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636酷暑天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酷暑天

发布时间:2022-08-19 11:00:5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裏荷花。蘭舟斜纜垂揚下,隻宜輔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
拼音解讀
kù shǔ tiān ,kuí liú fā ,pēn bí xiāng shí lǐ hé huā 。lán zhōu xié lǎn chuí yáng xià ,zhī yí fǔ zhěn diàn xiàng liáng tíng pī jīn sàn fā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蘭舟:用木蘭做的船。木蘭樹質堅硬耐腐蝕,宜于做船。馬戴《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②簟(dian):竹席。披襟散發:敞開衣襟,散開頭發。

相關賞析

酷暑天

白樸(1226—136以後)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緻遠一并稱爲“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爲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贲爲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爲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遊閑适,讀書問學,以便将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隻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爲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隻得留家人于汴京,隻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内士庶殘遭殺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戰争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後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爲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爲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将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後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爲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爲鄭光祖),馬緻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爲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内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範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于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驿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隻得命貴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後爲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怅之至。此劇在曆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爲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爲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牆頭馬上》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爲“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爲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爲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筝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谒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白樸相關資料

白樸著作

在元代雜劇的創作中,白樸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曆來評論元代雜劇,都稱他與關漢卿、馬緻遠、鄭光祖爲元雜劇四大家。據元人鍾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詳情

白樸文學才能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爲鄭光祖),馬緻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爲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詳情

白樸創作原由

在白樸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對他起過相當重要的影響,這就是元好問。1233年南京被攻陷後,一片喊殺聲中元好問抱着被他視爲“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的神童…詳情

白樸生平

章培恒《中國文學史》第六編第一章第四節:白樸(1226—1316)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詳情

作者介紹

酷暑天

白樸(1226—1306以後)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緻遠一并稱爲“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爲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贲爲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爲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遊閑适,讀書問學,以便将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隻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爲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隻得留家人于汴京,隻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内士庶殘遭殺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戰争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後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爲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爲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将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後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爲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爲鄭光祖),馬緻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爲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内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範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于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驿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隻得命貴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後爲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怅之至。此劇在曆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爲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爲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牆頭馬上》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爲“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爲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爲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筝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谒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原文赏析: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拼音解读
kù shǔ tiān ,kuí liú fā ,pēn bí xiāng shí lǐ hé huā 。lán zhōu xié lǎn chuí yáng xià ,zhī yí fǔ zhěn diàn xiàng liáng tíng pī jīn sàn f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木兰树质坚硬耐腐蚀,宜于做船。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②簟(dian):竹席。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开头发

相关赏析

酷暑天

白朴(1226—13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杂剧《梧桐雨》,内容讲述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出任范阳节度使,与杨国忠不和,于是安禄山造反,明皇仓皇幸蜀。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陈玄礼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贵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长安后,一日梦中相见贵妃,后为梧桐雨声惊醒,追忆往事,不胜惆怅之至。此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与五大传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故事写唐代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为少俊父亲发现,强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已亡故。少俊中进士后,正式与李千金完婚。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杂剧有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赚兰亭》、《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白朴相关资料

白朴著作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详情

白朴文学才能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详情

白朴创作原由

在白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起过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元好问。1233年南京被攻陷后,一片喊杀声中元好问抱着被他视为“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的神童详情

白朴生平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六编第一章第四节:白朴(1226—131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详情

作者介绍

酷暑天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杂剧《梧桐雨》,内容讲述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出任范阳节度使,与杨国忠不和,于是安禄山造反,明皇仓皇幸蜀。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陈玄礼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贵妃自缢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长安后,一日梦中相见贵妃,后为梧桐雨声惊醒,追忆往事,不胜惆怅之至。此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与五大传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故事写唐代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为少俊父亲发现,强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已亡故。少俊中进士后,正式与李千金完婚。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杂剧有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赚兰亭》、《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酷暑天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7325.html

上一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