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瑕《长安秋望》中的心境(康有山)_感悟日记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记>感悟日记

赵瑕《长安秋望》中的心境(康有山)

发布时间:2019-02-19 09:28:22

分类:感悟日记发布者:泪两行

雲霧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阙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淨渚蓮愁。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這是唐代詩人趙瑕的《長安秋望》詩,它表答了詩人在暑夏遠逝,高秋初臨,月夜凄清而蕭瑟、遊子人愁而物悲之際的心境。

趙嘏 唐代詩人,約公元835年前後在世,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著名詩人。

據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載:嘏字承祐,山陽人,會昌二年鄭言榜進士。大中中,仕爲渭南尉。一時名士大夫極稱道之。卑宦頗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問宰相:“趙嘏詩人,曾爲好官否?可取其詩進來。”讀其詩,首題秦詩雲:“徒知六國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悅,事寝。嘏嘗早秋賦詩曰:“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杜牧之呼爲“趙倚樓”,賞歎之也。又初有詩,落句雲:“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仕途屹兀,豈其谶也?嘏豪邁爽達,多陪接卿相,出入館閣,如親屬。然能以書生,令遠近知重。所謂“一日名動京師,三日傳滿天下”,有自來矣。命沾仙尉,追蹤梅市,亦不惡耳。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愛,及計偕,留侍母。會中元遊鶴林寺,浙帥窺見悅之,奪歸。明年嘏及第,自傷賦詩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台去作不歸雲。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帥聞之,殊慘慘,遣介送姬入長安。時嘏方出關,途次橫水驿,于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橫水之陽。嘏思慕不已,臨終目有所見,時方四十餘。今有《渭南集》;及編年詩二卷,悉取十三代史事迹,自始生至百歲,歲賦一首、二首,總得一百一十章,今并行于世。(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

又據明代胡應麟《詩薮 内編》載:趙嘏,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輕時四處遊曆,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幹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後回江東,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後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複往長安,入仕爲渭南尉。

趙嘏“一千裏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唐人稱壯而蘇以爲寒儉”。楊蟠“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頃玉碧無瑕”,“宋人推壯而歐以爲粗豪”。二公雖此道未徹,此等議論自具眼。然粗豪易見,寒儉難知,學者細思之。蘇(轼)歐(陽修)在趙(瑕)楊(蟠)詩句上的不同看法,說明了即使名家大師欣賞角度也不同。

此詩,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凄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蒙而壯闊。詩中“凄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爲全詩定下了基調。颔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态。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将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爲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歎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裏、懷遠人?吹笛人隻管在抒發自己内心的衷曲,卻不曾想笛音使聞者黯然神傷。這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歎不已,因稱趙嘏爲“趙倚樓”。杜牧如此贊賞,就是由于景色凄清、方吟得韻味幽遠之句。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曆曆可辨: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态十分閑雅靜谧;水塘裏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隻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豔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顔易老、青春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谧閑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油然而起“歸去來兮”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意即在于此。上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着詩人孤寂怅惘的愁思。

尾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鲈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爲何來?确實無味!“鲈魚正美”,是用西晉張翰的典故,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儀的典故,“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隐之不宜遲。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情感,一方面有對京城生活的厭倦,表現對郁郁不得志心情的遣放,而另一方面也有着對君王“天恩”的期待。也就是說既有不堪“鲈魚正美不歸去”的對京都生活厭惡之情,又有“空戴南冠學楚囚”的對君王“隆恩”降臨的希冀。詩中的景物也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随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别是颔頸兩聯的寫景,将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隐的情緒,形影相随,詩人将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崎峭而清新。

趙瑕的這首《長安秋望》音韻的鮮朗與明快是很突出的,對仗的韻律也極爲工整妥洽,在音韻的使用上,可謂恰到好處。秋景的描述是特别鮮明突出,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歡。

這裏,要把詩體的劃分,強調一下。詩按音律分,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主要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古體詩,包括古詩,即唐以前的詩歌。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迹:《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等都可以包括。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爲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基本可以說是以五言、七言絕句和五言七言律詩爲核心的唐代律詩爲核心的詩體。這裏,不要産生誤會,切莫把“古體詩”和“律詩”的概念混淆了。比如,趙瑕這首《長安秋望》是一首七律詩。

趙瑕寫“離愁别緒,秋色寥落”還有他的《江樓感懷》詩,就是是描寫鄉愁,離愁。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意思是今年來望月,月光依然那麽美好,但是立刻想到了去年望月之時,那同仰碧空、同觀月色之人現在又在何處哪,盡管“風景依稀似去年”,但一起同望月色的人卻不在,與“獨上”呼應,說明了風景與“去年”還是截然不同的。

趙瑕也有着敏銳的政治視覺,他對科舉制度有着很深的認識。他的著名詩句“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把唐太宗李世民的統禦天下的鞭子之長,用“賺得英雄盡白頭”

來比喻,可謂極爲高妙。

趙嘏的《春釀》詩“春釀正風流,梨花莫問愁。馬卿思一醉,不惜鹔鹴裘。”也很明快輕幽,朗口炙脍把馬卿對酒的嗜好,在尾句的“不惜鹔鹴裘”表現得淋漓盡緻。圖一醉而不惜“鹔鹴裘”,可見孰輕孰重。

趙瑕約在宣宗大中年間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而《長安秋望》猶顯出色,故此間與文友推薦之。

2015年6月30日于哈爾濱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是唐代诗人赵瑕的《长安秋望》诗,它表答了诗人在暑夏远逝,高秋初临,月夜凄清而萧瑟、游子人愁而物悲之际的心境

赵嘏 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著名诗人。

据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郑言榜进士。大中中,仕为渭南尉。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颇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读其诗,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悦,事寝。嘏尝早秋赋诗曰:“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之呼为“赵倚楼”,赏叹之也。又初有诗,落句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仕途屹兀,岂其谶也?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有自来矣。命沾仙尉,追踪梅市,亦不恶耳。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帅闻之,殊惨惨,遣介送姬入长安。时嘏方出关,途次横水驿,于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嘏思慕不已,临终目有所见,时方四十余。今有《渭南集》;及编年诗二卷,悉取十三代史事迹,自始生至百岁,岁赋一首、二首,总得一百一十章,今并行于世。(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

又据明代胡应麟《诗薮 内编》载: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

赵嘏“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唐人称壮而苏以为寒俭”。杨蟠“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宋人推壮而欧以为粗豪”。二公虽此道未彻,此等议论自具眼。然粗豪易见,寒俭难知,学者细思之。苏(轼)欧(阳修)在赵(瑕)杨(蟠)诗句上的不同看法,说明了即使名家大师欣赏角度也不同。

此诗,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只管在抒发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笛音使闻者黯然神伤。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赞赏,就是由于景色凄清、方吟得韵味幽远之句。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谧;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青春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谧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油然而起“归去来兮”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意即在于此。上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

尾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确实无味!“鲈鱼正美”,是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一方面有对京城生活的厌倦,表现对郁郁不得志心情的遣放,而另一方面也有着对君王“天恩”的期待。也就是说既有不堪“鲈鱼正美不归去”的对京都生活厌恶之情,又有“空戴南冠学楚囚”的对君王“隆恩”降临的希冀。诗中的景物也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崎峭而清新。

赵瑕的这首《长安秋望》音韵的鲜朗与明快是很突出的,对仗的韵律也极为工整妥洽,在音韵的使用上,可谓恰到好处。秋景的描述是特别鲜明突出,因此很受人们的喜欢。

这里,要把诗体的划分,强调一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主要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包括古诗,即唐以前的诗歌。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都可以包括。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基本可以说是以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为核心的唐代律诗为核心的诗体。这里,不要产生误会,切莫把“古体诗”和“律诗”的概念混淆了。比如,赵瑕这首《长安秋望》是一首七律诗。

赵瑕写“离愁别绪,秋色寥落”还有他的《江楼感怀》诗,就是是描写乡愁,离愁。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意思是今年来望月,月光依然那么美好,但是立刻想到了去年望月之时,那同仰碧空、同观月色之人现在又在何处哪,尽管“风景依稀似去年”,但一起同望月色的人却不在,与“独上”呼应,说明了风景与“去年”还是截然不同的。

赵瑕也有着敏锐的政治视觉,他对科举制度有着很深的认识。他的著名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把唐太宗李世民的统御天下的鞭子之长,用“赚得英雄尽白头”

来比喻,可谓极为高妙。

赵嘏的《春酿》诗“春酿正风流,梨花莫问愁。马卿思一醉,不惜鹔鹴裘。”也很明快轻幽,朗口炙脍把马卿对酒的嗜好,在尾句的“不惜鹔鹴裘”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一醉而不惜“鹔鹴裘”,可见孰轻孰重。

赵瑕约在宣宗大中年间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而《长安秋望》犹显出色,故此间与文友推荐之。

2015年6月30日于哈尔滨

感恩与感悟

  生了病,才知道没病时的重要性,才明白健康的日子是多么的值得去珍惜,可惜那时候不懂得去珍惜,比如,当身体状态良好时不知道去坚持,吃喝拉撒睡开始不讲究起来,生冷热辣...[全文阅读]

岭南师范学院“心连心”实践队-再多一点耐心

再多一点耐心吴逸轩2016年7月14日这是心连心实践队来到铺前小学的第五天,在所有人都渐入佳境,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的时候,时间开始静悄悄地流去,时间已经不多,教学和工...[全文阅读]

回不去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觉得犯了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重来,就在不断的犯错中慢慢长大,发现走过的人生就是在犯错,不可能重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全文阅读]

记录我和你一(乔小希

  丫头,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每天都想想到发疯。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每一次去空间时,多想看到你的留言。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在空间里没有看到你来过...[全文阅读]

生命不需要喧嚣

  其实,我们在最用力的时候,是最沉默的。    生命的意义仅仅是过程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仅仅是活着的精致。每个人的生活都只关乎于自己的起落,与其他无关。无论...[全文阅读]

老师,我喜欢你

老师,我喜欢你执灯社会实践队7月16日电(通讯员温小玲)7月16日,执灯社会实践队下乡支教的第七天,坦白而言,作为非支教组的一员,我对于这几天的历程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或...[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赵瑕《长安秋望》中的心境(康有山)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217484.html

上一篇:哲理短诗五首:实验

下一篇:从明天起,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感悟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感悟日记文章

精选感悟日记

经典日记分类阅读

感悟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