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代故事!
诗歌大全>故事>古代故事

康熙平三藩

分类:古代故事发布者:莫让浮云遮望眼

吳三桂殺害永曆帝後,清順治帝給他很重的獎賞,封他做平西王,讓他鎮守雲南、貴州,給他許多特權,管轄兩省的文武官員,可以随意任免官員;處理軍民一切事務,還可以開礦山,煮井鹽,鑄造錢币,清廷每年還要撥給他饷銀九百多萬兩,占了國庫的很大一部分。吳三桂自恃功高,在雲南稱王稱霸。

公元1662年,順治帝去世,才八歲的康熙帝即位。順治帝臨死前有遺诏,命鳌拜等四個滿洲大臣做康熙的輔政大臣,幫助處理國家大事。鳌拜立過戰功,手握兵權,根本不将小皇帝放在眼裏,更不願意與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商量,什麽事情都獨斷專行。甚至到康熙帝年滿十四歲親自執政以後,他還把持朝政,敢在朝堂上誣陷輔政大臣蘇克薩哈,逼迫康熙帝違心地将蘇克薩哈處死。

鳌拜成了康熙帝頭一個心腹大患,成爲康熙帝要清除的一個目标。但宮中衛士多是鳌拜挑選的親信,不能信任。康熙帝就借口要練習摔跤,從貴族子弟中,挑選十多個棒小夥進宮,陪他摔跤。暗地裏卻給這些小夥伴作了布置。一天,鳌拜大搖大擺地走進内宮時,宮門突然關上,他自己的衛士被隔離在宮門外,十多個身強力壯的少年,突然跳出來,将他團團圍住,拽手的拽手,扳腳的扳腳,将他摔倒在地,捆綁起來。接着,康熙帝下诏宣布鳌拜的罪行,将他投入監獄。

清除鳌拜後,就該解決吳三桂的問題了。當時,驕橫跋扈的藩王,不止吳三桂一個。廣東有平南王尚可喜,福建有靖南王耿仲明、耿精忠。他們都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原明朝官員。因爲跟随清軍入關打農民軍,打明朝軍隊,打反清義軍賣力,立了“大功”,受到清朝的獎賞,都有許多特權,因而非常驕橫起來,不再肯服從清朝的指揮,妨礙清廷政令的統一,成爲潛伏着的新國家的特大禍害。這三個藩王,被稱爲“三藩”。

康熙帝深感三藩危害的嚴重性,他将“三藩”與治理黃河、辦理漕運作爲三件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寫成字條,懸挂在宮殿的柱子上,天天念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找個什麽辦法,削弱并消滅“三藩”。

“三藩”也深知清廷對他們的不信任,遲早會對付他們,但一時還吃不準會采取什麽措施,嚴厲到什麽程度。他們心懷鬼胎,要試探一下朝廷的态度。平南王尚可喜老了,就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告老還鄉,但要求将王爵傳給兒子,繼續帶兵鎮守廣東。康熙帝也想借此機會試探“三藩”對撤藩的承受程度,就順水推舟,批準尚可喜告老還鄉,但要撤銷靖南王府,王爵不能繼承。理由是廣東安定,不必再設藩王鎮守。

這個答複,深深震撼三家藩王。吳三桂一面加緊準備造反,一面邀靖南王耿精忠一道再上奏章,請求康熙帝同時将“三藩”都撤掉。接到奏章,康熙帝冷笑說:“他們竟想威脅我!”就交給議政王大臣會議讨論,大臣們意見不統一,有主張撤的,有主張不撤的。最後康熙帝決定,這些藩王掌握兵權太久,拖得越久,越不容易解決,索性一次解決,三藩都撤,将全部人員、兵馬遷到關外去。www.qigushi.com

吳三桂本意是希望康熙帝會作出些挽留的姿态,他們就順水推舟留下來。誰知康熙帝會這樣決斷,他又驚又恨,決定起兵造反。公元1673年農曆十一月,吳三桂殺掉雲南巡撫朱國治,發布讨伐清廷的檄文,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讨虜大将軍”,并寫信與平南王、靖南王及各地老部下,還有台灣的鄭經,要他們共同起兵造反。

吳三桂宣布恢複明朝的發飾、服裝,革除滿洲的習俗,要替明朝報仇雪恨。但是,他引清兵入關、絞死永曆帝的斑斑劣迹如在眼前,人們怎能相信他“興明讨虜”的宣傳?他的造反,完全是個人野心所緻。

不過,對清王朝高壓政策長久感到憤怒的人們,還是找到了一次抒發胸中悶氣的機會,所以,頭幾年内,許多地方都起兵響應,大半個中國都沸騰起來,清廷的統治岌岌可危。吳三桂的兵馬打到了湖南、江西。

康熙帝臨危不懼,停止執行耿精忠、尚可喜兩藩的撤藩命令,将他們從造反行列中暫時分化出來,孤立吳三桂;同時迅速調兵遣将,阻擋吳三桂的進攻。

由于吳三桂在軍事上犯了錯誤,他的軍事攻勢持續了幾年就停止了。雙方在西北、西南、中南、華南相持了八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七十八歲,等不及了,在湖南衡陽匆匆忙忙地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周。可是到這年秋天,他就病死了。

此後,形勢大變,清軍的進攻越來越猛烈。到公元1681年,清軍攻下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自殺,“三藩”的叛亂終于徹底平定。

吴三桂杀害永历帝后,清顺治帝给他很重的奖赏,封他做平西王,让他镇守云南、贵州,给他许多特权,管辖两省的文武官员,可以随意任免官员;处理军民一切事务,还可以开矿山,煮井盐,铸造钱币,清廷每年还要拨给他饷银九百多万两,占了国库的很大一部分。吴三桂自恃功高,在云南称王称霸。

公元1662年,顺治帝去世,才八岁的康熙帝即位。顺治帝临死前有遗诏,命鳌拜等四个满洲大臣做康熙的辅政大臣,帮助处理国家大事。鳌拜立过战功,手握兵权,根本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更不愿意与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商量,什么事情都独断专行。甚至到康熙帝年满十四岁亲自执政以后,他还把持朝政,敢在朝堂上诬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逼迫康熙帝违心地将苏克萨哈处死。

鳌拜成了康熙帝头一个心腹大患,成为康熙帝要清除的一个目标。但宫中卫士多是鳌拜挑选的亲信,不能信任。康熙帝就借口要练习摔跤,从贵族子弟中,挑选十多个棒小伙进宫,陪他摔跤。暗地里却给这些小伙伴作了布置。一天,鳌拜大摇大摆地走进内宫时,宫门突然关上,他自己的卫士被隔离在宫门外,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少年,突然跳出来,将他团团围住,拽手的拽手,扳脚的扳脚,将他摔倒在地,捆绑起来。接着,康熙帝下诏宣布鳌拜的罪行,将他投入监狱。

清除鳌拜后,就该解决吴三桂的问题了。当时,骄横跋扈的藩王,不止吴三桂一个。广东有平南王尚可喜,福建有靖南王耿仲明、耿精忠。他们都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原明朝官员。因为跟随清军入关打农民军,打明朝军队,打反清义军卖力,立了“大功”,受到清朝的奖赏,都有许多特权,因而非常骄横起来,不再肯服从清朝的指挥,妨碍清廷政令的统一,成为潜伏着的新国家的特大祸害。这三个藩王,被称为“三藩”。

康熙帝深感三藩危害的严重性,他将“三藩”与治理黄河、办理漕运作为三件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写成字条,悬挂在宫殿的柱子上,天天念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找个什么办法,削弱并消灭“三藩”。

“三藩”也深知清廷对他们的不信任,迟早会对付他们,但一时还吃不准会采取什么措施,严厉到什么程度。他们心怀鬼胎,要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平南王尚可喜老了,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告老还乡,但要求将王爵传给儿子,继续带兵镇守广东。康熙帝也想借此机会试探“三藩”对撤藩的承受程度,就顺水推舟,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但要撤销靖南王府,王爵不能继承。理由是广东安定,不必再设藩王镇守。

这个答复,深深震撼三家藩王。吴三桂一面加紧准备造反,一面邀靖南王耿精忠一道再上奏章,请求康熙帝同时将“三藩”都撤掉。接到奏章,康熙帝冷笑说:“他们竟想威胁我!”就交给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大臣们意见不统一,有主张撤的,有主张不撤的。最后康熙帝决定,这些藩王掌握兵权太久,拖得越久,越不容易解决,索性一次解决,三藩都撤,将全部人员、兵马迁到关外去。www.qigushi.com

吴三桂本意是希望康熙帝会作出些挽留的姿态,他们就顺水推舟留下来。谁知康熙帝会这样决断,他又惊又恨,决定起兵造反。公元1673年农历十一月,吴三桂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清廷的檄文,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并写信与平南王、靖南王及各地老部下,还有台湾的郑经,要他们共同起兵造反。

吴三桂宣布恢复明朝的发饰、服装,革除满洲的习俗,要替明朝报仇雪恨。但是,他引清兵入关、绞死永历帝的斑斑劣迹如在眼前,人们怎能相信他“兴明讨虏”的宣传?他的造反,完全是个人野心所致。

不过,对清王朝高压政策长久感到愤怒的人们,还是找到了一次抒发胸中闷气的机会,所以,头几年内,许多地方都起兵响应,大半个中国都沸腾起来,清廷的统治岌岌可危。吴三桂的兵马打到了湖南、江西。

康熙帝临危不惧,停止执行耿精忠、尚可喜两藩的撤藩命令,将他们从造反行列中暂时分化出来,孤立吴三桂;同时迅速调兵遣将,阻挡吴三桂的进攻。

由于吴三桂在军事上犯了错误,他的军事攻势持续了几年就停止了。双方在西北、西南、中南、华南相持了八年。公元1678年,吴三桂七十八岁,等不及了,在湖南衡阳匆匆忙忙地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周。可是到这年秋天,他就病死了。

此后,形势大变,清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到公元1681年,清军攻下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自杀,“三藩”的叛乱终于彻底平定。

饺子的由来,张仲景和饺子的故事

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心怀百姓。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而据说饺子的出现和他施药...[全文阅读]

郭嘉的故事、简介

郭嘉人物简介: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全文阅读]

郭嘉的遗计定辽东

最有智慧的遗言:郭嘉遗计曹操最器重的两个手下,武将当属典韦,因为典韦不仅武功极高,而且对曹操非常衷心,被曹操任命为自己的卫队长。最后,典韦为保护曹操英勇牺牲,这...[全文阅读]

貂蝉是怎么死的

貂蝉是怎么死的?这个故事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故事:董卓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吕布却愈发思念貂蝉。有一天,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其卧室。貂蝉...[全文阅读]

唐伯虎卖画

在杭州西湖畔,明代画家唐伯虎挂了一张水墨画,画的是一条浑身长满黑毛的狗。画的右边有一说明:此画系谜语画,打一字。有买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一文不取,赠送此画。画一...[全文阅读]

凌波仙子的故事

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康熙平三藩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236388.html

上一篇:史上最低俗的圣旨

下一篇:更多古代故事

古代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古代故事文章

精选古代故事

经典故事分类阅读

古代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