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09:47:3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葵雨

出自宋代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鹭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譯文及注釋

譯文傍晚的落雨剛剛停止,桐江一片寂靜,遠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對面的島嶼上,水蓼稀疏霧霭寒涼,秋風吹拂蘆葦蕭索作響。多少漁人行駛着小船,卻隻見船上的燈火飛快地回歸村落。對此令我思念起回歸的路程,對漂泊生活産生了厭倦而憂傷的情緒。桐江景色美麗,霧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魚兒圍繞嚴陵濑飛翔和跳躍。遊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無成,何況早就有歸隐雲山泉石的心願。回歸吧,羨慕淵明的躬耕田園,厭倦仲宣的從軍艱苦。

注釋滿江紅:詞牌名,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爲《上江虹》,後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此詞爲仄韻,爲正體。《樂章集》注“仙呂調”,高栻詞注“南呂調”。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長川靜:長河一片平靜。川,指江河。征帆:遠

遠行船上之帆。蓼煙:籠罩着蓼草的煙霧。蓼,水蓼,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葦風:吹拂蘆葦的風。蕭索:象聲詞,形容風聲。元稹《酬樂天雪中見寄》:“知君夜聽風蕭索,曉望林亭雪半糊。”幾許:有幾個。短艇:輕快的小艇。遣:使,令。行客:詞人自謂。回程:回家的路程。桐江:在今浙江桐廬縣北,即錢塘江中遊自嚴州至桐廬一段的别稱。又名富春江。漠漠:彌漫的樣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嚴陵灘:又名嚴灘、嚴陵濑。在桐江畔。遊宦:春秋戰國時期,士人離開本國至他國謀求官職,謂之遊宦,後泛指爲當官而到處飄蕩。底事:何事,爲了什麽事呢?雲泉約:與美麗的景色相約,引申爲歸隐山林之意。雲泉,泛指美麗的景色。歸去來:趕緊回去吧。陶潛著《歸去來兮辭》以抒歸隐之志,故後用“歸去來”爲歸隐之典。仲宣:三國時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荊州劉表,未被重用,作《登樓賦》,以抒歸土懷鄉之情。後爲曹操所重,從曹操西征張魯。從軍樂:即《從軍行》。王粲曾作《從軍行》五首,主要抒發行役之苦和思婦之情。

賞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屆五十,方才及第,遊宦已倦,由此産生了歸隐思想。這首詞就是歸隐思想的流露,抒發了詞人對遊宦生

涯的厭倦和對歸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詞一開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靜,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氣氛籠罩全篇。水蓼和蘆葦都是于秋天繁盛開花,可見時間是蕭瑟的秋天;雨後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臨島嶼”二句,寫船傍島而停,岸上蓼葦,清煙疏淡,秋風瑟瑟。景色的凄涼與詞人心境的凄涼是統一的,含有無限哀情。這幾句寫傍晚泊船情景,以靜态描寫爲主。至“幾許”以下,詞人筆調突然一揚,由靜态變爲動态,寫漁人飛艇,燈火歸林,一幅動态的畫面呈現在眼前,日暮歸家,溫暖、動人的生機騰然而起。這裏以動景反襯上面的靜景,反使詞人所處的環境顯得更加靜寂。一個“飛”字和一個“盡”字,把漁人歸家的喜悅表現得極具神韻,又同時從反面引出“遣行客”、“傷漂泊”二句,漁人雙槳如飛,回家團聚,而詞人卻遠行在外,單栖獨宿,觸動歸思。整個上片分爲兩段,前半段寫景,後半段抒情,情景之間融合無隙,境界渾然。

  詞的上片明确點出了“傷漂泊”的感情基調,下片則具體的寫出了“傷漂泊”的具體内涵。換頭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調促,對仗工整,語意連貫,一氣呵成,先寫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掃盡了昨夜的憂愁,桐江上空,晨霧濃密,

碧波似染,峰巒如削,白鹭飛翔,魚蝦跳躍,生動美麗的景色使詞人心情歡娛。從感情線索上看,這裏又是一揚。但因爲詞人情緒總的基調是愁苦的,歡娛極爲短暫,又很快進入低谷,“嚴陵灘”三字已埋下伏筆,這裏以樂景寫哀,江山美好,魚鳥自由,漁人團聚,而詞人一年到頭都是四海爲家,宦遊成羁旅,于是“遊宦區區成底事”之歎自然從肺腑流出,詞人得出的結論是不值得,不如及早歸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倫之樂。“雲泉約”三字收繳上文,同時也啓發下文,具有開合之力,所以結語痛快地說“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用王粲《從軍樂》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這首詞抑揚有緻的節奏中表現出激越的情緒,從泊舟寫到當時的心緒,再從憶舟行寫到日後的打算,情景兼融,脈絡清晰多變,感情愈演愈烈,讀來倍覺委婉曲折、蕩氣回腸。可見柳永不愧是一位書寫羁旅行役之苦的詞中高手。

  這首詞當時在睦州民間廣爲流傳,深受百姓喜愛。據北宋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記載“範文正公谪睦州,過嚴陵祠下。會吳俗歲祀,裏巫迎神,但歌《滿江紅》,有‘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鹭飛魚躍’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絕送神。’曰:‘漢

包六合網英豪,一個冥鴻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雲台争似釣台高?’吳俗至今歌之。”可見這首詞當時在睦州民間廣爲流傳,深受百姓喜愛。

創作背景

  詞上片言“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點明爲六七月之景。詞下片寫“嚴陵灘”景色,說明此詞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經嚴陵灘之時,或者在睦州任上,時間應爲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間。

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羁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叙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出自宋代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译文注释

译文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

远行船上之帆。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赏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

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

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

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创作背景

  词上片言“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点明为六七月之景。词下片写“严陵滩”景色,说明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时间应为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间。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07004.html

上一篇: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