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分享好看原创的十万个为什么!
诗歌大全>知识>十万个为什么

白族火把节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0-07-10 20:23:09

分类:十万个为什么发布者:川南由北

火把節是白民族内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于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内。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下是生活日記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白族火把節的傳說、白族火把節的由來來曆、白族火把節的特點,一起來看看吧!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

故事一:白族火把節

很久以前,白族首領是個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藝高強,百戰百勝。他經常騎一匹高大的白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視自己的國家。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一次,漢族與白族發生糾紛,引起兩族戰争,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馬放在一個櫃子裏,每當敵人沖殺進來,王子便打開櫃子,一念口訣,櫃子裏的泥人、泥馬瞬間變成勇猛的将士,跟随白族王子與敵人拼殺,直殺得勢力強大的敵人丢盔棄甲,才收兵回寨。

盡管這樣,白族王子還是被敵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問斬,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來第二天照樣威風凜凜地帶領将士沖鋒陷陣。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誰也不知這其中的奧秘。

一次,白族王子又從虎口中逃回來,夫人爲他接風洗塵,酒後便問:“夫君啊,你是英雄還是聖人,爲什麽被砍頭二十多次都不死?”

白族王子相信自己

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訴她:“夫人啊,神給我的頭,用堅硬的刀是砍不死的。要想叫我死,必須用狗腸子綁住我的雙臂,用尖刀草殺我才會死,你千萬不要把這個秘密告訴别人。”

後來,敵人因殺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敗,他們覺得長久下去,傷亡會更慘重,就想出一條毒計,出重金買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緻命弱點。在一次交戰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賣了他,仍橡往常一樣奮勇拼殺。這次戰鬥,他不幸又被敵人逮住,敵人真的用狗腸子綁住王子的雙臂,拿尖草将王子殺死了。

王子遇難時正好是農曆六月二十五這天,百姓們左盼右等不見王子勝利歸來,便燃起火把四處尋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嶺,還是找不到。

以後,白族人民爲紀念王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這天,大家就都點燃火把去尋找王子。盡管找不到,卻總抱着一個希望。久而久之,便成爲傳統的白族火把節。

故事二:白牛獻乳

古時候,有一位白族老農飼養着一條白毛母牛。這條母牛身體健壯,經常到人迹很少去到的深山老林裏吃草,有時候還會爬上峭岩吃草,比岩羊都還靈巧。後來,白母牛飽胎了,十個月後産下了一頭小牯子。那時,正遇兵荒馬亂,瘟疫流行,村裏有一位年過七旬的白族老婦人,丈夫在戰亂中死了,她無兒無女,

生活艱難,眼目昏花,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後來竟卧床不起。

一天,白母牛來到老婦人家門前,用角頂開了掩着的破門,走到老婦人病卧的地方,跪下前腳,把奶頭移到老婦人嘴邊,給老婦人允吸。這樣,連續一個多月,老婦人身體康複了。又一天,白母牛去尋找青草的途中見到一個嬰兒伏在剛剛死去的母親身上呱呱啼哭,聲音哭得嘶啞凄慘。死去的母親四肢已僵硬了,白母牛來回圍着嬰兒轉了幾圈,它用嘴叨着嬰兒的外衣,把嬰兒移到僻靜的地方,側躺下給嬰兒喂奶。接着銜來一些幹草鋪在地下給嬰兒睡。從此,天天在嬰兒栖身的地方周圍找草吃,直到把嬰兒喂到會走路,最後長大成人。

據說,這個嬰兒是佛祖化身。白母牛能通人性,獻乳救人的事感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正式封它爲神牛。于是,白族人就把白牛獻乳的故事雕刻在法華寺的岩壁上流傳後世到如今。

故事三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将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将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着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牽着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爲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爲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着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

,怎忍加害于他們,便将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于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爲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爲火把節。

故事四

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處,經常相互往來。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個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債。耿丁有惹來到人間後,遇到人間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說火體拉巴), 惹底毫星說:“你們住在天上,我們住在地上,我們互不相幹,爲什麽我們天天給你們交租還債?今天,我們兩個來比賽摔跤,如果你赢了,我們就交,你輸了我們就不交。”于是兩人就比賽摔跤,結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蟲到地上,把人間的莊稼吃掉。惹底毫星帶領人們砍來很多竹校和富杆,紮成火把, 舉火燒蟲,保護了莊稼。爲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都要舉行火把節,相沿成習至今。

在火把節的當天,白族人民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節前,全村同豎一根高約20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

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鬥,意爲“連升三級”。每個升鬥四周插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鬥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到火把節這天的中午,人們帶上小火把、紙錢、香燭、供品,到祖墳前掃墓、祭奠。小火把點燃後,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後方能回家。墓地如離家甚遠,則在家裏祭祀。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繞火把跑三圈後,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精緻美觀。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燃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着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下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小夥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傳将大火把點燃。當火把上懸挂升鬥的竹杆被燒斷時,人們争相搶奪淩空飛下的升鬥。搶到者被視爲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賀,被簇擁着回家,由主人用煙、酒、茶款待簇擁人。

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鬥即由搶得升鬥的人備辦。白族火把節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裏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會發出耀眼的火光,發出“轟”的一響,火苗燎

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認爲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燎耍過後,青年要成群結隊,舉着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火把節近尾聲時還要跳火把。午夜前後,把狂歡時燃燒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篝火上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禳災祛邪”。

白族火把節的由來來曆

火把節,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雲南少數民族(例如彜族、白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節期一般是農曆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過節的。傳說在南诏時期,蒙舍诏皮邏閣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設松明樓于大理城西,然後以祭祀知名邀請五诏诏主赴宴。鄧赕诏皮邏登的妻子白潔夫人聰明絕頂,早就猜到皮邏閣的陰謀而勸阻丈夫不要赴宴。結果皮邏登執意不聽,被燒死在松明樓,白潔夫人根據她給丈夫帶的鐵镯而辨認出皮邏登的屍體。

後來皮邏閣想霸占白潔夫人爲妻,白潔夫人在爲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後,跳入洱海自盡。當地民衆爲了紀念白潔夫人,把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定爲火把節,流傳至今。

白族火把節的特點

由于長期的曆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态,而是複合形态,含括了

[!--empirenews.page--]

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着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内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彜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彜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在火把節習俗形成的歌調、傳說乃至史詩表演等也當屬“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一宗重要傳承。

火把歌調彜族地區流傳着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由于彜語方言發音不同,大小涼山彜族稱之爲“都則朵洛嗬”,“都則”即祭火,“朵洛”意爲祝願,“嗬”即爲歌。

雲南楚雄彜族諾蘇支系稱爲“朵則朵額”,“朵則”意爲祭火,“額”則是“玩”的意思。彜族的火把節曆來最爲隆重,并逐漸衍成了成套的節俗歌調。在楚雄彜族的這一歌種中,包括有《燒火歌》、《送火歌》、《招魂調》、《同樂調》、《火把節對歌》、《火把節祭歌》等等。演唱這些歌調的時間、地點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燒火歌》由合戶家長率領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節日火堆”旁圍圈齊唱,以示慶賀;《招魂調》則由各家主婦獨唱,同時手托祭物(糧、鹽、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糧田走去,邊走邊唱,當返回時,便采一株莊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莊稼魂一并接回家來共度火把節,

[!--empirenews.page--]

同時象征迎來人丁清吉、六畜興旺和五谷豐稔之年;

《火把節對歌》僅供本寨人們聚會寨邊壩場對歌時所唱;《火把節祭歌》由〈生産和畜牧〉、〈獻酒〉、〈除祟〉、〈稻場祭經〉四部分組成,由祭司畢摩在火把節當夜進行祭祀時誦念的歌調,反映了彜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觀念。

楚雄彜族的火把歌調,唱詞多屬傳統相沿,五字韻句,詞頭句尾有相對固定的襯格,填以“哦夥嘀哩夥”、“阿夥喔、噢來”等類的虛詞演唱,其中部分歌調有較長的虛襯詞樂段,有獨唱、齊唱、對唱加和腔,一般不用樂器伴奏。各歌調以五聲徵調居多,羽調次之。在其徵調式歌調中,常出現徵、宮二重調式音韻交錯的現象,大多以上下樂句爲主題演化成中、小型歌體和少量叙事歌體,采用二、三拍子。

火把史詩彜族英雄史詩《銅鼓王》流傳在雲南富甯縣、廣西那坡縣和越南與中國交界羅羅(又作倮倮)支系彜族的居住區,曆史悠久,影響極深,流傳甚廣。史詩系當地彜族原生宗教祭司“臘摩”在“荞年節”(火把節)、“跳宮節”等祭祀性節日中的有關儀式上演唱的世傳歌詞,又叫《銅鼓歌》。

在羅羅彜族支系中,祭祀禮儀與相關的儀式活動中,祭祀銅鼓或以銅鼓爲祭器是一種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臘摩作爲祭司在諸多的節日儀式活動──跳宮(即跳銅鼓舞)中演唱

[!--empirenews.page--]

的世傳祭詞《銅鼓歌》,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口承語言民俗事象。

以舉族祭祀戰争中救護先祖的金竹爲主要活動的跳宮節,又有“大跳”和“小跳”之分。“大跳”一般爲九年或二十七年舉行一次,要跳九天九夜,除在跳宮坪上進行祭祀和歡跳以外,還要到某個特定的山頭及全寨各家各戶去跳。“小跳”即一年一度所舉行的跳宮節活動,前後舉行四天,每天的活動分别爲祭山、祭樂神、祭錦神(錦繡前程之神)和驅邪鬼。同樣是跳宮節,各個寨子的儀式程序也不盡相同,但總的活動都是以臘摩的祭祀爲中心,是以誦唱《銅鼓歌》、歡跳銅鼓舞爲主要祭祀内容和表現形式的歌舞娛神祭神的傳統盛會。

“荞年節”即火把節,廣西彜區已不盛行此節,在雲南境内富甯一帶的羅羅支系中稱彜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爲“荞年節”。這與農曆六月彜家主要農作物荞麥大體豐收有關。史詩《換鼓》一章追溯了“荞年節”的産生和由來:

遷徙到滇桂邊界的四支彜人在瘟疫中絕處逢生後,又遇大旱帶來的災荒,那時的彜家的臘摩波仙出一良策,要彜家耕種耐旱的荞子。他自己徒步來到交趾(今緬甸)借荞種,可貪婪兇狠的交趾人非銅鼓不換,無奈之餘,被縛的波仙隻好屈從,以十面銅鼓換回十石荞種,使彜家轉危爲安,爲了紀念荞和鼓的恩德,彜家在每年的舊曆六月擊鼓過

[!--empirenews.page--]

荞年(火把節)。富甯一帶的彜族人認爲,“荞年節”(火把節)跳銅鼓舞,就是爲了使天神快樂,銅鼓舞可以娛神慰神,并使天神賜給人們以豐年,護佑寨子裏的人平安無疾,少死多生。

此外,在廣西境内的彜區,《銅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場合是在每年節日期間“蔔銅鼓”、“祭銅鼓”、“開銅鼓”和“封銅鼓”的具體儀式上及其相關的節慶活動中。

由此可見,史詩的形成與羅羅彜族在特定的儀式性節日期間傳演《銅鼓歌》有着極爲密切的關聯。可以說,以上節日大多由祭祀儀式發展而來的,史詩《銅鼓王》也同樣是由祭司臘摩祭祀銅鼓的祭詞發展而來的,祭祀儀式及其由此發展而來的節日活動場合是史詩形成并代代傳演的民俗文化場,祭司臘摩是史詩的誦唱者、編撰者、整理者和傳播者,其詩與史角色和諧地統一在祭祀儀式中。正如《伊利亞特》、《羅摩衍那》的産生離不開行荷馬、蟻蛭式的人物一樣,彜族英雄史詩的産生和形成也離不開祭司兼歌師的臘摩。

文化傳承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彜族火把節”(四川涼山、雲南楚雄)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火把節在“西南文化區”的傳承

火把節不僅僅隻是彜族的傳統佳節,作爲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彜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

、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曆史。火把節習俗在這些民族中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與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間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也與這些民族尤其是彜語支民族的曆史源流、文化傳承和社會交往緊密相關。

滲透在火把節中的‘狂歡化’的民俗精神

山地彜族的火把節最完整、最豐富保留着人類群體文化演進的曆史軌迹,其主題一向是對人類生命繁衍的讴歌,對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爲研究彜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角度。換言之,彜族火把節作爲盛大的傳統佳節,滲透着一種“狂歡化”的民俗精神,傳達着素樸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态度。

火把节是白民族内部唯一共同的节日。见于白族民家,拉玛和勒墨三大民系内。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去汉源节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节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下是生活日记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白族火把节的传说、白族火把节的由来来历、白族火把节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白族火把节的传说

故事一:白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次,汉族与白族发生纠纷,引起两族战争,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马放在一个柜子里,每当敌人冲杀进来,王子便打开柜子,一念口诀,柜子里的泥人、泥马瞬间变成勇猛的将士,跟随白族王子与敌人拼杀,直杀得势力强大的敌人丢盔弃甲,才收兵回寨。

尽管这样,白族王子还是被敌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问斩,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来第二天照样威风凛凛地带领将士冲锋陷阵。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谁也不知这其中的奥秘。

一次,白族王子又从虎口中逃回来,夫人为他接风洗尘,酒后便问:“夫君啊,你是英雄还是圣人,为什么被砍头二十多次都不死?”

白族王子相信自己

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诉她:“夫人啊,神给我的头,用坚硬的刀是砍不死的。要想叫我死,必须用狗肠子绑住我的双臂,用尖刀草杀我才会死,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后来,敌人因杀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败,他们觉得长久下去,伤亡会更惨重,就想出一条毒计,出重金买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致命弱点。在一次交战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卖了他,仍橡往常一样奋勇拼杀。这次战斗,他不幸又被敌人逮住,敌人真的用狗肠子绑住王子的双臂,拿尖草将王子杀死了。

王子遇难时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百姓们左盼右等不见王子胜利归来,便燃起火把四处寻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岭,还是找不到。

以后,白族人民为纪念王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就都点燃火把去寻找王子。尽管找不到,却总抱着一个希望。久而久之,便成为传统的白族火把节。

故事二:白牛献乳

古时候,有一位白族老农饲养着一条白毛母牛。这条母牛身体健壮,经常到人迹很少去到的深山老林里吃草,有时候还会爬上峭岩吃草,比岩羊都还灵巧。后来,白母牛饱胎了,十个月后产下了一头小牯子。那时,正遇兵荒马乱,瘟疫流行,村里有一位年过七旬的白族老妇人,丈夫在战乱中死了,她无儿无女,

生活艰难,眼目昏花,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后来竟卧床不起。

一天,白母牛来到老妇人家门前,用角顶开了掩着的破门,走到老妇人病卧的地方,跪下前脚,把奶头移到老妇人嘴边,给老妇人允吸。这样,连续一个多月,老妇人身体康复了。又一天,白母牛去寻找青草的途中见到一个婴儿伏在刚刚死去的母亲身上呱呱啼哭,声音哭得嘶哑凄惨。死去的母亲四肢已僵硬了,白母牛来回围着婴儿转了几圈,它用嘴叨着婴儿的外衣,把婴儿移到僻静的地方,侧躺下给婴儿喂奶。接着衔来一些干草铺在地下给婴儿睡。从此,天天在婴儿栖身的地方周围找草吃,直到把婴儿喂到会走路,最后长大成人。

据说,这个婴儿是佛祖化身。白母牛能通人性,献乳救人的事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正式封它为神牛。于是,白族人就把白牛献乳的故事雕刻在法华寺的岩壁上流传后世到如今。

故事三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

,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故事四

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相互往来。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说火体拉巴), 惹底毫星说:“你们住在天上,我们住在地上,我们互不相干,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今天,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如果你赢了,我们就交,你输了我们就不交。”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把人间的庄稼吃掉。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扎成火把, 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相沿成习至今。

在火把节的当天,白族人民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前,全村同竖一根高约20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

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到火把节这天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

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白族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

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

白族火把节的由来来历

火把节,一些民族又称星回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节期一般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过节的。传说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

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白族火把节的特点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

迪马到家dm.run ,立马给您健康与财富的家!

摘要:迪马到家(dm.run立马给您健康与财富的家),旨在通过直播、录播与直销,立马为所有用户就近送去健康与财富的家!为了让所有用户能第一时间记住并快速就近享受...[全文阅读]

在洋码头买的Burberry巴宝莉女士包包怎么样?洋码头可靠吗

现在春夏的季节小包包非常流行,一款小包包无论日常还是出行都是时尚感满满,Burberry巴宝莉WOC女士小包包是今年的爆款,我在洋码头购买了这款包包,朋友问有这...[全文阅读]

excel文件打不开是什么原因

excel文件打不开可能是因为版本的问题。可以下载一个WPS,即可打开。那么excel文件打不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生活日记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excel文件...[全文阅读]

韩辰怡美皮肤管理中心,让肌肤白嫩甜美少女范

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比漂亮的外表更有说服力的推荐信了。”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在短时间之内就要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阅读]

甲状腺权威专家做客i甲专线 国甲周期间开展5场公益直播讲座

目前我国有近2亿甲状腺疾病患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通常来讲,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由于甲状腺疾病症状隐匿且不典...[全文阅读]

夏季进补不能少,为什么夏天更需要吃阿胶糕?

夏季进补不能少,为什么夏天更需要吃阿胶糕?才刚进入伏天,韩小姐就感到天天头晕乏力,懒倦少言,工作效率低下,几乎天天被领导训斥,去市里中医院找大夫看过,大夫说是夏...[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白族火把节的传说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zhishi/shiwan/433647.html

上一篇:火把节的传说故事

下一篇:更多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相关文章
更多十万个为什么文章

精选十万个为什么

经典知识分类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