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发布时间:2021-12-06 07:13:2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拼音解讀
nán ér hé bú dài wú gōu ,shōu qǔ guān shān wǔ shí zhōu
qǐng jun1 zàn shàng líng yān gé ,ruò gè shū shēng wàn hù hóu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男子漢大丈夫爲什麽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爲食邑萬戶的列侯?

注釋⑴吳鈎:吳地出産的彎形的刀,此處指寶刀。⑵淩煙閣:唐太宗爲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

相關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鈎”,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鈎”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麽豪邁!“收複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爲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隻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诘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雲雲,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懑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願。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複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曆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淩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裏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 在詩歌的節奏裏,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内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隻是同時所作,拉雜彙編,不能以題目限的。(朱世英)

作者介紹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他對這種低微的職務很不滿,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李賀早年即工詩,很有才名,受知于韓愈、皇甫湜。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從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豔體詩多所汲取,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淩駕大自然而創造出新奇幽美的藝術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獨創風格,并對中晚唐某些詩人發生了一些影響。他的詩大都構思奇特,意境怪誕、想象豐富,語言新穎詭異。但由于仕進無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詩中常帶有感傷、消沉的情調。他作詩态度嚴肅,冥索苦思,命意遣詞,都力求深刻、獨到。
原文赏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拼音解读
nán ér hé bú dài wú gōu ,shōu qǔ guān shān wǔ shí zhōu
qǐng jun1 zàn shàng líng yān gé ,ruò gè shū shēng wàn hù h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⑵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相关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朱世英)

作者介绍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7564.html

上一篇: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下一篇:僵卧孤村不自哀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