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黄金塞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白马黄金塞

发布时间:2021-11-20 21:10:47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出自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将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爲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寝。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駿馬似風飙,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飒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将軍分虎竹,戰士卧龍沙。
邊月随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将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開放隻有刺骨的嚴寒。
笛子吹着《折楊柳》的曲調,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拂曉時分随着號令之聲作戰,晚上枕着馬鞍露宿入眠。
隻願用腰下懸挂的寶劍,爲君王過關斬将,打敗敵人。

我軍向北方荒遠地帶進軍,因爲那裏的遊牧民族經常南下侵擾。
橫曳戈矛前往戰場,身經百戰,隻是因爲受皇恩眷顧太深了。
在大沙漠裏握雪成團而食,夜裏拂去沙土露宿于曠野。
什麽時候才能打敗敵人,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飛快地奔出了渭橋。
我們全副武裝離開京城開赴邊疆,奉命前去擊破前來侵擾的匈奴。
敵人的隊伍被瓦解,邊境的危機被解除,敵軍的營寨已空無一人,戰争的氣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隻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駿馬,多沙的邊塞,細碎的石粒,這一切都是因你而夢魂牽繞的。
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遠遠地思念戍守邊疆的你。
秋天螢火蟲滿紗窗地亂飛亂撞,月光照在我的閨房前久不離去。
梧桐葉在秋天裏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心感蕭條。
常常獨自吟唱着《獨不見》,雖然流下了許多傷心的淚水,可是這一切也隻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匈奴爲掠奪秋季豐收的糧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軍隊抗擊。
将軍受命出兵,戰士們行軍到塞外,在龍沙一帶暫時安營紮寨。
邊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過劍鋒。
戰士們還遠沒有進入玉門關,少婦們不要長聲感歎。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連綿直到甘泉宮,照亮了甘泉宮上空的雲層。
漢武帝握劍拍案而起,回頭召來李廣将軍。
戰鬥的氣氛彌漫着天空,震天的鼓聲,連山坡底下都可清晰聽聞。
橫行戰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在将士們的奮勇拼殺下,一仗就消滅了敵人。

注釋
⑴天山:指祁連山。
⑵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⑶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⑷天兵:指漢朝軍隊。
⑸銜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隴頭:田野。
⑺高枕:高枕無憂。
⑻鳴鞭:馬鞭揮動時發出聲響。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驕:指匈奴。
⑽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争的氣氛。
⑾麟閣:即麒麟閣。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雲砂:細碎的石粒,指邊塞風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獨不見:《獨不見》是樂府古題,吟誦的是思而不得見的落寞愁緒。
⒂虎竹:兵符。龍沙:即白龍堆,指塞外沙漠地帶。
⒃劍花:劍刃表面的冰裂紋。
⒄殊:遠。嗟:感歎。
⒅甘泉:甘泉山,秦時在山上造甘泉宮,漢武帝擴建。
⒆合:滿。隴底:山坡下。
⒇負:憑借。妖氛:指敵人。

【賞析】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蕭士赟雲:“此《從軍樂》體也。”這一組詩與其他許多初、盛唐邊塞詩一樣,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扣緊題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淨如秋,五月商山是勝遊”。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内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緻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無花隻有寒”。“寒”字,隐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隻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折楊柳》爲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裏,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着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這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又說:“一氣直下,不就羁縛。”詩爲五律,依慣例當于第二聯作意思上的承轉,但是李白卻就首聯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羁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爲其特色了。

  “曉戰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擊钲、鼓,用來節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折,已由蒼涼變爲雄壯。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着緊張的戰鬥生活。白天在钲、鼓聲中行軍作戰,晚上就抱着馬鞍子打盹兒。這裏,“曉戰”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随”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人人奮勇,争爲功先的心态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尾聯“願将腰下劍,直爲斬樓蘭”。斬樓蘭:據《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常殺死漢朝使節,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這裏是借用傅介子慷慨複仇的故事,表現詩人甘願赴身疆場,爲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願”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湧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感召力。

  【其二】

  這首詩寫戰士們努力征戰,不辭辛苦,希望能真正營造出一個和平安甯的環境,讓廣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脅,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其三】

  首句寫戰馬飛奔,有如風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馬壯是爲了借喻兵強。在唐代前期,胡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淵甚至一度被迫“稱臣于突厥”(《舊唐書·李靖傳》)。因此,健兒們殺敵心切,鬥志昂揚,策馬疾行。

  “出渭橋”和“辭漢月”,是指出軍隊的出發點和行軍路線。“出渭橋”而“鳴鞭”,正所謂快馬加鞭,進一步烘托出健兒們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軍事任務的緊迫和唐軍士氣的旺盛。氣勢雄渾,大有高唱入雲之勢。

  從“辭漢月”到“破天驕”,即從軍隊出發到克敵制勝,是一個極大的轉折。“插羽”,鞍上箭。“天驕”,匈奴曾自稱“天之驕子”,這裏泛指敵人。從“彎弓”到“插羽”,瞬間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大轉折,省掉了多少鏖戰情節和厮殺場面的描寫,足見布局的簡潔,筆法的洗煉。然而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自然就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天兵所向,勢如拉枯摧朽。這是符合邏輯和順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領指揮得當,這次戰役完全符合“兵貴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寫“破天驕”後的戰場景象。在正義之師面前,敵人不堪一擊,土崩瓦解,望風而逃。古人認爲客星呈現白色的光芒,就是戰争的征兆。星芒已盡,就意味着戰争結束。北方沙漠、草原,廣闊無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霧消”,指漠北戰争氣氛已經消失。

  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繪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後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勳和最高榮譽。霍嫖姚,指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将,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雲:“末言功成奏凱,圖形麟閣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戰之士。太白用一‘獨’字,蓋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風也。”(《李太白全集》注)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句确實或有諷刺之意。同時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戰凱旋後隻能有“上将”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仍因能報效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功業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此詩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壯色彩。詩人爲“濟蒼生,安社稷”,是“願爲輔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歸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謝人間”(《翰林讀書言懷》)。從中可以窺見詩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這首詩前六句爲總的鋪叙以引出結尾兩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繪出師時的雄壯,後三句妝摹破敵時的英威。全詩筆力雄健,結構新穎,篇幅布局,獨具匠心。

  【其四】

  這首詩寫的是閨中女子對遠征親人的思念。開頭寫閨中女子想象親人戍守邊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着寫女子在離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聯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态勢,指明了這場戰争的性質。“塞虜”,塞外的強盜,含有輕蔑、貶斥之意。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向世襲王權制,處于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他們對唐王朝的物質文明常懷觊觎之心,故邊境屢遭蹂躏邊塞戰争大都起因于此。“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節,他們就乘隙而入,燒殺劫掠。“天兵”,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贊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通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颔聯兩句,與首聯“天兵”照應。“虎竹”,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将領各執一半,發兵時相對合作爲憑證。“将軍分虎竹”,是指将領接到征戰的诏令。“戰士卧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場。“龍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樓蘭國附近。這兩句屬對工整,氣勢磅礴。從将軍到戰士,同仇敵忾,威嚴整肅,争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清人吳汝綸說這兩句“有氣骨有采澤,是太白才華過人處”(《唐宋詩舉要》),是深中肯綮的。

  頸聯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鬥生活。“胡霜”與首聯的“秋”相照應。“邊月”、“胡霜”,均爲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着戰士的行動。用“随”和“拂”這樣兩個錘煉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态融爲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成一種奇妙的意境:于蒼茫中見壯美,于異彩中顯飄逸。誠如沈德潛所說:“隻弓如月,劍如霜耳,筆端點染,遂成奇彩。”(《唐詩别裁》)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顔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系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松、愉快。因此邢昉說:“以太白之才詠關塞,而悠悠閑淡如此,詩所以貴淘煉也。”(《唐風定》)在尾聯中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征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籲短歎。大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英雄氣概。據《後漢書》,班超上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藝苑雌黃》雲:“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蹈襲前人陳迹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類此。結局不落邊塞詩以鄉愁,閨怨作結的窠臼,而造成餘音袅袅餘韻無窮之感。這别具一格的結尾,使貫串全詩的壯美情懷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華了。

  【其六】

  這首詩寫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戰争,但在傑出将領的率領下,勇敢的戰士們又一次赢得了戰争的勝利。

  中原地區長期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唐時北方突厥非常兇悍,對李唐王朝形成了長期嚴重的威脅。詩人選擇漢軍抗擊匈奴的題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相關内容:
  •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 朝騁骛兮江臯,夕弭節兮北渚;
  • 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 君去滄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
  •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霭蒼蒼望轉迷。
  •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 詩詞名句

出自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裂纹
⒄殊:远。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妖氛:指敌人。

【赏析】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萧士赟云:“此《从军乐》体也。”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这首《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其二】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三】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李太白全集》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其四】

  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开头写闺中女子想象亲人戍守边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着写女子在离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清人吴汝纶说这两句“有气骨有采泽,是太白才华过人处”(《唐宋诗举要》),是深中肯綮的。

  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边月”、“胡霜”,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这就构成一种奇妙的意境:于苍茫中见壮美,于异彩中显飘逸。诚如沈德潜所说:“只弓如月,剑如霜耳,笔端点染,遂成奇彩。”(《唐诗别裁》)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同。诗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某种共性,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谐,使艰苦的军旅生活衬托得轻松、愉快。因此邢昉说:“以太白之才咏关塞,而悠悠闲淡如此,诗所以贵淘炼也。”(《唐风定》)在尾联中以诗中主人公的口气抒发了“天兵”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是征人向少妇劝慰:未获全胜,玉门关还不能入,请亲人耐心等待,不必长吁短叹。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据《后汉书》,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艺苑雌黄》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类此。结局不落边塞诗以乡愁,闺怨作结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之感。这别具一格的结尾,使贯串全诗的壮美情怀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华了。

  【其六】

  这首诗写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下,勇敢的战士们又一次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诗人选择汉军抗击匈奴的题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白马黄金塞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6823.html

上一篇: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下一篇: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