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发布时间:2022-01-25 07:05:06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喬木生雲氣。訪中興、英雄陳迹,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裏。旋小築、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别塢,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拼音解讀
qiáo mù shēng yún qì 。fǎng zhōng xìng 、yīng xióng chén jì ,àn zhuī qián shì 。zhàn jiàn dōng fēng qiān jiè biàn ,mèng duàn shén zhōu gù lǐ 。xuán xiǎo zhù 、wú gōng xián dì 。huá biǎo yuè míng guī yè hè ,tàn dāng shí 、huā zhú jīn rú cǐ 。zhī shàng lù ,jiàn qīng lèi 。
áo tóu xiǎo cù háng chūn duì 。bù cāng tái 、xún yōu bié wù ,wèn méi kāi wèi 。zhòng chàng méi biān xīn dù qǔ ,cuī fā hán shāo dòng ruǐ 。cǐ xīn yǔ 、dōng jun1 tóng yì 。hòu bú rú jīn jīn fēi xī ,liǎng wú yán 、xiàng duì cāng làng shuǐ 。huái cǐ hèn ,jì cán zuì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⑴履齋先生:及吳潛。滄浪:即滄浪亭,在今蘇州市南。五代十國時,此處是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池館。北宋蘇舜欽買得此地,築亭其上,即滄浪亭,南宋時爲韓世忠别墅。⑵喬木:高大的樹木。這裏指韓世忠的故裏。江淹《别賦》:“視喬木兮故裏。”這三句寫來到滄浪韓世忠别墅,但見樹木蒼翠,煙霭缭繞,不禁懷想起韓的功業。⑶悭:吝惜。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句是指韓世忠率領八千兵士,駕海船在鎮江截住金兵的退路,并用大鈎搭住敵船,取得了黃天蕩大捷。這裏反用杜牧詩意,意爲即使不得東風之助,韓世忠的戰艦依然獲勝。⑷此承上句,暗指戰勝後未能乘勝收複中原。而中原故鄉是将士們魂夢萦思之處。⑸旋:随即。這句是說韓在前吳王貴臣的宮室、即蘇舜欽的滄浪亭一帶建起了别墅。⑹華表:指設在宮殿、城垣等前面作爲标志、裝飾之用的大柱。《搜神後記》說:“丁令威本遼東人….後化鶴歸遼,集郡城門華表柱….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固如人民非,何不學仙去,空見冢壘壘’。”這四句是指韓世忠如能化鶴歸來,也必歎息當年花竹繁茂而今日卻冷落如此。眼前唯見疏梅之上清露滴滴,似在向人濺淚。⑺遨頭:太守稱“遨頭”,見《成都記》。吳潛這時知平江,故稱之爲“遨頭”。這句是說來園行遊的賓客們簇擁着吳潛一起觀賞。⑻這句是指大家踏上人迹不到的青苔小徑,來到幽深的花塢,探看梅花開了沒有。⑼新度曲:新創制的曲調。這兩句是說在梅樹邊一再唱新曲,催促那枝頭因寒冷未開的花苞能沖寒怒放。⑽東君:原指春神,這裏即指吳潛。這兩句是說兩人對南宋國事的每況愈下看法相同。

相關賞析

  《金縷歌》是夢窗詞中具有愛國思想的詞作之一。詞中通過滄浪着梅歌頌抗金名将韓世忠的"英雄陳迹",對"後不如今今非昔" 的現實表示嚴重不滿。

  據夏承焘《吳夢窗系年》,這首詞約寫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四十歲。當時,"吳潛由慶元府改知平江(今蘇州)",二人過從甚密。作者借着梅之機,即景生情,毫不隐晦地抒發了積郁于胸的悲慨。

  以"喬木生雲氣"這一開闊巨大的形象開篇,含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意味。"喬木"者,大樹也。是詞人入園以前之所見,又暗喻韓世忠。《後漢書·馮異傳》:"請将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将軍'。"不僅如此,這一句詞,還可以使人聯想到《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暗示韓世忠從龌龊的官場中受到排斥打擊,被迫遷居滄浪事。這一句興'中有比,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訪中興、英雄陳迹,暗追前事。"

  這兩句是直陳,交待這次看海的目的以及對英雄的無限景仰。繼之則拈出韓世忠一生最爲動人的事迹加以抒寫:"戰艦東風悭借便,夢斷神州故裏。"這兩句寫的是黃天蕩之捷,抒發了詞人的感慨。韓世忠在黃天蕩以八千人的兵力,抗擊着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堅持了四十八日。黃天蕩之役,雖然使兀術"不敢再言渡江",但韓世忠也因遭受火攻而退回鎮江。史載:兀術刑白馬以祭天,及天霁風止,兀術以小舟出江,世忠絕流擊之。海舟無風不能動,兀術令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之,煙焰蔽天,師遂大潰,焚溺死後不可勝數。世忠僅以身免,奔還鎮江。"作者對此深以爲憾,故詞中表示,如果東風勁吹,毫不吝惜地給韓世忠以一臂之助,那麽失去的神州故裏就很可能得以恢複。"旋小築、吳宮閑地。"緊承上句,寫韓世忠被剝奪兵權之後,過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隐閑居生活,點明了"滄浪看梅"這一主題。"華表月明歸夜鶴"至上片結尾,用丁令威學仙的故事,引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慨歎,并以"枝上露,濺清?quot;這一眼前景物來加以渲染和烘托。下片換頭緊扣詞題,承接上片,對看梅的過程略加梳理,點出吳潛當時的身份。"步蒼苔"三句點出"梅"字,深化意境,至"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把詞的意境進一步提到愛國統一與關心時事這一思想高度。"寒梢凍蕊"是南宋王朝怯懦無能,不圖進取,苟且偷安這一政治形勢的寫照;"催發",含改變現狀、力圖有所作爲的積極意義在内。"重唱梅邊新度曲",實際是呼喚春天的到來,呼喚國家的振作。在這主要之點上,作者與吳潛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二者的知己之情已和盤托出了。然而,現實是無情的,即使他們"此心與東君同意",而當前的現實卻是"後不如今今非昔"。不僅世無韓世忠,而且連黃天蕩那樣的戰役也不可能出現了。面對現實,無可奈何,作者與吳潛隻能"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了。陳洵在《海绡說詞》中說:"'心與東君同意'能将履齋忠款道出。是時邊事日亟,将無韓、嶽,國脈微弱,又非昔時,履齋意主和守而屢書不省,卒至敗亡,則所謂'後不如今'……言外寄慨。"可見,詞中的悲憤心情實是有感而發的。

  讀《金縷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辛派詞人的作品,因爲這首詞充分表現出作者的愛國熱忱與對時事的慨歎,而且寫得"慷慨縱橫"、"悲壯激?,具有豪邁奔放之氣。

  吳文英之所以能寫出這種豪邁奔放的詞篇,除作者本人具有闊大的胸襟與關心國家時事的思想感情以外,同時還與詞的藝術表現有關。比較看來,納入這首詞裏的主要是巨大的場景。高大的英雄人物與重大的曆史事件,抒發的又是由國家興亡而引起的大悲大慨。因此,詞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沉郁頓挫、蒼涼悲壯的豪氣。陳洵說:"清真、稼軒、夢窗三家,實爲一家。"就這一點來,是頗有道理的。但是,吳夢窗畢竟不是辛棄疾。即使他的某些詞近似辛派,但從根本上講,二者又有明顯差别。以本篇爲例,其主要差别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描寫巨大場景、重大曆史事件時,又往往與某些清幽的意境、較小的生活細節相結合,直陳中帶有顯著的象征性。"喬木",象征巨大的英雄形象;"寒枝凍蕊",象征南宋王朝的日趨沒落;"枝上露,濺清淚",象征人民群衆的悲恸;"重唱梅邊新度曲",象征個人的愛國熱情,等等。二是主觀抒情詞句與客觀形象的描繪緊密結合,二者互爲補充,并且常常以實爲虛,化虛爲實。詞的本意是憑吊韓世忠黃天蕩未獲最後全勝,以緻失地未得恢複。但作者卻把這整個戰役及其後果概括爲"戰艦東風悭借便,夢斷神州故裏"兩句,其内涵是頗爲豐富的。又如,作者設想韓世忠如能重返故居,他也一定要爲國事日非,今不如昔而悲歎的。但卻以"華表月明歸夜鶴"等少許詞句來表現,令人玩味不盡。下片又以"後不如今今非昔"與之相給合。所以,這首近似辛棄疾的豪邁之作,在藝術上也仍然保留着夢窗詞本身的藝術特點。所以陳洵又說:"清真、稼軒、夢窗,各有神彩,……莫不有一己之性情境地。"

  由上可見,夢窗詞是多樣化的,他的詞也并非完全"隐晦",至于譏評他的詞"思想内容往往無足取",顯然是難以成立的了。

作者介紹

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甯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隐”。而後世品評卻甚有争論。

以上就是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拼音解读
qiáo mù shēng yún qì 。fǎng zhōng xìng 、yīng xióng chén jì ,àn zhuī qián shì 。zhàn jiàn dōng fēng qiān jiè biàn ,mèng duàn shén zhōu gù lǐ 。xuán xiǎo zhù 、wú gōng xián dì 。huá biǎo yuè míng guī yè hè ,tàn dāng shí 、huā zhú jīn rú cǐ 。zhī shàng lù ,jiàn qīng lèi 。
áo tóu xiǎo cù háng chūn duì 。bù cāng tái 、xún yōu bié wù ,wèn méi kāi wèi 。zhòng chàng méi biān xīn dù qǔ ,cuī fā hán shāo dòng ruǐ 。cǐ xīn yǔ 、dōng jun1 tóng yì 。hòu bú rú jīn jīn fēi xī ,liǎng wú yán 、xiàng duì cāng làng shuǐ 。huái cǐ hèn ,jì cán zu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⑴履斋先生:及吴潜。沧浪:即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南。五代十国时,此处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北宋苏舜钦买得此地,筑亭其上,即沧浪亭,南宋时为韩世忠别墅。⑵乔木:高大的树木。这里指韩世忠的故里。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这三句写来到沧浪韩世忠别墅,但见树木苍翠,烟霭缭绕,不禁怀想起韩的功业。⑶悭:吝惜。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是指韩世忠率领八千兵士,驾海船在镇江截住金兵的退路,并用大钩搭住敌船,取得了黄天荡大捷。这里反用杜牧诗意,意为即使不得东风之助,韩世忠的战舰依然获胜。⑷此承上句,暗指战胜后未能乘胜收复中原。而中原故乡是将士们魂梦萦思之处。⑸旋:随即。这句是说韩在前吴王贵臣的宫室、即苏舜钦的沧浪亭一带建起了别墅。⑹华表:指设在宫殿、城垣等前面作为标志、装饰之用的大柱。《搜神后记》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后化鹤归辽,集郡城门华表柱….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固如人民非,何不学仙去,空见冢垒垒’。”这四句是指韩世忠如能化鹤归来,也必叹息当年花竹繁茂而今日却冷落如此。眼前唯见疏梅之上清露滴滴,似在向人溅泪。⑺遨头:太守称“遨头”,见《成都记》。吴潜这时知平江,故称之为“遨头”。这句是说来园行游的宾客们簇拥着吴潜一起观赏。⑻这句是指大家踏上人迹不到的青苔小径,来到幽深的花坞,探看梅花开了没有。⑼新度曲:新创制的曲调。这两句是说在梅树边一再唱新曲,催促那枝头因寒冷未开的花苞能冲寒怒放。⑽东君:原指春神,这里即指吴潜。这两句是说两人对南宋国事的每况愈下看法相同。

相关赏析

  《金缕歌》是梦窗词中具有爱国思想的词作之一。词中通过沧浪着梅歌颂抗金名将韩世忠的"英雄陈迹",对"后不如今今非昔" 的现实表示严重不满。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这首词约写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四十岁。当时,"吴潜由庆元府改知平江(今苏州)",二人过从甚密。作者借着梅之机,即景生情,毫不隐晦地抒发了积郁于胸的悲慨。

  以"乔木生云气"这一开阔巨大的形象开篇,含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意味。"乔木"者,大树也。是词人入园以前之所见,又暗喻韩世忠。《后汉书·冯异传》:"请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不仅如此,这一句词,还可以使人联想到《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暗示韩世忠从龌龊的官场中受到排斥打击,被迫迁居沧浪事。这一句兴'中有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这两句是直陈,交待这次看海目的以及对英雄的无限景仰。继之则拈出韩世忠一生最为动人的事迹加以抒写:"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这两句写的是黄天荡之捷,抒发了词人的感慨。韩世忠在黄天荡以八千人的兵力,抗击着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坚持了四十八日。黄天荡之役,虽然使兀术"不敢再言渡江",但韩世忠也因遭受火攻而退回镇江。史载:兀术刑白马以祭天,及天霁风止,兀术以小舟出江,世忠绝流击之。海舟无风不能动,兀术令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之,烟焰蔽天,师遂大溃,焚溺死后不可胜数。世忠仅以身免,奔还镇江。"作者对此深以为憾,故词中表示,如果东风劲吹,毫不吝惜地给韩世忠以一臂之助,那么失去的神州故里就很可能得以恢复。"旋小筑、吴宫闲地。"紧承上句,写韩世忠被剥夺兵权之后,过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隐闲居生活,点明了"沧浪看梅"这一主题。"华表月明归夜鹤"至上片结尾,用丁令威学仙的故事,引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慨叹,并以"枝上露,溅清?quot;这一眼前景物来加以渲染和烘托。下片换头紧扣词题,承接上片,对看梅的过程略加梳理,点出吴潜当时的身份。"步苍苔"三句点出"梅"字,深化意境,至"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把词的意境进一步提到爱国统一与关心时事这一思想高度。"寒梢冻蕊"是南宋王朝怯懦无能,不图进取,苟且偷安这一政治形势的写照;"催发",含改变现状、力图有所作为的积极意义在内。"重唱梅边新度曲",实际是呼唤春天的到来,呼唤国家的振作。在这主要之点上,作者与吴潜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二者的知己之情已和盘托出了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即使他们"此心与东君同意",而当前的现实却是"后不如今今非昔"。不仅世无韩世忠,而且连黄天荡那样的战役也不可能出现了。面对现实,无可奈何,作者与吴潜只能"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了。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说:"'心与东君同意'能将履斋忠款道出。是时边事日亟,将无韩、岳,国脉微弱,又非昔时,履斋意主和守而屡书不省,卒至败亡,则所谓'后不如今'……言外寄慨。"可见,词中的悲愤心情实是有感而发的。

  读《金缕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辛派词人的作品,因为这首词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爱国热忱与对时事的慨叹,而且写得"慷慨纵横"、"悲壮激?,具有豪迈奔放之气。

  吴文英之所以能写出这种豪迈奔放的词篇,除作者本人具有阔大的胸襟与关心国家时事的思想感情以外,同时还与词的艺术表现有关。比较看来,纳入这首词里的主要是巨大的场景。高大的英雄人物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抒发的又是由国家兴亡而引起的大悲大慨。因此,词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沉郁顿挫、苍凉悲壮的豪气。陈洵说:"清真、稼轩、梦窗三家,实为一家。"就这一点来,是颇有道理的。但是,吴梦窗毕竟不是辛弃疾。即使他的某些词近似辛派,但从根本上讲,二者又有明显差别。以本篇为例,其主要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描写巨大场景、重大历史事件时,又往往与某些清幽的意境、较小的生活细节相结合,直陈中带有显著的象征性。"乔木",象征巨大的英雄形象;"寒枝冻蕊",象征南宋王朝的日趋没落;"枝上露,溅清泪",象征人民群众的悲恸;"重唱梅边新度曲",象征个人的爱国热情,等等。二是主观抒情词句与客观形象的描绘紧密结合,二者互为补充,并且常常以实为虚,化虚为实。词的本意是凭吊韩世忠黄天荡未获最后全胜,以致失地未得恢复。但作者却把这整个战役及其后果概括为"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两句,其内涵是颇为丰富的。又如,作者设想韩世忠如能重返故居,他也一定要为国事日非,今不如昔而悲叹的。但却以"华表月明归夜鹤"等少许词句来表现,令人玩味不尽。下片又以"后不如今今非昔"与之相给合。所以,这首近似辛弃疾的豪迈之作,在艺术上也仍然保留着梦窗词本身的艺术特点。所以陈洵又说:"清真、稼轩、梦窗,各有神彩,……莫不有一己之性情境地。"

  由上可见,梦窗词是多样化的,他的词也并非完全"隐晦",至于讥评他的词"思想内容往往无足取",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了。

作者介绍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以上就是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63063.html

上一篇: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下一篇: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