以避兵气。“绀纱”指天青色的纱帐,此物也正当时令。三句均为倒装句,从追忆往昔写起:过去每逢端午佳节这位冰肌玉肤的人儿总要早早推帐揽衣而起,准备好应节的饰物,打扮停当,欢度佳节。这里颠倒叙述次序,意在强调题面之“重午”。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银瓶”本指酒皿,这里借代宴饮,“露井”本指没有覆盖的井,这里泛指花前树下。“彩箑”,彩扇,歌儿舞女所持,这里指代歌舞。“云窗”指镂刻精美的花窗。“银瓶”三句连用四个有色彩感的美丽事物,极精当地描绘出昔日的欢会,或在花前树下,或在华堂之中,环境固然美好,人亦年轻风流。“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写裙”用《宋书·羊欣传》典。书法家王献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绢裙午睡,献之在裙上书写数幅而去。这故事反映出南朝士人洒脱的性格,词人用来表现他和姬人的爱情生活。词人见窗外榴花将谢,由榴花想到石榴裙,于是自然忆起在姬人裙上书写的韵事。石榴花谢,人分两地,乐事难再,不由得让人伤感。“黍梦光阴,渐老汀州烟”。“黍梦”指黄粱梦,典出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这里形容光阴似箭,“烟”形容嫩蒲的细弱,蒲草也是时令植物

  此二句言时光易逝,盛衰无常,连烟都要变老,何况石榴花呢?因此,从景物的衰败中以见人事的变迁,但上片结句占明的“渐老汀洲烟”却是当令景象,风景不殊,更使人感慨人事全非。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这句自然联想到了和端午节有关的典故。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后逢此节日便唱为他招魂的歌曲。上片作者已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伤中,所以不忍再听招魂之曲。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前两句以景物烘托时令。燕子春末夏初生雏,五月梅子黄,梅熟时雨曰黄梅雨。此非必当时实见。“午镜”也是当令物品。在端午日按习俗要高悬石炼镜。说是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澡兰”,古代风俗,端午节人们要用兰汤洗浴。

  作者看到家家帘幕低垂而引起午镜澡兰的联想,他想自己所思念的人这时也正在洗浴吧。此句又转回到端午,引出下两句:“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这二句写思念之深,不禁设想姬人也在思念自己,她一边独酌,一边盘算着,词人何时才能归来,这真是一幅逼真的思妇图。“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新蟾”指新月,照应端午,“天角”,天涯海角,指淮安,当时已是南宋北部边界。这二句说她的等待也是徒然。她只能同词人一样望着天边的新月,苦苦相思吧!结句用共望新月表达了词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在铺写展开过程中打乱了时间、空间的顺序,正是因为这种时空交错,使人眼花缭乱,张炎评吴词“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有一定道理。但细细吟思,就会发现这些片断仍然有迹可寻。

  画面围绕着端午节的风物、景色、风俗组合在一起,似断实续。在风格上也体现了吴词绵密缜丽的特点,词中多意象而少动作,好像它们中间缺少必要的钩连。并爱用丽字和典故,显得意深而词奥。但当读者抓住了词人感情的脉络和吴词在结构上的特点的话,还是可以读懂的。

作者介绍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5614.html

上一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下一篇: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