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发布时间:2022-05-30 07:07:57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拼音解讀
yī lù jīng háng chù ,méi tái jiàn lǚ hén 。bái yún yī jìng zhǔ ,chūn cǎo bì xián mén
guò yǔ kàn sōng sè ,suí shān dào shuǐ yuán 。xī huā yǔ chán yì ,xiàng duì yì wàng yá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雲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繞道院閑門。新雨過後松色青翠,循着山路來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注釋⑴莓苔:一作“蒼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處指足迹。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⑶春草:一作“芳草”。⑷“溪花”兩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對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相關賞析

  大曆(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前後,是個感傷時代,很多詩歌都着意表現感傷色彩,但更多的是擺脫時代失意、政治苦悶、人世困惑,而追求甯靜、沖遠、淡泊的心理。劉長卿此詩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心聲”。

  詩人興沖沖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吃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願,詩人非但沒有産生失望惆怅,反而獲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滿足。

  全詩圍繞着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開始二句就突出一個“尋”字來,順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尋來。語言淺淡質樸,似乎無須贅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裏沒有人間喧嚣,滿路莓苔。履痕屐齒給來訪者帶來希望和猜想:幽人不遠,晤面在即;否則就是其人出晤,相會須費些周折。

  颔聯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兩句寫景平列,用意側重“閉門”尋人不遇。“白雲依靜渚”,爲遠望。

  白雲絮絮,缭繞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緣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則“春草閉閑門”,蓬門長閉,碧草當門,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說一路莓苔給人幽靜的印象,那麽這裏的白雲、芳草、靜渚、閑門,則充滿靜穆淡逸的氛圍。渚是“靜”的,白雲、芳草也是靜靜的。門“閑”,不遇之人,來訪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閑”。一切都顯得恬靜自然,和諧默契,不受絲毫紛擾。在自然景物的觀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靜的心緒,來訪不遇的怅然,似乎被這清幽、甯靜的環境,帶有内省參照的“禅意”所沖化,漸趨恬然。

  獨閉的閑門,搖曳的小草,使人浸潤在“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幽靜自在境界,滋味鹹化于這靜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尋而不遇,意緒明白。後四句繼寫一路景觀,渾化無迹須緩緩味出。“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這看松尋源,所趨何向,是不遇而再尋,還是順便一遊其山,還是返回,詩人沒有說出。兩句以景帶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應該不是指來時“經行處”,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轉折,緣山道探尋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這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随”字簡潔,山道纡繞,峰回路轉,随山探源,緣水經山。其間林壑深秀,水聲潺潺,都由這個“随”字導人神遊,啓迪豐富的“曲徑通幽”的想象。上句“過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門外景”,或指“随山”時的景緻。“過雨”暗示忽然遇雨,詩人僅僅用一“過”字表示它的剛剛存在,而着意于雨霁雲收之後翠綠生新的松色。“過”字,把陣雨帶來的清新宜人的氣息、物色,輕松自然地托顯出來,同時也隐隐帶出漫步山道的時間進程。

  “過雨”,涮新了松色,也帶來冥想。自生自滅的短暫一“過”,和靜靜白雲一樣,已在寫“禅意”(金性堯)。

  尾聯的“禅意”,用得精妙。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禅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從搖曳的野花靜靜的觀照中,領略到恬靜的清趣,溶化于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甯靜,蕩滌心胸的内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谧的物象交融爲一。況且禅宗本來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領會出“禅意”,因用“與”,把物象和情感聯結起來。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處。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徑尋真,蕩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進入“相對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雲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極了。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詩的“忘言”之中。

作者介紹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劉長卿(約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進士。肅宗至德年間,曾任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因被人誣陷,下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獄,後貶爲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陸州司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稱劉随州,有《劉随州集》。劉長卿與杜甫同時,比元結、顧況年長十餘歲,但他的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詩内容較豐富,各體都有佳作,尤長于五言律詩,權德輿說他自诩「五言長城」。七言律詩則以工秀見長。他的詩馳聲于上元、寶應(唐肅宗的第三、第四個年號)間。皇甫湜說:「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爲老兵。」可見其詩名之高。
原文赏析: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拼音解读
yī lù jīng háng chù ,méi tái jiàn lǚ hén 。bái yún yī jìng zhǔ ,chūn cǎo bì xián mén
guò yǔ kàn sōng sè ,suí shān dào shuǐ yuán 。xī huā yǔ chán yì ,xiàng duì yì wàng y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⑶春草:一作“芳草”。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相关赏析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作者介绍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三、第四个年号)间。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可见其诗名之高。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3586.html

上一篇: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下一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