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发布时间:2021-12-22 21:28:53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拼音解讀
quē yuè guà shū tóng ,lòu duàn rén chū jìng 。sh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 ,piāo miǎo gū hóng yǐng 。(shí jiàn yī zuò :shuí jiàn )
jīng qǐ què huí tóu ,yǒu hèn wú rén shěng 。jiǎn jìn hán zhī bú kěn qī ,jì mò shā zhōu lě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彎彎的勾月懸挂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飄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驚吓,驟然飛起,并頻頻回頭,卻總是無人理解它内心的無限幽恨。它不斷于寒冷的樹枝間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樹上,最後隻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釋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原題“黃州定惠寺寓居作”。漏:指更漏而言。這裏“漏斷”不過說夜深罷了。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爲幽囚。引申爲幽靜、優雅。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隻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隻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谛。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或以爲“揀盡寒枝“有語病,亦見注⑷所引同書同條。《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栖“,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栖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相關賞析

  這是蘇轼的一首名詞《蔔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爲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轼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轼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轼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内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阕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圍,爲'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轼步出庭院,擡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麽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周圍是那麽甯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産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爲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阕,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栖息,隻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裏,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缥缈,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谪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确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叙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作爲剛到黃州時的詞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内的紊亂。可正是在黃州,作者完成了自己處世哲學的形成。《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篇章,才是作者對人生樂觀冷靜的态度。而寫作此詞時,應該還沒有完成這種成熟。所以,從詞中,讀者看到的是一種冷清與寂寞的情懷。即使如此,此詞還是很受後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雲:“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而“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爲此詞的仙骨氣質,曆來對這首詞的主旨說法不一,有人認爲是爲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認爲是爲溫都監女作,即這是一首愛情詞;但也有人認爲是作者對現實不滿,抒發憤懑之情的,也就是說這是一首影射、刺時之作;還有人認爲這首詞是寫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種說法最爲有趣。據《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故事。摘錄如下:

  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爲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坡回惠,爲賦此詞。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頗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翻牆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轼詞上阕所寫:“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由此說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阕則是記錄此事了。

  當時蘇轼六十幾歲,張先七十還納妾,六十歲也不算什麽的。有人很憤慨他爲什麽不納那個女子爲妾,卻物色王郎之子與她爲姻,最終使她郁郁而亡。

  這個女子好像是爲蘇轼而存在,在蘇轼離開惠州後,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轼回到惠州,隻見黃土一堆,個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蔔算子》。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阕是爲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雲:“其屬意蓋爲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雲: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堕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這個記載好像是爲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爲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現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爲準,他認爲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爲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雲:“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并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複,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曆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爲對照。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濟論詞主“有寄托”與“無寄托”之說,以爲“非寄托不入”,而“專寄托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爲是詞”,乃“觸發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蘇轼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

作者介紹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蘇轼(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爲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後值父喪歸裏。熙甯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爲「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甯四年(1071)起,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禦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轼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後被貶黃州爲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轼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後任杭州、颍州、揚州知州。後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後,蘇轼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谥文忠。蘇轼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執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态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緻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爲多,計)2700餘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别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歎》、《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歎》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叙事記遊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别、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以上就是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拼音解读
quē yuè guà shū tóng ,lòu duàn rén chū jìng 。sh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 ,piāo miǎo gū hóng yǐng 。(shí jiàn yī zuò :shuí jiàn )
jīng qǐ què huí tóu ,yǒu hèn wú rén shěng 。jiǎn jìn hán zhī bú kěn qī ,jì mò shā zhōu lě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相关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作为刚到黄州时的词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内的紊乱。可正是在黄州,作者完成了自己处世哲学的形成。《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有人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作者介绍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以上就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53606.html

上一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下一篇: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