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6 08:28:3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微光倾城

出自宋代蘇轼的《洞仙歌·詠柳》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譯文及注釋

譯文江南年底,早梅花開後,分配新春和垂柳。細腰肢自己有格調風流,于是又是和身體清英很優秀。永豐坊那畔,一整天沒有人,誰看到金絲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還是種子、未飄散的那時,綠葉成陰,沒有一個故事、漸漸的消瘦了。又有誰是東風追逐你而來的呢,就吹散眉間皺紋一點春天。

注釋臘: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衆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分付:付托,寄意。格:格調骨體:骨架軀體。永樂坊:地名。在洛陽。盡日:一整天金絲:比喻柳樹的垂條。斷腸:秋海棠花的别。飛絮: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一成:宋時口語,“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态标格和風韻之美。起拍說臘盡梅凋,既點明節令,且借賓喚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緊承“臘盡”,寫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梅開過,楊柳萌發。柳絲弄碧,是春意繁鬧的表征,故說“分付新春與垂柳”。“分付”,交付之

之意,着“分付”一詞,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從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贊美了柳的體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種風流,很似少女的細腰。杜甫《絕句漫興》早有“隔戶楊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兒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稱頌她有合格入流的獨特風韻,并進而用“清英秀雅”四字來品評其骨相。這就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潔、秀麗,見出她與濃豔富麗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質特色,從她的體态美,進而刻畫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歎。換頭三句,寫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盡管明媚春光中修飾姿容,分外妖娆,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楊柳枝詞》,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爲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爲楊柳之詞以托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坊裏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後宣宗聽到此詞極表贊賞,遂命人取永豐柳兩枝,移植禁中。作者在這裏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迹,但平易曉揚的語句中,卻藏有探沉的含義。”斷腸“四句,緊承上文,寫垂柳的凄苦身世,說:一

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飄零,她更将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隻有東風的吹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舒展。正如宋初詩人幸夤遜《柳》詩聽說:“既待和風始展眉。”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處,“又莫是”便是嚴峻而無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寫柳,垂柳是詞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條。體态輕盈,儀容秀雅。然而卻寂寞無主,被禁锢在園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溫暖,也看不到改變命運的希望。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詞中句句寫垂柳,卻句句是寫佳人:這佳人或許是向蘇轼索詞的倩奴,或許是與倩奴命運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說,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飽和感情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對之傾注了同情。

  宋代詞論家彭孫說:“詠物詞極不易下,要須字字刻畫,字字天然。方爲上乘。”(《金粟詞話》)詠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貴有不枯不脫之妙。”(《蓮子居詞話》)蘇轼此詞正具有這些優點。它句句刻畫垂柳,清圓流楊,形神兼到,熨貼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與身世融入對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

不脫離聽詠課題。就風格而論,此詞纏綿幽怨,娴雅婉麗,曲盡垂柳風神,天然秀美處有似次韻章質夫的《楊花詞》,而又别具一段傾城之姿。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謀認爲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甯十年(1077年)。因爲據《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轼在汴京與王诜會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分付:付托,寄意。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永乐坊:地名。在洛阳。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断肠:秋海棠花的别。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

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

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

不脱离听咏课题。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3562.html

上一篇: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