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代故事!
诗歌大全>故事>古代故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分类:古代故事发布者:密码深情

俞伯牙在蓬萊仙島上學到高超琴藝後,被周天子拜爲司樂太師之職。他奉命修樂譜,專程去楚地采風。

一天,俞伯牙帶着琴僮順漢水而下來到長江口,突然烏雲蓋頂,狂風大作。

霎時之間,波湧浪翻,驚濤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搖晃。

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來。

不多時,暴雨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将船搖到山崖下江灣處抛錨系纜,單等那風雨過後,再行開船。

狂風暴雨直到天黑才停。

俞伯牙待風住雨停,站在船頭一看,隻見月兒初升,挂在崖頂,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不禁觸動樂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艙開囊取琴,對着明月和浩蕩的江水彈撥起來。他一曲尚未彈完,突然琴弦斷了一根,船夫和琴僮從沉醉中醒來,突然見有個樵夫也立在船頭聽琴。

船夫掂着一把槳喝問:“黑夜上船爲的哪般?”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貪晚,被暴雨阻于此崖。雨過之後,正要還家,忽聽琴聲一片,便冒失上船聆聽。”琴僮冷笑道:“山野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

那人非但不走,反诘道:“若欺負山野之中沒有聽琴之人,那麽這夜靜更深,荒崖之下,也就不該有彈琴之客了!”

俞伯牙見這位樵夫出言不卑不亢,便問道:“你既然聽琴,可知老夫适才彈的是什麽曲子?”

樵夫從容答道:“小人若不知,也就不來聽琴了。”

俞伯牙聽這口氣,頗爲驚疑,便道:“那就請講吧!”

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彈,乃是雨後江畔,羁旅愁懷,即景生情,随想之曲。其商聲悲涼,使人聽了後十分怆然,不過照全曲之意,那末尾兩聲應是怕見秋月才好,可惜琴弦嘎然而斷,不知是不是此意?”

俞伯牙一聽,連忙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快别站立,坐下一叙!”

樵夫聽了這話,爽然坐下。

琴僮見樵夫不謝而坐,忿然道:“山野粗人,真不知禮數,也不看看眼前是何大官兒哩!”

樵夫白了琴僮一眼,朗聲道:“我鍾子期有個怪脾氣,隻看琴藝高低,不問官階大小。”

俞伯牙見自報家門的鍾子期雖身爲樵夫,卻有一股傲氣,便有幾分不滿。他捋着銀須問道:“你既能聽得出琴聲一二,想必也曉得一點樂理吧?”

鍾子期一聽這話中有奚落之意,便索性傲然答道:“假若老大人于樂理上有何不明白處,隻管發問就是!”

俞伯牙聽鍾子期口出狂言,便道:“那老夫就徹夜不眠,來個打破沙鍋問到底了!”

鍾子期點點頭道:“大人請随便問!”

俞伯牙想:“若是挑太難的發問,算是欺負這乳臭未幹的小兒,隻有揀個簡單的難住他,才好叫他服氣。他略一思忖,便問道:“《禮經》雲:‘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書經》亦雲:‘八音克諧。’請問:這‘八音’作何解釋?與‘七音’有何不同?”

鍾子期随口答道:“所謂‘八音’,乃指八類樂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是也。而所謂‘七音’,不過是七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五聲外,又加變宮、變徵二聲,合爲七聲。”

俞伯牙想到這一般樂理,隻要記憶力好都記得,不足爲取。他想了想,又問道:“何者爲樂?何爲樂之妙境?”

鍾子期侃侃答道:“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合其體,得其性則和;離其體,失其性則乖。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máo),謂之樂也。且聞樂習樂,可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遠物來集。故知聖人之樂,和而已矣!和心足于内,和氣見于外,和聲成于樂。蓋人有喜怒哀樂,聲有節奏法度,應時變化,不失其和。以是觀之,樂之妙境勝界,唯和諧焉!“

俞伯牙見難不倒鍾子期,哪肯罷休,又問道:“同是音樂,何以有動人、不動人之别?”

鍾子期微微一笑:“作樂者性情有真假之分,聽樂者心弦有動凝之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無以動人。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内者,情動于中而神飛于外,外感于人乃複動于中。所以音樂想感動人,其要旨貴在一個真字!”

俞伯牙見鍾子期對答如流,暗思道:“老夫琴藝,天下第一。每逢彈出蓬萊自創的琴曲無人可識,現即興彈出,諒他絞盡腦汁也難猜出!于是,他又問道:“倘若老夫彈琴,眼前雖無其景,心中卻有所思,你能猜出來是什麽意思嗎?”

鍾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隻要聽到琴音便知雅意,大人且請開彈,在下洗耳恭聽。”

俞伯牙十指跳躍,使出渾身解數,彈出一曲。

鍾子期聽罷,擊掌贊歎道:“妙呵,聽老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揚雄偉,就像巍巍峨的高山一樣!”

俞伯牙不禁暗自驚奇。他不動聲色地又重劃快搓,隻聽那叮叮咚咚,嘈嘈切切,又瀉出一支曲子來。

俞伯牙的曲子還沒彈完,鍾子期又贊道:“妙呵,聽老大人的琴音是那樣浩浩蕩蕩,就像滔滔流水一樣!”

俞伯牙一聽,驚喜萬分。他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禮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黃土埋明珠!老夫遍遊五湖四海,今天終于找到知音了!”

鍾子期聽到這前所未聞的琴音,知道這老大人來曆不俗,拜問後,知是大名鼎鼎的當今司樂太師,頓生敬意,便相邀到自己茅舍叙談。

俞伯牙欣然随鍾子期登上岸上山,來到山間茅舍。他在這裏看到鍾子期所整理的樂譜竹簡,那漁歌、牧歌、獵歌、樵歌、祭歌、宴歌、情歌……均分類在冊。他大開了眼界,想不到多年忙碌,天下樂譜隻記下皮毛,而眼前這小夥子卻記下世上難覓的樂譜。他拜謝再三,要鍾子期出山輔佐他修樂譜。鍾子期道:“我收集的樂譜全在簡冊之中,老太師可悉數拿去。這些樂譜,能留後世,我這位山野中人就心滿意足了。以此去謀個一官半職還顯得不夠朋友。”

鍾子期邊說邊束起竹簡,作爲送給俞伯牙的禮物。

俞伯牙見鍾子期雖是個樵夫,可是學識淵博,深谙樂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對青山作拜,結成刎頸之交。

次日,豔陽高照,長江口兩人灑淚而别。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叙衷腸。

轉眼到了約定日期,俞伯牙又駕舟來到鍾子期的茅舍,誰知在路口,便見一塊墓碑。他上前一看,墓碑上寫着:“鍾子期之墓”。他頓時熱淚長流,捶打着墓碑道:“天不該滅我知音!地不能埋我知音!天下可以無伯牙,不可以無子期啊!可憐我一輩子才遇到這一個知音,竟先我而亡啊!天地不公呀!”

俞伯牙悲恸欲絕。他在鍾子期前行了三叩九拜大禮後,一直眼淚長流。

琴僮勸道:“老太師,天已不早了,快些下山吧!”

俞伯牙生氣道:“我與子期知音一回,怎能如此輕易訣别呢?快把琴取來,待老夫爲他再彈一曲《高山流水》吧!”

琴僮無奈,隻得取來琴放在鍾子期墓前。

俞伯牙跪在琴前,辛酸的老淚灑在琴上。他悲懷難抑,仰天叫道:“子期呀,且聽伯牙再爲你彈一曲吧……”

俞伯牙泣不成聲,隻見他雙臂大起大落,十指如颠如狂。隻聽那琴聲起初嗚嗚咽咽,含悲帶血;繼而又嘈嘈切切,噪響不絕。他悲憤填膺,淚流滿面地說:“從此知音絕矣!”說罷,他蓦地抓起琴,對着鍾子期墓前的磐石用力一摔,隻聽得轟然爆響,琴身粉碎,弦轸分離。

從此,俞伯牙終生不再彈琴了,卻留下摔琴謝知音的佳話。

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

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

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

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来。

不多时,暴雨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将船摇到山崖下江湾处抛锚系缆,单等那风雨过后,再行开船。

狂风暴雨直到天黑才停。

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他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船夫和琴僮从沉醉中醒来,突然见有个樵夫也立在船头听琴。

船夫掂着一把桨喝问:“黑夜上船为的哪般?”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贪晚,被暴雨阻于此崖。雨过之后,正要还家,忽听琴声一片,便冒失上船聆听。”琴僮冷笑道:“山野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那人非但不走,反诘道:“若欺负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之下,也就不该有弹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这位樵夫出言不卑不亢,便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从容答道:“小人若不知,也就不来听琴了。”

俞伯牙听这口气,颇为惊疑,便道:“那就请讲吧!”

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弹,乃是雨后江畔,羁旅愁怀,即景生情,随想之曲。其商声悲凉,使人听了后十分怆然,不过照全曲之意,那末尾两声应是怕见秋月才好,可惜琴弦嘎然而断,不知是不是此意?”

俞伯牙一听,连忙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快别站立,坐下一叙!”

樵夫听了这话,爽然坐下。

琴僮见樵夫不谢而坐,忿然道:“山野粗人,真不知礼数,也不看看眼前是何大官儿哩!”

樵夫白了琴僮一眼,朗声道:“我钟子期有个怪脾气,只看琴艺高低,不问官阶大小。”

俞伯牙见自报家门的钟子期虽身为樵夫,却有一股傲气,便有几分不满。他捋着银须问道:“你既能听得出琴声一二,想必也晓得一点乐理吧?”

钟子期一听这话中有奚落之意,便索性傲然答道:“假若老大人于乐理上有何不明白处,只管发问就是!”

俞伯牙听钟子期口出狂言,便道:“那老夫就彻夜不眠,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钟子期点点头道:“大人请随便问!”

俞伯牙想:“若是挑太难的发问,算是欺负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只有拣个简单的难住他,才好叫他服气。他略一思忖,便问道:“《礼经》云:‘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书经》亦云:‘八音克谐。’请问:这‘八音’作何解释?与‘七音’有何不同?”

钟子期随口答道:“所谓‘八音’,乃指八类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也。而所谓‘七音’,不过是七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五声外,又加变宫、变徵二声,合为七声。”

俞伯牙想到这一般乐理,只要记忆力好都记得,不足为取。他想了想,又问道:“何者为乐?何为乐之妙境?”

钟子期侃侃答道:“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máo),谓之乐也。且闻乐习乐,可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知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和声成于乐。盖人有喜怒哀乐,声有节奏法度,应时变化,不失其和。以是观之,乐之妙境胜界,唯和谐焉!“

俞伯牙见难不倒钟子期,哪肯罢休,又问道:“同是音乐,何以有动人、不动人之别?”

钟子期微微一笑:“作乐者性情有真假之分,听乐者心弦有动凝之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无以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情动于中而神飞于外,外感于人乃复动于中。所以音乐想感动人,其要旨贵在一个真字!”

俞伯牙见钟子期对答如流,暗思道:“老夫琴艺,天下第一。每逢弹出蓬莱自创的琴曲无人可识,现即兴弹出,谅他绞尽脑汁也难猜出!于是,他又问道:“倘若老夫弹琴,眼前虽无其景,心中却有所思,你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吗?”

钟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只要听到琴音便知雅意,大人且请开弹,在下洗耳恭听。”

俞伯牙十指跳跃,使出浑身解数,弹出一曲。

钟子期听罢,击掌赞叹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扬雄伟,就像巍巍峨的高山一样!”

俞伯牙不禁暗自惊奇。他不动声色地又重划快搓,只听那叮叮咚咚,嘈嘈切切,又泻出一支曲子来。

俞伯牙的曲子还没弹完,钟子期又赞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样浩浩荡荡,就像滔滔流水一样!”

俞伯牙一听,惊喜万分。他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黄土埋明珠!老夫遍游五湖四海,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

钟子期听到这前所未闻的琴音,知道这老大人来历不俗,拜问后,知是大名鼎鼎的当今司乐太师,顿生敬意,便相邀到自己茅舍叙谈。

俞伯牙欣然随钟子期登上岸上山,来到山间茅舍。他在这里看到钟子期所整理的乐谱竹简,那渔歌、牧歌、猎歌、樵歌、祭歌、宴歌、情歌……均分类在册。他大开了眼界,想不到多年忙碌,天下乐谱只记下皮毛,而眼前这小伙子却记下世上难觅的乐谱。他拜谢再三,要钟子期出山辅佐他修乐谱。钟子期道:“我收集的乐谱全在简册之中,老太师可悉数拿去。这些乐谱,能留后世,我这位山野中人就心满意足了。以此去谋个一官半职还显得不够朋友。”

钟子期边说边束起竹简,作为送给俞伯牙的礼物。

俞伯牙见钟子期虽是个樵夫,可是学识渊博,深谙乐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对青山作拜,结成刎颈之交。

次日,艳阳高照,长江口两人洒泪而别。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叙衷肠。

转眼到了约定日期,俞伯牙又驾舟来到钟子期的茅舍,谁知在路口,便见一块墓碑。他上前一看,墓碑上写着:“钟子期之墓”。他顿时热泪长流,捶打着墓碑道:“天不该灭我知音!地不能埋我知音!天下可以无伯牙,不可以无子期啊!可怜我一辈子才遇到这一个知音,竟先我而亡啊!天地不公呀!”

俞伯牙悲恸欲绝。他在钟子期前行了三叩九拜大礼后,一直眼泪长流。

琴僮劝道:“老太师,天已不早了,快些下山吧!”

俞伯牙生气道:“我与子期知音一回,怎能如此轻易诀别呢?快把琴取来,待老夫为他再弹一曲《高山流水》吧!”

琴僮无奈,只得取来琴放在钟子期墓前。

俞伯牙跪在琴前,辛酸的老泪洒在琴上。他悲怀难抑,仰天叫道:“子期呀,且听伯牙再为你弹一曲吧……”

俞伯牙泣不成声,只见他双臂大起大落,十指如颠如狂。只听那琴声起初呜呜咽咽,含悲带血;继而又嘈嘈切切,噪响不绝。他悲愤填膺,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罢,他蓦地抓起琴,对着钟子期墓前的磐石用力一摔,只听得轰然爆响,琴身粉碎,弦轸分离。

从此,俞伯牙终生不再弹琴了,却留下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饺子的由来,张仲景和饺子的故事

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心怀百姓。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而据说饺子的出现和他施药...[全文阅读]

郭嘉的故事、简介

郭嘉人物简介: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全文阅读]

郭嘉的遗计定辽东

最有智慧的遗言:郭嘉遗计曹操最器重的两个手下,武将当属典韦,因为典韦不仅武功极高,而且对曹操非常衷心,被曹操任命为自己的卫队长。最后,典韦为保护曹操英勇牺牲,这...[全文阅读]

貂蝉是怎么死的

貂蝉是怎么死的?这个故事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故事:董卓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吕布却愈发思念貂蝉。有一天,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其卧室。貂蝉...[全文阅读]

唐伯虎卖画

在杭州西湖畔,明代画家唐伯虎挂了一张水墨画,画的是一条浑身长满黑毛的狗。画的右边有一说明:此画系谜语画,打一字。有买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一文不取,赠送此画。画一...[全文阅读]

凌波仙子的故事

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236381.html

上一篇:愚才酸甜蠢才涩

下一篇:更多古代故事

古代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古代故事文章

精选古代故事

经典故事分类阅读

古代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