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分享好看原创的名人故事!
诗歌大全>故事>名人故事

曹操为何要杀名士孔融

分类:名人故事发布者:梦寐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歲時,就知道把大個的梨子讓給哥哥,客人笑稱他爲神童。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讓梨”。

孔融确實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寫文章批評時政。實際上,孔融還是個義士。他16歲的時候,爲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争相犧牲生命。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聞名。

孔融讓梨

公元195年,劉備舉薦42歲的孔融爲青州刺史。次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後來,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

曹操這人比較複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個矛盾綜合體。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讓孔融到許昌做了将作大臣(相當于現在的部長級,主管工程、建設)。

孔部長上任以來,幹得不錯,常常在朝廷的禦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可是,公元197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孔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一腔怒火無處發洩,便遷怒于太尉楊彪——楊彪曾經和袁術聯姻。曹操誣陷楊彪,說他企圖廢黜天子,上奏疏請求将其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說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他說:“楊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國人民都欽佩。《周書》上說,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麽能把袁術的罪歸于楊公呢?”

孔融的話合情合理,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便讓許昌令滿寵去審理楊彪的案子。後來,在孔融和滿寵的暗中幫助下,楊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楊彪,反而有點得意忘形,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

譬如,曹操頒布了一條禁酒令,說酒會亡國,必須嚴禁。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爲了節約糧食。要說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幹了,跳出來高談闊論,說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麽不把女人一起禁了? 曹操無言以對,但從此對孔融記恨在心。

兩項罪證計除孔融

公元208年,秋7月,曹操要發兵南攻荊州劉備。他知道孔融和劉備的關系一向親密。這家夥平時就一貫唱反調,關鍵時難保不會背叛自己。于是,曹操決定幹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說殺就殺,最妥當的方式是謀殺。謀殺的要領在于周密、嚴謹的部署和策劃。于是,曹操精細盤算,認爲必須給孔融羅織多項罪名。

曹操的謀殺行動分爲兩個步驟。第一步: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陽人郗慮出任禦史大夫。爲什麽要讓郗慮做禦史大夫呢?因爲曹操清楚此人素與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慮一上任,曹操就馬上指使他搜羅孔融的過錯。很快,郗慮就搜羅到給孔融定罪的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而且,從前孔融在北海的時候,曾毀謗朝廷。

要說這罪名夠大了。可曹操認爲,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便命郗慮繼續秘密調查搜羅。于是,郗慮又收集到了孔融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東漢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噓,祢衡贊孔融,說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則回贊祢衡,說你是“顔回複生”(顔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個是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曾對别人說,“如果父親不好,甯肯把東西讓給别人吃,讓父親餓死”;對于母親,孔融認爲,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麽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裏,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系了。七故事網: 孔融如果讀讀24孝故事就好了。 http://www.qigushi.com/24xiao/

曹操的高明之處

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幹掉孔融了。爲什麽曹操偏偏要羅織兩項罪名呢?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詐就在于,以不孝爲罪名強加于孔融,不僅殺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可謂一箭雙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爲“主罪”,也可以顯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敵劉備,可以不殺你,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

曹操以言論治罪殺孔融,也給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釣譽者們一個警示,屬于殺雞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就這樣,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其妻兒一道被誅殺。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时政。实际上,孔融还是个义士。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孔融让梨

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次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

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孔融的话合情合理,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便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后来,在孔融和满宠的暗中帮助下,杨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 曹操无言以对,但从此对孔融记恨在心。

两项罪证计除孔融

公元208年,秋7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不会背叛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最妥当的方式是谋杀。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于是,曹操精细盘算,认为必须给孔融罗织多项罪名。

曹操的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曾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便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了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东汉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七故事网: 孔融如果读读24孝故事就好了。 http://www.qigushi.com/24xiao/

曹操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罗织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可以不杀你,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

曹操以言论治罪杀孔融,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们一个警示,属于杀鸡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就这样,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其妻儿一道被诛杀。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全文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人,我国著名数学家。他从小就有天才的数学头脑,在学习中特别善于动脑筋,以后全凭自学,一步一步登上科学的高峰。他先后担任过...[全文阅读]

蔡伦造纸的故事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试用以后...[全文阅读]

茅以升长大以后就造桥

知道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谁吗?没错,是茅以升。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关于茅以升的童年,还有着许多有趣的事情。在茅以升11岁那年的...[全文阅读]

华佗学医的故事

华佗是古代三国时的神医,他料病如神,预知生死,治疗神奇,手到病除,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医术学得那么好吗?请接下来看。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全文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曹操为何要杀名士孔融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gushi/mingren/236738.html

上一篇:鲁迅青年时期的故事,鲁迅到37岁时仍是无名小卒

下一篇:更多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名人故事文章

精选名人故事

经典故事分类阅读

名人故事热点