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8 19:27:40
出自唐代盧綸的《李端公 /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爲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故鄉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好友相别實在是令人傷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雲天之外,我歸來時隻見暮雪在紛飛。
從小喪父早年就客遊外鄉,多經磨難我與你相識太遲。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戰亂年月再見不知何時。
注釋
⑴《全唐詩》此詩題下有注:一作嚴維詩,題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與作者同屬“大曆十才子”。
⑵故關:故鄉。衰草:冬草枯黃,故曰衰草。
⑶“路出”句:意爲李端欲去的路伸向雲天外,寫其道路遙遠漫長。
⑷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⑸風塵:指社會動亂。此句意爲在動亂年代,不知後會何期。
【賞析】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章,以一個“悲”字貫串全篇。首聯寫送别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時令當在嚴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風抖動,四野蒼茫,一片凄涼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别緒。“離别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緊承上句脫口而出的,應接自然,故并不給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爲此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聯寫送别的情景,仍緊扣“悲”字。“路出寒雲外”,故人沿着這條路漸漸遠離而去,由于陰雲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這路好像伸出寒雲之外一般。這裏寫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别之情。這一筆是情藏景中。“寒雲”二字,下筆沉重,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主客别離時的悲涼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終于遠行了,留在這曠野裏的隻剩詩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無已。偏偏這時,天又下起雪來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詩人再也不能久留了,隻得回轉身來,挪動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風雪歸途。這一句緊承上句而來,處處與上句照應,如“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雲”,發展自然,色調和諧,與上句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别圖,于淡雅中見出沉郁。
頸聯回憶往事,感歎身世,還是沒離開這個“悲”字。詩人送走了故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不禁産生撫今追昔的情懷。“少孤爲客早,多難識君遲”是全詩情緒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屬極大不幸,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困厄,而絕少知音呢。這兩句不僅感傷個人的身世飄零,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時代動亂和人們在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顯出了這首詩與大曆詩人其他贈别之作的重要區别。詩人把送别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将惜别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詩思想感情發展的高潮。在寫法上,這一聯兩句,反複詠歎,詞切情真。“早”“遲”二字,配搭恰當,音節和諧,前急後緩,頓挫有緻,讀之給人以悲涼回蕩之感。
尾聯收束全詩,仍歸結到“悲”字。詩人在經曆了難堪的送别場面,回憶起不勝傷懷的往事之後,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舍,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畢竟是望不見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會。但世事紛争,風塵擾攘,不知何時才能相會。“掩淚空相向”,總彙了以上抒寫的凄涼之情;“風塵何處期”,将筆鋒轉向預蔔未來,寫出了感情上的餘波。這樣作結,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以上就是路出寒雲外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唐代卢纶的《李端公 /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⑶“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⑷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⑸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路出寒云外
上一篇: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下一篇:“寒英坐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