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桔肉,苏轼和柑橘有关诗词赏析_爱情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爱情诗歌

描写桔肉,苏轼和柑橘有关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2-08-11 14:29:52

分类:爱情诗歌发布者:陌颜
枯木。
蘇轼一生,喜食柑橘,種柑橘,吟詠柑橘,和柑橘有關的詩詞文章不少,其中最喜歡洞庭湖的黃柑,他的傳世書法作品《洞庭春色賦》(紹聖元年1094年作)就是以“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展開,序文指出“安定郡王以黃甘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蘇轼對柑橘情有獨鍾,因爲柑橘顔色金黃,汁多味甜,并且香氣撲鼻,這在多首詩詞裏面都有描寫。比如《浣溪沙詠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其中“香霧”典故出自南朝(梁)劉孝标的《送橘啓》:“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大意是:秋冬時節,菊花凋零,荷花枯慘,然而柑橘樹卻綠色扶蘇,柑橘青黃相間,在田野之中碩果累累。柑橘香氣撲鼻,掰開後果肉晶瑩,令人驚歎,輕咬一口,猶如清泉,在齒間流淌,第一次品嘗都感到羞怯,隻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過柑橘後,三天都還留有餘香。其中“驚半破”和“竊初嘗”描寫得惟妙惟肖,“驚”和“竊”用詞出神入化。柑橘在古代有個别名,那就是“木奴”、“木奴子”,典故出自東漢時期丹陽太守李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陽記》:“衡每欲治家,妻辄不聽,後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裏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後來人們以柑橘樹拟人,一棵樹就象一個可供驅使聚财的奴仆,且不費衣食,因此稱之爲“木奴”。蘇轼多首詩詞用“木奴”來形容柑橘。《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查梨”指山楂和梨子,“該是大意爲:柑橘同山楂、梨子一起長到雨雪風霜的冬季,一旦經過品評之後,便增添光彩。柑橘能在什麽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産自南方的金桔無價,因爲很少能運輸保留到北方,我從北方來到黃州,首次見到柑橘竟然不知何物,品嘗咀嚼後才感到如此鮮美,齒間流汁,口味芳香。蘇轼描寫柑橘,還有經常用到一個典故,那就是“懷橘奉親”,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堕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後以“懷橘”爲思親、孝親的典故,“懷橘遺母”被列入二十四孝。蘇轼的《食甘》:“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爲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古代“甘”同“柑”,“分珍”典故出自《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盱幼而皆愛之,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邾婁國國君顔公的弟弟叔術殺死顔公,并娶了顔公夫人,生下兒子盱,顔公和夫人有子夏公,叔術和顔夫人都溺愛盱,有珍貴的食物,盱必定先拿吃飽,後來夏公表示不滿,叔術看到後醒悟,于是把國軍的位置讓給本來就應該的侄子夏公。後來用“分珍”來形容共同享受美好的食物,結合“懷橘奉親”,意思是應該先孝敬父母,贈送友人,然後才是自己,體現了古代君子的先人後己的優良作風。“林下”是謙稱,指退隐山林,“逐臣”也是蘇轼自謂,被放逐貶官的大臣。“辛”也指柑橘,因爲庚辛爲西方,爲秋,爲金,爲辛味,因此這裏用來替代柑橘。該詩作于蘇轼被貶官黃州團練副使的時候,采用“西昆體”“不說破”的創作手法,大意是:柑橘成熟後,尚沒有用羅帕包裹柑橘,給友人分享(因爲當時蘇轼高堂已經離世,無法奉親),自己先品嘗心裏感到内疚。柑橘曆經風霜雨雪,被摘剪下來,用黃色的餐盤盛列,被在座相配的美人玉指掰開,一時香氣四溢,汁液甜美,齒間留香,香氣撲鼻,在座的賓客們殷勤的勸蘇轼收下這些柑橘(品嘗),不由得感歎,東漢太守李衡可以種植千株柑橘樹來緻富,可惜自己隻有一握柑橘,實在是太貧寒了。這首詩在贊美柑橘甜美的同時,發出感歎,面對被放逐貶官,人生失意,生活困苦,聯想以前的李衡還能種柑自救,可是自己一貧如洗,甚至連給朋友們分珍有點無能爲力,實在是心中有愧呀。前後對應,一詠三歎,柑橘雖美,心中五味雜陳,令人心酸。作爲豪放派詩人,蘇轼總體來說氣勢雄渾,生性灑脫,樂觀豁達,對人生一直是抱着積極的态度。就拿柑橘的詩詞來說,還有一首是作爲和友人相互共勉的,這就是他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轼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此時蘇轼情況得到好轉,因此心情舒暢,詩詞也積極進取,老當益壯。《贈劉景文》又名《冬景》:“荷花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七絕,當時作者已經64歲,然而依然雄心在懷,志向不改。詩詞大意是:冬天時節,荷花凋殘,葉敗枯幹,不能用作遮雨的傘蓋;菊花凋謝,可是依然挂在枝頭,傲立雪霜,希望朋友記住,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并不一定是春天),而是柑橘青黃,果實磊磊的時候。這首詩寫景寄情,用荷花枯敗和菊花傲霜相對比,然後再引入金黃的柑橘,說明即便是冬天,正是收獲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意志消沉,晚年才是人生大有作爲的黃金時期。這首絕句,言簡意赅,意境深遠,樂觀豁達,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昂揚之氣。另外蘇轼關于柑橘的詩詞還有幾首,限于篇幅,這裏就不一一列舉。可以看出,蘇轼對柑橘是充滿了喜愛,不但喜歡柑橘的四季常綠,葉片婆娑,而且對柑橘的甜美溢香贊口不絕,最重要的是對柑橘的傲視雪霜的氣質感到敬佩,從而體現了詩人的高尚氣節以及清香四溢的節操。2018119榆木齋轼和柑橘有關詩詞賞析。
枯木。
蘇轼一生,喜食柑橘,種柑橘,吟詠柑橘,和柑橘有關的詩詞文章不少,其中最喜歡洞庭湖的黃柑,他的傳世書法作品《洞庭春色賦》(紹聖元年1094年作)就是以“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展開,序文指出“安定郡王以黃甘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蘇轼對柑橘情有獨鍾,因爲柑橘顔色金黃,汁多味甜,并且香氣撲鼻,這在多首詩詞裏面都有描寫。比如《浣溪沙詠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其中“香霧”典故出自南朝(梁)劉孝标的《送橘啓》:“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大意是:秋冬時節,菊花凋零,荷花枯慘,然而柑橘樹卻綠色扶蘇,柑橘青黃相間,在田野之中碩果累累。柑橘香氣撲鼻,掰開後果肉晶瑩,令人驚歎,輕咬一口,猶如清泉,在齒間流淌,第一次品嘗都感到羞怯,隻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過柑橘後,三天都還留有餘香。其中“驚半破”和“竊初嘗”描寫得惟妙惟肖,“驚”和“竊”用詞出神入化。
柑橘在古代有個别名,那就是“木奴”、“木奴子”,典故出自東漢時期丹陽太守李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陽記》:“衡每欲治家,妻辄不聽,後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裏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後來人們以柑橘樹拟人,一棵樹就象一個可供驅使聚财的奴仆,且不費衣食,因此稱之爲“木奴”。
蘇轼多首詩詞用“木奴”來形容柑橘。《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查梨”指山楂和梨子,“該是大意爲:柑橘同山楂、梨子一起長到雨雪風霜的冬季,一旦經過品評之後,便增添光彩。柑橘能在什麽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産自南方的金桔無價,因爲很少能運輸保留到北方,我從北方來到黃州,首次見到柑橘竟然不知何物,品嘗咀嚼後才感到如此鮮美,齒間流汁,口味芳香。
蘇轼描寫柑橘,還有經常用到一個典故,那就是“懷橘奉親”,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堕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後以“懷橘”爲思親、孝親的典故,“懷橘遺母”被列入二十四孝。
蘇轼的《食甘》:“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爲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古代“甘”同“柑”,“分珍”典故出自《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盱幼而皆愛之,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邾婁國國君顔公的弟弟叔術殺死顔公,并娶了顔公夫人,生下兒子盱,顔公和夫人有子夏公,叔術和顔夫人都溺愛盱,有珍貴的食物,盱必定先拿吃飽,後來夏公表示不滿,叔術看到後醒悟,于是把國軍的位置讓給本來就應該的侄子夏公。後來用“分珍”來形容共同享受美好的食物,結合“懷橘奉親”,意思是應該先孝敬父母,贈送友人,然後才是自己,體現了古代君子的先人後己的優良作風。“林下”是謙稱,指退隐山林,“逐臣”也是蘇轼自謂,被放逐貶官的大臣。“辛”也指柑橘,因爲庚辛爲西方,爲秋,爲金,爲辛味,因此這裏用來替代柑橘。
該詩作于蘇轼被貶官黃州團練副使的時候,采用“西昆體”“不說破”的創作手法,大意是:柑橘成熟後,尚沒有用羅帕包裹柑橘,給友人分享(因爲當時蘇轼高堂已經離世,無法奉親),自己先品嘗心裏感到内疚。柑橘曆經風霜雨雪,被摘剪下來,用黃色的餐盤盛列,被在座相配的美人玉指掰開,一時香氣四溢,汁液甜美,齒間留香,香氣撲鼻,在座的賓客們殷勤的勸蘇轼收下這些柑橘(品嘗),不由得感歎,東漢太守李衡可以種植千株柑橘樹來緻富,可惜自己隻有一握柑橘,實在是太貧寒了。這首詩在贊美柑橘甜美的同時,發出感歎,面對被放逐貶官,人生失意,生活困苦,聯想以前的李衡還能種柑自救,可是自己一貧如洗,甚至連給朋友們分珍有點無能爲力,實在是心中有愧呀。前後對應,一詠三歎,柑橘雖美,心中五味雜陳,令人心酸。
作爲豪放派詩人,蘇轼總體來說氣勢雄渾,生性灑脫,樂觀豁達,對人生一直是抱着積極的态度。就拿柑橘的詩詞來說,還有一首是作爲和友人相互共勉的,這就是他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轼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此時蘇轼情況得到好轉,因此心情舒暢,詩詞也積極進取,老當益壯。
《贈劉景文》又名《冬景》:“荷花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七絕,當時作者已經64歲,然而依然雄心在懷,志向不改。詩詞大意是:冬天時節,荷花凋殘,葉敗枯幹,不能用作遮雨的傘蓋;菊花凋謝,可是依然挂在枝頭,傲立雪霜,希望朋友記住,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并不一定是春天),而是柑橘青黃,果實磊磊的時候。這首詩寫景寄情,用荷花枯敗和菊花傲霜相對比,然後再引入金黃的柑橘,說明即便是冬天,正是收獲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意志消沉,晚年才是人生大有作爲的黃金時期。這首絕句,言簡意赅,意境深遠,樂觀豁達,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昂揚之氣。
另外蘇轼關于柑橘的詩詞還有幾首,限于篇幅,這裏就不一一列舉。可以看出,蘇轼對柑橘是充滿了喜愛,不但喜歡柑橘的四季常綠,葉片婆娑,而且對柑橘的甜美溢香贊口不絕,最重要的是對柑橘的傲視雪霜的氣質感到敬佩,從而體現了詩人的高尚氣節以及清香四溢的節操。
2018119榆木齋。

枯木。
苏轼一生,喜食柑橘,种柑橘,吟咏柑橘,和柑橘有关的诗词文章不少,其中最喜欢洞庭湖的黄柑,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绍圣元年1094年作)就是以“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展开,序文指出“安定郡王以黄甘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苏轼对柑橘情有独钟,因为柑橘颜色金黄,汁多味甜,并且香气扑鼻,这在多首诗词里面都有描写。比如《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其中“香雾”典故出自南朝(梁)刘孝标的《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大意是:秋冬时节,菊花凋零,荷花枯惨,然而柑橘树绿色扶苏,柑橘青黄相间,在田野之中硕果累累。柑橘香气扑鼻,掰开后果肉晶莹,令人惊叹,轻咬一口,犹如清泉,在齿间流淌,第一次品尝都感到羞怯,只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过柑橘后,三天都还留有余香。其中“惊半破”和“窃初尝”描写得惟妙惟肖,“惊”和“窃”用词出神入化。柑橘在古代有个别名,那就是“木奴”、“木奴子”,典故出自东汉时期丹阳太守李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来人们以柑橘树拟人,一棵树就象一个可供驱使聚财的奴仆,且不费衣食,因此称之为“木奴”。苏轼多首诗词用“木奴”来形容柑橘。《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查梨”指山楂和梨子,“该是大意为:柑橘同山楂、梨子一起长到雨雪风霜的冬季,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柑橘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产自南方的金桔无价,因为很少能运输保留到北方,我从北方来到黄州,首次见到柑橘竟然不知何物,品尝咀嚼后才感到如此鲜美,齿间流汁,口味芳香。苏轼描写柑橘,还有经常用到一个典故,那就是“怀橘奉亲”,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怀橘遗母”被列入二十四孝。苏轼的《食甘》:“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古代“甘”同“柑”,“分珍”典故出自《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盱幼而皆愛之,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邾娄国国君颜公的弟弟叔术杀死颜公,并娶了颜公夫人,生下儿子盱,颜公和夫人有子夏公,叔术和颜夫人都溺爱盱,有珍贵的食物,盱必定先拿吃饱,后来夏公表示不满,叔术看到后醒悟,于是把国军的位置让给本来应该的侄子夏公。后来用“分珍”来形容共同享受美好的食物,结合“怀橘奉亲”,意思是应该先孝敬父母,赠送友人,然后才是自己,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林下”是谦称,指退隐山林,“逐臣”也是苏轼自谓,被放逐贬官的大臣。“辛”也指柑橘,因为庚辛为西方,为秋,为金,为辛味,因此这里用来替代柑橘。该诗作于苏轼被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采用“西昆体”“不说破”的创作手法,大意是:柑橘成熟后,尚没有用罗帕包裹柑橘,给友人分享(因为当时苏轼高堂已经离世,无法奉亲),自己先品尝心里感到内疚。柑橘历经风霜雨雪,被摘剪下来,用黄色的餐盘盛列,被在座相配的美人玉指掰开,一时香气四溢,汁液甜美,齿间留香,香气扑鼻,在座的宾客们殷勤的劝苏轼收下这些柑橘(品尝),不由得感叹,东汉太守李衡可以种植千株柑橘树来致富,可惜自己只有一握柑橘,实在是太贫寒了。这首诗在赞美柑橘甜美的同时,发出感叹,面对被放逐贬官,人生失意,生活困苦,联想以前的李衡还能种柑自救,可是自己一贫如洗,甚至连给朋友们分珍有点无能为力,实在是心中有愧呀。前后对应,一咏三叹,柑橘虽美,心中五味杂陈,令人心酸。作为豪放派诗人,苏轼总体来说气势雄浑,生性洒脱,乐观豁达,对人生一直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就拿柑橘的诗词来说,还有一首是作为和友人相互共勉的,这就是他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此时苏轼情况得到好转,因此心情舒畅,诗词也积极进取,老当益壮。《赠刘景文》又名《冬景》:“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七绝,当时作者已经64岁,然而依然雄心在怀,志向不改。诗词大意是:冬天时节,荷花凋残,叶败枯干,不能用作遮雨的伞盖;菊花凋谢,可是依然挂在枝头,傲立雪霜,希望朋友记住,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并不一定是春天),而是柑橘青黄,果实磊磊的时候。这首诗写景寄情,用荷花枯败和菊花傲霜相对比,然后再引入金黄的柑橘,说明即便是冬天,正是收获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意志消沉,晚年才是人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这首绝句,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乐观豁达,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昂扬之气。另外苏轼关于柑橘的诗词还有几首,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可以看出,苏轼对柑橘是充满了喜爱,不但喜欢柑橘的四季常绿,叶片婆娑,而且对柑橘的甜美溢香赞口不绝,最重要的是对柑橘的傲视雪霜的气质感到敬佩,从而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气节以及清香四溢的节操。2018119榆木斋轼和柑橘有关诗词赏析。
枯木。
苏轼一生,喜食柑橘,种柑橘,吟咏柑橘,和柑橘有关的诗词文章不少,其中最喜欢洞庭湖的黄柑,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绍圣元年1094年作)就是以“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展开,序文指出“安定郡王以黄甘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苏轼对柑橘情有独钟,因为柑橘颜色金黄,汁多味甜,并且香气扑鼻,这在多首诗词里面都有描写。比如《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其中“香雾”典故出自南朝(梁)刘孝标的《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大意是:秋冬时节,菊花凋零,荷花枯惨,然而柑橘树却绿色扶苏,柑橘青黄相间,在田野之中硕果累累。柑橘香气扑鼻,掰开后果肉晶莹,令人惊叹,轻咬一口,犹如清泉,在齿间流淌,第一次品尝都感到羞怯,只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过柑橘后,三天都还留有余香。其中“惊半破”和“窃初尝”描写得惟妙惟肖,“惊”和“窃”用词出神入化。
柑橘在古代有个别名,那就是“木奴”、“木奴子”,典故出自东汉时期丹阳太守李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来人们以柑橘树拟人,一棵树就象一个可供驱使聚财的奴仆,且不费衣食,因此称之为“木奴”。
苏轼多首诗词用“木奴”来形容柑橘。《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查梨”指山楂和梨子,“该是大意为:柑橘同山楂、梨子一起长到雨雪风霜的冬季,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柑橘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产自南方的金桔无价,因为很少能运输保留到北方,我从北方来到黄州,首次见到柑橘竟然不知何物,品尝咀嚼后才感到如此鲜美,齿间流汁,口味芳香。
苏轼描写柑橘,还有经常用到一个典故,那就是“怀橘奉亲”,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怀橘遗母”被列入二十四孝。
苏轼的《食甘》:“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古代“甘”同“柑”,“分珍”典故出自《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盱幼而皆愛之,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邾娄国国君颜公的弟弟叔术杀死颜公,并娶了颜公夫人,生下儿子盱,颜公和夫人有子夏公,叔术和颜夫人都溺爱盱,有珍贵的食物,盱必定先拿吃饱,后来夏公表示不满,叔术看到后醒悟,于是把国军的位置让给本来就应该的侄子夏公。后来用“分珍”来形容共同享受美好的食物,结合“怀橘奉亲”,意思是应该先孝敬父母,赠送友人,然后才是自己,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林下”是谦称,指退隐山林,“逐臣”也是苏轼自谓,被放逐贬官的大臣。“辛”也指柑橘,因为庚辛为西方,为秋,为金,为辛味,因此这里用来替代柑橘。
该诗作于苏轼被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采用“西昆体”“不说破”的创作手法,大意是:柑橘成熟后,尚没有用罗帕包裹柑橘,给友人分享(因为当时苏轼高堂已经离世,无法奉亲),自己先品尝心里感到内疚。柑橘历经风霜雨雪,被摘剪下来,用黄色的餐盘盛列,被在座相配的美人玉指掰开,一时香气四溢,汁液甜美,齿间留香,香气扑鼻,在座的宾客们殷勤的劝苏轼收下这些柑橘(品尝),不由得感叹,东汉太守李衡可以种植千株柑橘树来致富,可惜自己只有一握柑橘,实在是太贫寒了。这首诗在赞美柑橘甜美的同时,发出感叹,面对被放逐贬官,人生失意,生活困苦,联想以前的李衡还能种柑自救,可是自己一贫如洗,甚至连给朋友们分珍有点无能为力,实在是心中有愧呀。前后对应,一咏三叹,柑橘虽美,心中五味杂陈,令人心酸。
作为豪放派诗人,苏轼总体来说气势雄浑,生性洒脱,乐观豁达,对人生一直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就拿柑橘的诗词来说,还有一首是作为和友人相互共勉的,这就是他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此时苏轼情况得到好转,因此心情舒畅,诗词也积极进取,老当益壮。
《赠刘景文》又名《冬景》:“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七绝,当时作者已经64岁,然而依然雄心在怀,志向不改。诗词大意是:冬天时节,荷花凋残,叶败枯干,不能用作遮雨的伞盖;菊花凋谢,可是依然挂在枝头,傲立雪霜,希望朋友记住,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并不一定是春天),而是柑橘青黄,果实磊磊的时候。这首诗写景寄情,用荷花枯败和菊花傲霜相对比,然后再引入金黄的柑橘,说明即便是冬天,正是收获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意志消沉,晚年才是人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这首绝句,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乐观豁达,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昂扬之气。
另外苏轼关于柑橘的诗词还有几首,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可以看出,苏轼对柑橘是充满了喜爱,不但喜欢柑橘的四季常绿,叶片婆娑,而且对柑橘的甜美溢香赞口不绝,最重要的是对柑橘的傲视雪霜的气质感到敬佩,从而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气节以及清香四溢的节操。
2018119榆木斋。

无名碎词之深藏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抚摸碎片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形容女人胸大诗句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段,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太史慈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桔肉,苏轼和柑橘有关诗词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6940.html

上一篇:落曰校园描写,对尤萨太太的《落不下》有什么看法?

下一篇:更多爱情诗歌

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爱情诗歌文章

精选爱情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爱情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