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发布时间:2022-07-14 07:30:45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日落沙明天倒開, 波搖石動水萦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 疑是山陰雪後來。

拼音解讀

rì luò shā míng tiān dǎo kāi , bō yáo shí dòng shuǐ yíng huí 。

qīng zhōu fàn yuè xún xī zhuǎn , yí shì shān yīn xuě hòu lái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日落沙明天倒開”,第一句寫景就奇妙。“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聯在一起,十分奇特。但它卻寫出一種實感:“日落”時回光返照的現象,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給人以“天開”之感。這光景通過水中倒影來寫,更是奇中有奇。此句從寫景中已經間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發端。
“波搖石動水萦回”,按常理應該是波搖石不動。而“波搖石動”,同樣來自弄水的實感。這是因爲現實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時,往往會産生各種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搖蕩不甯的。這樣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來寫,一下子就抓住了使讀者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與前句有共同的妙處。
夜裏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鋪上一層粼粼的銀光,船兒好像泛着月光而行。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懷一切,幾乎沒有目的地沿溪尋路,順流而行。“輕舟泛月尋溪轉”,這不僅是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精神狀态。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
到此三句均是寫景叙事,末句才歸結到抒情。這裏,詩人并未把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說新語·任誕》,說的是東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在一個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連夜乘舟造訪,隔了一宿才到達。王徽之到了以後,卻不入見,反而掉過船頭回去了。别人問他爲什麽要這樣做,他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乘興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時的心情。蘇轼《赤壁賦》寫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寫:“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來說明李白泛月時那“物我兩忘”的情态。那時,他原本未必有王徽之那種走朋訪友的打算,用這個故事不一定确切;然而,他的那種豪興,卻與雪夜訪友的王徽之頗爲神似,而那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詩人不禁糊塗起來,不知道他究竟是李白還是王徽之,一時也搞不清了。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爲傳神。
這裏的用典之妙,在于靈活自如,在于信手拈來,因而用了以後,發揮出無盡的詩意。典故的活用,原本就是李白七言絕句的特長之一。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功與此是分不開的,并不僅僅是因爲寫景入妙。

相關賞析

“日落沙明天倒開”,第一句寫景就奇妙。“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聯在一起,十分奇特。但它卻寫出一種實感:“日落”時回光返照的現象,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給人以“天開”之感。這光景通過水中倒影來寫,更是奇中有奇。此句從寫景中已經間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發端。
“波搖石動水萦回”,按常理應該是波搖石不動。而“波搖石動”,同樣來自弄水的實感。這是因爲現實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時,往往會産生各種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搖蕩不甯的。這樣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來寫,一下子就抓住了使讀者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與前句有共同的妙處。
夜裏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鋪上一層粼粼的銀光,船兒好像泛着月光而行。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懷一切,幾乎沒有目的地沿溪尋路,順流而行。“輕舟泛月尋溪轉”,這不僅是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精神狀态。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
到此三句均是寫景叙事,末句才歸結到抒情。這裏,詩人并未把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說新語·任誕》,說的是東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在一個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連夜乘舟造訪,隔了一宿才到達。王徽之到了以後,卻不入見,反而掉過船頭回去了。别人問他爲什麽要這樣做,他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乘興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時的心情。蘇轼《赤壁賦》寫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寫:“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來說明李白泛月時那“物我兩忘”的情态。那時,他原本未必有王徽之那種走朋訪友的打算,用這個故事不一定确切;然而,他的那種豪興,卻與雪夜訪友的王徽之頗爲神似,而那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詩人不禁糊塗起來,不知道他究竟是李白還是王徽之,一時也搞不清了。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爲傳神。
這裏的用典之妙,在于靈活自如,在于信手拈來,因而用了以後,發揮出無盡的詩意。典故的活用,原本就是李白七言絕句的特長之一。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功與此是分不開的,并不僅僅是因爲寫景入妙。

作者介紹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五歲時随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诏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曆。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隐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着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浔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浔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複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遊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願「一朝飛騰爲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願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隐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後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别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爲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纭。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觞了。至于曆來被稱爲「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爲好呢?
原文赏析: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拼音解读

rì luò shā míng tiān dǎo kāi , bō yáo shí dòng shuǐ yíng huí 。

qīng zhōu fàn yuè xún xī zhuǎn , yí shì shān yīn xuě hòu l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日落沙明天倒开”,第一句写景就奇妙。“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十分奇特。但它却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返照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经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是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了使读者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顺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是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徽之到了以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本未必有王徽之那种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这个故事不一定确切;然而他的那种豪兴,却与雪夜访友的王徽之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诗人不禁糊涂起来不知道究竟是李白还是王徽之,一时也搞不清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这里的用典之妙,在于灵活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了以后,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本就是李白七言绝句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写景入妙。

相关赏析

“日落沙明天倒开”,第一句写景就奇妙。“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十分奇特。但它却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返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经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是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了使读者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顺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是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徽之到了以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本未必有王徽之那种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这个故事不一定确切;然而,他的那种豪兴,却与雪夜访友的王徽之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诗人不禁糊涂起来,不知道他究竟是李白还是王徽之,一时也搞不清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这里的用典之妙,在于灵活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了以后,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本就是李白七言绝句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写景入妙。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原文赏析: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拼音解读:shuòfēngchuīsànsāngèngxuě,qiành...[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5680.html

上一篇: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