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发布时间:2022-01-10 14:23:1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
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
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
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
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
拼音解讀
shǒu xià yóu qīng hé ,fāng cǎo yì wèi xiē
shuǐ xiǔ yān chén mù ,yīn xiá lǚ xìng méi 。
zhōu lǎn juàn yíng ruán ,kuàng nǎi líng qióng fā 。
chuān hòu shí ān liú ,tiān wú jìng bú fā 。
yáng fān cǎi shí huá ,guà xí shí hǎi yuè 。
míng zhǎng wú duān ní ,xū zhōu yǒu chāo yuè 。
zhòng lián qīng qí zǔ ,zǐ móu juàn wèi què 。
jīn míng dào bú zú ,shì jǐ wù kě hū 。
qǐng fù rèn gōng yán ,zhōng rán xiè tiān fá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南亭之遊(參見《遊南亭》)後,謝靈運開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勝。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撫平他心中的幽憤,所以這一段時間中,他的詩中經常出現“倦”遊的字樣;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時時給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的心态,至少獲得宣洩而趨于暫時的平衡。也就在這種徬徨徜徉中,他确立了自己山水詩鼻祖的地位,這或許是他自己始料所未及的吧。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甯(今浙江永嘉)與安固(今浙江瑞安)二縣中路之東南,去郡約有數十裏,東瀕今日的溫州灣。帆海,注家常以爲地名,其實可商,據宋鄭緝之《永嘉郡記》,“帆遊山,地昔爲海,多過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縣北。靈運所謂帆海之地,當在此山一帶。但鄭記并未說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詞當是動賓結構,題意似爲遊覽赤石,進而揚帆海上。詩的重點在帆海,遊赤石隻是引子。

  詩分三個層次,由起句到“況乃陵窮發”爲第一層,寫倦遊赤石,進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後”句至“虛舟”句爲第二層次,正寫帆海情狀與心态變化。“仲連”句以下,爲第三層次,即遊生想,結出順天适己,安養天年之旨。心情的變化則是貫串全詩的主線。

  “首夏”二句遙應《遊南亭》詩“未厭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點明此遊節令,又顯示了一種莫可如何而慰情聊勝無的複雜心情。遊南亭觸景生情,由春夏叠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這裏說,初夏了,天氣總算還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嘗因驕陽的淫威而枯萎。可見詩人似乎已從前詩的悲感中稍稍複蘇。尤可注意:“芳草猶未歇”,實反用《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則又于自幸自慰中,見出謝客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來。但是這種欣慰并不能維持多久,在出郡數十裏南遊赤石中,日複一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單調,而陰晴的變化,雲霞的出沒,也因屢見而失去了新鮮之感。這濱海的周遊,已使人厭厭生“倦”,更何況面臨的是極北不毛之地,窮發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認爲“況乃臨窮發”是寫詩人豪情勃發,頓起泛海之想,然而“況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來,見出帆海之前,詩人的心情并不甚佳。

  然而當舟船沿港灣進入大海,奇景忽開,水面一平如鏡,川後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黃的朝陽谷神水伯天吳,雖然脾氣暴虐,此時卻也“靜不發”,仿佛都在迎接詩人的來遊。于是他高張雲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龜足的石華,那其大如鏡白色正圓的海月。而當他擡頭回望時,溟海無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輕舟而起淩虛憑空之想。

  出涯涘而觀大海,詩人之所感,必也與《莊子·秋水》中那位河伯一樣,涵容無盡的海波,真使他心胸開張,一掃積日累月的煩酲。于是他即遊生想,遠追往古,進而悟徹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過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齊卻燕,功成辭賞而退的魯仲連;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公子年(見《莊子·讓王》)。形蹤雖似,而其趣迥異。後者隻是矜伐虛名的假隐士,與莊子所說的“無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虧大道。而似魯仲連所說“吾與富貴而诎于人,甯貧賤而輕世肆志”,才深合漆園傲吏物我兩忘,适己順天,“返其真”的至理。兩者相較,詩人似乎對自己既往自負任氣蹙蹙于一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願意銘記《莊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訓孔子的一段話:“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揚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損勢”,澡雪精神,中充而外謙,才能養生全年——這正與淵深無底,廣浩無涯,卻一平如鏡的大海一樣。詩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無際。

  方東樹《昭昧詹言》曾指出,謝客博洽而尤熟于《莊》,此詩不僅取義于《莊子》,而且在構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詩以赤石爲賓,帆海爲主,以“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與“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兩聯作轉折頓束,遂在層曲的寫景抒情中表達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華,情與理與典實均能合若符契,足見謝詩結構之精。

  此詩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寫景記遊中自然地體現。“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海産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見詩人揚帆于暖風靜海中盈滿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請從任公适己順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鮑照評謝詩雲“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顔延之傳》),正是指的這種中充實而溢于外,風華流麗而不傷于巧的語言特色。

相關賞析

  南亭之遊(參見《遊南亭》)後,謝靈運開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勝。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撫平他心中的幽憤,所以這一段時間中,他的詩中經常出現“倦”遊的字樣;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時時給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的心态,至少獲得宣洩而趨于暫時的平衡。也就在這種徬徨徜徉中,他确立了自己山水詩鼻祖的地位,這或許是他自己始料所未及的吧。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甯(今浙江永嘉)與安固(今浙江瑞安)二縣中路之東南,去郡約有數十裏,東瀕今日的溫州灣。帆海,注家常以爲地名,其實可商,據宋鄭緝之《永嘉郡記》,“帆遊山,地昔爲海,多過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縣北。靈運所謂帆海之地,當在此山一帶。但鄭記并未說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詞當是動賓結構,題意似爲遊覽赤石,進而揚帆海上。詩的重點在帆海,遊赤石隻是引子。

  詩分三個層次,由起句到“況乃陵窮發”爲第一層,寫倦遊赤石,進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後”句至“虛舟”句爲第二層次,正寫帆海情狀與心态變化。“仲連”句以下,爲第三層次,即遊生想,結出順天适己,安養天年之旨。心情的變化則是貫串全詩的主線。

  “首夏”二句遙應《遊南亭》詩“未厭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點明此遊節令,又顯示了一種莫可如何而慰情聊勝無的複雜心情。遊南亭觸景生情,由春夏叠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這裏說,初夏了,天氣總算還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嘗因驕陽的淫威而枯萎。可見詩人似乎已從前詩的悲感中稍稍複蘇。尤可注意:“芳草猶未歇”,實反用《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則又于自幸自慰中,見出謝客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來。但是這種欣慰并不能維持多久,在出郡數十裏南遊赤石中,日複一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單調,而陰晴的變化,雲霞的出沒,也因屢見而失去了新鮮之感。這濱海的周遊,已使人厭厭生“倦”,更何況面臨的是極北不毛之地,窮發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認爲“況乃臨窮發”是寫詩人豪情勃發,頓起泛海之想,然而“況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來,見出帆海之前,詩人的心情并不甚佳。

  然而當舟船沿港灣進入大海,奇景忽開,水面一平如鏡,川後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黃的朝陽谷神水伯天吳,雖然脾氣暴虐,此時卻也“靜不發”,仿佛都在迎接詩人的來遊。于是他高張雲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龜足的石華,那其大如鏡白色正圓的海月。而當他擡頭回望時,溟海無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輕舟而起淩虛憑空之想。

  出涯涘而觀大海,詩人之所感,必也與《莊子·秋水》中那位河伯一樣,涵容無盡的海波,真使他心胸開張,一掃積日累月的煩酲。于是他即遊生想,遠追往古,進而悟徹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過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齊卻燕,功成辭賞而退的魯仲連;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公子年(見《莊子·讓王》)。形蹤雖似,而其趣迥異。後者隻是矜伐虛名的假隐士,與莊子所說的“無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虧大道。而似魯仲連所說“吾與富貴而诎于人,甯貧賤而輕世肆志”,才深合漆園傲吏物我兩忘,适己順天,“返其真”的至理。兩者相較,詩人似乎對自己既往自負任氣蹙蹙于一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願意銘記《莊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訓孔子的一段話:“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揚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損勢”,澡雪精神,中充而外謙,才能養生全年——這正與淵深無底,廣浩無涯,卻一平如鏡的大海一樣。詩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無際。

  方東樹《昭昧詹言》曾指出,謝客博洽而尤熟于《莊》,此詩不僅取義于《莊子》,而且在構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詩以赤石爲賓,帆海爲主,以“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與“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兩聯作轉折頓束,遂在層曲的寫景抒情中表達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華,情與理與典實均能合若符契,足見謝詩結構之精。

  此詩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寫景記遊中自然地體現。“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海産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見詩人揚帆于暖風靜海中盈滿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請從任公适己順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鮑照評謝詩雲“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顔延之傳》),正是指的這種中充實而溢于外,風華流麗而不傷于巧的語言特色。

作者介紹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世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縣)。東晉大士族宰相謝玄之孫。謝玄死後,謝靈運隻有十八歲就襲爵康樂公,因稱謝康樂。四二○年宋高祖劉裕代晉後,謝靈運降公爵爲侯,先後出任永嘉太守及臨川内史等職。他「自謂才能宜參權要」,但卻不被重用,所以對劉宋王朝心懷不滿。謝靈運爲人奢豪放縱,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遊娛宴集,夜以繼日。元嘉十年因謀反獲罪被殺。謝靈運是晉、宋之際的著名山水詩人。他善于用富豔精工的語言記叙遊賞經曆、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可是從全篇來看,往往是在結尾時落入玄言佛理的舊套,情調消極頹廢,缺乏社會内容。而且語言有時過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較晦澀。但謝靈運大力創作山水詩,開始從題材上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對南朝和唐代詩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品有《謝康樂集》(明焦竑本)。黃節的《謝康樂詩注》就是根據焦竑本中的詩歌部分編注的。
原文赏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拼音解读
shǒu xià yóu qīng hé ,fāng cǎo yì wèi xiē
shuǐ xiǔ yān chén mù ,yīn xiá lǚ xìng méi 。
zhōu lǎn juàn yíng ruán ,kuàng nǎi líng qióng fā 。
chuān hòu shí ān liú ,tiān wú jìng bú fā 。
yáng fān cǎi shí huá ,guà xí shí hǎi yuè 。
míng zhǎng wú duān ní ,xū zhōu yǒu chāo yuè 。
zhòng lián qīng qí zǔ ,zǐ móu juàn wèi què 。
jīn míng dào bú zú ,shì jǐ wù kě hū 。
qǐng fù rèn gōng yán ,zhōng rán xiè tiān fá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南亭之游(参见《游南亭》)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倦”游的字样;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时时给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心态,至少获得宣泄而趋于暂时的平衡。也就在这种徬徨徜徉中,他确立了自己山水诗鼻祖的地位,这或许是他自己始料所未及的吧。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安固(今浙江瑞安)二县中路之东南,去郡约有数十里,东濒今日的温州湾。帆海,注家常以为地名,其实可商,据宋郑缉之《永嘉郡记》,“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县北。灵运所谓帆海之地,当在此山一带。但郑记并未说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词当是动宾结构,题意似为游览赤石,进而扬帆海上。诗的重点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

  诗分三个层次,由起句到“况乃陵穷发”为第一层,写倦游赤石,进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后”句至“虚舟”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心态变化。“仲连”句以下,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之旨。心情的变化则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首夏”二句遥应《游南亭》诗“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点明此游节令,又显示了一种莫可如何而慰情聊胜无的复杂心情。游南亭触景生情,由春夏迭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这里说,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淫威而枯萎。可见诗人似乎已从前诗的悲感中稍稍复苏。尤可注意:“芳草犹未歇”,实反用《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则又于自幸自慰中,见出谢客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来。但是这种欣慰并不能维持多久,在出郡数十里南游赤石中,日复一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单调,而阴晴的变化,云霞的出没,也因屡见而失去了新鲜之感。这滨海的周游,已使人厌厌生“倦”,更何况面临的是极北不毛之地,穷发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认为“况乃临穷发”是写诗人豪情勃发,顿起泛海之想,然而“况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来,见出帆海之前,诗人的心情并不甚佳。

  然而当舟船沿港湾进入大海,奇景忽开,水面一平如镜,川后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黄的朝阳谷神水伯天吴,虽然脾气暴虐,此时却也“静不发”,仿佛都在迎接诗人的来游。于是他高张云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龟足的石华,那其大如镜白色正圆的海月。而当他抬头回望时,溟海无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轻舟而起凌虚凭空之想。

  出涯涘而观大海,诗人之所感,必也与《庄子·秋水》中那位河伯一样,涵容无尽的海波,真使他心胸开张,一扫积日累月的烦酲。于是他即游生想,远追往古,进而悟彻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齐却燕,功成辞赏而退的鲁仲连;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公子年(见《庄子·让王》)。形踪虽似,而其趣迥异。后者只是矜伐虚名的假隐士,与庄子所说的“无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亏大道。而似鲁仲连所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才深合漆园傲吏物我两忘,适己顺天,“返其真”的至理。两者相较,诗人似乎对自己既往自负任气蹙蹙于一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愿意铭记《庄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训孔子的一段话:“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扬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损势”,澡雪精神,中充而外谦,才能养生全年——这正与渊深无底,广浩无涯,却一平如镜的大海一样。诗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无际。

  方东树《昭昧詹言》曾指出,谢客博洽而尤熟于《庄》,此诗不仅取义于《庄子》,而且在构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诗以赤石为宾,帆海为主,以“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与“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两联作转折顿束,遂在层曲的写景抒情中表达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华,情与理与典实均能合若符契,足见谢诗结构之精。

  此诗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写景记游中自然地体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海产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见诗人扬帆于暖风静海中盈满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请从任公适己顺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鲍照评谢诗云“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正是指的这种中充实而溢于外,风华流丽而不伤于巧的语言特色。

相关赏析

  南亭之游(参见《游南亭》)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倦”游的字样;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时时给他以新的感受,使他失去平衡的心态,至少获得宣泄而趋于暂时的平衡。也就在这种徬徨徜徉中,他确立了自己山水诗鼻祖的地位,这或许是他自己始料所未及的吧。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安固(今浙江瑞安)二县中路之东南,去郡约有数十里,东濒今日的温州湾。帆海,注家常以为地名,其实可商,据宋郑缉之《永嘉郡记》,“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县北。灵运所谓帆海之地,当在此山一带。但郑记并未说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词当是动宾结构,题意似为游览赤石,进而扬帆海上。诗的重点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

  诗分三个层次,由起句到“况乃陵穷发”为第一层,写倦游赤石,进而起帆海之想。由“川后”句至“虚舟”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心态变化。“仲连”句以下,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之旨。心情的变化则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首夏”二句遥应《游南亭》诗“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点明此游节令,又显示了一种莫可如何而慰情聊胜无的复杂心情。游南亭触景生情,由春夏迭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这里说,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淫威而枯萎。可见诗人似乎已从前诗的悲感中稍稍复苏。尤可注意:“芳草犹未歇”,实反用《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则又于自幸自慰中,见出谢客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来。但是这种欣慰并不能维持多久,在出郡数十里南游赤石中,日复一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单调,而阴晴的变化,云霞的出没,也因屡见而失去了新鲜之感。这滨海的周游,已使人厌厌生“倦”,更何况面临的是极北不毛之地,穷发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认为“况乃临穷发”是写诗人豪情勃发,顿起泛海之想,然而“况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来,见出帆海之前,诗人的心情并不甚佳。

  然而当舟船沿港湾进入大海,奇景忽开,水面一平如镜,川后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黄的朝阳谷神水伯天吴,虽然脾气暴虐,此时却也“静不发”,仿佛都在迎接诗人的来游。于是他高张云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龟足的石华,那其大如镜白色正圆的海月。而当他抬头回望时,溟海无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轻舟而起凌虚凭空之想。

  出涯涘而观大海,诗人之所感,必也与《庄子·秋水》中那位河伯一样,涵容无尽的海波,真使他心胸开张,一扫积日累月的烦酲。于是他即游生想,远追往古,进而悟彻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齐却燕,功成辞赏而退的鲁仲连;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公子年(见《庄子·让王》)。形踪虽似,而其趣迥异。后者只是矜伐虚名的假隐士,与庄子所说的“无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亏大道。而似鲁仲连所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才深合漆园傲吏物我两忘,适己顺天,“返其真”的至理。两者相较,诗人似乎对自己既往自负任气蹙蹙于一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愿意铭记《庄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训孔子的一段话:“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扬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损势”,澡雪精神,中充而外谦,才能养生全年——这正与渊深无底,广浩无涯,却一平如镜的大海一样。诗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无际。

  方东树《昭昧詹言》曾指出,谢客博洽而尤熟于《庄》,此诗不仅取义于《庄子》,而且在构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诗以赤石为宾,帆海为主,以“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与“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两联作转折顿束,遂在层曲的写景抒情中表达了出涯涘而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华,情与理与典实均能合若符契,足见谢诗结构之精。

  此诗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写景记游中自然地体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海产珍奇,而俯拾皆是,可见诗人扬帆于暖风静海中盈满心胸的恬适之感,于是下文请从任公适己顺天之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鲍照评谢诗云“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正是指的这种中充实而溢于外,风华流丽而不伤于巧的语言特色。

作者介绍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5882.html

上一篇:东风静、细柳垂金缕的诗词欣赏

下一篇:雨后寒轻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