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发布时间:2021-11-24 14:02:17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國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争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骖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絷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墜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手拿幹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雲,飛箭交墜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屍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複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着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鬥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爲鬼中英雄!

注釋
⑴國殇:指爲國捐軀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殇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殇;在外而死者,謂之殇。殇之言傷也。國殇,死國事,則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裏拿着吳國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堅硬。
⑶車錯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裏泛指戰車的輪軸。錯:交錯。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敵若雲: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雲一樣湧上來。極言敵軍之多。
⑸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⑹淩:侵犯。躐(liè):踐踏。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骖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骖馬被兵刃所傷。殪:死。
⑻霾(mái)兩輪兮絷(zhí)四馬:戰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戰,在激戰将敗時,埋輪縛馬,表示堅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着玉的鼓槌,擊打着聲音響亮的戰鼓。先秦作戰,主将擊鼓督戰,以旗鼓指揮進退。枹: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⑽天時怼(duì)兮威靈怒:天地一片昏暗,連威嚴的神靈都發起怒來。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裏指上天。天時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
⑾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厮殺中戰士們全都死去,他們的屍骨都丢棄在曠野上。嚴殺:嚴酷的厮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後就不打算生還。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遠:遙遠無盡頭。
⒁秦弓:指良弓。戰國時,秦地木材質地堅實,制造的弓射程遠。
⒂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⒃誠:誠然,确實。以:且,連詞。武:威武。
⒄終:始終。淩:侵犯。
⒅神以靈:指死而有知,英靈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戰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爲鬼中的豪傑。

【賞析】

  在屈原生活的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時代,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後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爲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确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争,都是秦勝而楚敗。僅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戰于丹陽(在今河南西峽以西一帶),楚軍大敗,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斬殺達8萬,漢中郡爲秦所有。楚以舉國之兵力攻秦,再次大敗于藍田。

  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将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頃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将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後人指出:《國殇》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爲殇,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爲“殇”的無主之鬼。在秦楚戰争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将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隻能暴屍荒野,無人替這些爲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

  •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相關内容:
  • 萬裏乘雲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 白雲初下天山外,浮雲直向五原間。
  •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
  • 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詩詞名句

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坠兮 一作:怼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注释
⑴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⒁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⒂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⒃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
⒄终:始终。凌:侵犯。
⒅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赏析】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6994.html

上一篇: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下一篇:"生平未报国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