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发布时间:2022-09-03 07:23:30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裏,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怅望涼風前。
拼音解讀
shè jiāng wán qiū shuǐ ,ài cǐ hóng qú xiān
pān hé nòng qí zhū ,dàng yàng bú chéng yuán 。
jiā rén cǎi yún lǐ ,yù zèng gé yuǎn tiān 。
xiàng sī wú yīn jiàn ,chàng wàng liáng fēng qiá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秋水澄清,嬉戲江湄,紅荷鮮美。攀折一支碧綠荷葉,戲弄荷心水珠,蕩漾蕩漾,水珠不成圓。你遠在天上彩雲中,想把蓮花贈送給我,太遠。相思卻不能想見,迎着寒冷的秋風惆怅地眺望遠方。

注釋蕖:芙蕖。荷花的别名。紅蕖(荷花盛開的樣子)。

相關賞析

  此詩開頭說,湛藍的秋江一碧如洗,鮮紅嬌豔的芙蕖搖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産生無限愛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贈“秋水伊人”。但遺憾的是,荷上晶瑩透亮的露聲勢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間,顆顆瀉落,滴入水中,蕩漾逝去,“不成圓”三字,既是摹寫露珠落水之狀,又是一種暗示,隐寓詩人的失落之感,詩情在此暗中一轉,由歡愉轉爲哀恻。第三句,詩人假設采用雲之端有一個美麗的佳人,因爲天隔一方,隻能相思,無因相見,頓生欲求不能的憂思,詩人伫立在秋風之中,眼望秋江,内心無限惆怅悲涼!

  這是一首言志詩,表面上看是作者對一位佳人表達愛慕之情,但從作者的境遇就可知,這裏用的手法與屈原将君王比作香草,美人的手法是相同的,這裏作者也将自己的君王,或者說是自己的理想比作美人,自己不斷追求,但卻追求不到,想用蓮(諧音憐、戀)來表達自己的愛意,但卻終未能實現,而用蓮表達此意的在古詩裏很多,作者将它用在更深遠的意義上了。

作者介紹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五歲時随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诏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曆。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隐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着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浔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浔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複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遊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願「一朝飛騰爲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願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隐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後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别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爲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纭。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觞了。至于曆來被稱爲「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爲好呢?
原文赏析: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拼音解读
shè jiāng wán qiū shuǐ ,ài cǐ hóng qú xiān
pān hé nòng qí zhū ,dàng yàng bú chéng yuán 。
jiā rén cǎi yún lǐ ,yù zèng gé yuǎn tiān 。
xiàng sī wú yīn jiàn ,chàng wàng liáng fēng q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秋水澄清,嬉戏江湄,红荷鲜美。攀折一支碧绿荷叶,戏弄荷心水珠,荡漾荡漾,水珠不成圆。你远在天上彩云中,想把莲花赠送给我,太远。相思却不能想见,迎着寒冷的秋风惆怅地眺望远方。

注释蕖:芙蕖。荷花的别名。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

相关赏析

  此诗开头说,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这是一首言志诗,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一位佳人表达爱慕之情,但从作者的境遇就可知,这里用的手法与屈原将君王比作香草,美人的手法是相同的,这里作者也将自己的君王,或者说是自己的理想比作美人,自己不断追求,但却追求不到,想用莲(谐音怜、恋)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却终未能实现,而用莲表达此意的在古诗里很多,作者将它用在更深远的意义上了

作者介绍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8024.html

上一篇: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