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3 10:27:41
出自宋代陸遊的《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剛剛報傳邊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頭;不久又聞說金人的兵馬,已集結在瓜州渡口。
當權的衮衮諸公,有誰肯聽聽百姓的意見?我們在野的人呵,隻能白白地爲時局擔憂。
大風急雪撲打着窗棂,心兒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樓向遠處眺望,你我都不禁熱淚橫流。
又哪裏想到呵,今日裏、柳絮輕飄、亂紅飛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東路的古城揚州!
注釋
①七兄:指陸遊仲兄陸濬,行七。
②揚州帥:即淮南東路安撫使。揚州,今屬江蘇。
③幕:幕府。
④邊烽:邊界上報警的烽火。
⑤石頭:山名。在江蘇江甯西,北緣大江,南抵秦淮口,城在山後。六朝以來,皆守此爲固。諸葛孔明所謂鍾山龍蟠,石頭虎踞者,即指此。
⑥旋:很快,緊接着。
⑦胡馬:指金兵。
⑧瓜州:地名,在今江蘇揚州南,亦稱瓜埠洲。當運河之口,與鎮江斜值,爲南北襟要處。
⑨諸公:指當時在朝中掌權的人。
⑩荛: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刍荛(chú ráo)策:普通人的意見。這裏謙指自己的政見。
?畎(quǎn)畝憂:指在野的人的憂慮。畎畝,田間。
?危樓:高樓。
?淮南路:宋代路名,轄淮河以南地區,後分爲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東路沿揚州。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報國之情和憂國之念的作品。詩的前六句追懷舊事,寄慨遙深;後兩句既有送行之意,也有對金兵的突然退卻難以置信,又欣喜若狂。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二句以簡潔的筆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經過,同時也交待了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最初聽說金兵已迫近南京城,來勢兇猛;不久又得聞金兵集結在瓜州渡,氣焰益熾。
處此危難之際,詩人多想挺身而出,聯合抗金志士,挽狂瀾于既倒,爲國除危,爲民解難。可是,隻求苟安、不思恢複的南宋朝廷早已把他看成心存不軌的異己分子,不能容許他執掌重兵、慷慨赴敵。意識到這一點,詩人内心充滿憤慨:“諸公誰聽刍荛策?吾輩空懷畎畝憂。”詩人曾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敵複國的軍事策略和政治措施,然而滿朝公卿,盡皆畏敵如虎,嫉賢如仇,沒人肯聽取他的意見。詩人的上書,要麽如石沉大海,杳無回音,要麽如虎須捋毛,招緻處罰。作爲備受歧視的在野人士,他隻有徒然地爲時局擔憂。這兩句前後照應,因果分明,對比強烈:一邊是諸公堵塞賢路,不恤國計;另一邊則是詩人系念時局,憂心如焚。孰是孰非,孰善孰惡,一目了然。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二句借景抒情,益見其憤慨之烈、痛苦之深。“危樓”,即高樓。當時,詩人身受羁絆,無計可施,拳拳報國之心竟與打到窗上的急雪一樣碎成粉末;登上高樓,遠望狼煙四起,詩人更不禁涕淚交流。這一切,雖已成爲舊日之事,卻深深地镌刻在詩人的記憶之中。“七兄”即将奔赴的揚州正是當時的兵燹之地。
在送别的時刻,詩人首先想到那慘痛的景象并形諸詩筆,是極爲自然的事情後兩句折回題意,渲染送别之情。 “豈知”,點明形勢的變化出乎詩人的意料之外——當初,他何曾料及金兵會發生内讧,使一場更大的戰禍得以弭息。“亂絮飛花”,則暗示随着金兵的撤離,淮水以南地區又恢複了和平景象。詩人筆下的花絮,不僅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且具有人的意識、人的情感,欣然擔負起送客的使命。它們追随在七兄乘坐的小舟前後蹁跹起舞,既表歡送之情,亦緻挽留之意。此情此意,不能不使七兄深受感動。其實,多情的與其說是亂絮飛花,莫如說是詩人自己。詩人自己眷眷然不忍與七兄分别,卻不從正面說破,而将自己的感情賦予亂絮和飛花,于是,亂絮飛花便變得如此深情缱绻。這幅生意盎然的“送客圖”,實際上隻是詩人的主觀意識外化後産生的某種幻象。如果說詩的五、六兩句是觸景生情的話,那麽,這兩句則是移情于景了。而無論觸景生情,還是移情于景,究其效用,都有助于創造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詩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從藝術上看,這首詩不僅屬對精切,造語工巧,而且情寓景中,意餘言外。
以上就是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宋代陆游的《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刚报传边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头;不久又闻说金人的兵马,已集结在瓜州渡口。
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大风急雪扑打着窗棂,心儿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你我都不禁热泪横流。
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轻飘、乱红飞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东路的古城扬州!
注释
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
②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扬州,今属江苏。
③幕:幕府。
④边烽:边界上报警的烽火。
⑤石头:山名。在江苏江宁西,北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城在山后。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诸葛孔明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者,即指此。
⑥旋:很快,紧接着。
⑦胡马:指金兵。
⑧瓜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南,亦称瓜埠洲。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值,为南北襟要处。
⑨诸公:指当时在朝中掌权的人。
⑩荛: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刍荛(chú ráo)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
?畎(quǎn)亩忧:指在野的人的忧虑。畎亩,田间。
?危楼:高楼。
?淮南路:宋代路名,辖淮河以南地区,后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东路沿扬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报国之情和忧国之念的作品。诗的前六句追怀旧事,寄慨遥深;后两句既有送行之意,也有对金兵的突然退却难以置信,又欣喜若狂。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二句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待了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最初听说金兵已迫近南京城,来势凶猛;不久又得闻金兵集结在瓜州渡,气焰益炽。
处此危难之际,诗人多想挺身而出,联合抗金志士,挽狂澜于既倒,为国除危,为民解难。可是,只求苟安、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早已把他看成心存不轨的异己分子,不能容许他执掌重兵、慷慨赴敌。意识到这一点,诗人内心充满愤慨:“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诗人曾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然而满朝公卿,尽皆畏敌如虎,嫉贤如仇,没人肯听取他的意见。诗人的上书,要么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要么如虎须捋毛,招致处罚。作为备受歧视的在野人士,他只有徒然地为时局担忧。这两句前后照应,因果分明,对比强烈:一边是诸公堵塞贤路,不恤国计;另一边则是诗人系念时局,忧心如焚。孰是孰非,孰善孰恶,一目了然。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二句借景抒情,益见其愤慨之烈、痛苦之深。“危楼”,即高楼。当时,诗人身受羁绊,无计可施,拳拳报国之心竟与打到窗上的急雪一样碎成粉末;登上高楼,远望狼烟四起,诗人更不禁涕泪交流。这一切,虽已成为旧日之事,却深深地镌刻在诗人的记忆之中。“七兄”即将奔赴的扬州正是当时的兵燹之地。
在送别的时刻,诗人首先想到那惨痛的景象并形诸诗笔,是极为自然的事情后两句折回题意,渲染送别之情。 “岂知”,点明形势的变化出乎诗人的意料之外——当初,他何曾料及金兵会发生内讧,使一场更大的战祸得以弭息。“乱絮飞花”,则暗示随着金兵的撤离,淮水以南地区又恢复了和平景象。诗人笔下的花絮,不仅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具有人的意识、人的情感,欣然担负起送客的使命。它们追随在七兄乘坐的小舟前后蹁跹起舞,既表欢送之情,亦致挽留之意。此情此意,不能不使七兄深受感动。其实,多情的与其说是乱絮飞花,莫如说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眷眷然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从正面说破,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乱絮和飞花,于是,乱絮飞花便变得如此深情缱绻。这幅生意盎然的“送客图”,实际上只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外化后产生的某种幻象。如果说诗的五、六两句是触景生情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移情于景了。而无论触景生情,还是移情于景,究其效用,都有助于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不仅属对精切,造语工巧,而且情寓景中,意余言外。
以上就是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上一篇: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