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发布时间:2022-07-23 07:21:0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拼音解讀
gōng gài sān fèn guó ,míng chéng bā zhèn tú 。 jiāng liú shí bú zhuǎn ,yí hèn shī tūn wú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勳最爲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1、 蓋:超過。2、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3、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4、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5、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相關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曆元年(766)。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确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爲卓絕。三國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曆史真實。

  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爲下面憑吊遺迹作了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裏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爲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态,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迹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複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着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緻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甯說是杜甫在爲諸葛亮惋惜,并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郁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爲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的感覺。

作者介紹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遊曆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抛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曆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爲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态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原文赏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拼音解读
gōng gài sān fèn guó ,míng chéng bā zhèn tú 。 jiāng liú shí bú zhuǎn ,yí hèn shī tūn w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1、 盖:超过。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相关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作者介绍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5973.html

上一篇: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