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发布时间:2022-01-09 13:15:19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莺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拼音解讀
dì lǐ zhòng qīng míng ,rén xīn zì chóu sī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xì 。kōng táng zuò xiàng yì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此詩除《全唐詩》外,諸本皆不載,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裏:京都。③據此句,知作詩時作者不在帝裏。④茗:茶。按,飲茶之風,似始盛于中唐以後,盛唐時尚不多見。

相關賞析

開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遊至長安,應考進士。适逢清明,詩人即事抒懷,寫下了這首五言詩,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緒。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個“重”字,一個“愁”字,開篇明義。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許清明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遊子此刻的心中卻貯着一片愁楚。一開篇,全詩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緒中,奠定了抒情狀物的基調。

清明節,唐人有遊春訪勝、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風俗,往往傾城而出。“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就惟妙惟肖地點染出了這種境界。說點染,是因爲是作者并未進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動靜結合,聲色倶出的特寫手法,猶如一個配着聲音的特寫鏡頭,生動自然。遠處,甬路上傳來了一陣吱吱嘎嘎的行車聲,這聲音有些駁雜,看來不是一輛車,它們到哪裏去呢?“柳色東城翠”,哦,原來是到東城去折柳踏青。

一個“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煙,濛濛新綠的初春圖景。接着,“花落草齊生,莺飛蝶雙喜”,詩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轉向了綠草青青的郊外。坐在車上,順着青色的甬路來到綠意萌生的柳林,來到萬勿複蘇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輕盈地飄落,而毛絨絨、綠酥稣的小草卻齊刷刷地探出了頭,給這世界點綴一片新綠。群莺自由自在地翺翔,美麗的蝴蝶成雙成對地嬉戲,一切生命都在盡享大自然的溫柔和麗,這該是何等暢快、舒心。 

 然而詩人并未“漸入佳境”,筆鋒一轉,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憶,酌茗代醉”,一動一靜,兩個鏡頭浦,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獨坐曠室,癡癡地追憶什麽,繼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飲而盡,歎口氣又呆呆坐出神。這裏的孤寂、愁思,這裏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榮的大自然、歡愉的郊遊人群形成了一種多麽鮮明的對比。詩人追憶什麽,是童年無拘無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讀生活,還是欲登仕途的漂泊歲月?詩人在愁什麽,愁仕途的艱辛難挨,還是愁人世的滄桑易變?……

融融春光下詩人抒寫了無盡的感慨,個中滋味令人咀嚼不盡。  詩人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卻又于心不甘。種種矛盾的情緒扭結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微妙、複雜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紹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曆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爲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複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原文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拼音解读
dì lǐ zhòng qīng míng ,rén xīn zì chóu sī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xì 。kōng táng zuò xiàng yì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里:京都。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相关赏析

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绪。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

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坐在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5810.html

上一篇: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下一篇: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