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发布时间:2021-12-27 07:10:50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随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拼音解讀
chē lín lín ,mǎ xiāo xiāo ,háng rén gōng jiàn gè zài yāo 。 yé niáng qī zǐ zǒu xiàng sòng ,chén āi bú jiàn xián yáng qiáo 。 qiān yī dùn zú lán dào kū ,kū shēng zhí shàng gàn yún xiāo 。 dào páng guò zhě wèn háng rén ,háng rén dàn yún diǎn háng pín 。 huò cóng shí wǔ běi fáng hé ,biàn zhì sì shí xī yíng tián 。 qù shí lǐ zhèng yǔ guǒ tóu ,guī lái tóu bái hái shù biān 。 biān tíng liú xuè chéng hǎi shuǐ ,wǔ huáng kāi biān yì wèi yǐ 。 jun1 bú wén hàn jiā shān dōng èr bǎi zhōu ,qiān cūn wàn luò shēng jīng qǐ 。 zòng yǒu jiàn fù bǎ chú lí ,hé shēng lǒng mǔ wú dōng xī 。 kuàng fù qín bīng nài kǔ zhàn ,bèi qū bú yì quǎn yǔ jī 。 zhǎng zhě suī yǒu wèn ,yì fū gǎn shēn hèn 。 qiě rú jīn nián dōng ,wèi xiū guān xī zú 。 xiàn guān jí suǒ zū ,zū shuì cóng hé chū 。 xìn zhī shēng nán è ,fǎn shì shēng nǚ hǎo 。 shēng nǚ yóu dé jià bǐ lín ,shēng nán mái méi suí bǎi cǎo 。 jun1 bú jiàn ,qīng hǎi tóu ,gǔ lái bái gǔ wú rén shōu 。 xīn guǐ fán yuān jiù guǐ kū ,tiān yīn yǔ shī shēng jiū jiū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緻看不見鹹陽橋。攔在路上牽着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入雲霄。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麽樣,出征士兵隻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縱然到了四十歲還要到西部邊疆去屯田。到裏長那裏用頭巾把頭發束起來,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裏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更何況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分别。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谷關以西的士兵。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裏出?如果确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于沙場埋沒在荒草間。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衆鬼凄厲地發出啾啾的哭叫聲。

注釋1.兵車行:選自《杜詩詳注》。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中後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西安北部)一役,死數萬人。十年(751),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诏(轄境主要在今雲南),軍大敗,死六萬人。爲補充兵力,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拟的。2.辚(lín)辚:車輪聲。《詩經·秦風·車辚》:“有車辚辚”。3.蕭蕭:馬嘶叫聲。《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4.行(xíng)人:指被征出發的士兵。5.耶:通假字,同“爺”,父親。6.走:奔跑。7.鹹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陝西鹹陽市西南,唐代稱鹹陽橋,唐時爲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之路。8.幹(gān):沖。9.過者:過路的人,這裏是杜甫自稱。10.但雲:隻說11.點行( xíng )頻:頻繁地點名征調壯丁。12.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13.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生戰争,曾征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禦。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14.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事即種田,有戰事即作戰。"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15.裏正:唐制,每百戶設一裏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16.裹頭:男子成丁,就裹頭巾,猶古之加冠。古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爲年紀小,所以需要裏正給他裹頭。17.還(huán)18.邊庭:邊疆。19.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裏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20.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21.漢家: 漢朝。這裏借指唐。22.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稱山東。23.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24.隴(lǒng)畝:田地。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間種植農作物。25.無東西:不分東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齊。26.況複:更何況。27.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能頑強苦戰。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28.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稱他爲"長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诘語氣,表現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29.役夫:行役的人。30.敢:豈敢,怎麽敢。31.且如:就如。32.關西:當時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爲對吐蕃的戰争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家。33.縣官:官府。34.比鄰:近鄰。35.青海頭:即青海邊。這裏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常與西北少數民族發生戰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生大規模的戰争。36.煩冤:愁煩冤屈。37.啾啾:象聲詞,形容凄厲的哭叫聲。

相關賞析

  《兵車行》是曆史生活的真實記錄。

  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對邊疆少數民族頻繁發動進攻。八載(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後雖僥幸取勝,但所部六萬三千人損失大半;到這年冬天,所派駐龍駒島(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軍覆沒。十載(751)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又奉命進攻南诏(主要轄境在今雲南省),結果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由于這兩次戰争中喪師巨萬,朝廷乃大舉征兵。這件事,在《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二》裏有生動的記載:

  人聞雲南多瘴疠,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時任宰相)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圖景在曆史上也是罕見的!《兵車行》這首詩,很可能就是詩人見到這樣圖景的當時或其後不久寫的。

  但詩人把這個曆史鏡頭捕捉到自己的詩中來,不過是拿它作爲一出社會悲劇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圖是揭露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因此,緊接着這個序幕,就通過“行人”答問逐層深入地展示這出悲劇的内容:“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是說丁壯們無限期地超期服役;“邊庭流血成海水”──這是千百萬戰士戰死沙場;“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這是說全國農村生産凋敝;“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這是說人民連生計都無法維持,而朝廷依舊逼索租稅。可見,這種藝術概括方式的基本點是,由點到面、由現象到本質地勾畫出安史之亂前的一個曆史時期裏社會的真實狀況。讀完這首詩,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難,而且能觸摸到詩人那顆同情人民的火熱的心。

  這首詩的意義還不止于此,更爲重要的是,它表現了詩人反對“開邊”戰争的堅定立場。“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說明他認識到這種不義的戰争是一切苦難的根源;他敢于把戰争的責任加在最高統治者身上,這樣的勇氣是當時衆多的詩人所不具有的。詩人的這種立場是一貫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寫道:“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這正是杜詩人民性之所在。

作者介紹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遊曆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抛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曆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爲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态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原文赏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拼音解读
chē lín lín ,mǎ xiāo xiāo ,háng rén gōng jiàn gè zài yāo 。 yé niáng qī zǐ zǒu xiàng sòng ,chén āi bú jiàn xián yáng qiáo 。 qiān yī dùn zú lán dào kū ,kū shēng zhí shàng gàn yún xiāo 。 dào páng guò zhě wèn háng rén ,háng rén dàn yún diǎn háng pín 。 huò cóng shí wǔ běi fáng hé ,biàn zhì sì shí xī yíng tián 。 qù shí lǐ zhèng yǔ guǒ tóu ,guī lái tóu bái hái shù biān 。 biān tíng liú xuè chéng hǎi shuǐ ,wǔ huáng kāi biān yì wèi yǐ 。 jun1 bú wén hàn jiā shān dōng èr bǎi zhōu ,qiān cūn wàn luò shēng jīng qǐ 。 zòng yǒu jiàn fù bǎ chú lí ,hé shēng lǒng mǔ wú dōng xī 。 kuàng fù qín bīng nài kǔ zhàn ,bèi qū bú yì quǎn yǔ jī 。 zhǎng zhě suī yǒu wèn ,yì fū gǎn shēn hèn 。 qiě rú jīn nián dōng ,wèi xiū guān xī zú 。 xiàn guān jí suǒ zū ,zū shuì cóng hé chū 。 xìn zhī shēng nán è ,fǎn shì shēng nǚ hǎo 。 shēng nǚ yóu dé jià bǐ lín ,shēng nán mái méi suí bǎi cǎo 。 jun1 bú jiàn ,qīng hǎi tóu ,gǔ lái bái gǔ wú rén shōu 。 xīn guǐ fán yuān jiù guǐ kū ,tiān yīn yǔ shī shēng jiū ji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1.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2.辚(lín)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3.萧萧:马嘶叫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4.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5.耶:通假字,同“爷”,父亲。6.走:奔跑。7.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8.干(gān):冲。9.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10.但云:只说11.点行( xíng )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12.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13.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14.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15.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16.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17.还(huán)18.边庭:边疆。19.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20.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21.汉家: 汉朝。这里借指唐。22.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23.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24.陇(lǒng)亩:田地。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25.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26.况复:更何况。27.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28.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29.役夫:行役的人。30.敢:岂敢,怎么敢。31.且如:就如。32.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33.县官:官府。34.比邻:近邻。35.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36.烦冤:愁烦冤屈。37.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相关赏析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但诗人把这个历史镜头捕捉到自己的诗中来,不过是拿它作为一出社会悲剧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图是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因此,紧接着这个序幕,就通过“行人”答问逐层深入地展示这出悲剧的内容:“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说丁壮们无限期地超期服役;“边庭流血成海水”──这是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是说全国农村生产凋敝;“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是说人民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而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可见,这种艺术概括方式的基本点是,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难,而且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同情人民的火热的心。

  这首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了诗人反对“开边”战争的坚定立场。“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他认识到这种不义的战争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敢于把战争的责任加在最高统治者身上,这样的勇气是当时众多的诗人所不具有的。诗人的这种立场是一贯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写道:“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这正是杜诗人民性之所在。

作者介绍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3820.html

上一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一篇: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