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14:02:23
譯文戴紅巾報時官手執更籌報曉,更衣官才給皇帝送上翠雲裘。九重的皇宮打開了金紅宮門,萬國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日光初照遮陽的掌扇在晃動,香煙缭繞黃袍上面繡龍飄浮。早朝結束還須爲皇帝寫诏書,佩玉叮當賈至回到鳳凰池頭。
注釋⑴绛帻: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雞人:古代宮中,于天将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于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簽。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雲裘:飾有綠色雲紋的皮衣。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裏指皇帝。⑷仙掌:掌爲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⑸香煙:這裏是和賈至原詩“衣冠身惹禦爐香”意。衮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⑹五色诏:用五色紙所寫的诏書。
賈至寫過一首《早朝大明宮》,全詩是:“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啭流莺滿建章。劍佩聲随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共沐恩波鳳池裏,朝朝染翰侍君王。”當時頗爲人注目,杜甫、岑參、王維都曾作詩相和。王維的這首和作,利用細節描寫和場景渲染,寫出了大明宮早朝時莊嚴華貴的氣氛,别具藝術特色。
詩一開頭,詩人就選擇了“報曉”和“進翠雲裘”兩個細節,顯示了宮廷中莊嚴、肅穆的特點,給早朝制造氣氛。古代宮中,于天将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于朱雀門外高聲喊叫,以警百官,稱爲“雞人”。“曉籌”即更籌,是夜間計時的竹簽。這裏以“雞人”送“曉籌”報曉,突出了宮中的“肅靜”。尚衣局是專門掌管皇帝衣服的。“翠雲裘”是繡有彩飾的皮衣。“進”字前着一“方”字,表現宮中官員各遵職守,工作有條不紊。
中間四句正面寫早朝。詩人以概括叙述和具體描寫,表現場面的宏偉莊嚴和帝王的尊貴。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逦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處,大筆勾勒了“早朝”圖的背景,氣勢非凡。“宮殿”即題中的大明宮,唐代亦稱蓬萊宮,因宮後蓬萊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見的地方。“萬國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氣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萬國衣冠”之後着一“拜”字,利用數量上衆與寡、位置上卑與尊的對比,突出了大唐帝國的威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曆史背景。
如果說颔聯是從大處着筆,那麽頸聯則是從細處落墨。大處見氣魄,細處顯尊嚴,兩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見小,于小中見大,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實感。“仙掌”是形狀如扇的儀仗,用以擋風遮日。日光才臨,仙掌即動,“臨”和“動”,關聯得十分緊密,充分顯示皇帝的驕貴。“衮龍”亦稱“龍衮”,是皇帝的龍袍。“傍”字寫飄忽的輕煙,頗見情态。“香煙”照應賈至詩中的“衣冠身惹禦爐香”。賈至詩以沾沐皇恩爲意,故以“身惹禦爐香”爲榮;王維詩以帝王之尊爲内容,故着“欲傍”爲依附之意。作者通過仙掌擋日、香煙缭繞制造了一種皇庭特有的雍容華貴氛圍。
結尾兩句又關照賈至的“共沐恩波鳳池裏,朝朝染翰侍君王。”賈至時任中書舍人,其職責是給皇帝起草诏書文件,所以說“朝朝染翰侍君王”,歸結到中書舍人的職責。王維的和詩也說,“朝罷”之後,皇帝自然會有事诏告,所以賈至要到中書省的所在地鳳池去用五色紙起草诏書了。“佩聲”,是以身上佩帶的飾物發出的聲音代人,這裏即代指賈至。不言人而言“佩聲”,于“佩聲”中藏人的行動,使“歸”字産生具體生動的效果。
這首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後三個階段,寫出了大明宮早朝的氣氛和皇帝的威儀,同時,還暗示了賈至的受重用和得意。這首和詩不和其韻,隻和其意,雍容偉麗,造語堂皇,格調十分諧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說:“盛唐人和詩不和韻”,于此可窺一斑。
以上就是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译文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⑴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王维的这首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以上就是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上一篇: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下一篇: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